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坦白刑事訴訟法

坦白刑事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1-02-27 18:44:47

『壹』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精神是否與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相違背

需要結合具體案情分析的

『貳』 '坦白從寬,但絕不可能既往不咎'這句話有沒有法律依據

從字面上理解,「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包含兩個方面的政策意義:「坦白」是指嫌疑人如實回答審訊人員的提問,一個人對自己的違法行為,如果主動坦白就會獲得從寬處理:「抗拒」則是指不如實回答訊問,如果抗拒不交代,將被從嚴懲處。

但實際上,這個口號與現行法律規定和法律理念並不相符。按照刑法確立的「罪刑法定原則」,一個人因犯罪所受的處罰,只能與其犯罪事實相適應,面對偵查、審判人員調查時的坦白或抗拒態度,並非犯罪事實,也不當然構成從寬或從嚴處罰的理由。 《刑法》第67條規定:「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對自首者,只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言外之意也可以不從輕或減輕處罰。換句話說,坦白並不當然意味著會從寬處理。 根據法律規定和現代司法理念,如果嫌疑人僅僅「抗拒」不說而沒有其他法定的從重或加重處罰情節,對「抗拒」者也不能「從嚴」處罰。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口號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在當時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有關基本法律還沒有完善的時候,這個口號對於打擊犯罪特別是「反革命犯罪」有積極作用。當時新政權成立不久,犯罪較多,社會治安還不穩定,對犯罪嫌疑人實行「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政策,有利於分化瓦解犯罪組織,從快偵破和打擊犯罪。 但現在,「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政策的歷史背景已經遠去,在強調法治的當代社會,程序的正當性和尊重犯罪嫌疑人合法權利的原則,使得這一口號已經過時。 現代法治理念承認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內的所有人的基本人權,其中一個重要理念就是「不得強迫人們自證其罪」,我國於1998年簽署的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也規定:「任何人不受強迫自證其罪」。這個觀念其實很簡單-人人都有保護自己的心理趨勢,即便自己犯了事,也會不自覺地隱瞞或者抗拒不說-這是人類自保的天性,司法應當尊重這種天賦的人權。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提及著名的「米蘭達規則」,它的核心內容是指偵查人員必須告知嫌疑人「有權保持沉默」。現在,嫌疑人與被告人的「沉默權」已經被很多國家的法律認可。沉默權的實質,就是尊重人們「不自證其罪」的權利。

『叄』 刑事訴訟中,證據的種類,供述中坦白和承認的區別

證據的種類是指表現證據事實內容的各種外部形式。證據種類實際上是證據在法律上的分回類,是證據的法定答形式。證據種類的劃分具有法律約束力,不具備法定形式的證據資料不能納入訴訟軌道。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2款規定:證據有下列七種:(1)物證、書證;(2)證人證言;(3)被害人陳述;(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5)鑒定結論;(6)勘驗、檢查筆錄;(7)視聽資料。這表明,證據資料只有上述法定的表現形式才能進入刑事訴訟,但是,具有法定表現形式的證據資料不一定都是具有客觀性、相關性的證據。例如,物證有可能被偽造,證人可能說了假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也許存在不實之詞。所以,在了解和掌握證據種類的時候,要對證據概念有全面的理解,懂得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1款所指出的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所體現的內涵。同時,必須特別注意理解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3款的規定:以上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從中領悟出上述三款法律規定之間密切的邏輯關系。

『肆』 中國法律有坦白會減刑嗎,,就是囚徒困境對嗎

第一條為規范監獄提請減刑、假釋工作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等有關規定,結合刑罰執行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監獄提請減刑、假釋,應當根據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進行,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實行辦案責任制。 第三條被判處有期徒刑和被減刑為有期徒刑的罪犯的減刑、假釋,由監獄提出建議,提請罪犯服刑地的中級人民法院裁定。 第四條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的減刑,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的減刑、假釋,由監獄提出建議,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監獄管理局審核同意後,提請罪犯服刑地的高級人民法院裁定。 第五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監獄管理局和監獄分別成立減刑假釋評審委員會,由分管領導及刑罰執行、獄政管理、教育改造、獄內偵查、生活衛生、勞動改造、政工、監察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分管領導任主任。監獄管理局、監獄減刑假釋評審委員會成員不得少於9人。 第六條監獄提請減刑、假釋,應當由分監區或者未設分監區的監區人民警察集體研究,監區長辦公會議審核,監獄刑罰執行部門審查,監獄減刑假釋評審委員會評審,監獄長辦公會議決定。 省、自治區、直轄市監獄管理局刑罰執行部門審查監獄依法定程序提請的減刑、假釋建議並出具意見,報請分管副局長召集減刑假釋評審委員會審核後,報局長審定,必要時可以召開局長辦公會議決定。 第二章監獄提請減刑、假釋的程序 第七條提請減刑、假釋,應當根據法律規定的條件,結合罪犯服刑表現,由分監區人民警察集體研究,提出提請減刑、假釋建議,報經監區長辦公會議審核同意後,由監區報送監獄刑罰執行部門審查。 直屬分監區或者未設分監區的監區,由直屬分監區或者監區人民警察集體研究,提出提請減刑、假釋建議,報送監獄刑罰執行部門審查。 分監區、直屬分監區或者未設分監區的監區人民警察集體研究以及監區長辦公會議審核情況,應當有書面記錄,並由與會人員簽名。 第八條監區或者直屬分監區提請減刑、假釋,應當報送下列材料: (一)《罪犯減刑(假釋)審核表》; (二)監區長辦公會議或者直屬分監區、監區人民警察集體研究會議的記錄; (三)終審法院裁判文書、執行通知書、歷次減刑裁定書的復印件; (四)罪犯計分考核明細表、罪犯評審鑒定表、獎懲審批表和其他有關證明材料; (五)罪犯確有悔改表現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現的具體事實的書面證明材料。 第九條監獄刑罰執行部門收到監區或者直屬分監區對罪犯提請減刑、假釋的材料後,應當就下列事項進行審查: (一)需提交的材料是否齊全、完備、規范; (二)罪犯確有悔改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現的具體事實的書面證明材料是否來源合法; (三)罪犯是否符合法定減刑、假釋的條件; (四)提請減刑、假釋的建議是否適當。 經審查,對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提請條件的,應當通知監區或者直屬分監區補充有關材料或者退回;對相關材料有疑義的,應當提訊罪犯進行核查;對材料齊全、符合提請條件的,應當出具審查意見,連同監區或者直屬分監區報送的材料一並提交監獄減刑假釋評審委員會評審。提請罪犯假釋的,還應當委託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對罪犯假釋後對所居住社區影響進行調查評估,並將調查評估報告一並提交。 第十條監獄減刑假釋評審委員會應當召開會議,對刑罰執行部門審查提交的提請減刑、假釋建議進行評審,提出評審意見。會議應當有書面記錄,並由與會人員簽名。 監獄可以邀請人民檢察院派員列席減刑假釋評審委員會會議。 第十一條監獄減刑假釋評審委員會經評審後,應當將提請減刑、假釋的罪犯名單以及減刑、假釋意見在監獄內公示。公示內容應當包括罪犯的個人情況、原判罪名及刑期、歷次減刑情況、提請減刑假釋的建議及依據等。公示期限為5個工作日。公示期內,如有監獄人民警察或者罪犯對公示內容提出異議,監獄減刑假釋評審委員會應當進行復核,並告知復核結果。 第十二條監獄應當在減刑假釋評審委員會完成評審和公示程序後,將提請減刑、假釋建議送人民檢察院徵求意見。徵求意見後,監獄減刑假釋評審委員會應當將提請減刑、假釋建議和評審意見連同人民檢察院意見,一並報請監獄長辦公會議審議決定。監獄對人民檢察院意見未予採納的,應當予以回復,並說明理由。 第十三條監獄長辦公會議決定提請減刑、假釋的,由監獄長在《罪犯減刑(假釋)審核表》上簽署意見,加蓋監獄公章,並由監獄刑罰執行部門根據法律規定製作《提請減刑建議書》或者《提請假釋建議書》,連同有關材料一並提請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檢察院對提請減刑、假釋提出的檢察意見,應當一並移送受理減刑、假釋案件的人民法院。 對本規定第四條所列罪犯決定提請減刑、假釋的,監獄應當將《罪犯減刑(假釋)審核表》連同有關材料報送省、自治區、直轄市監獄管理局審核。 第十四條監獄在向人民法院提請減刑、假釋的同時,應當將提請減刑、假釋的建議書副本抄送人民檢察院。 第十五條監獄提請人民法院裁定減刑、假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提請減刑建議書》或者《提請假釋建議書》; (二)終審法院裁判文書、執行通知書、歷次減刑裁定書的復印件; (三)罪犯計分考核明細表、評審鑒定表、獎懲審批表; (四)罪犯確有悔改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現的具體事實的書面證明材料; (五)提請假釋的,應當附有縣級司法行政機關關於罪犯假釋後對所居住社區影響的調查評估報告; (六)根據案件情況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對本規定第四條所列罪犯提請減刑、假釋的,應當同時提交省、自治區、直轄市監獄管理局簽署意見的《罪犯減刑(假釋)審核表》。 第三章監獄管理局審核提請減刑、假釋建議的程序 第十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監獄管理局刑罰執行部門收到監獄報送的提請減刑、假釋建議的材料後,應當進行審查。審查中發現監獄報送的材料不齊全或者有疑義的,應當通知監獄補充有關材料或者作出說明。審查無誤後,應當出具審查意見,報請分管副局長召集評審委員會進行審核。 第十七條監獄管理局分管副局長主持完成審核後,應當將審核意見報請局長審定;分管副局長認為案件重大或者有其他特殊情況的,可以建議召開局長辦公會議審議決定。 監獄管理局審核同意對罪犯提請減刑、假釋的,由局長在《罪犯減刑(假釋)審核表》上簽署意見,加蓋監獄管理局公章。 第四章附則 第十八條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減刑、假釋案件的,監獄應當派員參加庭審,宣讀提請減刑、假釋建議書並說明理由,配合法庭核實相關情況。 第十九條分監區、直屬分監區或者未設分監區的監區人民警察集體研究會議、監區長辦公會議、監獄評審委員會會議、監獄長辦公會議、監獄管理局評審委員會會議、監獄管理局局長辦公會議的記錄和本規定第十五條所列的材料,應當存入檔案並永久保存。 第二十條違反法律規定和本規定提請減刑、假釋,涉嫌違紀的,依照有關處分規定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監獄辦理職務犯罪罪犯減刑、假釋案件,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報請備案審查。

『伍』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為什麼是違法的,從刑法的角度分析

A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為什麼是違法的?


一、「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政策的「合法性」

所謂「坦白」,通常是指犯罪嫌疑人在被傳喚、訊問時,或者在被採取強制措施以後,或是法庭審理過程中,如實交代其所犯罪行的行為。

所謂「從寬」,應當是量刑時的寬大處理,具體應當包括從輕、減輕和免除處罰三種情況。

所謂「抗拒」,系指不如實回答司法機關或有關組織的訊問,採取不予配合的態度,它包含不坦白和假坦白兩種情形。

所謂「從嚴」,即為從重、加重處罰。

根據刑法量刑規定,對犯罪分子決定刑罰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情節、犯罪的性質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依照刑法的相關規定論處。這是現代法治國家刑法原則中普遍推行的「罪刑法定」原則的體現。縱觀我國的刑法總則,對量刑規定的條款主要在第四章,其中明確規定將自首和立功作為法定的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的情節,從而形成了健全的「自首立功制度」。但是該章節並未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認罪態度(坦白亦或是抗拒)明確規定為法定量刑情節,故在司法實踐中往往只能將其列入酌定情節予以考慮,事實上「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政策便成了一句空話,既然現行的刑事法規中對此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從「罪刑法定」的原則出發,「從寬」和「從嚴」都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據,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合法性」。

二、「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邏輯性」

「坦白」與「抗拒」都是在「有罪推定」原則下的表述,也就是把每個犯罪嫌疑人潛規則里設定為「罪犯」,而最新刑事訴訟法主張的是「無罪推定」,即不得強迫自證其罪,這一原則是把嫌疑人假定為無罪的基礎上推理、判定。當前我國刑法已將「無罪推定」作為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那麼在這個基本原則的引導下,對一個未經法院宣判的犯罪嫌疑人來說,所謂的「坦白」和「抗拒」又從何而來呢 ?

既然坦白和抗拒是以有罪推定為前提的,那麼從這樣一個錯誤的邏輯大前提出發,推出的結論又怎麼可能是合理的呢?

三、不得強迫自證其罪

被告人有權就案件事實作出有利或不利的陳述,但這種陳述必須是在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後果的情況下作出其真實意願的陳述,不得將被告人非出於自願而迫於外部壓力所做的陳述作為定案的根據。現行刑事法律已經明確賦予犯罪嫌疑人選擇權,在充分告知其各種可能發生的法律後果後,由其自由選擇如實供述或沉默。無論其採取何種方式,都應當是當事人在充分了解其行為可能發生的後果的前提下作出的。當然,對於選擇坦白的,我們應當給予鼓勵,但對於沉默的,也同樣要尊重當事人的選擇。

我國於1998年簽署的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也規定:「任何人不受強迫自證其罪」。這個觀念其實很簡單——人人都有保護自己的心理趨勢,即便自己犯了罪,也會不自覺地隱瞞或者抗拒不說——這是人類自保的天性,司法應當尊重這種天賦的人權。

『陸』 坦白罪行是法定情節還是酌定情節

是法定從寬情節,這是新修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以前為酌定情節!!

『柒』 刑事訴訟法第61條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這個嘛
通俗點說,就是你朋友在第一次被拘留以後,沒有坦白自己銷贓的事實,惡意隱瞞並企圖僥幸佔有銷贓所得的非法收入
這一條罪一般是會和其他犯罪行為共同處理的,你朋友目前涉嫌銷贓,隱瞞犯罪所得,兩罪如果並發,按照案值,可能會判處3年左右有期徒刑。
建議盡快叫你朋友坦白從寬,或許還有轉機

『捌』 刑事訴訟法中嫌疑人應當如實回答,不如實回答有什麼法律後果,

關鍵要看其他證據怎麼樣,其他證據好了,不如實回答照樣定案。不如實回答不是刑法內規定的從重容處罰的情節,是量刑時酌情考慮的情節,他能反映出被告人是否認罪悔罪,也能反映出人身危險性大小。如果認罪悔罪,量刑時應當酌情考慮從輕處罰的。

熱點內容
如何理解勞動法實施細則第六十一條 發布:2025-09-24 06:46:26 瀏覽:249
鄭州市司法局局長 發布:2025-09-24 06:39:09 瀏覽:369
社區普法法律知識講座計劃 發布:2025-09-24 06:28:58 瀏覽:745
德國民法典名言 發布:2025-09-24 06:28:57 瀏覽:875
不屬於規章制度的文書有哪些 發布:2025-09-24 06:26:47 瀏覽:284
法官公訴人迴避 發布:2025-09-24 06:18:55 瀏覽:560
法治進行時22號 發布:2025-09-24 06:11:31 瀏覽:967
沈陽鐵西司法局 發布:2025-09-24 06:01:57 瀏覽:479
如何加入昆明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9-24 05:59:48 瀏覽:401
前海法院受理 發布:2025-09-24 05:58:13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