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自考行政法學答題模板

自考行政法學答題模板

發布時間: 2021-02-09 06:20:57

行政法學與經濟法概論自考重點有哪些

教材首先在緒論部分從宏觀上介紹了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行政法的學科體系。對於參加自學考試的考生來說,在學習時注意認真把握這部分內容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只有先對這門學科所涉及的大面上的問題有所認識才可能在細節上做到面面俱到。
任何一門法律都有其特定的調整對象,這也是對法律進行部門劃分的根據。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或者說是調整因行政主體行使其職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它的淵源分為兩類:一類是一般淵源,即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各自製定的規範文件;另一類是特殊淵源,也就是指有關行政規范和原則的解釋,及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或社會組織共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行政法作為一個部門法有其獨具的特點:首先在形式上,它沒有統一,完整的法典,而且其賴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數量特別多,居各部門法之首;其次在內容上,行政法內容廣泛,而且以行政法規規章形式表現的行政法規范易於變動;第三,行政法的實體性規范與程序性規范總是交織在一起,並往往共存於一個法律文件之中。
要了解行政法還要了解經行政法調整後形成的行政法律關系的特徵:即:(1)行政法律關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而且起主導作用;(2)行政法律關系具有非對等性;(3)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是法定的,雙方當事人無選擇餘地;(4)行政主體實體上的權利義務是重合的;(5)大多數行政法律關系爭議由行政機關或行政裁判機構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加以解決,只有在法律有規定的情況下,才由法院通過司法程序解決。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行政法原則中最主要、最具有普遍價值的原則,即行政法治原則,它貫穿於行政法關系之中,是指導行政法的立法與實施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則;具體可被分解為:(1)合法性原則;(2)合理性原則;(3)應急性原則。
學習行政法還應把握行政法的作用。行政法具有法的規范作用和一般社會作用。但作為法的一個部門,它還具有其自身特定的作用:1、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實施的作用。主要是通過確認和賦予行政機關管理權能來實現的。2、保護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的作用。行政法對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的保護是通過建立一系列制度來實現的。
在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這一章,考生應掌握行政主體及其內容、有關公務員的一些知識。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並能獨立地承擔因此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它包括:(一)行政機關:1、中央行政機關具體以包括:(1)國務院(2)國務院各部、委員會(3)國務院的直屬機構(4)國務院各部、委員會管理的國家局。2、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包括:(1)地方人民政府;(2)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3)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行政公署、區公所、街道辦事處)。
(二)行政機關以外的行政主體,主要有行政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
公務員是指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中依法行使國家行政權,執行國家公務的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一般公民經過一定的法定程序成為公務員,基於其所擔任的行政職務而與國家之間構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即為公務員法律關系。其具體內容包括:(1)公務員與行政機關的關系;(2)公務員作為行政主體的代表與行政相對方的關系。
行政行為這一章重點挖掘行政行為的效力,行政行為的成立與合法要件。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管理活動、行使職權的過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它的效力包括確定力、拘束力、公定力和執行力四個方面。
行政行為的成立是指行政行為的作出或形成。成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行為的主體必須是擁有行政職權或有一定行政職責的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或者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和個人;(2)行為主體有憑借國家行政權力產生、變更或消滅某種行政法律關系的意圖;並有追求這一效果的意思表示;(3)行為主體在客觀上行使行政職權或職責的行為;(4)行為的功能要件,即此行政行為能直接或間接導致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
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包括:(1)主體合法;(2)符合許可權范圍;(3)內容合法;(4)程序合法。
抽象行政行為考生應掌握它的概念、行政立法的特點和原則。所謂抽象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的行為。其靜態形式則表現為制定出來的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和行為規則的行為。行政立法是抽象行政行為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其特點有:(1)具有行政性質;(2)具有立法性質。行政立法應嚴格遵循原則:(1)依法立法原則;(2)民主立法原則;(3)加強管理與增進權益相協調原則。
具體行政行為這一章要掌握行政徵收、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處罰等具體行政行為的概念,其中行政處罰的概念、特徵及其原則更要注意。
關於行政指導的概念,考生應明確行政指導的概念,從其概念中把握它的特徵及行政指導在市場經濟條件四個方面的作用或意義。
行政程序法是目前各國都較為關注的內容,對於其基本原則,基本制度應重點把握。其基本原則主要包括:程序公正原則、相對方參與原則。與原則相對應的各項制度,如迴避、合議、調查等內容也要注意理解。行政違法與行政責任這一間掌握重要概念、行政違法與行政不當的區分、行政責任的概念及其構成要件。行政賠償這一條應掌握概念、條件以及國家不予賠償的三種情形 。
行政復議和司法審查都是行政救濟的重要途徑,要認真掌握二者的概念、各自的受害范圍、各自應遵循的原則,尤其是司法審查的六項特有原則以及司法審查的法律依據、規范沖突及其選擇適用。

㈡ 行政法學試題及答案

《行政法學》模擬試題 (一)

一、簡答題

1.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
答:
1)行為主體合法。
2)行為許可權合法。
3)行為內容合法。
4)行為程序合法。
5)行為形式合法。

2.行政法律責任的種類。
答:
1)根據責任主體的不同,可將行政法律責任分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法律責任、行政公務人員的行政法律責任和行政相對人的行政法律責任。
2)據行政法律責任的功能與目的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懲罰性行政法律責任和補償性行政法律責任。
3)根據行政法律責任的不同,可將其劃分為財產性責任與非財產性責任。
4)根據確認並追究行政法律責任的國家機關的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權力機關確認的行政法律責任、行政機關確認的行政法律責任和司法機關確認的行政法律責任。

3.具體行政行為的特徵。
答:
1)具體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的行為。
2)具體行政行為作用對象是特定的,即行政行為的相對人。
3) 具體行政行為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實際影響。
4) 具體行政行為一般是要式行為,按照法定程序以特定的形式作出。
5) 具體行政行為具有可救濟性。
6) 具體行政行為的形式具有廣泛性和多樣性。
7) 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具有一次性。

4.行政處罰的原則。
答:
1)處罰法定原則.
2)合理處罰原則.
3)處罰公開原則.
4)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5)保障相對人權利的原則.
6)一事不再罰的原則

5.行政合同的原則。
答:
(一)公開競爭原則
1.訂立行政合同要求行政主體事先表示訂立合同的意向及公布合同內容。
2.行政合同在簽訂過程中要求行政主體平等地對待行政相對各方,讓參與的各方有均等的機會展示自己的優勢和實力。
(二)全面履行原則
1.全面履行原則是私法上誠實信用原則的延伸。
2.因情況變更導致行政合同的訂立基礎喪失時,全面履行原則將不再發生法律效力,行政合同應當根據法定程序解除。
(三)公益優先原則
1.行政主體若認為行政合同的繼續履行將不利於社會公共利益的發展,就有權變更或者解除行政合同。
2.行政主體對行政合同的履行有監督權。
3.公益優先原則並不否定個人利益的存在和發展。

二、 論述題

1.試論依法行政原則。
答: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貫穿行政法律規范之中,指導行政權的獲得、行使及對其監督的基本准則。其內容包括:
1.行政主體的行政職權由法律設定與依法授予。
2.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必須依照和遵守行政法律規范。
3.行政主體的行政違法行為無效。
4.行政權力的行使必須遵守法定程序。
5.行政主體違法行政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行政法學》模擬試題 (二)
一、簡答題(每題10分)

1.行政行為的特徵。
答:
1)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的執法行為,具有從屬法律性。
2)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行使權力的行為,具有單方性。
3)行政行為的強制性。
4)行政行為的無償性。
5)行政行為的服務性。

2.具體行政行為的構成要件。
答:
1)行為主體享有行政職權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2)行為主體有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
3)行為產生了法律效果。
4)行為已經作出並為相對人知曉。

3.行政處罰的種類。
答:
1)人身罰。
2)財產罰。
3)行為罰。
4)申誡罰。

4.行政復議的范圍。
答:
1)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
2)對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的復議申請。
3)不能夠提起行政復議的事項。

5.行政程序與行政實體的關系。
答:
1)行政程序是行為的方式、步驟、時限、順序,而行政實體則是行政行為的目的和結果。
2)程序邏輯為實體服務。
3)程序又對實體起作用。
4)程序有其獨立的價值。
5)行政法律實施過程就是行政程序與行政實體的統一過程。

二、 論述題 (50分)

試論行政合理原則。
答:
合理行政原則又稱公正、公平原則,它要求行使行政權力應當客觀、適度,符合理性。 其具體含義包括:
1.行使行政權力的動機應當符合法律授予該權力的宗旨。
2.行使權力的行為應當建立在正當考慮基礎上。
3.行使權力的內容和結果應當公平、適度,合理情理,具有可行性。
4.違反合理行政原則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㈢ 自學考試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2014年4月已考的怎麼辦

您好,依然有效的,不需要重新考。
先把重要的知識點整理一下,准備好回筆記本和錯題集,錯題集用來記錄答自己做錯的題,
筆記本記錄一些容易忽略細節和重點。 做題不一定要做難題,基礎是根本,每次考試不要著重在一個題目上,
要放寬心態,不要急,總之,要自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希望您自學考試順利通過。

㈣ 自考的行政法學好考嗎該如何學習

會有些難度
不過只要努力學
都能考過
多看書
多做題
希望回答能夠幫助你
你也可以追問

㈤ 急求!!!!!!!《行政法學》學習心得

通過參加**縣人大法律培訓班學習,我對法律條文由表面理解到深層次內涵的深刻領悟,有了質的變化。對照所學的知識,結合本職工作,聯繫到執政為民、依法辦事上,真正覺得法律對一個基層幹部來說,既是護心鏡,又是當家寶。
——領悟學法的重要性

普法教育已經開展了十幾個年頭,隨著法律知識的不斷普及,公民法律意識的明顯增強,各級幹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自覺性不斷提高,維護了社會穩定,促進了經濟發展。聯系自身工作經歷,我認為,法律知識的匱乏,法律運用的不完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極大程度地阻礙著經濟發展,引發著各種矛盾。無論在工作方式上,還是在決策領域上,總是習慣於運用行政手段去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而不善於運用法律手段。雖然認識到學法的重要性,但知識准備不足;雖然對法的公正價值有了認識,但樹立信心不足;雖然有了一定的法律知識,但依法辦事的能力低下。隨著公民法制觀念的普遍增強,領導幹部的思想、言行,毫無掩飾地接受著群眾的裁判。所以說,作為基層的一把手、大當家,不僅要自己學好、用好法律知識,還必須引導群眾學好法律知識,運用法律去溝通思想、交融感情、理順工作、維護正義、實現和諧、謀求發展。尤其是在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窮富懸殊的差異,急功近利的貪欲打破了心態平衡,盲目的發展,使土地、水資源、森林、能源等出現了嚴重的生態赤字,私慾的膨脹占據了法律的位置。當我面對愚昧的做法,面對貪婪的糾纏,面對苛刻的質疑,面對辦一件事得不到理解,面對辦一個企業是如此艱難時,深深感到:法律意識淡薄和執法的蒼白,是那樣毫不留情地阻礙著發展。因此,這一個多月的法律知識學習,對我是個很大的鞭策,更是一個很大的收獲。我不僅一掃缺少法律知識帶來的困惑和迷惘,更收獲了增長法律知識帶來的巨大財富。所以說,學法重要,用法必然,執法關鍵。
——堅持學法的自覺性

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在日常生活中加強法律法規學習,不斷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自身法律素質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是關繫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黨委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形象的大事。我深深體會到,當人大代表要學好《代表法》;搞行政事務要學好《公務員法》、《行政許可法》;抓生產要學好《農業法》、《土地法》;植樹造林要學好《森林法》;項目引進要學好《環保法》;優生優育要學好《計生法》;調解糾紛、維護穩定要學好《民法》和《刑法》,如此等等,每一項工作都涉及到法律法規。要學深學透,靠上級安排不行,必須形成自覺的、有序的、重點的學習風氣和習慣,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實,不斷領悟,依法履行職責的觀念才能得到增強,自身法律素質才能明顯提高。
——提升用法的技巧性

學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用法。通過從書本學到實踐學,我深深感到,只有把學習法律知識與依法辦事緊密結合,與管理工作緊密結合,與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緊密結合,在涉及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重大問題決策時,才能做到充分論證,依法決策,才能運用法律手段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何去用法?我認為:

一是思想上綳緊「一根弦」。計劃辦什麼事,首先要在思想上打問號,符合法律的就去預謀、策劃;計劃說什麼話,先想想群眾願不願聽,聽了是什麼反映,會有什麼效果和後果,用換位思路反復去想,自己先和自己過不去,直到說出來公平、公正、依法為止。

二是工作中穿好「二根線」。作為書記、鎮長一肩挑,又是一名人大代表,必須撲下身子,深入基層,從群眾的角度去審視問題,以發自內心的真情與群眾溝通交流。在今年「七一」煤礦60萬噸甲醇項目征地補償的問題上,群眾一時不能理解,我就堅持「換位思考」,除親自接待來訪群眾外,多次走田間、進農戶、坐坑頭,講《土地法》,講國家征地補償政策,一次講不通多次講,口頭講不清用書本,一條條列印出來,發到群眾手中,經過反復宣傳、講解,群眾解除了疑慮,最終達成了合法、合情、合理的佔地補償協議。通過這件事,我深深感到自己有法律知識還不夠,還必須讓群眾有法律意識。群眾和國家這二根線,針眼再小也得穿過去,並成一根線。

三是決策上把好「三道關」。我始終認為為民辦事、辦民謀利,必須依法執政、依法決策。面對虒亭「地大、物稀、財薄、民困」的現狀,也曾想放「三把火」燒個通紅,砍「三板斧」來個痛快,強建基礎,調產增收,招商引資,開發旅遊一步到位。想法是好的,但做起來不易。在不斷的強化法律意識上,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符合實際,體現民意,只要是依法決策,再硬的石頭也去啃。我體會到,要想辦成一件大事,還必須把握好「三道關」。即:

——法律關。法律是准繩,法律至上、法律至尊、法律至貴;學法律充實自己心中有數,用法律保護群眾深得民心,依法律辦事得心應手。

——公開關。公開是依法行政的窗口。近年來,國家補償政策多,農民實惠大,但要把握不好,就會造成不穩定因素和違法事件發生,把各項補償政策、標准公布於眾,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才能保一方穩定。

——行政關。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最有效的行為。幹部在工作中的每個具體的行為都能反映政府的形象。在具體工作中,作為領導、班子,必須做學法榜樣,當用法先鋒,行法定職權。行政權的運用,最經常、最廣泛、最密切地關系著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個人利益。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制觀念,崇尚法制權威,是實現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克服以言代法、以權執法的有效途徑。

㈥ 關於自考行政法學的問題

概念

信賴保護原則是指行政管理相對人對行政權力的正當合理信賴應當予以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生效的行政行為,確需改變行政行為的,對於由此給相對人造成的損失應當給予補償。

信賴保護原則來源
[
信賴保護原則來源於民法的誠信原則。誠信原則要求民事主體雙方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要以誠相待。西方民事主體之間的商品交換的歷史始於古希臘、古羅馬,中興於13世紀左右,直到近代發展為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誠信原則經過歲月洗禮,已發展成為一套成熟的市場經濟的信用制度,如個人信用制度。隨著誠信制度在經濟領域中的發展完善,行政管理的誠信制度也在逐漸形成,信賴保護原則就是誠信原則在行政管理體制運用的重要體現。這個原則被移植到現代行政法,成了許多法治國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原則。

信賴保護原則二戰後在聯邦德國首先得到發展,現已成為許多國家行政法的一項重要原則。信賴保護原則的基礎是公眾對自己國家及國家權力的信任,這種信任是公眾安全性和其工作、生活行為有明確預期的基本前提。行政許可法第8條體現了信賴保護原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信賴保護原則要求政府遵守和履行承諾,不能出爾反爾,說話不算數,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行為。政府不能以政策變化、工作失誤或經驗不足為由隨意收回、變更或撤銷已經做出的承諾。信賴保護原則的基礎是公眾對國家和國家權力合法性的信任,這種信任是政府維護公共安全、社會穩定的重要條件。這種信任應受到保護。公眾信任如果不能受到保護,公民權利、公共秩序乃至整個社會都會處於不穩定、無序、多變的狀態。

行政管理中的信賴保護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是,行政相對人基於對行政機關行政行為合法性與有效性的信賴而與行政機關合作,這種對行政機關的信賴應當受保護。
二是,行政相對人因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而獲得的利益,應當受到保護。行政機關不能隨意撤銷自己的行政行為。一旦因撤銷行政行為而給行政相對人造成損失,應當承擔責任,否則行政機關將逐漸失去公眾的信賴。
三是,如有第三人因為不知道行政行為有瑕疵而與行政相對人發生某種法律關系,由於行政機關對相對人授益行為而給第三人帶來的利益,也應當受到保護。
四是,如果行政相對人懷有主觀惡意,從行政機關取得授益行為而獲得的利益則不受保護。

行政法中這些信賴保護的規則

具體體現在行政許可制度上有兩個方面內容:一方面是行政機關做出行政許可的決定給被許可人帶來利益,行政機關不得隨意撤銷該項許可,如果遇有必須撤銷行政許可的情形,行政機關在撤銷許可時,如果被許可人基於信賴行政許可決定的合法性,投入人力、物力、財力開展了生產經營活動,因行政許可的撤銷而產生的損害,行政機關應當予以賠償。賠償額應當以被許可人受到的實際損失為限。另一方面,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不受信賴保護原則保護。這種由於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其行為本身就違反了信賴保護原則,被許可人由於取得行政許可而獲得的利益自然不受保護。行政機關依法撤銷被許可人取得的行政許可,即使對被許可人造成損害,也不應當予以賠償。

信賴保護原則的作用
]

(一)有利於全面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權益信賴保護原則要求有權機關應保護行政相對人因信任行政主體的合法性、正當性、權威性而無過錯參與其實施的授益性、合意性、指導性等行政行為所期望得到的合法和合理利益。這種觀念涵蓋了行政合法性原則、行政合理性原則保護行政相對人權益的要義,並突出了誠實信用原則未彰顯的保護行政相對人可期望的合法或合理權益的內容。更有意義的是,為立法者規制自由裁量權,維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了科學的思路;為-運作行政權力,高度負責,依法行政,闡明了要旨;為司法者立足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全面衡平公共利益與個體利益,確立了可行的准則。

(二)有利於營造「誠信政府」,改善人們與政府的關系,提高行政效率信賴保護原則側重於保護無過錯行政相對人對行政機關的信賴,並通過法律救濟的方式,確保這種合法或合理利益的實現。就是通過嚴格要求行政機關對其行為負責,以此迫使行政機關真誠守信,使行政機關認識到其使命是立足於公共利益,為人民利益服務的。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應是信任與合作的關系。增強二者的信任與合作,減少行政活動中的沖突與摩擦,提高行政效率,才是現代行政的精神。

(三)有利於營造「責任政府」,規制行政權,堅持依法行政信賴保護原則不但要求行政機關對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負責,還要求其對不合理的行為負責。此原則不僅規范和制約羈束性行政權,還規范和制約自由裁量性行政權,從而使行政機關對其行為全面負責,以消除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管理特權。促使行政機關既在形式上依法行政,又在實質上依法行政。

㈦ 行政管理專業!自考!河北!行政法學怎麼考過呢

自考的復習方法:
1、網上下載歷年試卷和考試大綱,把答案在教材書上找出來。因為自考試版題是從權題庫中出來的,往往會反復考到,只要把這些題目都背下來,一般及格沒有問題。
2、根據大綱復習,要求識記和掌握的重點背下來,就可以有好的成績。
3、考試時,要把名詞解釋當簡答題回答,凡是能記住的內容只要卷面允許,都寫上去。
4、自考的題目范圍廣,但難度不大,所以要記住的內容比較多。

㈧ 你好,我是一名法律專科自考生,馬上就要考試了,其中《行政法學》這門課程感覺很難自學,而且不好懂

行政法除了背還復是背。。制。。好瑣碎的~~當然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背。。。
自考啊。。。。那你還不如買本試題直接做,反復做。。。主觀題就背啊記的~~
自考有一些是考曾經考過的題目。
多題目,背就好了。不過不是只背選項哦,是背答案內容。不懂的地方,就翻書查找來看看幫助理解記憶~~

㈨ 自考行政管理出題有什麼技巧答題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理論聯系實際,還有就是日常基礎。

㈩ 湖北自考行政管理學,我一科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考了68分,但是現在變成了00261行政法學,是要重考嗎

你這是遇上自考專業課程改革,正常的這種改革都會有一個前後課程替代表,版也就是說你之前的行政權法與訴訟法這么課程取消後,可以免考新計劃的一門課程,兩者學分差不多。具體替代關系不清楚,你可以聯系自考辦工作人員。
你不用去重考。當初用企業管理替代了物理(工),簡單說你前面的課程考完就可以不用考新計劃對應的課程,可以用舊課程的單科成績去申請最後的畢業。

熱點內容
補休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9 14:42:09 瀏覽:341
煙台市萊山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9 14:41:20 瀏覽:385
中華初級經濟法百度雲 發布:2025-09-29 14:38:24 瀏覽:292
國際法律責任的依據有 發布:2025-09-29 14:21:09 瀏覽:936
刑事訴訟法一審開庭程序違法 發布:2025-09-29 14:17:26 瀏覽:990
司法鑒定可訴 發布:2025-09-29 13:44:58 瀏覽:410
法治觀念核心 發布:2025-09-29 13:33:18 瀏覽:568
最高檢貫徹依法治國規定 發布:2025-09-29 13:28:59 瀏覽:266
王者戰隊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9 13:01:52 瀏覽:103
哈爾濱市燃煤污染防治條例 發布:2025-09-29 12:45:01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