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退養補差不屬勞動法

退養補差不屬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1-02-03 23:29:21

A. 退養人如果沒有與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他與新單位是什麼關系其權益是否受勞動法保護

【內退 再就業】勞動部辦公廳《對〈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請示〉的復函》勞辦發〈1997〉88號第三條規定:根據《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第111號令的有關規定,對距退休年齡不到五年的職工辦理內部退養是安置富餘職工的一項措施。職工辦理離崗退養手續後,與新的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應當與原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到新的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

B. 內部退養人員是否適用勞動法

問:
內部復退養人員是制否適用勞動法?
答:
內部退養人員不適用勞動法。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沒有內部退養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C. 口勞動法對離崗退養待遇有什麼規定

勞動法不對職工離崗退養做規定,離崗退養,是企業內部行為,國家沒有此類文件進行規范,現在企業五花八門,對退養人員工資發放,都是企業內部的規定,

D. 支付什麼報酬由此產生的社會關系不屬於勞動法調整

如果是勞務、僱傭關系產生的報酬由此產生的社會關系不屬於勞動法調整

E. 不屬於勞動法適用范圍的有那些人員

據勞動法的規定,下列人員不適用《勞動法》:公務員;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農業勞動者;現役軍人;家庭保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 適用范圍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5)退養補差不屬勞動法擴展閱讀:

一、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各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辦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也依照本法執行。

二、勞動者在簽定勞動合時要注意合同上的必備條款。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應具備以下條款:

1、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人代表或者主要負責人。

2、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3、勞動合同期限。

4、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5、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6、勞動報酬。

7、社會保險。

8、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9、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三、勞動者在簽定勞動合同後應當和用人單位各執一份勞動合同。現實生活中,一些單位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後不給職工一份,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定勞動合同後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四、勞動者在辦理解除或終止合同手續時應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或賠償金的應在辦結工作交接時一次性支付,除此之外,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15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F. 勞動法對退了休補差的人保不保護

退休返聘人員不受勞動法調整。

退休返聘人員,不具有法定勞動者資格,與聘用單位不是版勞動關系,不受勞動法規權的調整。退休返聘人員,與聘用單位是勞務關系,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按聘用合同規定執行,受合同法的調整。

最高人民法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法釋〔2010〕12號
第七條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G. 勞動法對國企職工內退有什麼規定

如果職工距退休年齡不到五年的,可以本人向公司申請,企業領導批准後可以內退,內退期間由企業逐月為其發放生活費,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生活費標準是根據企業支付能力由企業與內退人員協商確定的,請參考以下法律資料:

《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

第九條規定:職工距退休年齡不到五年的,經本人申請,企業領導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職工退出工作崗位修養期間,由企業發給生活費。

第十條職工可以申請辭職。經企業批准辭職的職工,在辦理辭職手續時,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給一次性生活補助費。

(7)退養補差不屬勞動法擴展閱讀:

同時,《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也指出,國企員工內退時的注意事項:

第十一條按照本規定第八條、第九條規定發放的生活費在企業工資基金中列支,生活費標准由企業自主確定,但是不得低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准。

第十二條企業因生產經營發生重大變化,必須裁減職工的,對勞動合同制職工,經企業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同意,可以提前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

合同沒有約定的,企業對被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按照其在本企業工作的年限,工齡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本人一個月標准工資的補償費。

第十三條各級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和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富餘職工的社會安置和調劑工作,鼓勵和幫助富餘職工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

企業之間調劑職工,可以正式調動,也可以臨時借調;臨時借調的,借調期間的工資和福利待遇由雙方企業在協議中商定。

第十四條富餘職工由企業自行安置有困難到社會待業的,在待業期間,依法享受待業保險待遇。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創造條件,幫助職工再就業。

H. 關於退養人員再就業後是否享受勞動法保護

這個相關法規是有規定的,
勞動部1996年頒布並實施(至今仍然有效)的《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第12、13條規定如下:

12.已辦理廠內離崗休養或退養手續的原固定工,用人單位應當與其簽訂勞動合同,明確權利義務關系,其離崗休養或退養的有關文件作為勞動合同的附件。
13.已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離退休人員被再次聘用時,用人單位應與其簽訂書面協議,明確聘用期內的工作內容、報酬、醫療、勞保待遇等權利和義務。

其實這兩條的解釋是比較模糊的,所以你只能結合時代背景來看——當年是全民下崗的時代,為了保持穩定,所以出台了這些規定。現在來看,當時所說的「離崗退養」到底算不算「享受養老保險金待遇」,那真的只能說是天才知道了。

其實勞動合同法上面也體現出這樣的精神,就是已經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就不再享受經濟補償金了。其實說白了就是說,你們都已經退休了,拿著很高的退休金,就沒有必要再給補償金了。

當然,就你這個個案來說的話,究竟應該怎麼認定,也很難講,但是你要理解勞動局的這個決定,因為這種個例沒有任何的法律具體規定,只能是說看他們的裁判了,那他們肯定也不可能裁判你這種屬於受理范圍,不然全市當年的退養職工都來鬧來了,這不又不穩定了么?說白了就是一句話,兩個字「維穩」就對了!

其實勞動合同法上規定過一個月不簽合同,給雙倍工資,本意也不是說不簽合同勞動者就真的有啥損失了,多給一個月工資作為補償,其實本意是要督促企業盡早簽合同,這樣打起官司來仲裁、法院省事了。所以說你硬是去要那個沒簽合同的錢,加上前面的顧忌,他們當然會商量出來一個這樣的結果了,也不奇怪!

當然,出了簽合同以外,其他的一些還是要受到勞動法保護的。至於你的父親的問題,要分成幾塊:1 沒簽合同你要錢,這塊估計要不成了,也就算了;2 工傷部分,如果真的認定是工傷的話,還是應該用人單位負責的。奇怪的就是你為什麼不以這個理由提起仲裁呢?

你應該以工傷賠償提起仲裁,如果還不受理的話,那你就去法院,告他們!

I. 不到法定退休年齡,單位內部退養規定符合勞動法嗎

要看具體的內容,看是怎麼內部規定的。通常這種規定有比較大的可能性違法或者部分違法。

熱點內容
法院辦公室圖片 發布:2025-09-30 14:20:52 瀏覽:420
上訴一定要請律師嗎 發布:2025-09-30 14:12:08 瀏覽:511
法官森 發布:2025-09-30 14:10:36 瀏覽:655
律師出國留學 發布:2025-09-30 14:10:02 瀏覽:616
律師周末上班嗎 發布:2025-09-30 13:49:03 瀏覽:981
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舉報 發布:2025-09-30 13:43:14 瀏覽:754
買賣在耕用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30 13:42:57 瀏覽:689
法治公安者 發布:2025-09-30 13:42:17 瀏覽:712
黃山市第二屆道德模範 發布:2025-09-30 13:33:40 瀏覽:449
國家森林防火條例 發布:2025-09-30 13:32:44 瀏覽: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