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保護
『壹』 為什麼刑事訴訟法要對未成年人實行特殊保護
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主觀惡性小、易於改造的特點。且未成年犯罪多是環境影響的結果,我國自古就有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如《周禮·秋官·司刺》中便有「三赦」的規定,即一曰幼弱;二曰老毫;三曰蠢愚。上述三種人犯了罪可以得到赦免。:乍戰國時代,成文刑法典《法經》的《減律》篇中說:「罪人年十五以下,罪高三減,罪卑一減。」《唐律》規定:「老幼、廢疾可以減刑,凡年在七十歲以上、十五歲死罪可以上請減免,一般盜或傷人也可以贖罪。九十歲以上、七歲以下雖有死罪不加刑。以下及廢疾,流罪以下,可以贖罪。八十歲以上、十歲以下及篤疾,犯『反逆』、『殺人』等」。同時這也是我國司法與世界接軌的要求,目前世界范圍內輕刑化日益成為國際趨勢 。這是法理學發展,人類文明進步的必嚴要求。
『貳』 修訂《刑事訴訟法》,設置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是對未成年人的立法保護嗎
當然是嘍,這樣一來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人是不知其有前科,這樣更利於其今後人生的發展。
『叄』 哪些法律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非常多。
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治安管理處內罰法、禁毒法等容等,都有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條款。比如,刑法中有關未成年人不適用死刑、不公開開庭審理等等的規定。這些法律中大多都包含如何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法律條款。
同時,我國也有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專門的單行法律規定,主要是《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另外,一些最高司法機關的司法解釋也有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規定,比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當然這就不屬於法律的范疇了。
『肆』 刑事訴訟法與未成年人保護人中關於訊問未成年人時,監護人到場的問題,請問哪一個是
刑事訴訟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均有關於訊問未成年人時,監護人到場的問題。回另外刑訴法是一般法答,未成年人保護法是特殊法,但是按現時的法律規定,刑訴法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的規定更加詳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條對於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訊問和審判的時候,應當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無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場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親屬,所在學校、單位、居住地基層組織或者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代表到場,並將有關情況記錄在案。到場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到場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員認為辦案人員在訊問、審判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可以提出意見。訊問筆錄、法庭筆錄應當交給到場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員閱讀或者向他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六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詢問未成年證人、被害人,應當通知監護人到場。
『伍』 《刑事訴訟法》中訊問未成年人時的問題
無論是訊問還是詢問,《刑訴法》規定均是「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
依據《刑事訴訟法》
第十四條 二款
「對於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第九十八條 二款
「詢問不滿十八歲的證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
」應當「的說法在未成年人可以保護法里找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第五十六條第一款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詢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詢問未成年證人、被害人,應當通知監護人到場。」
(5)沒過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保護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
第二百六十六條
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應當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訴訟權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幫助,並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承辦。
第二百六十七條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二百六十八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據情況可以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護教育等情況進行調查。
第二百六十九條
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嚴格限制適用逮捕措施。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和人民法院決定逮捕,應當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對被拘留、逮捕和執行刑罰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應當分別關押、分別管理、分別教育。
第二百七十條
對於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訊問和審判的時候,應當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無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場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親屬,所在學校、單位、居住地基層組織或者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代表到場,並將有關情況記錄在案。到場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到場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員認為辦案人員在訊問、審判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可以提出意見。訊問筆錄、法庭筆錄應當交給到場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員閱讀或者向他宣讀。
訊問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應當有女工作人員在場。
審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其法定代理人可以進行補充陳述。
刑事訴訟法——人大網
『陸』 新刑事訴訟法中未成年人還屬於法律援助的對象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八條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專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屬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二百七十九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據情況可以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護教育等情況進行調查。
第二百八十條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嚴格限制適用逮捕措施。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和人民法院決定逮捕,應當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6)沒過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保護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一條對於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訊問和審判的時候,應當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無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場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親屬,所在學校、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代表到場,並將有關情況記錄在案。到場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柒』 刑事訴訟法與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什麼關系
未成年人保護法那是實體法,有具體的條規加以界定;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規定的實體法的運用~具體點說就是訴訟法規定的是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怎麼實施的!
『捌』 其他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急
扎實推進對弱勢未成年群體的保護,我國以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四川省未成年保護條例》等
為完善對未成年人權益的維護,在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等等法典中,都針對未成年人特定時期做出了司法解釋。根據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狀況、少年兒童的成長過程及各類犯罪的情況出發,我國刑法採用的是三分法。我國《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應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該法條把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三個階段:不滿14周歲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階段,不滿14周歲的少年出現嚴重危害行為時,若因其不滿14周歲而不能為此負刑事責任時,應當由其父母為其負部分法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已滿16周歲為完全負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根據以上規定,我國法律將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限定在14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
根據《法律援助條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於下列未成年人國家可以提供法律援助。1.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中,從未成年人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或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該未成年人可以獲得法律援助。2.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中,在人民法院審判階段,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其指定辯護人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3.公訴案件中的未成年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4.未成年人追索撫養費的民事案件,可以獲得法律援助。5.未成年人請求支付勞動報酬,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請求給予撫恤金、救濟金,請求國家賠償,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其他案件,如果家庭經濟困難,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玖』 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規定有哪些
主要規定在修改後刑訴法第五編(特別程序)的第一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內容如下:
第二百六十六條 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應當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訴訟權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幫助,並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承辦。
第二百六十七條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二百六十八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據情況可以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護教育等情況進行調查。
第二百六十九條 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嚴格限制適用逮捕措施。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和人民法院決定逮捕,應當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對被拘留、逮捕和執行刑罰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應當分別關押、分別管理、分別教育。
第二百七十條 對於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訊問和審判的時候,應當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無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場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親屬,所在學校、單位、居住地基層組織或者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代表到場,並將有關情況記錄在案。到場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到場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員認為辦案人員在訊問、審判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可以提出意見。訊問筆錄、法庭筆錄應當交給到場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員閱讀或者向他宣讀。
訊問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應當有女工作人員在場。
審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其法定代理人可以進行補充陳述。
詢問未成年被害人、證人,適用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
第二百七十一條 對於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規定的犯罪,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符合起訴條件,但有悔罪表現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人民檢察院在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以前,應當聽取公安機關、被害人的意見。
對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公安機關要求復議、提請復核或者被害人申訴的,適用本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人民檢察院決定附條件不起訴有異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起訴的決定。
第二百七十二條 在附條件不起訴的考驗期內,由人民檢察院對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進行監督考察。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監護人,應當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加強管教,配合人民檢察院做好監督考察工作。
附條件不起訴的考驗期為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從人民檢察院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之日起計算。
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法律法規,服從監督;
(二)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三)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准;
(四)按照考察機關的要求接受矯治和教育。
第二百七十三條 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驗期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撤銷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提起公訴:
(一)實施新的犯罪或者發現決定附條件不起訴以前還有其他犯罪需要追訴的;
(二)違反治安管理規定或者考察機關有關附條件不起訴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
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驗期內沒有上述情形,考驗期滿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第二百七十四條 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十八周歲的案件,不公開審理。但是,經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學校和未成年人保護組織可以派代表到場。
第二百七十五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第二百七十六條 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除本章已有規定的以外,按照本法的其他規定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