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訴訟法的圖片
㈠ 訴訟和非訴訟的區別,最好舉個例子
訴訟在法律上,也就是指一個案件的發展過程。 又特指法院主持下按照法定程序審理案件的過程。訴訟是人民或檢察官請求司法官本著司法權作裁判的行為。指向執法機關提出控告、申訴,要求評判曲直是非。訴訟,指糾紛當事人通過向具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另一方當事人解決糾紛的形式。是一種法律行動,分為民事和刑事兩類,前者原訴人是受害者當事人,因為有未可解決的爭議,所以訴諸法律。後者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當局控告疑犯。
非訴訟就是法律事務。
法律事務,就廣義而言,非訴訟法律事務是訴訟法律事務的對稱。從其性質和辦理方式理解,非訴訟法律事務具有兩種含義:
一是不具備訴訟要件的法律事務,即無爭議的法律事務;
二是雖具備訴訟要件,亦即雖有爭議但不通過訴訟方式辦理的法律事務。
非訴訟法律事務有兩個特徵:
其一,它必須是能夠產生民事法律後果的法律事實;
其二,它必須是不通過訴訟方式辦理的法律事實。
律師辦理非訴訟法律事務,是指律師接受委託或者請求,通過非訴訟方式辦理法
律事務的一種業務活動,其中包括三點含義:
(一)必須是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務;
(二)通過非訴訟方式進行;
(三)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向律師提出請求或委託。
㈡ 訴訟和非訴訟的區別。
訴訟和非訴訟的區別:
一、含義不同
訴訟:訴訟,指糾紛當事人通過向具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另一方當事人解決糾紛的形式。是一種法律行動,分為民事和刑事兩類,前者原訴人是受害者當事人,因為有未可解決的爭議,所以訴諸法律。後者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當局控告疑犯。
非訴訟:非訴訟就是法律事務。法律事務,就廣義而言,非訴訟法律事務是訴訟法律事務的對稱。從其性質和辦理方式理解,非訴訟法律事務具有兩種含義:
二、特徵不同
訴訟:中國大陸的訴訟程序一般實行兩審終審制度(注意用詞變化,兩審不等於二審),分為一審和二審,但部分案件實行一審終審。
非訴訟:非訴訟必須是能夠產生民事法律後果的法律事實;必須是不通過訴訟方式辦理的法律事實。
三、使用情況不同
訴訟:訴訟是在自身受到侵害或者權利受到侵犯時使用,在中國人的觀念中,「訴訟」一詞是由「訴」和「訟」兩字組成的。「訴」為敘說、告訴、告發、控告之意,「訟」為爭辨是非、曲直之意。兩個字連用即為向法庭告訴,在法庭上辯冤、爭辯是非曲直。
非訴訟:非訴訟適用於不具備訴訟要件的法律事務,即無爭議的法律事務。通過非訴訟方式辦理法
律事務,必須包括三點含義:
(一)必須是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務;
(二)通過非訴訟方式進行;
(三)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向律師提出請求或委託。
(2)非訴訟法的圖片擴展閱讀:
非訴訟就是法律事務。
法律事務,就廣義而言,非訴訟法律事務是訴訟法律事務的對稱。從其性質和辦理方式理解,非訴訟法律事務具有兩種含義:
一是不具備訴訟要件的法律事務,即無爭議的法律事務;
二是雖具備訴訟要件,亦即雖有爭議但不通過訴訟方式辦理的法律事務。
訴訟,指糾紛當事人通過向具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另一方當事人解決糾紛的形式。是一種法律行動,分為民事和刑事兩類,前者原訴人是受害者當事人,因為有未可解決的爭議,所以訴諸法律。後者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當局控告疑犯。
中國大陸的訴訟程序一般實行兩審終審制度(注意用詞變化,兩審不等於二審),分為一審和二審,但部分案件實行一審終審。如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訴訟在西方人的觀念中,是指法庭處理案件與糾紛的活動過程或程序;在中國人的觀念中,「訴訟」一詞是由「訴」和「訟」兩字組成的。「訴」為敘說、告訴、告發、控告之意,「訟」為爭辨是非、曲直之意。
兩個字連用即為向法庭告訴,在法庭上辯冤、爭辯是非曲直。如果就「訴訟」一詞從法律角度下定義,可以簡要地概括為:訴訟就是國家專門機關在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據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解決具體案件的活動。
㈢ 非訴訟法律的種類
1、按當事人的情況,可分為單方事務、雙方事務和多方事務;
2、按一方當事人之多少,可分為單一事務和共同事務;
3、按是否存在糾紛,可分為有糾紛的法律事務和無糾紛的法律事務;
4、按其性質,可分為民事、經濟和行政法律事務;
5、按其內容,可分為給付、確認和變更法律事務;
6、按其是否具有涉外因素,可分為國內法律事務和涉外法律事務。
非訴訟法律事務主要
1、代為談判、代為調解、代擬合同或協議、代為審查合同對方的資信、代為調查等;
2、代為繼承見證以及監督繼承事務的履行;
3、接受委託參加股東大會並監督股東大會決議的履行;
4、代辦當事人不願親自出面辦理的其他事項;
律師辦理非訴訟法律事務的方法
非訴訟函解
它是以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的名義,用書信、函電或其他方式,代理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催款、催物等法律事務,以實現委託方的目的、委託事項。實踐中,非訴訟函解是律師辦理非訴訟法律事務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既省時,又省錢,較為實用。但是,這種方法不便於工作雙方當面交換意見、溝通感情,故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不宜普遍採用。一般適用於當事人雙方相處兩地,平時往來較多,而且信譽較好的法律事務。
直接協商
它是律師接受一方當事人的委託,代表委託人的利益直接出面,與對方當事人進行協商的行為。由律師直接出面進行協商,可以與對方當面交換意見。因此,這種方法便於雙方溝通思想感情,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好處較多,是律師辦理非訴訟法律事務最為常用的方法。直接協商不僅適用確認性法律事務,而且適用於變更性和給付性法律事務,同時還適用於有糾紛或無糾紛的法律事務。至於無糾紛的單方法律事務,則由律師出面向有關部門申請辦理即可。
律師出面辦理無糾紛的法律事務,是以當事的代理人身份出現的,與當事人親自辦理具有同等的效力。
對含有糾紛的法律事務,律師可能出面主持調解。律師主持調解,就是律師接受當事人雙方或多方的委託,就當事人之間的糾紛,從中說合和排解矛盾。因此,律師主持調解是維護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平等、公正地居中進行的調解,它與調解機構或仲裁機構的調解不同,與法院的調解,更有本質的區別。
律師主持調解,必須建立在當事人自願和授權的基礎上,不能強迫當事人接受調解。國家司法行政機關雖然是律師工作的監督、指導機關,但律師事務所不是一級行政機構,因此,由律師主持調解達成的協議,不具有強制執行力,要當事人自覺履行。盡管如此,律師主持調解還是具有重要作用。它比較靈活、方便、便於和當事人溝通思想,有利於糾紛的及時解決,也可為當事人起訴提供准備。因此,律師主持調解不僅不應忽視,而且應當提倡。
參與非訴訟調解和仲裁
它是指律師接受非訴訟當事人一方的委託,參加由調解機構或仲裁機構主持的調解和仲裁。
① 律師參與非訴訟調解,包括參與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有關主管機關的調解和仲裁委員會的調解。
非訴訟調解,是訴訟外的調解,或稱起訴前的調解。在我國,非訴訟調解不是起訴的必經程序,當事人不是為起訴而申請非訴訟調解。律師參與非訴訟調解,不是以主持者的身份出現,而是以一方當事人的代理人身份出現,給予其法律幫助,維護其合法權益。
② 律師參與仲裁,包括參與國內仲裁、涉外仲裁、海事仲裁和勞動爭議仲裁等。
國內仲裁,是指雙方當事人按照有關規定,事先或事後達成一定形式的協議,將他們之間的一定爭議提交仲裁機構所進行的仲裁;涉外仲裁,是指在對外經濟貿易中,當事人依據他們之間達成的仲裁協議,將他們之間發生的爭議提交中國涉外仲裁機構所進行的仲裁;海事仲裁,是指中國籍當事人與外國籍當事人之間,或者外國籍貫當事人之間因海損事故引起賠償糾紛所進行的仲裁;而勞動爭議仲裁,則是指作為第三者的勞動爭議仲裁機關,根據勞動爭議當事人申請,依法對勞動爭議所進行的仲裁。
律師參與涉外仲裁,既可以在中國的涉外仲裁機構進行,也可以參與外國仲裁機構的仲裁活動。
㈣ 什麼叫非訴訟
非訴訟法律業務的領域很廣,首先是它與所有訴訟相關的案前案外的工作,律專師運用它的法律屬常識作一些協調工作,代為辦理事務的工作;其次,企業方面有大量的非訴訟的法律業務,它與企業的股權管理、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有緊密的聯系;再次,律師從事法律顧問服務,為當事人預防訴訟和進行庭審以後的善後處理工作也會發生很多的非訴訟業務。如果換一種分類方法的話,非訴訟業務可能會發生在銀行業務方面、房地產業務方面、知識產權業務方面、企業收購兼並方面,這幾個方面非訴訟業務比較集中。
法律上的非訟程序有:選民資格案件; 宣告公民失蹤、死亡案件; 認定公民無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這些都屬律師的非訟業務,還有一些比如法律咨詢、某些事件的代理、法律顧問、出具法律意見書等也都是非訴訟業務。
㈤ 自己對非訴訟法的認識
非訴訟法律事務,就廣義上來講,是針對訴訟法律事務而言的,是訴訟法律事務專的對稱;從其性質屬和辦理方式上加以理解,非訴訟法律事務則具有兩重含義:一是不具備訴訟要件的法律事務,即無爭議的法律事務;二是雖具備訴訟要件,即具有爭議,但不通過訴訟方式處理的法律事務。以下簡單介紹非訴訟法律事務的種類和律師辦理非訴訟法律事務的方法。
㈥ 非訴訟手段有哪些
不採取起訴手段的自我和解方式。解決爭議或者糾紛的方式除了訴訟外還包括很多,比如自行和解、通過第三方調解、申請仲裁、信訪等方式,其中通過第三方調解也分多種,比如根據調解的主體不同,可包括通過親戚朋友同學等熟人調解、通過律師調解、通過基層調解組織調解等,也可以分為民間調解、行政機關的調解等。
仲裁方式也可能包括商事仲裁、勞動爭議仲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仲裁等形式。因各種方式或者手段的利弊不同,要根據具體的案情決定採取相應的方式。
(6)非訴訟法的圖片擴展閱讀:
開展民調要實現規范化。以往相比,不可否認,民調工作在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方面邁出了很大步伐,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容迴避,比如調查的問題設置不合理;民調過程存在花架子形式、走過場式;被調查的當地組織通過某種違規、不法途徑干擾人民群眾的真實想法;以及民調人員對待調查工作的敷衍等不良現象,這些問題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
所以,實現民調的規范化迫在眉睫,筆者建議首先要規范民調的各種制度,嚴格具體民調各個環節的設置,然後要抽選那些作風端正、清正廉潔的人員擔任民調員,其次加大對民調人員的保密措施,最後鼓勵黨員群眾對民調過程的監督和舉報,對舉報者實行獎勵措施,從而嚴格實現民調科學化、規范化。
開展民調要保持常態化。代在飛速變化,信息高度發達,必須時刻掌握群眾對組織工作的滿意度,才能保證組織工作沿著科學時代的步伐正確前進。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民調是黨和政府與幹部群眾親密接觸的粘合劑。
通過民調,黨和政府能夠與人民群眾進行一次面對面、心貼心、實對實的交流,群眾可以暢所欲言,黨和政府也可以把組織重要工作放在幹部群眾面前,接受幹部群眾的評價,對於存在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保持以前良好的經驗,吸收好的意見、建議。所以,開展民調是是黨和政府的一項民智之舉,必須要將這個明智之舉堅持落實下去,使其成為一種常態。
㈦ 訴訟與非訴訟的區別
訴訟就是通常所說的打官司,是通過國家審判機關解決爭議的過程。我版國有三部訴訟權法,分別是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相應的,訴訟也分為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 顯然,非訴訟是指使用訴訟以外的方法來解決糾紛,如仲裁、調解等。對於律師來說,非訴訟業務主要由咨詢、代書服務、專項法律服務和法律顧問服務及其他服務組成。
訴訟與非訴訟的主要區別,就是是否通過打官司解決問題。但非訴訟與訴訟相比,非訴具有如下優勢:
1、更低的成本;
2、更快的速度;
3、更方便靈活;
4、更少的對抗性;
5、更加非正式性;
6、主要解決而不是譴責;
7、可以不公開進行;
8、較少管轄問題;
9、結果更容易為當事人所接受。
㈧ 非訴訟程序法是什麼意思啊
非訟案來件也稱為民事非源爭議案件,是指不具有民事權利義務之爭但有必要由人民法院依法處理的民事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非訴訟程序的種類主要有選民資格案件; 宣告公民失蹤、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具體地說非訴訟程序法主要有《人民調解法》、《仲裁法》、《公證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