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不可抗力

勞動法不可抗力

發布時間: 2021-02-09 05:50:42

1. 勞動法辭退如何賠償!

勞動法辭退如何賠償!

回答你的提問;

一、說是工廠搬遷所以不要我們了

1、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2、本條中的「客觀情況」是指:發生不可抗力或出現致使勞動合同全部或部分條款無法履行的其他情況,如企業遷移、被兼並、企業資產轉移等,並且排除本法第二十六條所列的客觀情況。

二、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不支付任何費用;

2、用人單位沒有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應當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三、我2013.03.20開始上班, 到2013.09. 說是工廠搬遷所以不要我們了,,差幾天滿半年

1,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2、這個老闆很懂法,你要是滿6個月他要支付一個月的工資。

綜上所述、解除勞動合同是符合勞動法規定的,如果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你應當得到半月的工資補償;如果用人單位沒有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你應當得到一個半月的工資補償;

引用法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一款、四項、第四十六條三項、第四十七條一款。

以上為勞動法專家解釋!

2. 小微企業遇不可抗力停工一個月,員工工資怎麼發

小微企業遇不可抗力停工一個月,那麼員工的工資按當地勞動法的基本工資來發放,希望能幫助到你。

3. 產生不可抗力的因素是否可自動解除勞動合同

產生不可抗力的因素不屬於自動解除勞動合同的合法條件,若雙方協商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有約定產生不可抗力的因素解除勞動合同的,按約定執行,通常情況下是否可以解除勞動合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也可以反饋到用人單位所在地的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申請勞動仲裁。
產生不可抗力的因素是指合同訂立時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包括自然災害、如台風、地震、洪水、冰雹;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三方面。
比如遇到自然災害的情況,單位因為自然災害無崗位安排職工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按每工作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

相關法律法規依據: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
(一)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二)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三)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
第四十二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工會有權要求用人單位糾正。用人單位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並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
(一)勞動合同期滿的;
(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三)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
(四)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五)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條勞動合同期滿,有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應當續延至相應的情形消失時終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條第二項規定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勞動者的勞動合同的終止,按照國家有關工傷保險的規定執行。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一條規定: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

4. 勞動合同寫每月5日發工資,不可抗力原因最遲延長5日,現在都14日了,怎麼辦

這個只能等一等,勞動法規定,工資拖欠一個月以上才是拖欠,就是說可以到這個月的月底發都是可以的

5. 企業在遇到不可抗力,需要降資,工會怎麼做

企業在遇到不可抗力需要降工資,工會是需要做調節的。

6. 遇不可抗力遲到,是否應該被扣工資勞動法對此有什麼說法求專業解答。

這是公司內部得行政考勤管理的規定,所以廠紀廠規,不屬於勞動法,《勞動法》中沒有明確規定關於不可抗力的遲到能否扣工資的規定。所以該決定應該由用人單位負責解釋和解決。

7. 在勞動法中因不可抗力和員工解除合同應怎樣賠償

勞動合同法沒有因不可抗力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
只是在第四十條內「有下列情容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8. 民法通則 不可抗力

民法通則
第一百來五十三條自 本法所稱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而對於不可抗力的解釋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9. 什麼叫不可抗力

合同雙方當事人締結合同、履行合同,最終目的是通過履約獲得合同利益,實現合同目的。但在履約過程中,不能排除一些出於當事人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對合同利益產生不利的影響,在此情況下就需要雙方嚴格按照誠實信用原則,盡力避免或減少合同相對方可能遭受的損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的不可抗力免責,其適用的前提是在不可抗力發生時,當事人已在能力范圍內採取了合理措施,依然不能免除或者減少不可抗力影響,在此情況下,根據不可抗力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七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八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10. 勞動法有因自然因素不能上班的條例有嗎

勞動法沒有專來門針對自然因素不能源上班的條例,按照《民法通則》規定的原則,屬於不可抗力因素,勞動者可免責,即不提供勞動義務,但用人單位也可以不支付工資報酬。不過,用人單位不得因此影響勞動者其它待遇。
《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七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熱點內容
法院人民的法院 發布:2025-09-29 14:51:00 瀏覽:803
司法拍賣企業所得稅 發布:2025-09-29 14:50:06 瀏覽:803
補休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9 14:42:09 瀏覽:341
煙台市萊山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9 14:41:20 瀏覽:385
中華初級經濟法百度雲 發布:2025-09-29 14:38:24 瀏覽:292
國際法律責任的依據有 發布:2025-09-29 14:21:09 瀏覽:936
刑事訴訟法一審開庭程序違法 發布:2025-09-29 14:17:26 瀏覽:990
司法鑒定可訴 發布:2025-09-29 13:44:58 瀏覽:410
法治觀念核心 發布:2025-09-29 13:33:18 瀏覽:568
最高檢貫徹依法治國規定 發布:2025-09-29 13:28:59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