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是行政法規嗎
刑法就是規定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是什麼罪的,刑事訴訟法就是規定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監獄等司法機關按什麼程序,怎麼捉犯罪嫌疑人、怎麼提起公訴、怎麼審判、怎麼關押的具體事務的。
② 刑事訴訟法和刑政訴訟法有什麼區別
行政訴訟法是為了規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夠公平公正、及時有效的審理行政案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的行為。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它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從而根據憲法的規定製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
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調整的對象是公、檢、法機關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揭露、證實、懲罰犯罪的活動。它的內容主要包括刑事訴訟的任務、基本原則與制度,公、檢、法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和相互關系,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義務,以及如何進行刑事訴訟的具體程序等。2012年3月,刑訴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尊重保障人權寫入刑訴法,貪官外逃將人財兩空。2012年9月25日,全國刑法學術年會在鄭州舉辦,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將新增刑事和解程序。
一個管理刑事案件,一個行政、民告官案件
③ 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關系是怎麼樣
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同屬於程序法,都是法院行使審判權應當內遵容守的原則、制度和程序的規定。訴訟活動的共同規律和特點,決定了三者有不少相同或相近的規定。但由於三者的具體任務和所要達到的目的不同,因而三者在不少方面又存在差異。
海事糾紛亦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糾紛,但又具有許多不同於一般民事糾紛的特點。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是針對海事案件的特點和法院審理海事案件需要適用的特殊程序作出的規定。民事訴訟法與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的關系是一般法與特別法的關系,法院在審理海事案件時,應當優先適用特別法,特別法未作規定的,才適用民事訴訟法。
④ 刑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有沒有權威。對否
任何國家法律都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包括《刑法》和《行政處罰法》。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者(統治集團,也就是政黨, 包括國王、君主),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法,可劃分為1、憲法,2、法律,3、行政法規,4、地方性法規,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憲法是高於其它法律部門(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國家根本大法,它規定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最基本的原則,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活動的原則等。法律是從屬於憲法的強制性規范,是憲法的具體化。憲法是國家法的基礎與核心,法律則是國家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律可劃分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商法、國際法等)和普通法律(如,商標法、文物保護法等)。
行政法規,是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規范的總稱。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屬於實體法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屬於實體法。
我國有六大部基本法,其中三部是程序法,三部是實體法。刑法,民法,行政法是實體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的法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5)刑事訴訟法是行政法規嗎擴展閱讀:
法理學在研究法律和法律現象的過程中,依據不同的標准,將法律分為不同的種類。根據法律規定內容的不同來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
實體法是指規定具體權利義務內容或者法律保護的具體情況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等。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實體法的主要功能在於規定和確認權利和職權以及義務和責任。法律上的權利是法律關系主體(也稱為權利主體),如自然人、法人依法擁有的利益、主張、資格、力量或者自由,這種權利的實現歸根結底將給權利主體帶來有形或者無形的利益。
網路-《中國人民共和國刑法》
網路-實體法
⑥ 兩個問題、什麼是法律上的依據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區別是什麼麻煩專業人士作答
法律復上的依據是指法律條文明制確有規定。
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三種不同的訴訟之間的主要區別是:(1)訴訟的目的不同。民事訴訟所要解決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權利和義務的爭議;行政訴訟所要解決的是國家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正確問題;刑事訴訟所要解決的是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確實犯罪和犯什麼罪以及應處何種刑罰問題。(2)提起訴訟的主體不同。民事訴訟中雙方當事人都可以提起訴訟,原告起訴後,被告可以反訴;行政訴訟只能是由行政管理的相對人提起訴訟,行政機關始終處於被告地位,不能反訴;刑事訴訟除自訴案件由自訴人提起訴訟外,均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3)舉證責任不同。在民事訴訟中,誰主張權利誰負責舉證;在行政訴訟中,只由被告(行政機關)負舉證責任;在刑事訴訟中,公訴人負有提供被告人有罪的證據,並加以證明的責任,被告人不負舉證責任,但可以提出自己罪輕或無罪的材料為自己辯護。(4)適用的法律不同。民事訴訟主要適用《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主要適用行政法律、法規和《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主要適用《刑法》和《刑事訴訟法》。
縱橫法律網-湖北順風律師事務所(崇陽)-潘盼盼律師
⑦ 行政法(包括行政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教材推薦
人民大學出版社的比較好一點
⑧ 行政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的關系
1.「三大訴訟法」的共同點
刑事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同屬於程序
法,都是進行訴訟活動應當遵守的法律規范,都是為正
確實施實體法而制定的,有著很多共同適用的原則和制
度,如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以事實為根據、以
法律為准繩,審判公開,以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合
議制,在程序上實行二審終審制,有一審程序、二審程
序以及對已生效裁判的審判監督程序等。
2.「三大訴訟法」之間的整體比較
2.1. 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的關系
2.1.1. 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均屬於程序法的范
疇,都是為了保證實體法關系的實現而規定的訴訟程序
的法律。二者的共同之處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1.1.1. 部分基本原則相同。二者都有法院依法獨
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適用法律平等的原則、保障訴訟
參與人訴訟權利的原則、檢察監督的原則以及各民族有
權利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原則等。
2.1.1.2. 基本制度相同。二者都有審判公開制度、
迴避制度、合議制度、陪審制度以及兩審終審制度。
2.1.1.3. 管轄方面的分類相同。前者有級別管轄和
地域管轄,後者的審判管轄中也有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
的分類(當然具體的管轄法院的規定不同),前者有關於
指定管轄和專門法院管轄的規定,後者也有關於指定管
轄和軍事法院、鐵路運輸法院等專門法院管轄的規定。
2.1.1.4. 訴訟基本程序相同。二者均有一審、二審
以及審判監督程序這樣的基本程序。
2.1.1.5. 訴訟階段相同。二者在一審普通程序中都
有起訴(但刑事訴訟有公訴和自訴之分)、審理前准備、
開庭審理、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評議和宣判等階段;
也都有執行、上訴以及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等階段。
2.1.2. 由於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調整的對象不
同,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1.2.1. 具體的目的和任務不同。民事訴訟法的目
的是解決民事糾紛,保護民事合法權益,維護民事實體
法律秩序;刑事訴訟法的目的則是查明犯罪事實,懲罰
犯罪,維護刑事實體法律秩序。
2.1.2.2. 起訴的主體不同。民事訴訟中的起訴主體
是與本案有直接關系的當事人、組織或特定的負有其他
義務的人或組織;刑事訴訟除自訴案件外,由檢察院代
表國家提起公訴,被害人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
訴訟。
2.1.2.3. 某些基本原則不同。處分原則、支持起訴
原則、辯論原則和法院調解原則是民事訴訟法特有的基
本原則;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的原則以及未經人民法院
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的原則都是刑事訴訟
法特有的原則。
2.1.2.4. 某些審判程序的設置不同。民事訴訟法的
第~審程序分為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刑事訴訟法的第
一審程序則分為公訴程序和自訴程序。民事訴訟法有特
殊程序,例如: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業法人破
產還債程序;民事訴訟法還有特別程序,例如認定財產
無主案件、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公民失蹤、死亡案件等。
刑事訴訟法沒有這樣的程序,但是刑事訴訟法有死刑復
核程序。
2.1.2.5. 強制措施不同。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是
指在民事訴訟中對有妨害民事訴訟秩序行為的行為人采
取的排除其妨害行為的一種強制措施。其目的是為了保
障民事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從性質上說,它是一種排
除妨害的強制性手段,既有教育性,又有懲罰性。刑事
訴訟的強制措施,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
院為保證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依法對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或者現行犯、重大嫌疑分子採取的限制其人身自
由或者暫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各種法定強制方法。其目
的是為了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只有訴訟性,沒有
懲罰性。刑事訴訟強制措施的適用范圍比民事訴訟強制
措施的適用范圍要小得多,只適用於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現行犯和重大嫌疑分子,而民事訴訟強制措施適用
於所有的有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人,包括當事人、其他
訴訟參與人,甚至案外人。
2.1.2.6. 執行程序不同。民事裁定、判決由當事人
自覺履行,如果當事人不自覺履行判決、裁定,經另一
方申請,法院才強制執行。民事執行的目的是實現權利
人的民事權利,而不能限制義務人的人身自由。刑事判
決、裁定除由法院執行外還得由有關機關執行。刑事執
行的目的,一般是限制或剝奪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及剝奪
被告人的生命權。
2.2. 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關系
2.2.1. 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一樣,也是程序法,
行政訴訟法從民事訴訟法中脫胎而來,人民法院審理行
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外,對於行政訴訟法及其司
法解釋沒有規定的,還要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例如:民事訴訟中有關迴避、證據、期間、送達、
第一審程序和第二審程序以及執行程序中的有關規定,
人民法院在審理和執行行政案件時可以適用。
2.2.2. 由於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調整的對象不
同,二者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2.2.1. 訴訟的當事人不同。行政訴訟是解決行政
機關或履行公務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其他組織、法人
和公民之間在行政管理中引起的糾紛。行政訴訟的當事
人是恆定的,當事人之間具有行政隸屬關系。原告是認
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政相對人(包括公
民、法人、其他組織等),被告是實施該具體行政行為的
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行使行政權的組織。民事訴
訟是解決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法人之間的財產
關系和人身關系中產生的糾紛,民事訴訟主體之間地位
是平等的,不存在隸屬關系。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因案件
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2.2.2.2. 訴訟的性質不同。行政訴訟中爭執的是關
於行政權利義務問題,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服從
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時依法提起的訴訟。民事
訴訟中爭執的是關於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即公民之間、
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發生糾紛時提起的訴訟。
2.2.2.3. 目的和任務不同。行政訴訟法除了保護行
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外,還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
使行政權。
2.2.2.4. 某些基本原則不同。民事訴訟法中的處分
原則和調解原則不適用於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法基於其
特殊性質有其特殊的原則,例如: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
性審查原則,當事人訴訟權利平衡原則,被告不得處分
法定職權原則等。
2.2.2.5. 訴訟發生的條件不同。行政糾紛發生後,
有的爭議須經有關行政機關處理後,在當事人對處理不
服時,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民事糾紛發生後,
糾紛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民事訴
訟程序因此而發生。
2.2.2.6. 舉證責任不同。行政訴訟中,由被告負舉
證責任,即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提供作出該
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民事訴訟
中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原則,不論是原告
還是被告都要對自己主張的事實和請求負舉證責任。
2.2.2.7. 適用調解的范圍不同。行政訴訟中,除行
政侵權損害賠償之訴外,人民法院不能以調解方式處理
當事人之間的行政爭議。這是因為被告是行使國家行政
管理職權的主管機關,它的職責就是維護國家的利益,
保障社會的穩定,保護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權益,它不能
對依據國家法規所作出的決定加以更改或更改具體行政
行為的法律依據。民事訴訟中,自願、合法調解原則是
一項重要原則,貫穿於整個審判程序中,人民法院可以
用調解方式處理當事人之間發生的爭議。
2.2.2.8. 強制執行方面不同。行政訴訟中,除人民
法院外,有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也可以成為執行機構
(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范圍只限於本機關作出的具體行
政行為),而民事訴訟中只有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執行。行
政訴訟的強制執行,除對財產權進行外,還可以對人身
自由進行強制執行,例如強制拘留、強制服兵役等;而
民事訴訟的強制執行只能針對財產和行為,不能執行人
身。在行政訴訟的強制執行過程中,禁止當事人自行和
解,而民事訴訟執行過程中允許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
化,不過是到這里來「賞玩」中國的落後,「欣賞」中國
的野蠻,「那裡是真在尊重呢,不過是利用!⋯『無論是中
國人還是外國人,凡是稱贊中國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
自居的一部分。」(《老調子已經唱完》)
總之,魯迅的中西文化觀前後經歷了一些變遷,但
是,這些都是在尋找改變「無聲的中國」的情況下變化
的。而且有很多觀點也是他一生都堅持並為之實踐的。
魯迅在這個過程中是孤獨的,是寂寞的,也是不斷地在
懷疑的。他雖然~生都在不停地為文化事業戰斗,他的
內心裡卻常常充滿了蒼涼,時光的幕簾張開又合上,一
代代人從出生到墓穴,把一個個生命甩在了光陰的背後,
帶走的是生命,不變的是現實。「從來如此,便對么?」
一句魯迅的名言不但表明了他的懷疑精神,也表明了他
的不自信,他努力地抗拒著歷史,抗拒著舊文化,但是
卻又懷疑自己的懷疑和抗拒究竟有多大的價值。甚至他
競懷疑自己不遺餘力地破壞和戰斗是否正確,會不會害
了喜歡他作品的年輕人。
但是,無論魯迅的掙扎和痛苦多麼厲害,在東西文
化的碰撞交匯中,他一生都在努力地改造著舊文化,呼
喚著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