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外國人來華登山管理辦法是行政法規嗎

外國人來華登山管理辦法是行政法規嗎

發布時間: 2021-02-27 19:45:33

Ⅰ 外國人來華登山需要做行政審批,有很多二次錄入工作,怎麼提高效率,減輕基層人員的負擔

你好,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在體育局基層上班,大部分電腦工作都是同樣版的辦理流程權,但是只能通過人工操作的方式來處理,所以效率比較低,也容易出錯。你的這個問題小幫軟體機器人可以解決,我們這邊已經做完試點了,准備采購,可以根據審批流程,配置一個自動化軟體機器人,幫著做這些電腦操作,就跟人操作一樣的。記得採納喲,一定可以幫到你的。

Ⅱ 餓了么賬戶異常,被封要多久能解封

可以解開啊

Ⅲ 我國有關體育的法律法規

有關體育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1995年8月29日,經過8年反復醞釀,8年艱苦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以下簡稱《體育法》終於在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上獲得全票通過。

《體育法》的頒布,不僅填補了國家立法的一項空白,而且標志著中國體育工作開始進入依法行政、以法治體的新階段,這是新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一座里程碑。2008年8月29日正是《體育法》頒布十三周年,也正逢北京2008年奧運會剛剛勝利閉幕。

(3)外國人來華登山管理辦法是行政法規嗎擴展閱讀:

總體說來,1995年頒布的《體育法》,最大不足就是內容相對寬泛,缺乏具體要求和實施細則等。如沒有對公民及其體育權利進行明確的界定和表述,權利保障機制嚴重缺失;體育糾紛越來越多,但是糾紛解決機制明顯缺位;目前,體育事業正逐步走向市場化,而體育市場卻是無法可依、管理混亂。

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難有一個准確定位和協調機制;體育事業特別是全民體育事業缺乏充足的資金保障等。對於在體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這 些問題,都亟需通過修改、完善現行的《體育法》來加以解決。

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已經對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進一步發展繁榮產生了積極影響,特別是對我國的體育事業的發展更是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在這個背景之下,借奧運東風,盡快修改、完善現行的《體育法》,與時俱進,自當時不我待。

中國現行《體育法》應該逐步進行相應的修改和完善,明確界定競技體育運動員的法律身份,明確運動員的權利和義務,保障運動員的運動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規范運動員的選拔、訓練和退出機制。

規范體育無形資產的商業性使用行為,使「劉翔們」及「足球」的類似問題,有規范的法律操作標准和處理依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Ⅳ 如何為外國人在中國辦理工作簽證

為外國人在中國辦理工作簽證需提供以下材料前往中國駐外大使館辦理:

一、護照:有效期為6個月以上、有空白簽證頁的護照原件及護照照片資料頁復印件1份。

二、簽證申請表及照片:1份《中華人民共和國簽證申請表》及1張粘貼在申請表上的近期、正面、彩色(淺色背景)、免冠、護照照片。

三、合法停留或居留證明(適用於不在國籍國申請簽證者):如不在國籍國申請簽證,需提供在所在國合法停留、居留、工作、學習的有效證明或有效簽證的原件和復印件。

四、原中國護照或原中國簽證(適用於曾有中國國籍,後加入外國國籍者):

如系首次申請中國簽證,須提供原中國護照原件及護照照片資料頁復印件;如曾獲中國簽證並持新換發的外國護照申請簽證,須提供原外國護照照片資料頁及曾獲得的中國簽證復印件(如果新護照所記載的姓名與原護照不一致,還須提供有關官方出具的更改姓名的證明文件)。

五、以下材料之一:

1、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簽發的《外國人就業許可證書》工作期限不超過90日的,還需提供《外國人在中國短期工作證明》,且申請人須在《外國人在中國短期工作證明》上註明的起始日期前申請簽證,工作時間不能超過《外國人在中國短期工作證明》所注期限。

2、外國專家局簽發的《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證》或《外國人工作許可通知》。

3、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簽發的《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證明》。

4、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簽發的營業性文藝演出批件(只適用於來華進行營業性演出的申請人)和《外國人在中國短期工作證明》,且申請人須在《外國人在中國短期工作證明》上註明的起始日期前申請簽證,演出時間不能超過《外國人在中國短期工作證明》所注期限。

5、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簽發的《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事海上石油作業邀請信》。

請注意:

持證人入境中國後須在30日內向擬居留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申請辦理居留證件,簽證上標注「入境後可停留30天」的除外。

(4)外國人來華登山管理辦法是行政法規嗎擴展閱讀

外國人在中國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

一、申請人來華前應檢查簽證是否有效,並有足夠的入境次數。簽證過期或入境次數不足者,應重新申請簽證。

二、外國人攜帶動植物,貨幣等物品進入中國須遵守中國相關法律,以及衛生檢疫,動植物檢驗檢疫,海關,以及金融監管部門的有關規定。

三、外國人進入中國不得從事與其申請簽證時申報事由無關的活動。

四、外國公民不得逾期在華滯留。外國公民在華應注意自己護照有效期和簽證的停留期,如需延期停留,必須在停留期7日滿前,前往當地公安機關申請延期。

Ⅳ 參與某網站組織的線下活動,摔傷,該網站負責人是否要負責

以下文章轉自 極限戶外論壇南寧部落,希望你能把它仔細讀完(責任的劃分、認定細節比較復雜)

拋磚引玉,共同探討。

《戶外探險運動的風險與法律責任

首先,我要感謝會議主辦方自治區體育局、區社體運動中心以及協辦方廣西紅樹林戶外俱樂部領導的信任與安排,有幸在此與廣西區內各路戶外運動俱樂部的領導、精英、前輩、專業人士以及愛好者會面,共商廣西戶外運動發展大計,共同探討戶外發展進程的機遇和隱患以及應對之策。目視台下上百位戶外精英,在記憶之中熟悉並能夠辯認出來的不足十人。短短十年間,真可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人才輩出,可見廣西戶外運動發展之快速、之廣泛、之巨變,不得不使我感慨萬千!根據會議議程的安排,在這里主要著重對戶外運動的風險與法律責任這一法理問題進行膚淺的探討,並試圖在現有的法律框架內找出其合理規避的可能及方法。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暫且當作是拋磚引玉吧。為了突出戶外運動風險和責任的特性,在這里我就不泛談一般戶外運動了,僅談戶外探險運動這一類型,請大家見諒。

一、
概念:

1、
探險:所謂探險,一般是指到從來沒有人去過或很少有人去過的艱險地方去進行考察活動。具體到戶外運動,可以擴展為在旅遊建成區或開放區以外的自然環境中開展具有潛在危險和不測危害的戶外運動項目,包括但不僅限於:原始叢林沙漠雪原穿越,高山特高山攀登,溪流峽谷溯源漂流、天坑洞穴探索、海岸岩崖攀越等等。

2、
風險:是指可能發生的、潛在的不可准確預知和完全防範的危險或危害。在戶外探險運動中,是指依一般參與者的認知能力雖可預見,但卻難以准確判斷其發生和結果的危險或危害。如雷擊、岩崩、山洪、滑墜、踏空、溺水、蛇咬等等。在空曠的河灘上冒雨泅渡,有可能發生雷擊,但在什麼時刻擊、擊誰?是傷還是死?在森林草叢中穿越,有可能被蛇咬蟲叮,但叮咬誰?有毒沒毒?是死還是傷?可預見,但發生及結果沒准,就是風險。

3、
法律責任:依照法律的規定應當承擔的民事、刑事或者行政責任。在這里主要談民事、行政責任,尤其是民事責任。

二、
戶外探險運動的組織形式:不同類型的組織形式,具有不同的經濟和法律關系,會因此產生不同後果的風險法責。

1、
單個人;亦即所謂的獨行俠。

2、
自然人組合。又分為非營利性組合和營利性組合。非營利性組合也就是通常所說的AA制自助組合,即由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按照「公費大夥平攤、任務自助完成、風險責任自擔」規則自願組成的活動組合;營利性組合就是以個人(一個或者多個人)為活動發起人或組織者,事先公示在活動公共費用之外再向參加者另外收取其它費用,或者約定收取定額款項並不進行結算的組合,例如收取領隊費、組織費、器材使用費,或者由參加者分攤領隊公攤費,以及定額收費不退補的方式形成的組合;

3、
經營性組合。即由經營性法人或社團組織如戶外用品商店、運動用品銷售商、戶外運動俱樂部、經營性戶外網站等為發起人、組織者,公開向不特定相對人召集活動形成的組合。經營性組合包括定額收費或者不定額收費兩種情形,不管最終是否盈虧。

4、
爭議性組合。這種類型的組織形式其性質是有一定爭議的。常見的有:①、經營性戶外網站不以網站自己的名義,而是以其授權或者委任的版主的個人名義向不特定相對人發起的戶外活動;②、經營性戶外俱樂部不以俱樂部名義,而是以與其有聘用、掛靠關系的人的個人名義到各個網站、論壇上發帖召集活動(即網上釣魚),實際上由俱樂部策劃實施活動;③、有商品廣告收益(有外掛廣告代理或者虛待廣告位)的戶外活動QQ群群主以個人名義向「群眾」發起的戶外活動。這種類型的組織活動,雖然其收費不一定都具有營利性,甚至有的還具有公益性,但在法理上,這類形式的組合因涉嫌經營或營利,或者具有實際或潛在商業利益,如為了聚集潛在消費人氣,宣傳網站或某一品牌戶外用品,一般會推定為具有商業目的的組織活動。除非發起人能夠提供足夠可信的證據證明自己與網站之間、與俱樂部之間、與廣告商之間沒有任何形式的利益關系。實際上這種自證是非常困難的,包括證據採集困難、與出證人的利害關聯性、證據的單一性等,很難讓法官採信。

三、
戶外探險運動的風險類型:

從致害因素來源分類:

1、
自然力致害風險:包括氣象災害、地質災害、野生動物攻擊所造成的危害;這是戶外探險致害最常見、最多發、最不可准確預見的突發侵害。如雷擊致害、雪崩致害、山洪致害、毒蛇咬傷等。

2、
人為致害風險:包括活動的組織者、參加者因故意或過失過錯所造成的危害,包括對自身或他人造成的危害。如惡作劇使他人跌傷,過澗跳躍過猛將其他人碰倒致傷,自己失穩跌墜傷等。

3、
第三方致害風險:活動組織者、參加者以外的人或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如活動過程中因交通、住宿、飲食、向導、人畜爭紛等由第三方原因造成的危害。如包車事故傷亡、飲食不潔致病、過村穿寨被狗咬傷等。

從致害性質分類:

1、
內在致害風險(或稱首要致害風險):探險活動本身潛在的、可預見或所特有的、固有的致害風險。包括了自然力及部分人為的風險。不同的探險項目有其不同的內在致害風險。如在登極高雪山中,大雪、大風、冰雹、雪崩、嚴寒、滑墜、高反病、致盲、失溫、虛脫、迷失、導向失誤、氣象預報失誤、救援失敗等都屬於內在風險;在峽谷激流漂流中,山洪、覆舟、撞岩、溺水、失蹤、失溫、虛脫、舟友判斷或操控失誤、兩舟相撞、救援失敗等均屬內在風險。

2、
外來致害風險(或稱次要致害風險):內在致害風險之外的、由他人外加帶來的風險。如漂流中舟艇提供者提供了漏氣舟艇,登山協作提供了漏氣的氣瓶,溯溪中領隊使用了有斷裂的扁帶,等等。

3、
意外致害風險:不在內在和外來致害風險之內的,突發的根本不能合理預見的致害風險。如岩降時突然石縫里竄出一條蛇,被驚嚇松開繩鎖而墜落撞傷。

四、
戶外探險運動風險責任的法律規定及立法展望:

1、
非常遺憾,在我國至今尚未有一部單行的法律法規對戶外探險運動的風險致害責任作出明確的規范,甚至在現行的法律法規中,也沒有任何一個章節或者一條具體法條是特別為了戶外探險運動的風險致害責任而量身製作的。《體育法》作為規范體育運動的專門法,沒有作出規定;《民法通則》作為民法典也沒有;國務院《全民健身條例》也沒有,可悲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這個司法解釋中也沒有這方面的補充性規定。原以為因廣西武鳴「7.9」趙江山洪人身損害賠償案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個案司法批復,這個批復的基本法理多少會納入去年12月26日頒布並於今年7月1日實施的《侵權責任法》中,但是也沒有。戶外探險運動現已是非常熱門又普遍開展的一項群眾體育運動形式,每年參加人數累計絕不少於一億人次,幾乎成為中國特色的第一大群眾體育健身運動。而且,近年來又發生了數以百計的戶外風險事故及糾紛,但卻沒有現行法律去明確調整規范,不能不說是一大法律缺欠,又或者稱之為漏洞。在現實生活中,參與顛覆gov-ern-ment、參加黑社會組織、偶爾嫖娼的人,以及狗咬人、傳播黃段子的事少了多去了,國家卻早有定法,而且治法嚴明,由此可見我們黨領導下的立法機關不是很關心群眾性的戶外運動,的確非常偏心。當然,這是笑話了,但願國家盡早為戶外探險運動立法。

2、
對於戶外探險運動的風險致害責任,在現行的司法實踐中,只能通過參照一些法律原則性或者普適性規定去規范調整。如AA制自助探險,一般以《民法通則》第4條的「自願、公平、誠實信用」原則;第106條的一般侵權責任原則,第131條「過錯相抵」規定,第132條「衡平原則」等法條去裁判。對於經營性、營利性的戶外探險運動,其風險致害責任則一般參照《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條款及最高法《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第6條來處理,即把經營性、營利性的戶外探險運動簡單地視為一般服務合同關系或普通旅遊消費關系,當作合同違約或者一般侵權來確定責任,造成同類型案件出現不同的法律關系認定及不同的裁判,不同類型案件卻出現相同的法律關系認定及相同的裁判結果,這是很不公平公正的。為什麼說不公平公正呢?因為戶外探險運動屬於與自然界因素及自身因素關聯性最大的高危體育運動項目,其風險突發多變、規避防範困難,後果因人而異,具有危害發生不固定、危害對象不特定,危害結果不確定的鮮明特點。此外,戶外探險運動的參加者或是通過自己的常識,或是參加行前培訓,或是被告知等方式,事先已對活動風險及風險責任承擔慣例或承責約定有了起碼的認知和判斷,最後才以各種形式的組合自願參加探險活動。這就構成了侵權法理中的「自甘冒險」行為,即明知活動有風險危害的情形存在,但卻願意冒這些風險參加活動,並甘願承受風險承責慣例或者約定的約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被虎吃了也心甘」,這就是自甘冒險、風險自負的特徵,它是戶外探險運動明顯有別於一般運動項目和普通民事交往活動的本質性分界,它構成了戶外探險業界中普遍承認並自願遵從的公序良俗(國外為法,國內無法只能稱之為公序良俗)。它既不同於打檯球跑步做瑜珈,更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觀光旅遊消費服務。因此,不管其組合形式是AA制自助還是經營營利活動,只要參加者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本人自願參加,並對風險責任承擔慣例或約定不提出明確異議,只要不存在組織者的故意或重大過失的情形,從自願公平誠實信用和民事權利自由處分原則來講,法律都應當給予充分尊重。不應不顧探險運動本身固有的風險以及承責慣例和事先約定,只要出現了人員傷亡的後果,就推定組織者、參加者都有過錯責任,分攤風險事件發生後的民事責任,人為製造戶外探險的「和諧」規則。從表面來看,和諧規則似乎是解決了風險受害人一方的經濟困境和精神痛苦,平抑了個案中的利益沖突,但是和諧規則沒有充分考量戶外探險運動本身固有的風險及其特點這一基本法律事實,強行調整戶外探險習慣俗成的風險承責慣例和約定,既違反了以事實為根據的司法原則和誠實信用的民事法律原則,又破壞了戶外探險風險自負的公序良俗,其後果只能是兩個:一是當事人不服,群眾不理解;二是人人自危,戶外探險運動乃至競技競賽性群眾體育活動終結,或者畸形發展。令人可喜的是,從「7.9趙江山洪人身損害賠償案」終審判決的判詞來看,雖然沒有完全採納「自甘冒險責任自負」的上訴理由,但已經認可具有一定探險性的戶外活動參加者自當認知風險並作出合理判斷,並對自身安全負有關注責任;對因自然力因素造成的人身及財產損害結果,活動發起人以及同行隊友沒有過錯,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應承擔數額有限的衡平補償責任。而北京「北靈山雪地穿越死亡賠償案」生效判決,則基本上採信了戶外探險運動的自甘冒險通說,認定綠野戶外網站、活動發起人以及其他活動參加者對夏子意外死亡沒有過錯責任,駁回死者親屬的全部索賠訴求。但凡通過一南一北兩大戶外探險致死索賠案例,可以這么說:在AA制自助性戶外探險活動中,只要不存在組織者、參加者故意傷害或重大過失致害的情形,發生內在致害風險類型的意外事件的風險責任均由受害者自已承擔。「自甘冒險責任自負」,已經成為司法實踐中得到認可並普遍採信的規則。

3、
當戶外探險運動成為全民健身運動中數一數二的活動項目,運動中風險意外發生不能完全避免並成為常見性傷害,其責任承擔糾紛又成為困擾、制約全民健身運動健康發展的時候,立法的現實性與必要性就產生了。雖然在我國什麼社會事件的處理都會「被中國特色」化,立法也不例外,但既然是立法而且是為從西方國家傳入的戶外探險運動立法,其立法基本原理和法理依據不可能完全摒棄國外既有法則,全部中國特色化。撇開意識形態來看,一是人類的行為法則具有普適性,二是同類的行為活動具有同質性,三是人類社會的一般道德價值判斷具有相似性,戶外探險作為伴隨西方全球航海貿易和內陸傳教運動而產生的活動,已經有近三百年的歷史,其風險責任的相關法律規范經歷了從公正人仲裁到法庭裁判,從司法判例到成文法,從法理通說到法律規定的淘冶焠煉,自甘冒險、責任自負規則和契約責任原則已經成為西方國家探險活動及高危體育運動法律體系的主導。在我國雖然還沒有這方面的立法,但國家體育總局批准實施的《全國汽車運動管理規定》第十六條明確適用國際汽聯頒發的運動法規,要求參賽者必須以填寫報名表的方式與賽事組織者締結契約,並要求參賽者必須承諾在比賽或活動過程中如發生賽手本人、賽手方的其他賽手、乘客和車組人員的死亡、受傷或財產損失的情況,將不得向國家體育行政部門、賽事組委會、贊助商、賽事委員會任命的官員、服務人員、代表、代理機構,以及參與組織、贊助比賽的有關的任何軍隊、地方機構、全體員工、公司、個人提出追究、索賠的要求;而且進入賽段或活動區域的比賽或活動中,上述保證將擴展到任何其他參賽者、服務人員及其代理機構。第十八條還規定:為了妥善處理好意外事故,所有賽事或活動組織者、承辦者必須辦理充足的社會公眾責任保險和工作人員意外傷害及醫療保險。參賽人員必須事先做好自身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或第三者責任保險。參加比賽或活動的車輛必須符合國際汽聯和中國汽聯的有關安全方面的技術規定,同時也必須事先辦理車輛的有關保險。《外國人登山管理辦法》中亦明確規定外國登山團隊應當與指定的國內登山協作單位簽訂登山議定書,即以登山議定書的契約方式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理所當然,登山風險責任也應當由登山議定書所約定。汽車運動雖然不是探險運動,但同屬高危運動項目;外國人來華登山雖不等於是中國人登山,但同屬探險性質的戶外探險運動。由此可見,高危性、高風險性的體育競技和戶外探險運動的風險責任應當適用「參加者風險責任自負」、「風險責任不應向對方或第三方追究、追索」、「風險責任應由自己或者投保的保險機構承擔」規則,以及風險責任契約確定原則,已經被國家體育總局所認可並被制訂為規章或行規,這是非常可喜的一小進步!可以樂觀地說:如果有一天國家修訂《體育法》或者制訂諸如《高危體育與探險運動人身損害責任條例》之類的法律,有三個基本法理觀點是會得到採用:一是風險責任自負,二是風險責任契約化,三是風險責任向保險責任轉移過渡。

五、
戶外探險運動風險致害責任的合理規避:

戶外探險運動具有高風險性和意外事件發生不可排除性。在國家沒有制訂出明確細致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規范之前,圍繞風險致害責任引發的爭執乃至訴訟糾紛會不斷發生。如何在開展戶外探險運動的同時,合理規避不應當的風險責任承擔,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是擺在大家面前不容迴避的問題難題。在這里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共同探討和實踐嘗試:

一、對AA制自助探險活動發起人的通用性建議:

1、
只在你經常發活動倡議帖的網站發帖,註明為非召集帖,即不是向不特定人群發出活動召集。

2、
最好只相約經常一起同行的驢友出行,堅持謝絕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滿十六周歲的少年兒童參加。少年兒童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十歲以下的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同意或接納其參加,則構成了事實上的臨時監護關系,一旦出險,我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法律後果。在此特別要忠告那些非常熱心於組織「老少齊參陣沖頂不落人,登峰極目時童叟喜開顏」之類大部隊人馬穿越、溯溪活動的倡議者,由於你的熱心好心,無意之中已經給自己和同行人帶來了超出運動固有風險之外的風險:臨時監護人的法律責任。把未成年少年兒童帶進探險境地,單從道德角度看也是不應該的。

3、
簡單提示本次活動的基本情況和初擬的線路及行程安排,註明活動最終執行方案由同行人共同商定。

4、
特別提示本次活動的性質(AA制自助探險)以及基本風險(包括但不僅限於……),建議有意同行驢友自己收集與活動相關聯的信息(天氣、地理、地質、水文、地圖、線路、人文……等),提醒同行人攜帶必要的戶外裝備、工具、輔助器材,以及同行人有自我判斷是否中途退出活動的權利。

5、
以臨時選舉或公推的方式確定具有代理性質的活動領隊。

6、
特別警示活動過程中發生風險意外事件時適用的責任承擔方式,建議同行人購買必要的自身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二、對營利性自然人召集戶外探險活動組織者的建議:

1、
明示活動參加者的基本條件和要求,堅決謝絕未成年人參加;營利性加入監護義務時,風險責任的承擔范圍和限度將放大。

2、
公開詳細制訂好的活動方案(強度、難度、線路、日程),明確要求參加者謹慎判斷自身健康狀況和戶外技能狀態是否適合本次活動;

3、
詳列本次活動的主要風險;

4、
公示收取活動費用的方式及其費用構成,特別明示除公共費用之外收費的數額,如領隊費、組織費等;允許參加者選擇中途退出,並承諾可退還除公攤費用以外的費用;

5、
特別提示收取額外費用所承擔的相對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事項,以及發生安全保障義務范圍內的損害事故時的賠償責任或補償責任;

6、
明示不承擔安全保障義務的事項(如自然力致害、第三方致害、不聽從領隊指揮擅自行動、個人自身因素致害等);

7、
要求參加者自購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並提供代購服務;

8、
召開行前會,再次告知活動風險和相關安全注意事項。

你需根據自己情況來判斷是屬於什麼情況,責任應該如果劃分

Ⅵ 我國現行主要的旅遊法規有哪些

目前我國已經制定的旅遊法律、法規主要有:

1.《旅行社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旅行社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是為實施國務院頒布的《旅行社管理條例》而制定的。《實施細則》共分十一章,主要包括旅行社的設立條件、旅行社的申報審批、旅遊業務經營規則、分支機構管理、旅遊者的權益保護、對旅行社的監督檢查等內容。

2.《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

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1985年6月7日國務院發布,共17條。旨在加強對風景名勝區的管理,更好地保護、利用和開發風景名勝資源。

3.《旅遊安全管理辦法》

已經2016年9月7日國家旅遊局第11次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主要為加強旅遊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旅遊者人身、財物安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4.《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

於1987年9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1987年11月10日由公安部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2011年1月8日經第588號國務院令公布,對《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部分條款做出修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目前內有20條相關規定。

5.《旅行社質量保證金暫行規定》

旅行社質量保證金暫行規定是為加強對旅行社服務質量的監督和管理,保護旅遊者的合法權益,保證旅行社規范經營,維護我國旅遊業的聲譽,按照旅行社的經營特點,參照國際慣例,經國務院批准,對旅行社實行質量保證金制度。

中國政府網-旅遊安全管理辦法

Ⅶ 雅拉雪山的相關資料

日本一登山隊非法攀登四川雅拉雪山被查處
從四川省登山協會獲悉,接當地群眾舉報,一個日本五人登山隊在非法攀登四川甘孜州境內雅拉雪山時被發現。甘孜州體育局已責令這支登山隊立即停止登山活動,考慮到其是初犯,對其實施5000元人民幣行政處罰。接到甘孜州體育局登山協會的報告後,四川省登山協會副秘書長高敏立即趕赴康定,與當地登山協會一起到達現場調查取證。據高敏介紹,這支日本登山隊由4男1女組成,8月初進入甘孜州境內。6日接到當地群眾舉報後,甘孜州登山協會工作人員7日在例行巡山時,在雅拉雪山大本營發現了這個非法登山隊。此時,該隊已到達海拔4300米的位置,並建立了第一營地。
這個日本登山隊在攀登雅拉雪山前,沒有到有關部門進行登山申請注冊。按照相關規定,攀登海拔3500米以上山峰的登山活動,必須到省級體育主管部門申請。該隊是找到四川一家小旅社幫忙聯系登山活動,這家小旅社對其謊稱,不用申請就可以登山。
高敏表示,這支日本登山隊對非法登山的事實供認不諱,表示願意接受中方的行政處罰,並對非法登山的事實進行反省和道歉,保證以後來中國不再從事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的活動。目前,甘孜州體育局已終止這支日本隊的登山活動。
按照《外國人來華登山管理辦法》和《四川省體育經營活動管理辦法》,甘孜州體育局有權對這支日本登山隊實施5000元至50000元的行政處罰。因該隊是初犯,甘孜州體育局對其實施了5000元的行政處罰。如果這個隊要求繼續攀登,必須返回成都,在省級體育主管部門進行申請登記,獲得許可後,方可繼續登山。
雅拉雪山位於四川甘孜州康定、道孚和丹巴三縣交界處,海拔5820米,山頂終年積雪,是康巴地區的一座神山,至今還未有人登頂。1999年,日本一探險隊曾嘗試攀登未果。

Ⅷ 國家體育總局的政策法規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體育總局民政部公安部關於加強健身氣功活動管理有關問題意見的通知 2010-02-02
《全民健身條例》 2009-09-07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2008-05-07
國家體育鍛練標准施行辦法 2008-05-07
反興奮劑條例 2008-05-04
外國人來華登山管理辦法2007-11-14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 2004-08-20
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 2003-09-17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 2008-05-08
國家體育總局、民政部、公關部關於加強健身氣功活動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 2008-05-08
國家體委關於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縣級體育事業的意見 2008-05-08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 2008-05-08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 2003-09-17 關於印發《中等體育運動學校設置標准》的通知 2012-01-11
國家體育總局第15號令《少年兒童體育學校管理辦法》 2012-01-11
國家體育總局第14號令《中等體育運動學校管理辦法》 2012-01-11
體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011-04-01
動力傘運動管理辦法 2010-05-27
體育事業「十一五」規劃 2010-02-05
關於廢止部分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決定 2010-02-04
關於加強體育道德建設的意見 2010-02-04
國家體育總局關於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工作規范化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0-02-04
全國汽車運動管理規定 2010-02-04
全國性體育社會團體管理暫行辦法 2010-02-03
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 2010-02-03
滑翔傘運動管理辦法 2010-02-03
關於加快體育俱樂部發展和加強體育俱樂部管理的意見 2010-02-03
國家體委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工作規范暫行規定 2010-02-03
關於加強體育法制建設的決定 2010-02-03
全國體育競賽最佳賽區和優秀賽區評選實施辦法 2008-05-09
關於嚴格禁止在體育運動中使用興奮劑行為的規定(暫行) 2008-05-09
興奮劑檢查工作人員管理暫行辦法 2008-05-09
體育彩票公益金管理暫行辦法 2008-05-08
舉辦體育活動安全保衛工作規定 2008-05-08
運動員教練員獎勵實施辦法 2008-05-08
運動員突出貢獻津貼實施辦法 2008-05-08
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 2008-05-08
體育統計工作管理辦法 2008-05-08
授予優秀運動員、教練員體育運動獎章的暫行辦法 2007-12-03
關於廢止部分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決定 2007-11-29
健身氣功管理辦法 2007-11-14
少年兒童體育學校管理辦法 2007-11-14
關於下發總局行政許可項目審批條件及程序的通知 2007-04-23
國家體育總局規章制定程序規定 2005-10-25
社會捐贈(贊助)運動員、教練員獎金、獎品管理暫行辦法 2005-06-03
關於我國體育運動項目統計世界冠軍、奧運冠軍(金牌)的管理辦法 2005-06-02
體育競賽裁判員管理辦法(試行) 2005-06-02
國內登山管理辦法 2004-09-03
大型運動會檔案管理辦法 2003-09-18
全國綜合性運動會工作人員紀律規定 2003-09-18
國家體育總局直屬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管理暫行辦法 2003-09-18
體育彩票財務管理暫行規定 2003-09-18
全國體育競賽管理辦法(試行) 2003-09-18
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 2003-09-17

Ⅸ 中國登山協會的發展歷程

登山歷史業績輝煌
1955年,現代登山運動來到中國。由許競、師秀、周正、楊德源幾名中國隊員與蘇聯登山運動員聯合組成帕米爾登山隊,成功地登上了帕米爾高原海拔6673米的團結峰和海拔6780米的十月峰。中國登山運動員第一次登上高海拔的山峰,這奏響了中國現代登山運動的序曲,也標志著中國現代登山運動的誕生。
1956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在北京舉辦了登山訓練班,培養出中國早期的一批登山運動員,並組成中國的第一支登山隊。當年4月25日,由隊長史占春率領的32人登上了海拔3767米的秦嶺主峰太白山,從此拉開了中國現代登山運動的序幕。
1957年5—6月,由29名登山運動員組成的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正式攀登海拔7556米的貢嘎山,並於6月13日6名隊員成功登頂。這是我國第一次獨立組隊和首次獨立登頂的海拔7500米以上高峰。這一成功不僅創造了中國現代登山運動史上的新紀錄,還超過了當時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登山最好成績,同時也標志著中國現代登山運動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邁進了世界先進水平。
1958年6月,中國登山協會正式成立。
1959年7月,中國男女混合慕士塔格峰登山隊,創造了登山隊(33人)集體安全登上海拔7500米以上高峰人數最多的世界紀錄,其中8名女隊員打破了當時世界女子登高記錄。
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的王富洲、屈銀華、貢布3名隊員成功地實現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誕生僅5年的中國登山隊,完成從北坡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的創舉,為中國現代登山運動揭開了光輝的一頁,從此,中國登山隊跨入世界強隊行列。
1964年5月2日,有10名登山隊員一舉成功登頂地球上最後一座8000米以上的處女峰——希夏邦馬峰,再次展現了中國現代登山運動的發展水平和實力。
1975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的8名男隊員和女隊員潘多登頂珠峰成功。潘多同時成為世界上從北坡登上珠峰的第一位女性。登山隊員們還在珠峰頂峰豎起測量標桿,為不久後准確地測量當時世界公認的珠峰高度(8848.13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79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從1980年起我國對外開放包括珠穆朗瑪峰在內的8座山峰,開展接待外國人自費來華登山和登山旅遊的業務。開放外國人來華登山,促進了中國登山界和世界登山界的各種交流,加強了與各國人民和運動員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同時與世界各國的登山組織建立起密切的友好關系,引進了先進的登山技術和裝備,對促進和發展我國現代登山運動有積極意義。
1988年 5月5日,從珠峰南坡登頂的中國和尼泊爾運動員,與北坡登頂的日本運動員的雙手在世界之巔緊緊地握在了一起,實現了珠峰頂峰會師的人類偉大創舉。這次登山活動誕生了多項人類攀登珠峰新紀錄:首次南北雙向跨越珠峰;首次在珠峰頂峰南北兩側運動員會師;首次在頂峰進行電視現場直播;首次在珠峰上空航拍登山場景;單日登頂人數12人;中國運動員次仁多吉在頂峰停留90分鍾;中國運動員大次仁成為第一個從南坡登頂珠峰的中國人。
在1988年中、日、尼三國雙跨珠峰成功之後,中國登山協會李致新、王勇峰同志經過11年的不懈努力,於1999年5月22日登上了大洋洲最高峰——查亞峰之巔,從而完成了「挑戰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漫長歷程,他們也因此成為第一批完成此壯舉的中國人。
2008年5月8日上午9時17分,中國登山隊肩負黨和人民的重託,克服重重困難,排除各種干擾,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首次實現了奧運火炬珠峰傳遞,讓鮮艷的五星紅旗、國際奧委會五環旗和北京奧運會會旗在世界之巔飄揚。北京奧運火炬珠峰傳遞成功,開創了中國現代登山運動的新篇章。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對登山運動員「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團結協助、勇攀高峰」的奮斗精神給予了積極的肯定。
群眾性登山健身運動蓬勃發展
20世紀90年代,民間登山運動開始崛起,登山不再是專業登山運動員的專利,群眾性登山健身運動蓬勃發展,登山運動中也逐漸派生出了一些新興項目,如攀岩、山地戶外運動、滑雪登山和拓展等。
中國登山協會聯合各省、區、市登山協會,順應社會需求,因勢利導,依靠各級體育部門,運用市場、社會力量,開拓創新,在全國范圍形成了廣泛的登山戶外運動熱。特別是近幾年,積極響應體育總局開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活動的號召,通過組織開展各種大型群眾性登山戶外活動,如新年登高、群眾登山健身大會、露營大會等品牌活動,推動群眾登山健身運動的發展,積極為大眾健身服務。
新興項目走向成熟
1987年中國登山協會派教練出國學習,回國後在北京懷柔大水裕景區的天然岩壁上舉行了第一次全國性的攀岩比賽,這標志著攀岩運動正式引入中國。
1990年第一次人工場地攀岩賽在北京懷柔國家登山隊訓練基地舉行;1993年第一屆全國攀岩錦標賽在吉林長春舉行;1993年我國首次在吉林長春承辦了亞洲攀岩錦標賽;1995年攀岩被原國家體委列為正式的比賽項目。
1997年在北京舉行的「郎酒杯」全國攀岩邀請賽,通過成功的商業化運作,獲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從此我國的攀岩賽事組織進入了商業化運作階段,並日趨成熟。
2009年7月,第十屆世界攀岩錦標賽在青海西寧的成功舉行,標志著我國的賽事組織和管理能力已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
2000年,中國登山協會成立戶外運動部。2000年8月22日-24日在吉林第一次自己設計組織並主辦了「長白參杯全國大學生登山越野挑戰賽」,開創了國內自主舉辦山地戶外運動比賽的先河。
2002年,首次召開全國戶外運動俱樂部大會。隨著專業俱樂部的大量涌現,山地戶外運動的內容也越來越多樣化,專業化,形成了以露營、野外生存、山地穿越、戶外拓展等為主要內容的山地戶外運動。
2005年4月,國家體育總局將山地戶外運動列為正式開展的體育項目,標志著山地戶外運動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隨著多年的積累,武隆山地戶外挑戰賽、百色樂業山地戶外挑戰賽等都已成為在國內外均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賽事。
加大力度培養人才
為了滿足社會對登山運動專門人才的需要,及廣大戶外運動愛好者對專業知識的學習需求,中國登山協會自1999年開始展開培訓工作,並於2005年成立培訓部,專門負責登山及相關運動(高山探險、山地戶外運動、攀岩、拓展)的等級培訓認證和技術培訓工作。
自1999年培訓開辦以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311期(截止2012年12月),累計參加人數6938人次,共有4204人獲得了由中國登山協會頒發的「登山及相關運動專業技術人員」從業資格證書。截止目前,參加我們培訓的學員已經遍及全國22個省、直轄市,學員遍及全國包括港澳台同胞,其中也不乏來自國外的學員。
攀岩指導員培訓是首個開展的從業資格培訓,從2001年開辦至今,共舉辦各級別培訓52期,培養初、中級攀岩指導員1125人,為我國攀岩運動的普及推廣培養了基礎人才。2013年5月1日,《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許可管理辦法》將正式實施,攀岩作為國家公布的第一批高危項目將走向職業技能鑒定的道路,實現向職業培訓的正式轉軌。
2003年,首次舉辦初級戶外指導員培訓班以來,課程逐步完善,為我國培養了2000餘名戶外領隊,這支力量的逐步壯大,對規范我國戶外俱樂部活動開展、控制安全 、正確引導戶外運動朝著「安全、科學、環保」的方向發展起了決定性作用。
從1999年至今,每年冬季我協會都會在北京山區和四川雙橋溝舉辦攀冰技術培訓班,該班也是協會系統開展培訓的首個課程。為學員逐步走進雪山、攀登高山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2003年10月,全國首期初級高山向導培訓班在四川田海子山拉開帷幕,高山培訓從此走向規范化。高山培訓開辦至今,累計培養了287名學員,這些學員現在大都活躍在我國高山探險運動的前沿,很多做了高山向導和領隊,為我國高山探險事業的發展培養了一批優秀技術人才。
2006年舉辦了為期兩年的高級登山人才培訓班(CMDI)。培訓班的形式是全脫產式,學員以新疆、青海、四川和貴州等西部地區為主,聘請了法國的國際高山向導授課,主要為西部地區登山戶外運動發展培養人才,畢業後的學員在自己的崗位上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此外,為適應新形勢,中國登山協會不斷推出新課程以滿足事業發展需要,相繼開展了攀岩裁判員、攀岩定線員、戶外裁判員、救援志願者及全國高校教師攀岩、戶外培訓班。
2009年、2011年、2012年,中國登山協會與國家體育總局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共同舉辦了三期 「國家職業資格戶外教師」培訓和一期「國家職業資格攀岩教師」培訓班。截至2012年,全國共有65位戶外教師以及16位攀岩教師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認證,正在其崗位上為我國戶外、攀岩運動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他們也將為我國戶外培訓事業的專業化發展發揮巨大作用。

熱點內容
如何理解勞動法實施細則第六十一條 發布:2025-09-24 06:46:26 瀏覽:249
鄭州市司法局局長 發布:2025-09-24 06:39:09 瀏覽:369
社區普法法律知識講座計劃 發布:2025-09-24 06:28:58 瀏覽:745
德國民法典名言 發布:2025-09-24 06:28:57 瀏覽:875
不屬於規章制度的文書有哪些 發布:2025-09-24 06:26:47 瀏覽:284
法官公訴人迴避 發布:2025-09-24 06:18:55 瀏覽:560
法治進行時22號 發布:2025-09-24 06:11:31 瀏覽:967
沈陽鐵西司法局 發布:2025-09-24 06:01:57 瀏覽:479
如何加入昆明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9-24 05:59:48 瀏覽:401
前海法院受理 發布:2025-09-24 05:58:13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