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勞動法試用期時間
① 勞動法規定員工試用期期間是否繳納社保
用人單位依法繳來納社保與源試用期沒有直接關系,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社會保險法》第五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
② 勞動法有規定試用期內必須交社保嗎
有規定。
《勞動法復》第制72條、《勞動合同法》第19條之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勞動合同期限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6個月;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
③ 勞動合同1年試用期是多久
1年的勞動合同試用期有多久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簽訂勞務合同中的試用期限是員工所在單位根據合同年限自行而定。勞動年限為1年以下(含1年)一般試用期為一個月;勞動年限為1-3年以下(不含3年),一般試用期為兩個月至三個月;3年以上(含3年)固定期或無固定期年限,國家勞動法規定員工試用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所以,您若簽的是一年期合同,只要試用期沒有超過兩個月就是合法的。
試用期條款是勞動合同的特殊條款,《勞動部辦公廳對的復函》(勞辦發[1996]5號)對試用期作了如下的定義:試用期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後為相互了解、選擇而約定的不超過六個月的考察期。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綜上,我們可以知道勞動合同簽訂一年時試用期不得超過兩個月,不得超過是指小於等於兩個月。如果超過了兩個月,該勞動合同中的試用期條款就不符合法律的規定,我們就可以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勞動合同的試用期對於自己的利益維護本身就缺乏保障,但是最為關鍵的就是有關的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對於此類問題並沒有充分的認識,所以對於問題的解決就會喪失一定的約束性,從而對於當事人的利益侵害就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延伸閱讀:
2018年最新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範本
2018最新北京市勞動合同規定
病假期間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④ 請問已經超過試用期時間,但沒有轉正的時候被辭退!
試用期滿,雙方繼續保持勞動關系,無論雙方辦理轉正手續,視為已經轉正。
《勞動合同法》
第十九條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⑤ 勞動法規定試用期不能超過幾個月啊
⑥ 《勞動法》有規定試用期必須要交社保嗎
有規定。
《勞動法》第72條、《勞動合同法》第19條之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權社會保險費。勞動合同期限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6個月;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
試用期工資確定方法: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條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勞動合同法規定了兩個「不低於」原則:首先,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這是試用期工資的最底線;其次,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即如果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高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的,則二者取其高。
參考資料
試用期工資如何確定,試用期內需要交社保嗎?.法幫網[引用時間2018-1-11]
⑦ 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是如何賠償的
根據法律規定,員工試用期不能過長,也不能重復約定,但個別用人單位常在試用期上「動腦筋」,做「小動作」,致使一些員工的試用期被延長。勞動者對此應敢於通過藉助行政手段、勞動仲裁和訴訟途徑依法維權。
試用期超過法定時間,須支付賠償金。曉茵大學畢業後到一家公司求職,該公司同意。2018年7月,雙方簽訂了一份兩年期的勞動合同,約定試用期4個月,試用期間月工資4200元,轉正後月工資5200元。曉茵上班兩個月後,曾要求漲工資,並質疑自己的試用期過長。公司表示,有關試用期和工資待遇的約定出自雙方自願,須嚴格遵守。
評析:我國勞動合同法第19條規定,勞動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滿3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2個月。據此,曉茵的試用期至多隻能是2個月。勞動合同法第83條規定:「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准,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鑒於4個月的試用期已履行完畢,曉茵可以要求該公司就超過的兩個月按每月5200元的標准支付賠償金。
任意延長試用期,再以試用不合格為由解聘構成違法。2018年8月底,王琪入職一家信息公司從事信息收集與統計工作,簽了1年的勞動合同,試用期1個月。王琪因缺乏相關技巧,業績不佳,公司在1個月試用期滿前作出了不符合錄用條件的考核結論。但公司由於人手不足,決定延長試用期兩個月。在所延長的兩個月試用期即將屆滿時,公司將王琪辭退,理由是她在試用期內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
評析:這種做法屬於逾期辭退和違法辭退。原勞動部辦公廳《對〈關於如何確定試用期內不符合錄用條件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請示〉的復函》中指出:「對試用期內不符合錄用條件的勞動者,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若超過試用期,則企業不能以試用期內不符合錄用條件為由解除勞動合同。」也就是說,員工在試用期內如不符合錄用條件,企業需在試用期屆滿日前完成勞動合同解除程序,在試用期屆滿後,即便企業未辦理轉正手續,該員工在事實上屬於轉正狀態。本案中,該公司通過延長試用期,而且先後以試用期不合格為理由辭退,顯然屬於違法解約。對此,王琪可以依法訴請該公司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支付賠償金。
因調崗被二次試用,可主張正式工待遇。小董是學會計的,大學畢業後應聘一家公司的行政崗位,雙方簽訂了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試用期為兩個月,轉正後月工資4500元。2018年10月,雙方勞動合同期滿,公司安排將小董調到財務科。在正式續約時,公司稱因換了崗位,小董需要一個學習、適應過程,遂與其約定試用期兩個月,試用期內月工資為會計崗位最低檔工資的80%即4000元。
評析:公司重復約定試用期違法。勞動合同法第19條第2款規定:「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即同一勞動者在同一單位無論是續簽合同,還是調崗、晉升、降職,都不能再次約定試用期。因此,小董有權主張再次約定的試用期條款無效,要求享受正式工的待遇,月工資標准至少應當按該公司會計崗位最低檔工資執行。另外,由於重新約定的試用期依法不成立,因此當小董不能勝任財會工作時,公司也不得以其「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為由解除勞動合同。
⑧ 試用期約定時間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⑨ 國家規定實習期多長
試用期是國家規定的不得超過半年,在此期間雙方可隨時解除合同。
過了試用期,簽訂正式合同,要解約就得按有關規定了。
而見習期、實習期是用人單位自己規定的,合同上寫上了就得執行,沒有法律規定。
(9)2018勞動法試用期時間擴展閱讀:
實習期是指在校學生充分結合自己的理論知識,參加社會實踐工作,以充分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工作適應能力的一段時期。它有助於學生將來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職業;或是提前熟悉即將就職單位的基本情況,給本人和聘用單位相互熟悉、了解的機會。
實習期也指,想達到某種實戰效果或技能,但是不太熟悉或熟練,通過實踐和學習這個階段,達成預期的目的!(各種技能實習較為常見,例如記者、駕駛員、維修員、飛行員......)
實習期,一般為約定工時的30——60天,但這段時間根據個人的實習情況,或單位組織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尤其像醫療行業尤為特殊,一般實習期最少為半年,長的有時會超過一年半時間。
法律含義
勞動法規
實習,是指學生在校期間,到單位的具體崗位上參與實踐工作的過程,其針對的是在校學生。
關於實習,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學生在實習期間發生傷害事故,不屬於工傷,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可以以僱傭關系向用人單位主張權利,或由學校基於與單位之間的實習合同的相關約定主張權利。
實習期只適用於在校學生。一些用人單位為了逃避保險或最低工資的限制,故意與符合勞動者資格的非在校學生簽訂實習協議,這是違法的也是無效的。實際上即便簽訂實習協議,用人單位和非在校學生也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作為用人單位,應該與實習生簽訂實習協議,或與實習生、實習生所在的學校簽訂三方協議,明確實習生的實習時間、工作時間、實習費、實習內容等細節。同時用人單位可以為實習生購買商業保險,避免實習過程中發生因工受傷後產生經濟賠償糾紛。
實習期間實習生須努力並且注重實踐。
交通法規
《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機動車駕駛人初次申領駕駛證後的12個月為實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