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宏觀行政法學體系

宏觀行政法學體系

發布時間: 2021-02-03 20:37:16

1. 我國的宏觀調控體系包括哪些方面

是指國家為保證國民經濟運行協調發展的綜合調控系統。它主要包括計劃、回經濟杠桿、經濟法規答和經濟組織等調節體系。其主要職能是通過宏觀調節,在全社會的范圍內自覺保持國民經濟積極、穩定、協調發展,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建立宏觀調節體系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的重要特徵,是我國新經濟運行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2. 如何理解宏觀調控法體系

完善宏觀調控體系也是為了適應國內外環境變化提出的更高要求。從國內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的任務艱巨;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面臨成本上升、產能過剩和資源環境的制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受到人才、技術、創新能力的制約,創新驅動能力不強,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市場體系尚不健全,微觀主體行為不規范,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發展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從國際環境看,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經濟政治格局處於深度調整之中,需求低迷的狀況可能長期存在,技術大變革和新的產業仍在孕育中,主要經濟體主權債務問題積重難返,投資貿易保護主義趨勢強化;發達國家重新重視實體經濟,實施製造業回歸,市場、能源資源的爭奪和氣候環境等方面的斗爭更加激烈,影響國內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新變化新矛盾,必須進一步完善宏觀調控體系,不斷提高宏觀調控水平,才能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經過多年實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宏觀調控體系初步建立,但與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問題。在宏觀調控目標方面,宏觀目標與微觀指標界限及關系不夠清晰,微觀指標較多,體現發展質量和效益、人民生活改善、生態建設的指標不足,不同領域指標之間、區域目標和全國目標不夠銜接;在宏觀調控的手段上,市場化工具不完善,行政手段使用仍然較多,政策之間效應相互抵消或負面效應疊加時有發生;在決策支撐方面,統計指標不完善,政策研究不夠系統,智庫作用發揮不夠,社會參與度有待提高;在宏觀調控機制方面,決策機制、實施機制不足,政策傳導機制不暢,統籌協調作用有待加強。必須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第一,按照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完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根據保持經濟總量平衡、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布局優化,減緩經濟周期波動影響,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穩定市場預期,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要求,健全涵蓋關鍵領域、重點突出、相互銜接、導向明確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
第二,健全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為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的宏觀調控體系。要發揮財政政策在促進經濟增長、優化結構、調節收入方面的重要功能,發揮貨幣政策在保持幣值穩定和總量平衡方面的重要功能。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產業、價格等政策手段協調配合。同時,還要發揮投資、消費、外資外貿、市場准入、土地、區域政策、節能環保等政策工具的支撐作用。
第三,推進宏觀調控目標制定和政策手段運用機制化。包括:建立健全宏觀經濟形勢分析研判機制和監測預測預警信息會商機制;建立健全重大問題研究和政策儲備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社會聽證、信息公開、公眾參與、專家咨詢等民主決策機制;建立健全政策評估和調整機制,提高相機抉擇水平;推進宏觀調控政策統籌協調機制建設,增強宏觀政策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

3. 中國現時期法律體系的宏觀架構是什麼

宏觀架構:以憲法為總綱,完善具體法律,完善實體法與程序法,以立法法為指導,完善具體法律項目,完善母法和子法.

4. 三大行政法學流派是什麼

一、三大行政法流派 : 控權論學派、平穩論學派、管理論學派。
二、各自的主張和內容:
1、控權版論學權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控制行政主體的權力,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益免受行政主體濫用行政職權行為的侵害,以建立和維護自由,民主和人權保障的法的秩序。
2、平衡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應盡可能"在總體上平衡行政主體與相對主的權利義務關系,兼顧公共利益和人人利益",以建立維護民主和效率有機統一和協調的法的秩序。

3、管理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規范行政相對人的行為,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以建立和維護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實現管理任務的法的秩序。
三、行政法學是以行政法以及行政相關的社會關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法律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法律學科,行政法學主要研究行政法產生和發展的規律,行政法的本質、內容和形式,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國家行政管理關系以及在這種關系中當事人的地位,由此確立行政法的原則、原理和理論體系。

5. 構成一個國家宏觀管理體系,除了立法體系、司法體系,還包括什麼體系

監督、行政

6. 沈巋:監控者與管理者可否合一:行政法學體系轉型的基礎問題

法學體系是由法學分支學科構成的具有內在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 法學回體系是一個由互不相答同,但又有聯系的分支學科構成的知識系統。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多種多樣的,因而研究社會的各種法律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所研究的范圍也就十分廣泛,從而形成若干分支學科。這些分支學科構成一個有機聯系的知識系統就是法學體系。

7. 行政法律關系何以成為行政法學的基本原理論

行政法所調整的對象———行政關系過於廣泛,
但行政法領域的法律空白依然存在,學界和立法部門對行政法的法典化表現得
相當冷淡。
有關行政壟斷條款的爭議對於反壟斷法的影響。這種
非技術障礙主要表現為兩方面、行政法法典化的技術障礙
迄今為止,其立論的
依據:
1,不僅增加了行政法制中的條款數量,部分行政關系的穩定性低,而法典化則是其成
熟與否的重要標志,選擇一條法典化的發展道路,而且還為起草,對於行政法法典化的上述現
實意義,行政法不成熟說有助
於我們認識行政法在過去為何無法實現法典化。但
另一方面、行政事務的紛繁復雜以及國外鮮有行政法典的現實,筆者將上述三點原因分別概括為行政關系廣泛說。行政權的不斷擴張,
由於在行政領域存在著若干個單項法律,行政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產生較晚,行政程序法中納入實體性條款),中國行政法是否應和其他部門法一樣。在法典化之前,
因而不會損害行政機關的應急能力,《荷蘭一般行政法》的生效:第一;第二,又有利
於解決因這些不同的法律規定而產生的法律沖突,在此背景下,對於行政關系廣泛說,無論被
塗上了權力色彩的行政關系如何擴張,甚至
不見得多於形形色色的犯罪活動,
卻不能用來否定行政法法典化的未來趨勢,其原因固然非常復雜,從而彌補行政法制中的法律空白;第三。「行政法之所以不存在統一的法典,均會均會授人以
柄,按照行政關系廣泛說的邏輯,又拖累了該私法
文件的審議通過。同時由於各個
單項立法均屬同一個法律位階,且行政法典確立了統一適用於
行政一般領域的行政法原則。現代行政權的
觸角盡管已延伸至從搖籃到墓地的時空領域和社
會領域,使行政
關系廣泛說失去了賴以立論的歷史佐證,其原因有三,使
政府擺脫進退失據的尷尬境地、以及卷帙
浩繁的美國聯邦行政法典的編篡。
二。
應當指出的是,有助於國人明確公法與私法
的界線.彌補行政法制中的法律空白
盡管我國的行政法制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也不會取消行政機
關的自由裁量權及行政立法權,
行政活動的種類再多。
最後、行政法不成熟說,它具有如下現實意義,這關系著中國行政法發展的宏觀戰略和未來形貌、審議
的人員不同,互不隸屬。
因此,公法
與私法之間仍然存在著一條大致清晰的分界線、行政法法典化的非技術障礙
如果說過去各國行政法難以實現法典化的原
因主要出自技術障礙的話,且缺
乏可以統轄這些單項立法的行政法律原則,統一的
行政法典既不會完全取代法律位階較低的行政法
規,而不宜由統一法典進行規范長期以來,也很難說比不同民事關系之間
的差別更大。而
基於該公法條款而引發的爭議,即民事關系、行政關系不穩定說,
製造了行政法條款的虛假繁榮,實際上是擔心統一的行政法典會損害行政
機關應對豐富多彩的社會事務的能力,存在著一些內容完
全雷同或基本相近的條款,但其基礎仍然是人與人之間的財產及人
身關系。
(一)對行政法法典化的現實意義認識不足
行政法法典化的意義不僅在於使行政法形式
上更加美觀。首先。
但在我國,即在原本屬於私
法體系的法律文件中不適當地吸納公法條款,西方國家行政關系的范
圍並不算廣泛。與其他部門法相比、一些國
家和地區行政程序法典所呈現出的實體化的傾向
(即.減少行政法制中的法律沖突
法典化最明顯好處在於它能夠減少和避免行
政領域單項立法之間的法律沖突,甚至不會影響立
法機關在行政法典之外製定單項行政法律的權力,認定行政法難以法典化的理由顯然出自技術方面的考慮,這樣
在同一事項上的不同規定就演變成為法律沖突,也解釋不通
在行政關系簡單的年代行政法何以仍然沒有實現
法典化的現象,其范圍都
難以超越作為其基礎的民事關系,恐怕難以自圓其說,由此導致公法拖累私法的現象。
一,從而消除行政法制中的條款泡沫,行政法法典化的技術障礙不
僅在理論上可以克服,筆者認為並不
能服眾,公法與私法的界限卻常常為人所忽視。②
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公法拖累私法的現象的
出現,也不會降低
行政機關的回應性,行政法完全可以
緊隨民法,但這種擔
心實際上並不必要,才會有針對「網財」
的行政關系,也多不過民事活動,因而在同
一事項上的規定可能會有所不同,但
由於其側重點不同、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就淵源而言,甚至不好說比不同性質的犯罪間的
差別更大。這些內容
重復的條款;總是先有涉及互聯網
上的「網財」的民事關系,行政領域的一些單項立法被並
入行政法典之中。正是由於行政法及行政法學的不成熟,還是起草過程中的行政強製法,
總是先有涉及搖籃和墓地的民事關系。
4,很難說行政法的調
整對象比民法的調整對象更廣泛,在實踐中也同樣可以跨越。作為公法關系的行政關系與作為私
法關系的民事關系之間的這種淵源關系,無論行
政機關有所做為還是裹足不前。隨著
行政法及行政法學的漸趨成熟。制
定統一的行政法典可以將這些內容雷同或相近的
條款合並集中,行政法不成熟說提出了一種非常有力的解釋、參與起草的部門不同,但由於對行政法法典化的現實意義認識
不足,各種不同的行政關系又在較大的別。
值得注意的是,
均有內容相近的關於行政公開的條款.減少行政法制中的重復條款
在目前單項行政法律中,值探討。
其次。顯然。而且:一是對行政法法
典化的現實意義認識不足。因為。由於行政領域的單項法律均各管一段,更重要的是。」①為了論述的方便。
3、制定的時間及背景不同,有必要留給法律位階較低的法規和規章調整、行政許可法,但行政法的法典化仍然沒有實現,就行政關系不穩定說而言、
審議及學習掌握該條款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受到來自不同利益群體的責難,行政關系的廣泛性是近現代
行政權擴張的結果,
從而導致私法侵凌公法的現象,無論學界還是立法部門在理解上並不存
在困難,
才導致支持行政法法典化的主張無論在立法實踐
領域還是學術研究領域都難以占據主流地位。而不同的行政
關系之間的差別。而統一的行
政法典通過對行政法基本原則的確立。
拋開已成為歷史的德國,
應當承認,無論行政處罰
法,統一的行政法典並不
會將所有的行政法規范一網打盡———正如民法典
也沒有將所有的民事規范一網打盡一樣,既解釋不通
民法和刑法何以能夠法典化的現實,任何法律部門及法律學科都有一個由
不成熟走向成熟的發展過程,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例如,從而有助於消除或減少公法拖累私法的
現象,統一的行政法典一直被許多人視為非分之想,走上一條
法典化的發展道路,以行政關系廣泛說為依據來反對
行政法的法典化,都表明阻礙行
政法法典化的技術障礙絕非堅不可摧,對於當今各國罕有行政法典的原因。
而行政法典的出台,規范各種行政關系的基本原則尚未完全形成.避免公法拖累私法
盡管私法公法化是一股世界性的潮流,這些法
律盡管都由全國人大或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但尚不完全成熟,才會有針
對搖籃和墓地的行政關系。
2,克服行政法法典化的技術障礙已觸手可及,很難以統一的規范加以調整,目前阻礙我國行政法
法典化的深層原因則主要出自非技術障礙、刑法等其他部門法的腳步,這既有利於避免或
減少在同一事項上存在不同的法律規定。但公法與私法之間
的界線不被國人所尊重,使行政法法典化的思路一直難以被立法部門及行政法學界的主流所接受,在奉行「管得最少的政府就
是最好的政府」的年代,
即是公法拖累私法的典型事例,且多種多樣,變動性大,可以為行
政機關在法律空白地帶行使權力或約束權力提供
法律依據,而且還會繼
續存在。在此無法可依的空白地帶、前蘇聯等國在此方面的
努力不談,
在這些單項法律間的空白地帶行政權就處於無法
可依的狀態,有些基本原則雖已形成。
而在法典化之後,二是行政領域的立法
存在路徑依存。更何況。從這種意義上說,從而不具備將之編篡成統一法典的條件。但隨著行政法學研究的深入及國內外行政法治的發展

8. 什麼是行政法什麼是行政法學二者有什麼區別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學是以行政法以及行政相關的社會關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法律學科。

1、分類不同

行政法是法律規范。

行政法學是一門獨立的法律學科。

2、涵義不同

行政立法的涵義:行政立法是一種抽象的行政行為,其所針對的對象具有不特定性。行政立法是委託立法或叫准立法。

從行使職能的機關的性質著眼,說明行政的含義的,是形式意義上的行政。從國家職能的性質著眼,說明行政的含義的,則是實質意義上的行政。

(8)宏觀行政法學體系擴展閱讀:

許可權

(1) 國務院的行政立法許可權:

a) 為領導和管理各項行政工作制定和發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

b) 尚未立法的事項先行制定行政法規。

c)憲法和法律規定范圍內批准。

(2)國務院各部門的行政立法許可權: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3)地方政府的行政立法權:

依據地方組織法和相關法律,深圳、汕頭、珠海和廈門有地方規章的制定權。

(4) 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行政立法許可權:

制定行政政策,發布行政命令和制定行政法規並頒布執行。

9. 行政法學各主要流派及其比較

行政法學者對於行政法應如何調整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如何配置雙方回當事人答的權利義務,從而形成怎樣的法的秩序等問題的主張、觀點和理論,通過較長時期的爭論和在論爭中不斷完善、發展,從而逐漸形成的行政法學的各種流派。其中主要的較有影響的流派有三個,即控權論學派、管理論學派和平穩論學派。
控權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控制行政主體的權力,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益免受行政主體濫用行政職權行為的侵害,以建立和維護自由,民主和人權保障的法的秩序.
管理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規范行政相對人的行為,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以建立和維護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實現管理任務的法的秩序.
平衡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應盡可能"在總體上平衡行政主體與相對主的權利義務關系,兼顧公共利益和人人利益",以建立維護民主和效率有機統一和協調的法的秩序.

10. 如何構建中國的行政法學理論體系

一、三大行政法流派 : 控權論學派、平穩論學派、管理論學派。
二、各自的主版張和內容:
1、控權論學權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控制行政主體的權力,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益免受行政主體濫用行政職權行為的侵害,以建立和維護自由,民主和人權保障的法的秩序。
2、平衡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應盡可能"在總體上平衡行政主體與相對主的權利義務關系,兼顧公共利益和人人利益",以建立維護民主和效率有機統一和協調的法的秩序。

3、管理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規范行政相對人的行為,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以建立和維護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實現管理任務的法的秩序。
三、行政法學是以行政法以及行政相關的社會關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法律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法律學科,行政法學主要研究行政法產生和發展的規律,行政法的本質、內容和形式,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國家行政管理關系以及在這種關系中當事人的地位,由此確立行政法的原則、原理和理論體系。

熱點內容
法院辦公室圖片 發布:2025-09-30 14:20:52 瀏覽:420
上訴一定要請律師嗎 發布:2025-09-30 14:12:08 瀏覽:511
法官森 發布:2025-09-30 14:10:36 瀏覽:655
律師出國留學 發布:2025-09-30 14:10:02 瀏覽:616
律師周末上班嗎 發布:2025-09-30 13:49:03 瀏覽:981
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舉報 發布:2025-09-30 13:43:14 瀏覽:754
買賣在耕用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30 13:42:57 瀏覽:689
法治公安者 發布:2025-09-30 13:42:17 瀏覽:712
黃山市第二屆道德模範 發布:2025-09-30 13:33:40 瀏覽:449
國家森林防火條例 發布:2025-09-30 13:32:44 瀏覽: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