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前沿問題研究

行政法前沿問題研究

發布時間: 2021-11-20 13:36:09

㈠ 張曉陽的發表論文情況

1 張曉陽 獨撰 《電子契約與傳統法律的沖突與協調》 法制與社會發展 2002年第4期
2 張曉陽 獨撰 《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民法現代性與制度現代化 2002年第12期
3 張曉陽 獨撰 《隱私權研究》 吉林省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4年第4期
4 張曉陽 合撰第二 《優先購買權的法律性質兼論有限購買權在未來民法典中的地位》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4年第4期
5 張曉陽 獨撰 《地方民事立法探析》 當代中國法學前沿問題研究 2004年12月第一版
6 張曉陽 獨撰 《隱私權保護的立法完善》 當代中國法學前沿問題研究 2004年12月第一版
7 張曉陽 獨撰 《優先購買的民法典定位》 當代中國法學前沿問題研究 2004年12月第一版
8 張曉陽 獨撰 《我國民事審判制度的現代化》 當代中國法學前沿問題研究 2004年12月第一版
9 張曉陽 獨撰 《未成年人侵害行為的損害賠償》 中國家庭教育 2005年第3期
10張曉陽 第一作者 《居住權制度的立法必要性研究》 法律適用 2005年第12期
11張曉陽 第一作者 《論我國地役權制度的立法選擇》 行政與法 2005年第12期
12 張曉陽 獨撰 《勞動者的預告辭職權》 當代法學 2006年第3期
13 陽 第一作者 《現代勞動法中雇員違約責任的弱化》 行政與法 2006年第10期
14 陽 獨撰 《時間在法律上的意義》 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8年第4期 省級

㈡ 誰能我推薦幾個行政法的畢業論文題目

提供一些行政法抄的畢業論文題襲目,供參考。

1.論依法行政原則
2.論行政公開原則
3.行政處罰程序問題研究
4.聽證制度研究
5.信息公開制度研究
6.給付行政中的法律問題探討
7.行政復議問題研究
8.行政訴訟證據規則研究
9.國家賠償責任理論問題研究
10.我國國家賠償法實施中的問題探討
11.國家公務員制度若干問題研究

㈢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的師資力量

專著或教材名稱 作者 作者 排名 出版社 出版日期 民主與不信任(譯著) 楊海坤 第一 法律出版社 2003年 企業經營的十大風險 王斌 獨立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3年 清朝文官制度研究 艾永明 獨立 商務印書館 2003年 民事證據採信制度研究 張永泉 獨立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年 行政行為效力論 章志遠 獨立 中國人事出版社 2003年 勞動法的理論與實踐 沈同仙 獨立 中國人事出版社 2003年 經濟行政法基本論 王克穩 獨立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 中國行政法基本理論研究 楊海坤 第一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 比較行政法――港澳台行政法研究 黃學賢 獨立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年 楊兆龍法學文集 艾永明 主編 法律出版社 2005年 現代社會中的新合同研究 方新軍 獨立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年 司法公正的理論根基 胡玉鴻 獨立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5年 地理標志知識產權制度研究 董炳和 獨立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5年 中國民事法律制度的繼承與創新 史浩明 主編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年 行政訴訟:基本原理與制度完善 楊海坤 第一 中國人事出版社 2005年 倪征日奧法學文集 艾永明 主編 法律出版社 2006年 李浩培法學文集 艾永明 主編 法律出版社 2006年 行政訴訟法專題研究述評 楊海坤 主編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6年 行政法與法學名著導讀 黃學賢 第一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6年 保障措施法比較研究 陳立虎 第一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年 技術創新法律保障制度研究 董炳和 獨立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6年 規范權力──權力的法理研究 周永坤 獨立 法律出版社 2006年 論自由的法律 周永坤 獨立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6年 犯罪成立理論研究 李立眾 獨立 法律出版社 2006年 行政判例研究 楊海坤 主編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年 中國行政程序法的理論與實踐 黃學賢 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7年 行政訴訟類型構造研究 章志遠 獨立 法律出版社 2007年 可持續旅遊及其國際法規制 顧婷 獨立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7年 國際航空法研究 黃澗秋 獨立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7年 地役權 史浩明 第一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7年 政府合同研究 王克穩 獨立 蘇州大學出版社 2007年 城市拆遷法律問題研究 王克穩 主編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7年 司法審判民主化研究 張永泉 獨立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7年 憲政與權力 周永坤 獨立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8年 臣綱──清代文官的游戲規則 艾永明 第一 法律出版社 2008年 「個人」的法哲學敘述 胡玉鴻 獨立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8年 行政訴訟法前沿問題研究 章志遠 獨立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8年 行政公益訴訟研究 黃學賢 第一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8年 註:以上資料為法學院教師2003~2008出版專著一覽表(以獨立撰寫或主編者為限)

㈣ 行政管理學科前沿問題研究

行政管理學前沿和重大問題研究
文章作者:貟 傑 孫彩紅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點擊:1623
1978年後,行政管理學學科在國內得到恢復、重建和全面發展,學科建設、體系完善和應用研究得到不斷擴展和深化。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行政管理學研究領域開始觸及世界范圍內具有普遍性的重大理論問題,研究視野不斷拓寬。近年來,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擴大、公共管理熱點的日益興起和MPA研究與教學工作的廣泛開展,行政管理學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其快速發展的勢頭不僅沒有減緩,而且有進一步加強的趨勢。這種蓬勃、繁榮的學科發展環境為行政管理學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目前,行政管理學已成為指導政府公共管理實踐的重要學科。
目前,行政管理學研究已經與政府管理的實踐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一方面,行政學理論的深化和研究的進展為公共管理實踐提供了有針對性的理論指導;另一方面,政府對經濟社會管理的實踐也進一步促進了行政管理學研究的發展。當前,行政管理學研究的前沿和重大問題主要集中在政府管理的基本職能及其轉變、行政體制改革、公務員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政府管理方式的變革,以及公共政策的理論與實踐等領域,以下將對這些方面的研究分別加以概括性介紹。
一、關於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
政府職能轉變是行政管理實踐中的重要內容,也是近年來行政管理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有學者指出,新形勢下政府職能的轉變主要有五大取向,即從全能政府向有效政府轉變、從管制政府向服務政府轉變、從部門行政向公共行政轉變、從權力政府向責任政府轉變、從政府單一管理向多元主體共同管理轉變等。另有學者指出,不同層級的政府在縱向間職能、責任和機構設置上的高度統一所形成的「職責同構」問題,是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條塊分割矛盾突出等現實問題難以解決的體制性障礙。要解決「職責同構」問題,我們需要按照以下思路重新劃分和調整政府的縱向職能:首先,區分公共物品的地方性和全國性,明確提供公共物品者的主體資格;其次,區分地方政府職責的強制性和非強制性,釐清地方各級政府的職責分工關系;最後,政府職能的縱向配置,應自上而下呈現出從宏觀到微觀的層級遞減趨勢。
與上述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相聯系,是關於「服務型政府」性質的爭論。有學者認為,公共服務是憲政思想的必然追求,是成熟市場經濟國家所體現出的政府管理理念,它的提出預示著我國行政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政府管理發展中一個重要轉折的來臨。而另一部分學者認為,國家的政治統治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始終是同時存在的。從政府的社會屬性來看,自國家誕生以來的所有政府都是服務型的,根本就不存在「非服務型」政府;從我國的政府管理實踐來看,一直以來都以「為人民服務」作為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因此,將「服務型政府」作為一種新模式提出是沒有必要的。
二、關於行政體制改革的研究
行政改革始終是行政管理研究的重點領域,近五年來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於各個層級政府的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事業單位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行政許可法的實施,以及從觀念、體制和行為等各個層面對放鬆規制和強化管理的關系進行探討和研究等方面。
該領域研究的重大理論問題之一,是對行政改革目標模式的探討。有學者認為,行政改革的目標是建立「有限政府」,應進一步調整政府與社會、市場的關系,放鬆管制,努力構建「小政府、大社會」模式。而另一部分學者認為,中國的行政改革應充分考慮到政治制度和現實國情的差異,當前的改革方向應是謀求建立社會主義法治政府和「有效政府」,而非自由主義所主張的「有限政府」。
對於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部分學者認為,我國的行政審批制度創立於計劃經濟年代,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嚴重製約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應全面廢棄政府對經濟的審批管制。另一部分學者則提出了不同看法,他們指出,不應把一切不合理的東西都歸於計劃經濟,這種看法是不合歷史事實的。如果把行政審批制度看作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產物,勢必會對它持徹底否定態度;而如果認識到許多問題並不是由計劃經濟造成的,而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出現的,我們就會對我國的行政審批制度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和分析,這樣才能搞清楚應當否定的和應當肯定的因素。
關於中央與地方關系,學術界存在著分權與集權的爭論。一些學者認為,在目前市場經濟不規范,全國性統一大市場尚未形成的情況下,應加強中央政府的管理權和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權。而另一部分學者認為,在進行中央與地方政府關系改革時,應重點考慮事權與財權的統一;在決定二者的分權程度時,應重點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即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和中央政府的調控能力。分權的力度與速度要與這兩個能力的提高成正比,要逐漸實現中央與地方關系的規范化和法制化。
三、關於公務員制度的研究
公務員制度研究在行政學界是個相對獨立的領域,其研究目的是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中國的公務員制度。2005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的正式頒布,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公務員制度研究的深入發展。概括而言,近兩年來該領域的研究和討論,主要是圍繞《公務員法》的制定和實施來展開的,焦點是如何實現公務員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和法制化;研究領域主要集中於我國公務員的范圍、選拔任用、量化考核和激勵與薪酬分配製度改革,以及加入WTO與人事制度創新等制度建設方面。
其中,公務員的范圍的確定是一個重點問題。有學者認為,制定公務員法必須合理確定公務員的范圍,在我國應當將具有公共管理職能的機構和人員都納入公務員制度進行統一管理。而另一部分學者認為,國外的通行做法只是將行政部門列入公務員隊伍,政黨組織、立法、司法機關一般不作為公務員進行管理,因此,盲目擴大公務員隊伍的傾向是向原有「幹部」概念的復歸,這與近年來進行的幹部分類管理的改革方向相悖。
在公務員分類管理制度方面,一個重要問題是對政府雇員制的探究。從2002年吉林省率先推行政府雇員制以來,全國不少地方陸續試行這一做法。隨著各地政府「政府雇員制」的試行,對其研究和探討也不斷活躍。有一些學者通過與其他國家政府雇員制度的對比,認為在我國發展政府雇員制度有其現實意義:政府雇員制度是公務員制度的一種補充,可以促進公務員制度自身的完善,可以解決我國機構改革、稀缺人才資源緊缺、公務員制度健全三者之間的矛盾。另一種相反的觀點認為,現行的政府雇員制,事實上就是國家公務員制度所規定的聘任制。由於推行聘任制度的復雜性,存在政府雇員與公務員的關系、職責的分工、傳統行政價值理念的沖突等問題,因此要慎重實施「政府雇員制」。
四、關於政府管理方式變革的研究
與政府管理的現代化發展相對應,政府管理方式的變革主要涉及政府運作的公開透明、公眾參與、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和政府管理模式的變革等方面。200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的意見,這個指導性文件不僅進一步推動了政府政務公開活動的開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對政務公開相關研究工作的深入。
政務公開的直接表現為政府信息公開,而信息質量是政務公開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有學者提出了提高政務信息價值的方法和途徑:在政務信息價值的時間維度上,應該具備及時性、新穎性;在政務信息價值的內容維度上,應具備准確性、相關性、完整性。還有學者就政府信息公開實踐中知情權與隱私權之間的矛盾關系展開研究,認為在權利多元化的時代,進行政府信息公開立法時,應遵循社會政治與公共利益優先、最大限度維護人格尊嚴等解決途徑。
政府管理方式變革的另一個重要領域是電子政務的發展。一些學者認為,電子政務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電子政府的創建與推動,為行政權力結構、行政運行方式的變革、政府施政能力的改進,提供了新的空間,並帶來了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領域的一系列創新,例如觀念的創新、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創新、政府組織結構與業務流程的創新,等等。另一類觀點則對電子政務的發展持反對意見。這種觀點認為,現有的電子政務建設不足以支持電子文件的有效運行、真實可靠和長期可讀,而且在政府管理中存在較大的風險。因此,推行電子政務應採取謹慎的態度。
五、關於政府問責制度的探討
2003年,在應對「非典」危機中對某些高級行政官員的責任追究甚至罷免,推動了政府問責制度實踐與理論研究的發展。一些學者認為,責任政府是民主政治發展的邏輯必然,是法治在公共行政領域的強烈訴求。民主理論為責任政府提供了堅實的理論論證和基本的政治架構,法治則是責任政府不可或缺的法律保障。行政問責是對行政責任進行定向追究的一種事後監督手段,其根本目的在於對行政失范行為的監督和預防,主要受到包括各種形式的行政和司法追究。目前其運行方式主要是撤職、引咎辭職、高官問責制等。但是,行政問責還遠未形成系統的制度化體系,良性的行政問責制度的建構要集中體現問責的目的性、責任的明確化和手段的規范化。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對政府問責制的片面性和不完善性進行了批判。有學者認為,中國政府的這些舉措基本上還停留於行政性操作的范疇,如果要進一步推進責任政府,就必須在技術上完善引咎辭職以及相關的責任制度安排,並在制度上重視從「行政性問責」走向「程序性問責」。
對於完善政府問責制度的路徑,有學者認為,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建構責任政府的核心問題,應做到政府責任劃分的明確化、問責主體職權的明晰化、政府信息公開的法治化、政府績效評估的規范化、公民參與政府問責的制度化,以及公共行政文化變遷的同步化。還有學者認為,當前需要重點關注問責的事由、問責的主體、問責的程序制度,特別要重視官員問責的連帶性,認真分析不同類型責任的承擔方式,極力推行政務公開與透明等關鍵點。這些措施構成了健全問責制度較優的路徑選擇。
六、關於公共政策領域的研究
這一領域討論的重大問題主要集中於公共政策基礎理論研究和方法體系建設,以及對政策實踐的研究上。目前,對加入WTO後對決策模式、政策執行過程、政策評估體系和以制度、過程、方法創新為代表的公共政策創新的研究已成為該領域研究熱點。
目前,公共政策在研究途徑上還存在一些重要分歧。有學者認為,應首先完善公共政策研究作為一個學科的基本框架和理論與方法體系,然後再運用規范的理論和方法去分析公共政策。另一些學者認為,政策分析目前缺乏統一的範式,因此在實踐中應以「問題」為導向研究公共政策,然後再總結規律,構建適合本國國情的學科體系。關於公共政策創新問題,一種看法認為,在中國「入世」的背景下,公共政策創新研究具有異常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當前尤其是應通過公開、咨詢等各種制度的保障來實現政策程序的改革與創新。另一觀點認為,在中國社會過渡時期的體制轉軌中,公共政策創新起到了核心操作工具的作用,但是公共政策創新會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如利益分化和協調、初始政策設計、規則和組織的變換。因此,促使政策創新活動得以實現的主要機制是政策創新觸發機制、創新政策擴散機制、政策創新發展機制,等等。
綜上所述,近年來行政學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國內的專著和論文成果也較為豐富,並且能夠及時把握和抓住社會發展和政府管理領域里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突出學術研究與實踐相聯系和與時俱進的特色精神。在研究途徑方面,行政學領域逐步引入了某些經濟學、法學、社會學和數學方法,對某些問題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該領域研究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總體上看,雖然行政學研究涉及的領域比較廣,范圍有所拓展,研究的問題也比較多,但是在許多重要問題的研究上,缺乏根本性的突破,簡單、重復性研究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研究方法上,目前雖然開始注重實證研究,但是一般性的、浮淺的規范性研究仍占相當大的比重,有分量的實證性研究成果並不多見。在對國外政府管理經驗的研究方面,一般往往停留在介紹和引進層面,缺乏深入的辨析,對於如何真正有效實現西方經驗與中國政府管理實踐的結合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等等。

㈤ 安徽大學法學院的科研平台

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源於1993年成立的安徽大學法學研究所和2002年4月成立的安徽大學經濟法研究中心。2002年9月,在整合這兩個專門研究機構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作為專門研究經濟法制問題的學術機構並申報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並於2003年10月正式獲得批准。中心的首任主任為法學博士王源擴教授,第二任主任為法學博士王先林教授,現在有華國慶教授擔任中心主任。中心建立了主要由校外專家組成的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主任由王源擴教授擔任。
中心的支撐力量是安徽省省級重點學科——安徽大學經濟法學和安徽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民商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國際法學等相關博、碩士學位授權點。中心現有專職研究員20人。專職研究人員中13人具有教授職稱,18人在國內著名高校獲得法學博士學位。2人被評為首屆「安徽省優秀中青年法學法律專家」。
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在科研項目申報和完成、成果產出和獲獎、學術交流、咨詢服務、基地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
在學科和學位點建設方面,結合省級重點學科和相關碩士點、博士點的建設和申報工作,較全面地研究了中國經濟法制的各種理論和實踐問題,並以宏觀調控法律制度、市場規製法律制度和涉外經濟法律制度這三個有一定優勢和特色的領域為研究重點。二級學科經濟法學博士點申報成功並開始招生。這為中心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科研項目方面,中心先後獲得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司法部法治建設和法學研究項目、國家發改委項目、中國法學會部級項目、民政部項目、安徽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並接受科技部、國務院法制辦、財政部、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學會等委託,從事專題對策性項目的研究。以中心研究人員為主體申報的「經濟法前沿問題研究」於2005年4月被安徽大學批准為首批學術創新團隊項目之一(文科A類,經費為30萬元)。中心完成的國家社科規劃項目「中國反壟斷立法研究」的成果摘要被編入供中央領導參閱的《成果要報》上,並在全國社科規劃辦網站上登載,《經濟參考報》等媒體也有專門的介紹,還被編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選編》(第一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在學術交流方面,中心與法學院合辦的《安徽大學法律評論》每年出刊兩期,並固定開設「經濟法制論壇」專欄,在學術界影響不斷擴大。同時,中心專兼職研究人員參加了多次的全國性或國際性的學術會議,在全國性學術團體擔任了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等職務。
在對外咨詢服務方面,多人擔任省、市人大、政府、法院、檢察院以及有關協會的法律顧問、立法咨詢員、執法監督員、專家咨詢員等,直接參與了全國與本省一批重要立法調研、咨詢論證和委託起草工作。
在中心管理方面,制定了包括《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管理辦法》、《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科研成果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建立了由中心主任、副主任、學術秘書組成的日常管理機構。
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將按照省教育廳的要求,建立一套嚴格、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形成知識創新機制和自我發展能力,建立起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聯合、競爭創新、自我發展的良性運行機制,力爭將本中心建成全省經濟法制方面的學術研究中心、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學術交流和圖書情報基地以及研究咨詢服務基地,並爭取在全國有一定影響。

㈥ 王景斌的相關著作

1王景斌 《制度正義與權利流失矯治》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7-10-1
2王景斌 《部門行政法--理念、制度與邏輯》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7-1-2
3王景斌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10-1
4王景斌 《教育法學》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004-1-1
5王景斌 《部門行政法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1-2
6王景斌 《當代中國法學前沿問題研究》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12-1 1《當代中國教育行政法研究》,教育部「九五」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批准號:JLD820006),1998年8月,項目主持人
2《學校糾紛的法律關系及法律救濟途徑研究》,國家基金、國家教科十五規劃項目(項目號:0201031),2002年,第一參加人
3 《制度主義視野下振興東北經濟的法制保障問題研究》,吉林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批准號:200206),2005年8月,6000元 項目主持人
4 《論公共利益的法理界定及立法表達》 吉林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批准號:2005020),2006年8月,8000元 項目主持人
5 《地方政府實現文明執法的對策研究--以長春市為對象的考察》 長春市科技局軟科學規劃項目(批准號:2006023),2006年8月,40000元項目主持人
6《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吉林省高等教育網路課件開發項目(結項獲省級一等獎) 2006年20000元(批准號:20060005)項目主持人
7《公立高等院校校園安全法制保障比較研究》 司法部法學規劃項目(批准號:2007090),2007年2月,60000元與吉林大學崔卓蘭老師聯合申報共同主持
8 《地方政府實現文明執法的對策研究》 教育部科學規劃項目(批准號:07JA820023),2007年8月,50000元項目主持人
9《公民法律素質教育的實施機制研究》,東北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特色研究項目 2009年1月50000元(批准號 )項目主持人 1王景斌 《依法治校論要》 《東北師大學報》 2000-4-2 CSSCI
2王景斌 《現代中國憲法與利益關系的調整》 日本《中國21世紀》 2000-4-11重點刊物
3王景斌 《依法辦學應成為學校管理的新理念》 《法制日報》(理論版) 2000-10-1
4王景斌 《近年來中國行政法學體系問題研究概述》 日本愛知大學《研究員叢刊》 2001-5-1 重點刊物
5 王景斌 《現代中國憲法對利益結構調整的演化》 《中國21》日本2001-6-1 重點刊物
6 王景斌 《當代中國的憲法演進中的利益格局變化論析》 《法制與社會發展》 2001-7-1CSSCI
7 王景斌 《制度差異與行政法理基礎之選擇》 《東北師大學報》 2001-1 CSSCI
8 王景斌 《政府行政方式的戰略選擇》 《吉林大學學報》 2001-3 CSSCI
9 王景斌 《再論政府行政方式的戰略選擇》 《東北師大學報》 2001-4 CSSCI
10 王景斌 《商標的異化與異化的商標》 《當代法學》 2001-9-1 CSSCI
11 王景斌 《中國古代反腐敗的特點及其歷史局限性》 《社會科學戰線》 2001-9-1 CSSCI
12 王景斌 《我國行政法學體系問題研究述要》 《行政與法》 2001-9-3
13 王景斌 《加入WTO與中國政府行政法治建設》 日本《國際問題研究紀要》 2001-12-1重點刊物
14王景斌 《依法執政:在憲政框架內黨對執政方式的理性選擇》 《東北師大學報》 2003-6-1 CSSCI
15王景斌 《學生與學校糾紛的法律救濟途徑評介》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04-3-1
16王景斌 《我國<教育法>與<高等教育法>的立法銜接》 《現代教育科學》 2004-4-1
17王景斌 《社會保障立法中對象主體權利的價值》 《當代中國法學前沿問題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12-1
18王景斌 《論公權對私域的介入限度》 《當代中國法學前沿問題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12-1
19王景斌 《論公共利益之界定----一個公法學基石性范疇的法理學分析》 《法制與社會發展》 2005-1-1 CSSCI
20 王景斌 《尋求均衡:政府責任在行政立法層面的博弈分析》 《東北師范大學學報》 2005-1-1 CSSCI
21 王景斌《論教育行政法律關系及相對人權利救濟》《東北師范大學學報》 2005-6-1 CSSCI
22 王景斌 《對我國<義務教育法>的若干修改建議》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05-1-1
23 王景斌 《尋求法治精神----由長春老人免費乘車案引起的法律思考》 《行政與法》 2005-1-1
24王景斌《行政法制化之必然性論略》《建設法治政府》理論研討會論文集 200 5-4-1
25王景斌 《從法理上確立公共利益之判定標准》《中國改革》理論版(第五版) 2005-4-21
26 王景斌 《以行政法為例談公權對私域的介入問題》 《法學理論前沿問題》(第三卷) 科學出版社 2005-5-1
27 王景斌 《公權法治:從尊重私權開始》 《行政與法》 2005-5-1
28 王景斌 《公共利益之界定:一個法理學視角》 《中國修憲之後的中國行政法--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5-6-1
29 王景斌 《環境保護與執法理念之校正--由近年來我國兩起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引發的法律思考》 《環境執法研究與探討》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5-7-1
30 王景斌 《公共利益法理標准下的政府改革》 《中國改革》理論版(第六版) 2005-7-20
31 王景斌《「紅頭文件」違法之原因及對策分析》 行政與法 2005-11
32 王景斌《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警察權的使命》全國法學會第十七次年會論文集 2005-11
33 王景斌《行政指導與公共衛生安全》 當代法學 2005-12CSSCI
34王景斌《追尋公正:解析我國輕罪重判刑事賠償問題》 行政與法 2006-1
35 王景斌《論教育糾紛的法律關系及法律救濟》 現代教育科學 2006-4
36 王景斌《教育糾紛的法律屬性及解決機制》 長白學刊 2006-5
37 王景斌《論警察行政執法現代理念之確立》 行政與法 2006-8
38 王景斌《論行政救濟原則的確立》 東北師范大學學報 2008-2 CSSCI
39 王景斌《論公共利益在我國的立法表達》 社會科學戰線 2008-2 CSSCI
40 王景斌《論我國行政訴訟和解制度之構建》全國副省級城市法學會第十九次年會論文集 1王景斌 《制度正義與權利流失矯治》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7-10-1
2王景斌 《部門行政法--理念、制度與邏輯》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7-1-2
3王景斌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10-1
4王景斌 《教育法學》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004-1-1
5王景斌 《部門行政法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1-2
6王景斌 《當代中國法學前沿問題研究》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12-1 1 王景斌 《發揮長春法律人才優勢、重構城鄉法律援助體系》振興長春與法制環境建設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一等獎長春市法學會
2 王景斌 《中國古代反腐敗特點及歷史局限性》吉林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吉林省人民政府
3 王景斌 《論西部開發與法治環境建設問題》 全國第十三次副省級在城市法學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
4 王景斌 《依法執政與執政能力建設關系問題研究》 全國副省級城市十六次法學理論研討會一等獎2004-12-1
5 王景斌 《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警察權的使命》 全國副省級城市第十七次法學理論研討會一等獎2005-11-1
6 王景斌 《行政法治化必然性論略》 「建設法治政府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吉林省人民政府法制辦 2005-5-1
7 王景斌 《環境行政執法理念之校正》 全國首屆環境行政執法研討會一等獎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2005-7-22
8 王景斌 《論教育行政法律關系及相對人權利救濟》 吉林省第五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 2006-9-1
9 王景斌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吉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吉林省教育廳 2006-9-1
10王景斌 《論我國行政訴訟和解制度之構建》全國副省級城市法學會第十九次年會優秀論文 2008-2-1
11王景斌 《法理學》東北師范大學第七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著作獎一等獎 2008-12
12王景斌 《部門行政法學——理念、制度與邏輯》東北師范大學第七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著作獎一等獎 2008-12-23
13王景斌 《制度缺失與權利流失--以行政立法為例的分析》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二十次法學理論研討會論文二等獎 2008-11-1
14王景斌 《制度正義與權利流失矯治》東北師范大學第七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著作獎優秀獎 2008-12-23

㈦ 知識產權法前沿問題研究的內容簡介

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是科學技術和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在當代,隨著以網路、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的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增強,知識產權保護變得越來越重要。立足於知識產權保護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在人類進入21世紀的今天將在鼓勵知識創造和促進知識、信息的廣泛傳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科技與文化進步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是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開展而逐步建立與完善的。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完善也為知識產權法學的研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近些年來,學者們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很多方面都做了積極的探討,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入世」之後,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已經納入全球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這一大環境下,加強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研究更是適應時代的需要。越來越多的高校成立了知識產權教學研究機構,有的還成立了知識產權學院,這為知識產權高級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也為知識產權法學的學術研究提供了良好條件。
知識產權法學研究具有豐富的內容,除涉及制度規范、司法實務、國際保護等問題外,對這門學科進行理論化、系統化的梳理,進而形成哲理性認識也變得越來越重要。這種哲理性探討在很大程度上涉及知識產權法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知識產權法學研究的一些前沿性問題。為此,我們特別選擇了知識產權法學的幾個專題開展研究,具體包括知識產權法的利益平衡原理、知識產權法的利益平衡機制的建構、以利益平衡為視角的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知識產權權利沖突及其協調、著作權制度的經濟學分析,以及專利等同侵權認定的理論分析等內容。這些專題的研究具有前瞻性、開拓性、理論性、實踐性等特點,並且引證資料新穎、翔實,理論闡述深入淺出。
本書是研究知識產權法理論的重要讀物,適合高校法律院系師生、律師、司法人員、知識產權管理人員以及對知識產權問題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㈧ 知識產權法前沿問題研究的介紹

《知識產權法前沿問題研究(第2卷)》以目前知識產權領域的理論前沿、熱點問題和實踐中新出現的問題為研究對象,涵蓋了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商業秘密等四個領域。分「理論前沿」、「技術變革與法律」、「熱點聚焦」、「立法探討」、「判解研究」、「域外視窗」六個欄目。本卷既有關於知識產權正當性的經濟分析、商業秘密保護的法理基礎等理論前沿問題的研究,又有專利法臨時禁令制度、生物剽竊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等制度問題和熱點問題的探討。

㈨ 如何才能了解法學前沿問題研究

法學前沿問題,這是一個統括的概念,指法學研究領域目前最熱門,最前沿的一些問專題。這個你只要翻屬一翻最近的法學核心期刊上面的文章,看他們在研究什麼,就對了。

《法學前沿問題研究》,這個一般來說是針對法學研究生開設的一門課程,不存在了解的問題吧?如果你有這門課,跟著老師上課就好了啊。

㈩ 行政法方面的研究課題

題目很多:以司法為民思想指導行政審判工作
行政許可法回顧與前瞻
論行政許可及其規范專化
實施《行屬政許可法》任重而道遠
標准化與反壟斷問題研究
行政法理論與實踐關系研究
行政機關應當對「授牌行為」負責
淺議行政執法承諾制
論費稅關系及行政收費法治化
傳染病防治法當修改
等等。
參考網址:http://www.ttadd.com/lunwen/HTML/72980_2.html
http://www.studa.net/xingzhengfa/

熱點內容
學經濟法的心得體會 發布:2025-09-19 12:11:25 瀏覽:535
法學個人評定 發布:2025-09-19 12:11:16 瀏覽:605
經濟法欺騙消費 發布:2025-09-19 12:10:37 瀏覽:344
我國行政法規誰制定 發布:2025-09-19 11:45:48 瀏覽:861
道德與法治一諾 發布:2025-09-19 11:31:12 瀏覽:405
渦陽律師 發布:2025-09-19 11:28:58 瀏覽:577
七言法治對聯大全 發布:2025-09-19 11:24:49 瀏覽:449
司法局街道 發布:2025-09-19 11:14:48 瀏覽:107
勞動法對患有不能上夜班 發布:2025-09-19 10:59:29 瀏覽:776
合夥開公司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9 10:39:27 瀏覽: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