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行政訴訟法的立案制度為

新行政訴訟法的立案制度為

發布時間: 2021-02-09 08:48:51

A.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制度

行政訴訟法釋義之基本制度

行政訴訟法第1章第6節

標題:基本制度

法條內容: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釋義:本條是對審理行政案件幾項基本制度的規定。
一、合議。審理行政案件都要組成合議庭,依靠集體智慧,保證案件得到正確審理。合議制度的主要內容是:1.在不同的審判階段應當分別組成合議庭。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或者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第二審案件一般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再審案件要區分由第一審法院或者由第二審法院再審的情況,按照第一審或者第二審合議庭組成的規定,組織合議庭。2.不論在哪個審判階段,合議庭的組成人數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3.合議庭成員享有平等的權力,合議庭評議案件,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對評議中不同意見,必須如實記入筆錄。4.合議庭應當接受和服從審判委員會的領導和監督。

二、迴避。迴避有當事人申請迴避和審判人員申請迴避兩種。一種是當事人如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不能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另一種是審判人員如果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應當申請迴避。這兩種情形同樣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三、公開審判。公開審判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時的各種訴訟活動,除合議庭評議案件以外,要對群眾公開,對社會公開,允許群眾旁聽,允許記者采訪報道案情和審判情況。行政訴訟中貫徹公開審判原則的具體要求是:第一審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以外,一律公開進行。第二審案件,除人民法院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以外,應當按照第一審的辦法進行。

四、兩審終審。兩審終審是指行政案件經過第一審、第二審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就宣告終結的制度。當事人不服第一審法院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即第二審法院)提起上訴。第二審法院對上訴案件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再提起上訴。當事人如果在法定上訴期間不提起上訴,那麼第一審法院的判決、裁定在上訴期滿後即發生法律效力。由於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它對第一審行政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提起上訴。

B. 新《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 多少日作出第一次審查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二條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C. 行政訴訟法訴訟立案是多長時間

行政訴訟法第來四十二條人民法源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2015.5.1以後
第五十三條 起訴符合本法第五十二三條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接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之日起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裁定書應當載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人民法院在七日內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書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審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級人民法院立案、審理。

D. 新的行政訴訟法出台了嗎什麼時候開始適用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1日表決通過關於修改行政內訴訟法的決定。其中規容定,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
現行行政訴訟法於1990年10月1日起實施,此次為該法實施24年來的首次大修。去年12月23日,該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六次會議審議,歷經三次審議通過。修改後的行訴法將於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E. 新行政訴訟法立案范圍增加了哪些內容

第10條增加了10種情況抄,分別是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F. 新行政訴訟法為暢通訴訟入口而做出的規定有哪些

在堅持現有受案范圍不變的基礎上,新《行政訴訟法》對徵收、徵用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違法集資、攤派費用的和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如違法攤派勞務),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行政行為納入了受案范圍。同時對權利的保護擴大到了人身權和財產權之外的其他權利(如教育權、姓名權、勞動保障等權利)、行政協議(即行政合同)也納入了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最高法發布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司法解釋》),涉及立案登記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等十個方面內容,要求法院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行政訴訟,一律接收起訴狀。《司法解釋》總計27條,將和新《行政訴訟法》一起於2015年5月1日正式實施。
針對「立案難」,《司法解釋》規定,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
《司法解釋》規定,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法院應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G. 《行政訴訟法》對登記立案有什麼要求

行政訴訟法第抄四十二條
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2015.5.1以後
第五十三條
起訴符合本法第五十二三條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接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之日起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裁定書應當載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人民法院在七日內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書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審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級人民法院立案、審理。

H. 行政訴訟法訴訟立案是多長時間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二條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版不予受理。原告對裁權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2015.5.1以後
第五十三條 起訴符合本法第五十二三條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接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之日起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裁定書應當載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人民法院在七日內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書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審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級人民法院立案、審理。

熱點內容
補休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9 14:42:09 瀏覽:341
煙台市萊山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9 14:41:20 瀏覽:385
中華初級經濟法百度雲 發布:2025-09-29 14:38:24 瀏覽:292
國際法律責任的依據有 發布:2025-09-29 14:21:09 瀏覽:936
刑事訴訟法一審開庭程序違法 發布:2025-09-29 14:17:26 瀏覽:990
司法鑒定可訴 發布:2025-09-29 13:44:58 瀏覽:410
法治觀念核心 發布:2025-09-29 13:33:18 瀏覽:568
最高檢貫徹依法治國規定 發布:2025-09-29 13:28:59 瀏覽:266
王者戰隊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9 13:01:52 瀏覽:103
哈爾濱市燃煤污染防治條例 發布:2025-09-29 12:45:01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