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勞動法第36條勞動時間
A. 新勞動法對每周的勞動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一、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作制度版。用人單權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以上規定的,經勞動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休息辦法。
二、如果一天超過八小時超時工資報酬應如何計算?
1、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2、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修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B. 勞動法36條規定
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 【國家工時制度】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C. 《勞動法》第三十八條和三十六條對時間要求不一樣,為何法律對同一規定有兩樣答案
《抄勞動法》第三十六條和第三襲十八條是一個問題兩個方面的規定。
《勞動法》第三十六條和第三十八條雖然同是時間的規則,但第三十六條是對工作時間的規定,第三十八條是對休息時間的規定,二者規定不同正常。
附:《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D. 勞動法關於勞動時間的規定
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回每周工作時間答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條
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E. 為什麼我國的勞動法規定每月加班不能超36小時
這個需要問制定法律的人
F. 我國《勞動法》發生效力的時間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於1994年7月5日通過,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勞動法》
第一百零七條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G. 我國勞動法正式實施時間是什麼時候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八號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簡單明了,沒有司法解釋和實施細則。無非就是單位先與勞動者回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答的請求,雙方再協商補償事宜,如果勞動者同意的,那麼單位就可以依法解除,如果勞動者不同意的就不能解除。如果雙方協商一致,最好是能簽訂一份解除勞動合同協議。約定單位的補償方案,支付方式和期限,勞動者的離職時間等必要事項。
I. 想問各位大律師:1、《勞動法》第36條規定的勞動時間是平均每周不超過44小時;而《國務院關於職工工
問:想問各位大律師:1、《勞動法》第36條規定的勞動時間是平均每周不超過44小時;而《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修改)第3條規定是40小時,那麼究竟是多少?2、另外,從《規定》第9條規定的時間看,是否現在所有的事業、企業都實行每周40小時工作制,超過的就算加班了?3、從答復來看,有說44小時的(現實大部分是),有說40小時的,讓我迷惑不解,很想看到各位律師、法律專家的答案。想問各位大律師:1、《勞動法》第36條規定的勞動時間是平均每周不超過44小時;而《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修改)第3條規定是40小時,那麼究竟是多少?2、另外,從《規定》第9條規定的時間看,是否現在所有的事業、企業都實行每周40小時工作制,超過的就算加班了?3、從答復來看,有說44小時的(現實大部分是),有說40小時的,讓我迷惑不解,很想看到各位律師、法律專家的答案。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勞動法》第36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度"。這是我國法律規定的勞動者在正常情況下每日及平均每周工作時間的最長限度。企業實行的工時制度,只要在《勞動法》規定的工時長度內,就是合法的。《勞動法》於1995年1月實施後,國務院於1995年2月作出了《國務院關於修改〈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決定》,規定自1995年5月1日起全國職工實行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施行有困難的企業,可以最遲延期至1997年5月1日起施行。根據這一規定,到1997年5月1日、除因工作性質或生產特點的限制,不能實行每周40小時工作制以外,其他企業事業單位均應實行每周40小時工作制。
J. 勞動法合同法第36條是什麼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釋義內容:
【釋義】本條是關於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
勞動合同的解除是勞動合同制度中最關系雙方利益的行為,目前,勞動合同方面發生的大量爭議,大多是由於解除合同而引起的。有的企業片面強調其用人「自主權」,隨意解除勞動合同,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有不少勞動者誤解「擇業自由」,任意跳槽,甚至不辭而別,影響了企業勞動力的正常流動。因此,我國將勞動者的保護重點放在合同的解除上。了解並切實執行有關勞動合同解除上的規定和制度,有助於理順勞動關系,規范勞動合同管理,維護勞動關系雙方的正當權益。
一、勞動合同解除的概念
勞動合同的解除,是指勞動合同在訂立以後,尚未履行完畢或者未全部履行以前,由於合同雙方或者單方的法律行為導致雙方當事人提前消滅勞動關系的法律行為。可分為協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約定解除三種情況。本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此為協商解除,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完全自願的情況下,互相協商,在達成一致意見的基礎上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效力。
二、勞動合同協商解除的條件
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後,雙方當事人必須履行合同義務,諾守合同的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得因後悔或者難以履行而自解除勞動合同。但是,為了保障用人單位的用人自主權勞動者勞動權的實現,本法規定在特定條件和程序下,用人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且不違背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以解除勞動合同,但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1.被解除的勞動合同是依法成立的有效的勞動合同;
2.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必須是在被解除的勞動合同依法訂立生效之後、尚未全部履行之前進行;
3.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均有權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請求;
4.在雙方自願、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達成一致意見,可以不受勞動合同中約定的終止條件的限制。
應當注意的是按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二)項和勞動部頒發的《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應依法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