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171條證據不足不起訴
㈠ 檢查院不起訴決定是屬於免除刑事法律責任嗎
一、檢查院不起訴決定不是屬於免除刑事法律責任
二、存在以下4種情況,可以免於起訴。
1.法定不起訴,又稱絕對不起訴或應當不起訴。法定不起訴,是指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具有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的不起訴決定。法定不起訴是法律規定的應當不起訴,刑事訴訟法第173規定: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有本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這里規定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是指人民檢察院遇到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之一時,只能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沒有自由裁量的餘地。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定不起訴有以下七種情形:
(1)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
(2)犯罪嫌疑人實施的行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3)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4)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5)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7)其他法律規定免予刑事責任的。
以上七種情形,有的沒有犯罪事實,有的不認為是犯罪,有的是不應追究刑事責任或無法追究刑事責任,都不具備起訴的法定條件。因此,人民檢察院在審查起訴中,對予具有上述七種情形之一的,都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這是法定不起訴不同於酌定不起訴的重要特徵。
2.酌定不起訴,又稱相對不起訴。酌定不起訴,是指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案件,可以作出的不起訴決定。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3條第2款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根據這一規定,酌定不起訴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行為觸犯了刑律,符合犯罪構成的要件,已經構成犯罪。二是犯罪行為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刑法第37條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這是刑法規定的不需要判處刑罰的情形。依照刑法規定免除刑罰的情形主要是指:
(1)犯罪嫌疑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我國刑法規定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在外國已經受過刑事處罰的;
(2)犯罪嫌疑人又聾又啞,或者是盲人犯罪的;
(3)犯罪嫌疑人因防衛過當或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並造成不應有危害而犯罪的;
(4)為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
(5)在犯罪過程中自動中止或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
(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輔助作用的;
(7)被脅迫、被誘騙參加犯罪的;
(8)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者在自首後有立功表現的。
在司法實踐中,人民檢察院在確認犯罪嫌疑人具有上述情形之一時,還必須在其犯罪情節輕微的前提條件下才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人民檢察院要根據犯罪嫌疑人的年齡、犯罪動機和目的、手段、危害後果等情節以及一貫表現進行綜合考慮,在確實認為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更為有利時,才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3.存疑不起訴,又稱證據不足的不起訴。存疑不起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於經過補充偵查的案件,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經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1條第4款規定: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而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1條規定的精神,補充偵查的案件應在1個月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兩次為限。因此,經過兩次補充偵查,對於事實仍未查清、證據不足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案件經過兩次補充偵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確定犯罪嫌疑人構成犯罪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屬於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
(1)據以定案的證據存在疑問、無法查證屬實的;
(2)犯罪構成要件事實缺乏必要的證據予以證明的;
(3)證據之間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據證據得出的結論具有其他可能性而無法排除的。
人民檢察院根據上述情形作出不起訴決定後,如果發現了新的證據,證明案件符合起訴條件時,可以撤銷不起訴決定,提起公訴。
對於存疑不起訴應當注意的是,人民檢察院應當嚴格執行有關存疑不起訴的規定,徹底杜絕久偵不決、久押不放的現象,更好地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4.附條件不起訴。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71條的規定,附條件不起訴是指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時,對於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規定的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侵犯財產、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犯罪,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符合起訴條件,但有悔罪表現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在附條件不起訴的考驗期內,由人民檢察院對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進行監督考察。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監護人,應當對犯罪嫌疑人加強管教,配合人民檢察院做好監督考察工作。附條件不起訴的考驗期為6個月以上1年以下,從人民檢察院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之日起計算。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應當遵守下列規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2)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3)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准;(4)按照考察機關的要求接受矯治和教育。
對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公安機關要求復議、提起復核或者被害人申訴的,適用本法第175條、第176條的規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人民檢察院決定附條件不起訴有異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起訴的決定。
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驗期內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撤銷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提起公訴:(1)實施新的犯罪或者發現決定附條件不起訴以前還有其他犯罪需要追訴的;(2)違反治安管理規定或者考察機關有關附條件不起訴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驗期內沒有上述情形,考驗期滿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㈡ 檢察院出具的存疑不起訴是中止了還是終止了
中止
存疑不起復訴,又稱證據不制足的不起訴。存疑不起訴是檢察機關對於經過補充偵查的案件,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的不起訴決定。
法律依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405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71條第四款規定決定不起訴的,在發現新的證據,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提起公訴。這是檢察機關對存疑不起訴案件保留公訴權的行為規范。
(2)刑事訴訟法171條證據不足不起訴擴展閱讀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
第四百零六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經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第四百零七條
省級以下人民檢察院辦理直接受理立案偵查的案件,擬作不起訴決定的,應當報請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
第四百一十條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對犯罪嫌疑人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的處理,參照本規則第二百九十六條的規定辦理。
㈢ 刑事訴訟法第171條第三款內客是什麼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一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專法庭審判所必需屬的證據材料;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說明。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對於需要補充偵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自行偵查。
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二次為限。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檢察院後,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對於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㈣ 對在押的嫌疑人作存疑不起訴程序上該怎麼做
對在押的嫌疑人作存疑不起訴程序上,只能由檢察機關處理結果。
存疑不起訴內,又稱證容據不足的不起訴。存疑不起訴是檢察機關對於經過補充偵查的案件,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的不起訴決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405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71條第四款規定決定不起訴的,在發現新的證據,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提起公訴。這是檢察機關對存疑不起訴案件保留公訴權的行為規范。
檢察機關作出對存疑不起訴案件發現新證據後可提起公訴的規定,一方面突破了《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因為該法並未規定存疑不起訴後發現新證據可以再行起訴;另一方面,該規定對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極為不利。這種不利表現為:對於存疑不訴的被不起訴人,社會上對其會有「不清不白」的評價,罪與非罪懸而未決,社會各方面的排斥和冷遇時時可遇,日常活動很難開展。同時,由於高檢院對何時發現新證據可再行起訴未作限制性規定,對未發現新證據的人,其直到死還會有案件掛著。因此,一些學者建議取消存疑不訴後再可起訴的規定。
㈤ 公訴的不起訴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73規定,不起訴分為法定不起訴、酌定不起訴和存疑不起訴三類。
1.法定不起訴,又稱絕對不起訴。法定不起訴,是指犯罪嫌疑人具有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的不起訴決定。法定不起訴是法律規定的應當不起訴,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款規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這里規定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是指人民檢察院遇到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之一時,只能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沒有自由裁量的餘地。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的規定,法定不起訴有以下六種情形:
(1)犯罪嫌疑人實施的行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刑事責任的。
以上六種情形,有的不認為是犯罪,有的是不應追究刑事責任或無法追究刑事責任,總之都不具備起訴的法定條件。因此,人民檢察院在審查起訴中,對於具有上述六種情形之一的。都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而無須權衡作出這一決定是否適宜,這是法定不起訴不同於酌定不起訴的重要特徵。
2.酌定不起訴,又稱相對不起訴。酌定不起訴,是指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案件,可以作出的不起訴決定。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3條第2款的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根據這一規定,酌定不起訴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行為觸犯了刑律,符合犯罪構成的要件,已經構成犯罪。二是犯罪行為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刑法第37條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這是刑法規定的不需要判處刑罰的情形。依照刑法規定免除刑罰的情形主要是指:
(1)犯罪嫌疑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我國刑法規定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在外國已經受過刑事處罰的
(2)犯罪嫌疑人又聾又啞,或者是盲人犯罪的
(3)犯罪嫌疑人因防衛過當或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並造成不應有危害而犯罪的
(4)為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
(5)在犯罪過程中自動中止或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
(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輔助作用的
(7)被脅迫、被誘騙參加犯罪的
(8)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者在自首後有立功表現的。
在司法實踐中,人民檢察院在確認犯罪嫌疑人具有上述情形之一時,還必須在其犯罪情節輕微的前提條件下才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人民檢察院要根據犯罪嫌疑人的年齡、犯罪動機和目的、手段、危害後果等情節以及一貫表現進行綜合考慮,在確實認為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更為有利時,才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3.存疑不起訴,又稱證據不足的不起訴。存疑不起訴是指檢察機關對於經過補充偵查的案件,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1條第4款規定:對於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而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1條第三款規定的精神,補充偵查的案件應在1個月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兩次為限。因此,經過兩次補充偵查,對於事實仍未查清、證據不足的案件,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案件經過兩次補充偵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確定犯罪嫌疑人構成犯罪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屬於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
(1)據以定案的證據存在疑問、無法查證屬實的
(2)犯罪構成要件事實缺乏必要的證據予以證明的
(3)證據之間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據證據得出的結論具有其他可能性而無法排除的。
人民檢察院根據上述情形作出不起訴決定後,如果發現了新的證據,證明案件符合起訴條件時,可以撤銷不起訴決定,提起公訴。
對於存疑不起訴應當注意的是,只有案件經過兩次補充偵查後,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時,才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因此,案件經過兩次補充偵查和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存疑不起訴的必要條件,人民檢察院必須嚴格執行,只有這樣,才能既可以防止放縱犯罪分子,又可以防止久偵不決、久押不放的現象,更好地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同起訴決定一樣,人民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作出的不起訴決定,也是對案件處理的一種結果,因而是一項十分嚴肅的工作。不起訴決定一經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因此,為了保證人民檢察院不起訴決定的質量,及時發現和糾正可能發生的差錯,刑事訴訟法第174條規定了不起訴的具體程序,其具體內容如下:
1.製作不起訴決定書。凡是不起訴的案件,人民檢察院都應當製作《不起訴決定書》,這是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依法確認不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決定性法律文書,具有法律效力。不起訴決定書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不起訴決定書的名稱、編號;(2)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況,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出生地、民族、文化程度、職業、住址、身份證號碼,是否受過刑事處罰,拘留、逮捕的年月日等;(3)案由和案件來源;(4)案件事實,包括否定或者指控犯罪嫌疑人構成犯罪的事實以及其他作為不起訴決定根據的事實;(5)不起訴的理由和法律根據,寫明作出不起訴決定適用的刑事訴訟法條款;(6)檢察長署名,製作日期和加蓋院印;(7)附註事項。
2.不起訴決定書的宣布和送達。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不起訴的決定書應當公開宣布,同時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分別送達下列機關和人員:(1)被不起訴人和他的所在單位。如果被不起訴人在押的,應當立即釋放。(2)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公安機關。(3)對於有被害人的案件,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被害人。
3.解除扣押、凍結。偵查中對犯罪嫌疑人的財物採取扣押、凍結,是一種強制偵查措施,其目的在於防止犯罪嫌疑人轉移財物,保證判決的執行。人民檢察院對案件作出不起訴決定後,就終止了刑事訴訟,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扣押、凍結。對於公安機關作出的扣押、凍結,人民檢察院應當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通知公安機關或者執行公安機關扣押、凍結決定的機關解除扣押、凍結。
4.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73條第3款的規定,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5.對公安機關的意見進行復議、復核。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75條的規定, 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公安機關。公安機關認為不起訴的決定有錯誤的時候,可以要求復議,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
6.對被害人、被不起訴人的申訴進行復查。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76條和第77條的規定:對於有被害人的案件,決定不起訴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決定書後七日以內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人民檢察院應當將復查決定告知被害人。對人民檢察院維持不起訴決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被害人也可以不經申訴,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有關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對於人民檢察院依照本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作出的不起訴決定,被不起訴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決定書後七日以內向人民檢察院申訴。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復查決定,通知被不起訴的人,同時抄送公安機關。
此外,刑事訴訟法第145條還規定:對人民檢察院維持不起訴決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被害人也可以不經申訴,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有關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根據這一規定,人民檢察院接到人民法院受理被害人起訴的通知後,人民檢察院應當終止復查,將訟訴文書和有關的證據材料移送人民法院。法律的這一規定既體現了對被害人合法權益的充分保護,同時也完善了對人民檢察院不起訴決定的制約制度。不起訴決定同樣是人民檢察院對案件的處理結果,一旦作出,就具有法律約束力,因此保證它的正確性至關重要。如果人民檢察院的不起訴決定缺乏一種有效的制約方式,就難以保證錯誤的不起訴決定得到糾正,從而不利於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決定能夠受到人民法院的制約,不正確的決定就可以通過人民法院的判決予以糾正。
㈥ 刑事訴訟法171條
《刑事訴訟法》第171條 補充偵查
第一百七十一條【補充偵查】 人民專檢察院審查案件,可以要屬求公安機關提供法庭審判所必需的證據材料;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說明。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對於需要補充偵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自行偵查。
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二次為限。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檢察院後,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對於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㈦ 檢察院起訴了,法院說證據不足,退回偵查,要還是證據不足,會無罪釋放嗎
不是無罪釋放。而是檢察院會作不起訴決定。
補充偵查以二次為限。
對於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希望可以幫到你,純手打,望採納^_^
㈧ 依照刑事訴訟法171條第四款的規定.被害人能要求國家賠償嗎
對於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這個不行,需要根據《國家賠償法》第三、四條判斷是否構成國家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