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街道辦事行政法上的被告嗎

街道辦事行政法上的被告嗎

發布時間: 2021-11-21 15:37:37

1. 行政訴訟中\「法人代表」不能為被告嗎

行政訴訟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訴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權益和與之發生回行政爭議,而由人答民法院通知應訴的行政主體。必須明確,行政訴訟的被告不是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而是行政機關本身。在行政訴訟中,行政主體始終作為被告,根據《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所以被告只能是行政機關。

2. 街道辦事處與個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街道辦事處有合同主體資格嗎,可以做民事訴訟被告人嗎

有的,你可以以街道辦的名義為被告。進行訴訟活動。

街道辦一般是不設區的市或者市轄區的派出機關,一般能夠以自己的名義在法律授權范圍內從事行政活動,通常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六十八條規定:「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若干街道辦事處,作為它的派出機關。」在行政法上派出機關可以成為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行政訴訟被告和行政賠償義務人,行政公署還是適格的復議機關。街道辦事處作為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實際上履行著一級人民政府的職能,取得了事實上成為一級人民政府的法律地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3. 行政訴訟中區縣一級的街道辦事處可以作為被告嗎法律依據和法理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六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縣、自治縣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時候,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若干區公所,作為它的派出機關,第三款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若干街道辦事處,作為它的派出機關。街道辦事處是縣區政府的派出機構,能否作為行政訴訟被告應區分情況: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規定
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機構或者組織為被告。

4. 街道辦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嗎

1、村委會是村民自治組織,不是行政機關,因此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但其具有民事主體資格,是獨立的法人。
2、行政主體是只想有國家行政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並能獨立承擔因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

5. 行政訴訟中的被告必須是

行政訴訟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訴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權益和與之發生行政爭議,而由人民法院通知應訴的行政主體。必須明確,行政訴訟的被告不是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而是行政機關本身。

6. 行政訴訟中的被告必須是什麼

行政訴訟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訴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權益和與之發生行政爭議,而由人民法院通知應訴的行政主體。必須明確,行政訴訟的被告不是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而是行政機關本身。在行政訴訟中,行政主體始終作為被告,這是行政訴訟的一大特點。根據行政訴訟法和最高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行政主體作被告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作被告。
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作被告主要有以下幾類:(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2)「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間內不作復議決定,當事人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應當以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告」。值得注意的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與非行政機關共同署名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以作出決定的行政機關為被告,非行政機關不能作被告。
2、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作被告。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起訴前,先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復議或選擇了先行復議,而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即視為復議機關作出了新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時,就必須以該復議機關為被告。
什麼情形屬於復議機關「改變」了原具體行政行為呢?一般說來,(1)復議機關改變了原具體行政行為所認定的事實;(2)復議機關改變了原具體行政行為所適用的法律、法規或者規定;(3)復議機關改變了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處理結果,即撤銷、部分撤銷或變更原具體行政行為。在這三類情況下,即視為復議機關改變了原具體行政行為,而作出了一個新的處理決定。
此外,復議機關如在法定期間內不作復議決定的,當事人是對復議機關這種不作為的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復議機關為被告。
3、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為,該組織是被告。
有的組織原來不具有行政管理職權,但法律、法規授予了它在某一行政事務方面的管理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如認為該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應以該組織為被告提起訴訟。例如,《食品衛生法》規定:縣級以上衛生防疫站和食品衛生監督檢查所為食品衛生監督機構,有權對違反食品衛生法情節嚴重的個人或組織,給予行政處罰。該衛生防疫站和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就是由法律、法規授權的這類組織。
4、委託某一組織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訴訟法25條規定:「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例如:鄉政府委託某村民委員會行使某項行政職權,該村委會按照委託的許可權作出某一具體行政行為,行政相對人對此不服的,必須以該鄉政府為被告提起訴訟。這就是行政法上的「權利可以委託、責任不能豁免」的原則的具體體現。值得注意的是,行政機關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情況下,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應當視為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5、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該行政機關是被告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應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但是,有的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有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授權,在此時,可以比照「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直接以該內設機構或派出機構為被告。例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賦予公安派出所作出警告、50元以下罰款的權力。
6、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在作出某一具體行政行為後,該行政機關被撤銷的,法律規定,由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作為被告;另外,還有就是,行政機關被撤銷後,沒有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在這種情況下,應由決定撤銷原行政機關的上級行政機關或上級行政機關指定的行政機關作為被告。

7. 行政法關於被告主體資格

你說的是來正確的,勞動監源察大隊是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二級單位,它沒有行政執法權,它做出的處罰是以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名義作出的,它的行為屬於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委託執法行為,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對受委託機關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應以委託機關為被告。樓上那位純粹胡說呢,不懂不要胡扯!!

8. 簡述行政訴訟法的被告

行政訴訟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訴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權益和與之發生行政爭議,而由人民法院通知應訴的行政主體。

9. 街道辦事處能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么

你好,只要是在他職權范圍內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其就可以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

10. 哪一類主體可以作為行政法的直接被告

實施具體的行政機關,或者是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主管部門、

熱點內容
自自考勞動關系與勞動法 發布:2025-09-19 09:47:57 瀏覽:514
文件電子簽名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9 09:35:01 瀏覽:622
上海市企業法律顧問協會 發布:2025-09-19 09:08:26 瀏覽:659
社會與法記者站 發布:2025-09-19 09:08:25 瀏覽:822
資本主義法治精神 發布:2025-09-19 09:06:16 瀏覽:895
法院告知書 發布:2025-09-19 08:57:17 瀏覽:735
司法問卷選 發布:2025-09-19 08:44:16 瀏覽:243
浙江物業管理條例停車位 發布:2025-09-19 08:40:35 瀏覽:740
勞動法第二十三條規定 發布:2025-09-19 08:39:56 瀏覽:777
陳娜律師 發布:2025-09-19 08:35:36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