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倉促立法

行政法倉促立法

發布時間: 2021-02-09 04:38:29

1. 行政法的行政立法

行政立法是有權的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以及有權機關的授權,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制
定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抽象行政活動。行政立法的涵義:行政立法是一種抽象的行政行為,其所針對的對象具有不特定性。行政立法是委託立法或叫准立法。行政立法是行政機關在職權范圍內的行為,其主體是法定的,許可權是有度的。行政立法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行政立法的結果包括行政法規和規章。在中國,行政立法大致有如下三點意義:第一,減輕立法的負擔。第二,現代行政國家的需要。第三,「因地制宜」的需要。 在中國行政法學的框架下,存在著授權立法和職權立法的兩分法。(1)授權立法。根據授權的來源不同,又可將授權立法分為以下三類:
a) 替代法律的授權立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0年7月1日起施行,以下簡稱為《立法法》)第9條的規定,應當由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事項,在尚未制定法律前,中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可授權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b) 特別授權立法。例如《第七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於國務院提請審議授權深圳市制定深圳經濟特區法規和規章的議案的決定》(1989年4月4日第七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c) 法條授權。即在制定的法律中專設一條規定國務院可以就有關問題制定行政法規。
(2)職權立法。職權立法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憲法和組織法所進行的立法活動。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制定了大量的行政法規,有力的促進了中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 (1) 國務院的行政立法許可權:a) 為領導和管理各項行政工作制定和發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
b) 尚未立法的事項先行制定行政法規;
c)憲法和法律規定范圍內批准。
(2)國務院各部門的行政立法許可權: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3)地方政府的行政立法權:
依據地方組織法和相關法律,深圳、汕頭、珠海和廈門有地方規章的制定權。
(4) 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行政立法許可權:
制定行政政策,發布行政命令和制定行政法規並頒布執行。
4. 體制
行政立法體制是指一個國家的行政立法主體的設置及其立法許可權的劃分,是一個國家整個立法體制的一部分。中國行政立法主體設置:
(1)國務院立法(制定行政法規)
(2) 國務院各部、委立法(制定部門規章)
(3)國務院直屬機構立法(制定部門規章)
(4)地方行政機關立法(制定地方行政規章)
(5) 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
5. 行政立法的效力涵義:
(1)行政法規、規章的拘束力和強制執行力;
(2)適用力。根據2001年頒布的《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行政法規、規章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後施行;但是,涉及國家安全、外匯匯率、貨幣政策的確定以及公布後不立即施行將有礙行政法規、規章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 行政強製法的立法意義有哪些

行政強製法雖名為「行政強制」,但並不是強化行政權,而 是要通過制度來規范、保障行政權力的行使,保護公民、法人和 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行政強制關繫到行政管理的效率,也關 繫到公民的人身權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產權。目前,正是我國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時期,行政立法既要保證政 府對經濟社會實施有效管理,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提供良好 的秩序和環境,又要重視對政府的權力加以規范,切實維護公 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行政強製法旨在規范行政強 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的設定與實施程序,促進和監督行政機 關依法履行職責,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因 此,它是一部規范政府權力、保護公民權利的重要法律。行政強 製法的通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之後完善法律 體系的重大舉措,對促進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培育和弘揚 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制定行政強製法,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完善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舉措。2010年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立法工作面臨 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發展變化 的需要,不斷完善法律體系。制定行政強製法是我國社會主義 法律體系形成後,完善法律體系、不斷把我國社會主義立法事業 推向前進的重要舉措。行政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 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一般行政法和部門行政法組成。一般行 政法是對行政行為進行集中、統一規范的法律,適用於所有行政 管理領域,我國已先後出台了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許 可法等。行政強製法作為又一部重要的一般行政法出台,對行 政強制這樣一項行政執法實踐中運用較為普遍的行政權力專門 進行規范,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的進一步完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2)制定行政強製法,有利於促進依法行政水平、建設法治 政府。依法治國是我國憲法的重要原則,關繫到我們國家的和 諧發展和長治久安。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關 鍵環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以往,由於對行政強制沒有統一的法律規范,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既存在濫用行政強制手段, 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況,也存在行政機關強 制手段不足,執法力弱,對有些違法行為不能有效制止等問題, 這些都影響和制約了依法行政的整體水平,不利於建設法治政 府。行政強製法從規范和保障兩個方面,對行政強制的原則、設 定、程序和救濟作了全面規定,既從設定權和實施程序上對行政 強制權進行規范,預防並制裁執法人員濫用行政強制手段,保護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又著重規范、保障政府有效 地實施行政管理,依法履行職責,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務 水平,更好地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行政強製法注重兼顧公民權利和行政權力,對行政強制權 規范和保障並舉,確立了行政強制合法、適當、教育和強制相結 合、正當程序等基本原則,統一 了實施行政強制的基本規則,有 利於解決行政執法實踐中行政強制「亂」、「濫」和「軟」等突出問 題,為行政執法人員提供了法律依據,明確了執法界限,必將對 廣大行政機關更加合法、合理地實施行政強制,切實提高依法行 政水平,樹立良好政府形象,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產生積極意義。(3)制定行政強製法,有利於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 神。堅持以人為本、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最基本利益是社會主義 法治精神的精髓。行政強製法是二部保護公民權利的法律。一 方面行政強製法要求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職權,依法實施行政強 制,通過制裁違法行為,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另一方 面也要求行政機關文明執法,防止行政強制權的濫用。

3. 行政法上的法律保留為什麼要分為立法保留和執法保留

法律保留是指某些事項必須且只能由法律予以規范,行政法規、規章都無權版予以規范。
在我權國,法律保留原則嚴格區分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權與行政立法權之間的界限,保障了法律的至上性或者法律效力等級的有序性,有利於控制行政立法權的膨脹,也有利於行政相對人的權益保護。
例如《行政處罰法》第9條規定:「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第10條第1款規定:「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行政處罰法》的這些規定是「法律保留」原則的具體體現。

4. 行政法問題 1 行政法法源與行政立法體系的關系 2 行政權力優越性的依據和對應體現

1、我國《立法法》對行政法法源的位階作出了全面的規定,我國行政法法源的效力等級遵循回下列原則:答(一)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第一,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第二,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2、行政權是執法權,代表公共利益。在行政權行使過程中,權力主體享有特定的優益權,具體體現為職務上的行政優先權和物質上的行使受益權。職務上的優先權包括三方面內容:(1)推定有效權,行政行為推定有效;(2)獲得社會協助權,行政的實施能獲得社會協助;(3)先行處置權,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先行處置,不受法定程序制約,如即時強制、先行扣留等。物質上的行政受益權體現為國家向行政機關或組織提供經費、辦公條件以及交通工具等。

5. 在立法,司法,行政法中,哪項權力的歷史最為久遠

(一)行政抄與行政法現代漢語詞典襲中對行政的解釋是:「行使國家權力的(活動),機關、企業、團體等內部的管理工作。」行政大體上可以做「管理、執行」解釋。博登海默認為:「行政乃是為實現某個私人目的或公共目的而在具體情形中對權力的行使。」作為一種管理活動,行政有「公共行政和私人行政之分,其中公共行政又可以包括國家行政和社會行政」。行政的歷史極為久遠,幾乎是和人類社會同時產生,只要有組織的存在就必然會有行政管理活動,有關公共事務的管理均可歸為行政活動。
(二)中國古代行政法流變有關行政管理的法規,中國古代即已產生。但是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立法、司法、行政不分,處罰手段以刑罰為主,法典編纂上也因循「諸法合體,以刑為主」的體例結構,因此行政法與其他法規混同。

6. 請問行政法立法和行政立法這兩者相同嗎

不同。

  1. 行政立法主要指政府機關的立法活動,包括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省內、自治區直容轄市或較大市政府制定政府規章。具體法律原則見《立法法》第三章行政法規。比如國務院對《文物保護法》的具體實施啟動了立法工作,最後形成了《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並通過。

  2. 行政法立法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對國家機關在行使職權、執行法律、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過程中需要規范行政權力和保護人民利益的地方設定法律的過程。行政法立法後,會產生新的法律。比如啟動《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的立法立項工作,最後制定並通過了相應的法律,這一系列行政法共同構成了行政法律體系。

7. 改革開放三十年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政法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行政法體系已經基本形成、行政法基本原則漸趨成熟、行政法觀念實現重大轉變、行政法理論取得重大突破。今後我國行政法還將呈現五個方面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改革開放;行政法;發展與展望

【寫作年份】2008年

【正文】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30年來,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同經濟建設一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伴隨著一這歷史進程,我國行政法也從無到有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值得認真總結。

一、30年來我國行政法的發展歷程

建國以來,我國在法治建設上走過了一個「之」字形的曲折道路,行政法治建設也一樣。建國初期,我國行政法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從1949年至1956年,國家制定頒布了一大批行政組織、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定國家行政機關的組織、職責、工作原則、工作程序以及對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許可權、管理方式等。但1957年以後,隨著國家政治生活越來越不正常,民主法治建設也不斷遭受破壞,直至「文化大革命」完全無法無天,行政法的命運自然也無能倖免。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逐步得到恢復並迅速發展,行政法也隨之得到復興和發展。

回顧30年來我國行政法發展所走過的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1979年到1988年以重建行政權立法為重點階段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剛剛從「文化大革命」的惡夢中醒來,國家滿目瘡夷,百廢待興,法治的王國更是一片荒蕪的沙漠。為了使被破壞的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盡快恢復運轉,使混亂的社會秩序盡快恢復穩定,國家在立法方面需要優先考慮的是制定出一系列有關國家政權組織和維護社會秩序方面急需的法律,而首要任務是根據新的形勢制定一部適應新時期需要的新憲法。因此,在這一時期,對行政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立法:一是1982年新憲法的頒布實施,二是制定了國務院組織法和地方組織法。同時,也制定了一批有關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在這一階段,我國的行政立法主要是有關行政機關組織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側重行政機關的重建和對行政機關權力以及相對人權利的確認與維護。

這一階段行政法發展的主要成果是:恢復了行政機關領導人員的選任制;建立了民主集中制下的行政首長負責制;確立了領導人任期制和限任制;建立了審計制度;恢復了行政監察制度,等等。

第二階段是從1989年到1996年以加強行政監督立法為重點階段

行政權是一把兩面劍,它既可以為維護公民權利和利益服務,又可能侵害公民的權利和利益。因此,為了保護公民權利和利益,對行政權既要提供法律保障,又要加強監督制約。所以,當行政權重建工作基本完成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即著手研究制定有關監督制約行政權的法律。經過幾年的努力,1989年4月4日七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了行政訴訟法,這標志著我國行政法治建設的重心已經從重建行政權向規范、監督行政權轉變。

行政訴訟法由於以下兩點重要貢獻而載入我國法治建設的史冊:第一點貢獻是確立了「民可以告官」制度。這一法律制度的確立,一反我國過去只能「官管民」而「民不能告官」的歷史傳統,表明我國法治建設開始轉向以人為本,使法治建設流貫著一股鮮活的人文精神。允許「民告官」,對培養公民的主體意識、權利意識、法治意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實踐證明,法律規定只有成為公民的自覺行動,成為公民的一種生活習慣,法治才有牢固的基礎和可靠的保證。因此,有人認為行政訴訟法的頒布實施,從某種意義上講,標志著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真正開始。

第二點貢獻是確立了程序違法無效原則。行政訴訟法不僅對行政訴訟程序作出了系統、完整的規定,而且明確規定: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違反法定程序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這就在立法上第一次將程序違法提到了與實體違法同等重要的位置,促使人們從更高的層面上審視行政程序法的價值,改變了過去我國重目的輕手段、重實體輕程序的歷史傳統,從而有力地推動了我國行政程序立法的發展。

在這個階段,除行政訴訟法的頒布實施外,全國人大常委會還制定了國家賠償法、審計法,國務院頒布了行政復議條例等一批監督行政行為的法律、法規。

這一階段行政法發展的主要成果是:建立了行政訴訟制度、國家賠償制度、行政復議制度、公務員制度,等等。並明確提出了依法行政原則,使之成為我國行政法和行政機關行使職權的一個基本原則。

第三階段是從1996年至今以加強程序立法為重點階段

行政訴訟法的頒布,對行政機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程序違法無效原則的確立,使行政程序立法顯得更加迫切。為此,全國人大常委會從1990年開始著手研究制定規范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經過幾年努力,1996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行政處罰法。這部法律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行政法治建設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從對行政權進行事後監督到進行程序控制階段。之後,又陸續制定頒布了行政復議法、行政監察法、立法法、治安管理處罰法、行政許可法等一批規范行政程序的法律,國務院也先後頒布了許多規范行政程序的法規。

這一階段行政法發展的主要成果是:建立了行政聽證制度、告知和申辯制度、公正公開原則、政府采購制度;完善了程序違法無效原則;強化了行政監察權威;改革完善了行政許可制度,等等。

從上述歷程可以看出,30年來我國行政法發展走的是一條循序漸進、兩頭夾擊的發展路線。所謂循序漸進,就是我國行政法是隨著改革開放和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入而逐步建立發展起來的。在改革開放和法治建設恢復之初,優先致力於基本制度建設,先把行政法基本框架建立起來,然後再逐漸加以完善,避免因細枝末節的意見分歧而延緩法律的出台。所以,最初的一些行政法律大多比較原則,對公民權利的保障比較粗放。比如,國務院組織法只有十幾條,幾百字,非常原則;行政訴訟法確立的法院受案范圍比較窄,國家賠償法確定的賠償標准比較低,現在有學者對此提出了許多批評。但總的看,這一策略是成功的,其積極作用遠遠大於消極作用。否則,行政訴訟制度、國家賠償制度也許到現在也建立不起來。而有些改革不到位的,則不急於立法,讓國務院或地方先搞,避免因倉促制定法律而影響改革。30年來,我國法治建設的一條非常重要的經驗,就是立法決策必須與改革決策相一致。這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如果改革已經到位,立法必須及時跟上,用法律保證改革的順利推進,引導改革向正確方向發展;二是如果改革不到位,立法不能太超前。凡改革不到位,不立法就是對改革的最大支持和促進。當然,這只是法治建設起步階段的一種立法策略選擇,隨著法治建設的不斷發展,制定更加周全、細密、完善的法律,是今後立法策略的必然選擇。實際上,我國從90年代開始,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轉變。

所謂兩頭夾擊,就是把行政權的確立(組織法)和對行政權的控制(行政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這兩頭的法律優先制定出來,然後再制定規范行政行為的法律(行政程序法)。實踐證明,兩頭夾擊策略,是一個成功的策略,大大地加快了行政法治建設的步伐。如果沒有兩頭夾擊策略,而是按照「組織——程序——訴訟、賠償」這樣一種先後順利按部就班地進行,恐怕我國的行政法治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兩頭夾擊,就把行政程序立法逼到了牆角,迫使我們必須加快行政程序立法步伐,而行政機關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支持、推進行政程序立法工作。

二、我國行政法發展的主要成就

經過30年的努力,我國行政法從無到有到基本完備,成績有目共睹。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成就:

(一)行政法體系基本形成

我國的法律體系就其表現形式或者法律淵源而言,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憲法是核心,法律是基礎,法規是配套。此外,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也是必要補充。就其法律部門構成而言,包括憲法及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共7個部門法。

行政法,是指規范國家行政管理活動和監督行政管理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行政法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確立行政組織和職權方面的法律,包括行政組織法、公務員法等。二是規范行政權行使和運作方面的法律,統稱為行政行為法。又分兩類:一類是各個方面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包括國防、外交、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公安、司法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法,如教育法、科技進步法、環境保護法、出入境管理法等;一類是有關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如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行政許可法等。三是監督行政權行使和運作方面的法律,統稱為行政監督法,包括行政監察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等。可以說,中國特色行政法體系已經基本形成,特別是有關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已經比較完備,一些基本的行政法律制度都已建立起來。

(二)行政法基本原則漸趨成熟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各種行政法規范所體現和遵循的基本原理和精神,是行政法的靈魂和生命,對行政法具體規則的創制和實施具有重要的指導、評價、補充作用。隨著我國行政法體系的基本形成,行政法基本原則也漸趨成熟,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識。總結我國憲法和各項行政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立法、執法、司法實踐,我國行政法基本原則,主要有以下8項:

1、依法行政原則。這是依法治國這一憲法原則在行政法上的具體體現。依法治國實質是依法治權、依法治官,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依法治行政權和行政官員。因為行政權是各種國家權力中最活躍、最具強制力的一種國家權力,與公民的權利和利益聯系最經常、最直接、最廣泛,因而也最容易出現損害公民權利和利益的現象。所以,各國都十分強調依法行政,把它列為法治國家的一項重要原則。

依法行政作為一項行政法基本原則,主要包括3項內容:一是憲法和法律優先原則,即必須優先執行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其他規定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一律無效,行政機關不得執行;二是職權法定原則,即必須嚴格在法定許可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失職違法,越權無效;三是程序法定原則,即必須嚴格依照法定程序行使職權,違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為無效。

2、正當程序原則。這是對依法行政原則的擴展和深化。其主要內容有4項:一是自己不得做自己的法官,或者稱利害關系迴避原則。即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處理涉及與本機關或者工作人員自已及其近親屬有利益關系的事項時,應當主動迴避或者應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迴避;二是行政機關作出任何行政行為特別是作出對相對人不利的行為時,必須說明理由;三是行政機關作出任何行政行為特別是對相對人不利的行為時,必須聽取相對人的陳述和申辯;四是行政機關作出涉及社會重大公共利益或者涉及相對人重大利益的行政行為時,除說明理由和聽取陳述和申辯外,還應當公開舉行聽證會,聽取社會公眾和利害關系人的意見。

3、民主參與原則。這是政治民主在行政法上的具體體現,是對依法行政和正當程序原則的進一步擴展和深化。一方面,民主參與原則要求依法行政所「依」的法不僅是良好的,充分體現人民群眾意願的,而且是按照民主程序由廣大人民群眾充分參與制定的,是經過充分發揚民主、走群眾路線的;另一方面,民主參與原則還要求

8. 行政法溯及力《立法法》84

《立法法》第八十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版溯及既往,但權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因此,理論上說,行政法有溯及既往的可能。不過成立的條件,除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還要有明確的「特別規定」。比如刑法第12條第1款的規定。

行政法沒有行政法法典,也就沒有統一規定過溯及力的問題,所以要判斷某些規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該法規是否有溯及力條款。否則,即使對相對人有利,也不能適用新規定。當然,行政機關自願適用新規定的除外,權當其自由裁量了。

所以本處罰很難適用新法。只能申訴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照顧。
以上屬個人看法。

9. 中國的行政法法條有哪些立法法也是嗎

我國法律分為六個大的門類,即憲法類、刑法類、民法類、行政法類、經濟法類版和訴訟法類。行政法是國家行權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具體可分為內務、行政司法;監察、人事;民政、宗教、檔案、保密;教育、科學技術;文化、傳播;醫葯衛生;工商行政管理;國有資產;物價;交通、通訊;電力、機電;計量、標准化;海關;出入境、進出口管理等17類部門法。立法法不是行政法,而是屬於憲法類法律。

10. 怎樣理解行政法和行政立法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立法:是指立法機關通過法定形式將某些立法權授予行政機關,行政機關得依據授權法(含憲法)創制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行為。
是指有權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制定並頒行有關行政管理事項普遍應用的規則的活動。
通常具有兩方面的內容:①國家行政機關接受國家立法機關的委託,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的活動。②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有關行政管理規范性文件的活動。亦稱「准立法」。
行政立法的主體是憲法和法律規定建立的國家行政機關。由於國家對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干預增多和行政權力的相對擴大,單靠立法機關立法已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立法機關以委託立法方式,賦予行政機關以立法權;同時,行政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也是一種行政立法活動。
行政立法的內容包括:行政機關和公務人員的法律規范;行政機關管理國家事務的法律規范;對行政機關的活動進行監督的法律規范。不同等級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級不同。

熱點內容
依法治國查擺 發布:2025-09-29 14:52:53 瀏覽:419
法院人民的法院 發布:2025-09-29 14:51:00 瀏覽:803
司法拍賣企業所得稅 發布:2025-09-29 14:50:06 瀏覽:803
補休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9 14:42:09 瀏覽:341
煙台市萊山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9 14:41:20 瀏覽:385
中華初級經濟法百度雲 發布:2025-09-29 14:38:24 瀏覽:292
國際法律責任的依據有 發布:2025-09-29 14:21:09 瀏覽:936
刑事訴訟法一審開庭程序違法 發布:2025-09-29 14:17:26 瀏覽:990
司法鑒定可訴 發布:2025-09-29 13:44:58 瀏覽:410
法治觀念核心 發布:2025-09-29 13:33:18 瀏覽: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