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上以上以下含義

行政法上以上以下含義

發布時間: 2021-02-14 06:07:52

A.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含義有哪些

行政法的基本原復則
(一制)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主要有三層意思:第一,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要嚴格依法進行。第二,合法行政中的「法」法律淵源表現為法律、法規規章。第三,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無明文規定即禁止」。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的正義就是對程序施加了道德標准和要求,符合一定的道德標準的程序才能叫做符合程序正義的程序。
(四)高效便民原則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能夠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職權,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眾。
(五)誠實守信原則
我國《行政許可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行政機關的誠信原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該原則主要體現在《行政許可法》第八條中。該條規定如果行政機關因不誠信的行政行為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依法負補償責任。
(六)權責統一原則
權責統一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享有法定職權時,同時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B. 行政處罰中關於以上以下的規定是否包含本數

行政處罰中關於以上、以下的規定都是包括本數的。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回行政法規范,尚答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處罰特徵是:實施行政處罰的主體是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處罰的對象是實施了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行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行政處罰的性質是一種以懲戒違法為目的、具有制裁性的具體行政行為。

(2)行政法上以上以下含義擴展閱讀

行政處罰是行政制裁的一種形式,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主體為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依法對行政相對人違反行政法律法規而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行為所實施的法律制裁。

行政主體在法律特定的行政管轄權內,對尚未構成犯罪的有一般違法行政的管理相對人(被管理的組織或自然人),依法所作的一種制裁。制裁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保障國家的安全和公民的權利。

C.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含義、具體要求是什麼

行政法的抄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主要有三層意思:第一,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要嚴格依法進行。第二,合法行政中的「法」法律淵源表現為法律、法規和規章。第三,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無明文規定即禁止」。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的正義就是對程序施加了道德標准和要求,符合一定的道德標準的程序才能叫做符合程序正義的程序。
(四)高效便民原則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能夠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職權,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眾。
(五)誠實守信原則
我國《行政許可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行政機關的誠信原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該原則主要體現在《行政許可法》第八條中。該條規定如果行政機關因不誠信的行政行為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依法負補償責任。
(六)權責統一原則
權責統一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享有法定職權時,同時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D. 行政法的基本含義

包括兩層含義:第一,行政法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第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而不是別的社會關系。
一般行政法:指具有以下內容的法律法規:規定國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則、方針、政策;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的地位、職權和職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考核、獎懲;有關行政體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等等。
特別行政法:指規范各專門行政職能部門如教育、民政、衛生、統計、郵政、財政、海關、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動的法律、法規。
作為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行政關系主要包括四類:
(1)行政管理關系。即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等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過程中,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行政相對人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形成的行政管理關系,是行政關系中的主要部分。行政主體的大量行政行為,如行政許可、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對人為對象實施的,從而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產生行政關系。
(2)行政法制監督關系。即行政法制監督主體在對行政主體及其公務人員進行監督時發生的各種關系。所謂行政法制監督主體,是指根據憲法和法律授權,依法定方式和程序對行政職權行使者及其所實施的行政行為進行法制監督的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行政監察機關等。
(3)行政救濟關系。即行政相對人認為其合法權益受到行政主體做出的行政行為的侵犯,向行政救濟主體申請救濟,行政救濟主體對其申請予以審查,做出向相對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濟的決定而發生的各種關系。所謂行政救濟主體,是指法律授權其受理行政相對人申訴、控告、檢舉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國家機關。主要包括受理申訴、控告、檢舉的信訪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的行政復議機關,以及受理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
(4)內部行政關系。即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包括上下級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平行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國家公務員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法律、法規授權組織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其委託行使某種行政職權的組織的關系等等。在上述四種行政關系中,行政管理關系是最基本的行政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和行政救濟關系是由行政管理關系派生的關系,而內部行政關系則是從屬於行政管理關系的一種關系,是行政管理關系中的一方當事人──行政主體單方面內部的關系。

E. 行政法規的基本含義

行政法,源於法文droit administratif,英文為administrative law.由於社會制度的不同,法律文化的差異,觀察問題角度的差別,人們對行政法的理解與界定也便存有分歧.
最簡單的定義方法是把行政法描述為有關行政的法.統而論之,這並無不當,但只有進行進一步的闡釋,人們才能明了行政法的內容體系、本質特徵與重心所在,才能對這種定義的准確性、完整性、正確性作出判斷.
有的學者從管理的角度界定行政法,人們稱之為管理論.這種理論在早期特別是在大陸法系國家和前蘇聯的行政法學中占據統治地位.最集中、最直接地表述這一理論的一個定義是:「行政法作為一種概念范疇就是管理法,更確切一點說,就是國家管理法.」 1 管理論者從「分析實證主義」出發,信奉「法律是無限主權者的命令」,認為行政法是「對國家事務進行管理的工具.」認為行政機關是權力主體,相對方是義務主體,二者之間的關系是權力義務關系,權力義務不對等是行政法的基本特徵,命令——服從是行政行為的基本模式.強調法制的中心是以法行政,即用法律管理國家事務,要求行政相對方服從法律的命令,否則要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們將行政法律責任的范圍限於行政相對方的責任,不強調行政主體的法律責任,追究行政法律責任的機關是主管行政機關或行政裁判機構.行政救濟,早期被認為是行政長官對受害的相對方的一種恩賜,此後方逐步被承認為相對方的一種權利補救措施.他們一般都是以行政組織、行政職能和作用為核心來構築行政法學理論體系.在他們的早期著作中,不講司法審查和司法補救.管理論的產生有其歷史、社會的必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但這種理論有較大的片面性,未能全面而深刻地把握行政法的實質,它以管理者為本位,以管理為使命,視法為管理工具,無視行政相對方的權利,忽略了對管理者的監督,過於強調行政效率和行政特權,加深了行政領域「官本位」的特徵,同現代社會的發展,同民主與法治原則不相適應.

F. 行政法的含義

行政法,源於法文droit administratif,英文為administrative law。由於社會制度的不同,法律文化的差異,觀察問題角度的差別,人們對行政法的理解與界定也便存有分歧。
最簡單的定義方法是把行政法描述為有關行政的法。統而論之,這並無不當,但只有進行進一步的闡釋,人們才能明了行政法的內容體系、本質特徵與重心所在,才能對這種定義的准確性、完整性、正確性作出判斷。
有的學者從管理的角度界定行政法,人們稱之為管理論。這種理論在早期特別是在大陸法系國家和前蘇聯的行政法學中占據統治地位。最集中、最直接地表述這一理論的一個定義是:「行政法作為一種概念范疇就是管理法,更確切一點說,就是國家管理法。」 1 管理論者從「分析實證主義」出發,信奉「法律是無限主權者的命令」,認為行政法是「對國家事務進行管理的工具。」認為行政機關是權力主體,相對方是義務主體,二者之間的關系是權力義務關系,權力義務不對等是行政法的基本特徵,命令——服從是行政行為的基本模式。強調法制的中心是以法行政,即用法律管理國家事務,要求行政相對方服從法律的命令,否則要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們將行政法律責任的范圍限於行政相對方的責任,不強調行政主體的法律責任,追究行政法律責任的機關是主管行政機關或行政裁判機構。行政救濟,早期被認為是行政長官對受害的相對方的一種恩賜,此後方逐步被承認為相對方的一種權利補救措施。他們一般都是以行政組織、行政職能和作用為核心來構築行政法學理論體系。在他們的早期著作中,不講司法審查和司法補救。管理論的產生有其歷史、社會的必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但這種理論有較大的片面性,未能全面而深刻地把握行政法的實質,它以管理者為本位,以管理為使命,視法為管理工具,無視行政相對方的權利,忽略了對管理者的監督,過於強調行政效率和行政特權,加深了行政領域「官本位」的特徵,同現代社會的發展,同民主與法治原則不相適應。

G.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含義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主要有三層意思:第一,行政專機關實施屬行政管理要嚴格依法進行。第二,合法行政中的「法」法律淵源表現為法律、法規和規章。第三,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無明文規定即禁止」。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的正義就是對程序施加了道德標准和要求,符合一定的道德標準的程序才能叫做符合程序正義的程序。
(四)高效便民原則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能夠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職權,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眾。
(五)誠實守信原則
我國《行政許可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行政機關的誠信原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該原則主要體現在《行政許可法》第八條中。該條規定如果行政機關因不誠信的行政行為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依法負補償責任。
(六)權責統一原則
權責統一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享有法定職權時,同時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H. 法律上的「以上」「以下」的確切含義

法律條文中的「以上」、「以下」,是常見的表范圍用語,其含義是否包含本數或本級,立法者的意圖、法律文本的表述、受眾的理解,往往是不盡一致的,因此要根據具體法律條款分析。

立法者對「以上」、「以下」用語的含義存在分歧,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八條第二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此「以上」,是否包含本級即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法律文本表達的意思不明確。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第十條規定,外國投資者設立外資企業,應當通過擬設立外資企業所在地的縣級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審批機關提出申請。這里的此「以上」,顯然不包含本級即縣級人民政府。

由此可以看出,盡管這二部法律法規分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制定,但是至少可以說明,立法者對「以上」用語的含義存在分歧,「以下」同理。

「以上」、「以下」之類的詞語,往往關系是非界限、政策界限。如果不能以有效方式對它們加以限定或說明,就容易產生歧義。對含義不確定的詞或片語進行限定修飾,有4種方式:准確表述法,括注法,附專門條款解釋法,專門行文解釋法。

這實際上涉及到立法語言技術問題,需要在《立法法》的修訂或實施細則中予以規范,以提高立法技術,保證立法質量。

(8)行政法上以上以下含義擴展閱讀:

漢語學界對「以上」、「以下」用語的含義同樣存在爭論,應該包括本數或本級以寧夏大學教授王明仁的觀點為代表。他認為,從有文獻可查的古漢語開始,「以上」、「以下」的表意和用法都是非常明確的、始終一貫的。

即它在表達范圍時從來就包括范圍的起點和止點在內,也就是包括一般所說的「本數」、「本級」在內。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逐漸出現混亂,到了七八十年代混亂愈演愈烈,其表現也是多種多樣。

此外,受眾對「以上」、「以下」用語的含義也有不同理解。受眾的文化程度不同,對「以上」、「以下」用語的含義理解不同,受眾因利益或動機左右,導致產生有利於自身的理解。

如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八十一條第(一)項的規定,醫療機構任用兩名以上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診療活動的,應從重處罰。兩名以上是否包含兩名,因法律沒有明確規定,行政相對人受利益驅使,自然會產生有利於自身利益的理解,引發訴求。

現行法律條文關於「以上」、「以下」用語的含義及表現形式,法律條文作為法律規范的載體,有很強的規范性。如果法律用語含義產生歧義,將喪失法的指引、評價、預測和教育作用。但是目前不同的法律部門,對此用語的含義規定不一,特別是行政法部門。

現行法律條文關於「以上」、「以下」的含義及表現形式如下:《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五條:民法所稱的「以上」、「以下」,包括本數。該法用專門條款,明確了用語的含義。

刑法》第九十九條:本法所稱以上、以下、以內,包括本數。該法用專門條款,明確了用語的含義。行政法因沒有統一的行政法典,不同的行政法律關於「以上」、「以下」是否包括本數(本級),沒有統一規定,用法上較為混亂。主要表現為未明確用語含義。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

又如《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八十一條第(一)項:任用兩名以上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診療活動的。「以上」是否包含本級或本數(縣級人民政府或兩名),法律未作說明,容易產生歧義。

I. 法律規定中的以上以下包括本數么

應該是包括本數的。包括刑法和民法上的。

熱點內容
法官說我有的 發布:2025-09-28 10:10:12 瀏覽:797
旅遊法規論文題目 發布:2025-09-28 09:59:13 瀏覽:463
中國合同法132條 發布:2025-09-28 09:59:02 瀏覽:471
天津市司法局地址 發布:2025-09-28 09:48:33 瀏覽:541
機密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28 09:35:19 瀏覽:383
商丘司法記者 發布:2025-09-28 09:31:00 瀏覽:787
勞動法解釋100條 發布:2025-09-28 09:26:06 瀏覽:603
明星民法 發布:2025-09-28 09:21:38 瀏覽:776
依法治國結合實際 發布:2025-09-28 09:06:53 瀏覽:909
檢察司法改革 發布:2025-09-28 09:04:47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