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熱門行政法問題

熱門行政法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2-09 04:22:14

A. 商法行政法相比,那個相對冷門一點(在研究生考試中)

哪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我說一樓的誰告訴你行政法加上行政訴訟法就兩門了?行政內法包括的多了。研容究生考試關鍵是理論要掌握好,還有你得看學校,比如西南政法,行政法也不好考,人民大學,商法也不好考,避開專業強的學校,再看報考人數的多少也就是冷門,相對來說行政法稍微簡單一些,原因不是它科目少,而是起步晚,理論少。

B. 行政法相關問題,謝謝~

1.應該優先保護弱者的權利,尤其是生命健康權。但實際上,弱者的權利也並非總是合理版的,法律是否都權要保護、保護到什麼地步還要商榷。題干中提到的情形,在《道路交通安全法》頒布之後不存在了,撞死人必須賠償,數額再議。
2、無此許可權。現在看來,是當然不合法律、憲法的。但是當時,也就是八、九十年代,屬於打擦邊球。可以通過向該規范性文件的制定部門提出建議、向同級人大建議、向上級人大建議來糾正。如果明顯違法的規定,在行政訴訟中不得作為行政行為合法性的依據。
3、不應該。生命是最寶貴的,不能因為影響了道路交通的暢通就可以輕易剝奪。即使發生事故導致死亡,也必須承擔賠償義務。現在有「無責任賠償」一說,就是克服這個漏洞的。
有問題可以繼續追問。

C. 急求行政法問題!!

行政法有一個最基本原則:行政行為依法原則;行政處罰也有一個基版本原則:公開、公權平、公正(「三公」)原則。
從本案來看,公安機關依職權對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符合上述原則,關鍵在於接下來對違法當事人的有關信息進行曝光行為是否合法。首先要說的是,對違法行為進行通報,不是法律禁止行為,並且有些通報還有法律的明確授權。作為行政機關來講,哪些信息應當公開、哪些信息應當依申請公開、那些信息不能公開不能一概而論,必須加以區分,如果行政機關根據實際需要來公開一些信息的話,最起碼要符合以下原則:不得侵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即:不得泄露國家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受法律保護的商業秘密、保護未成年人等。
如果當事人認為行政機關公開處罰結果的行為超出限度,給自身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話,依據有關法律原理,當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但是否受理,最終由法院確定。
希望對你有用。

D. 近2年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熱點問題

.........發錯地方了`

E. 關於行政法相關案例的問題

正確的,因為派出所是法律上說的:「國家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那麼這樣的組織是具有獨立承擔行政責任的組織,所以可以直接列為被告。

F. 行政法、商法、民訴法都有哪些熱點(爭議)的問題

說實話,爭議的東西太多了。
刑法那個是炒作抄的,其實刑法更多深奧問題反而沒用回處理答。
行政法核心——官民沖突,怎麼解決。合理合法的解決。行政法的原則。新國家賠償法(還是不賠償)……
商法——如何處理董事、股東、職工……權利斗爭,公司怎麼贏利才行……
民訴法——減少訴訟,和諧社會啊!!!ADR建立,執行難啊

G. 關於行政法的問題最好是有關行政救濟方面的請各位大佬回答下

請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對行政賠償程序運行經濟成本的影響及其迭代優化方案

H. 關於行政法的問題

變更判決是法抄院對「顯失公正襲」的「行政處罰」所特有的一種裁判種類,法院對於其他行政行為均不能做出變更判決。原因如下:
行政訴訟判決類型共有七種,1維持判決2駁回判決3撤銷判決4履行判決5變更判決6確認判決7賠償判決,前兩種適用於被告勝訴的情景,後五種適用於原告勝訴的情景,通常法院只能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而不能審查其合理性,但是合法與合理之間的界限並不是絕對的,嚴重不合理就相當於不合法,故法院可以對「顯失公正」的行政處罰行為進行變更,所以法院對於「顯失公正」的行政處罰作出變更判決可以看成是一個法律規定的特例,法院對於其他行政行為均不能做出變更判決。

I. 關於行政法的現實問題

行政法是來處理公民與行政源機關關系的,如果你要告的是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包括不作為),認為行政機關的處理行為違法,那麼就提起行政訴訟,如果你要告的是另一方公民侵害人身權請求賠償,那麼就提起行政訴訟,兩種法律關系分別進行救濟。
也不存在所謂的願意找誰不找誰的問題,公安機關有責任對此類事件進行處理,公民可以要求公安機關依法處理,而法院則有權對賠償問題進行審理,公民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賠償,如果對公安機關的處理行為不滿,也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J. 行政法的幾個問題

法治的核心就是限制國家權力,而行政權力又是國家權力中最危險、最強大的一種,因此,行政法治是法治的重要內容。

行政法的涵義最好從行政法基本理論分析,觀點很多:控權說、平衡論、服務論等等。還有其他定義行政法的方法是從形式上來界定,如從行政法的內容、行政法的調整對象上來定義行政法。

法源與法律淵源是一個東西,台灣稱為法源,大陸稱為法律淵源,大多數情況下也會簡稱為法源。 不過也有人將其用作「法的來源」或「法的本源」的意思。

熱點內容
補休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9 14:42:09 瀏覽:341
煙台市萊山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9 14:41:20 瀏覽:385
中華初級經濟法百度雲 發布:2025-09-29 14:38:24 瀏覽:292
國際法律責任的依據有 發布:2025-09-29 14:21:09 瀏覽:936
刑事訴訟法一審開庭程序違法 發布:2025-09-29 14:17:26 瀏覽:990
司法鑒定可訴 發布:2025-09-29 13:44:58 瀏覽:410
法治觀念核心 發布:2025-09-29 13:33:18 瀏覽:568
最高檢貫徹依法治國規定 發布:2025-09-29 13:28:59 瀏覽:266
王者戰隊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9 13:01:52 瀏覽:103
哈爾濱市燃煤污染防治條例 發布:2025-09-29 12:45:01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