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民事訴訟法審理的案件
❶ 民事訴訟法:不適用兩審終審的案件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來不適用兩審終審的源案件主要是,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和適用小額程序審理的案件。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二條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第一百七十八條 依照本章程序審理的案件,實行一審終審。
❷ 適用於《民事訴訟法》的案件有哪些
適用於《民事訴訟法》的案件具體有五類:
1.因民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等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發生的民事案件,如合同糾紛、房產糾紛、侵害名譽權糾紛等案件;
2.因經濟法、勞動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發生的爭議,法律規定適用民事訴訟程序審理的案件,如企業破產案件、勞動合同糾紛案件等;
3.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選民資格案件和宣告公民失蹤、死亡等非訟案件;
4.按照督促程序解決的債務案件;
5.按照公示催告程序解決的宣告票據和有關事項無效的案件。
其中注意「勞動爭議」,其沒有獨立的訴訟法規定,也是用《民事訴訟法》。
❸ 法院民事案件受理范圍
《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我國法院主管的民事案件主要有以下幾類:1.民事案件。具體包括:(1)物權關系、債權關系、知識產權關系、人身關系引起的訴訟。(2)由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調整的婚姻家庭關系、繼承關系、收養關系引起的訴訟。(3)由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中屬於民事性質的訴訟。2.商事案件。是指商法調整的商事關系引起的訴訟。如票據案件、股東權益糾紛案件等。3.勞動爭議案件。在訂立、履行、解除勞動合同的過程中,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可能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勞動爭議,雙方還會發生其他方面的勞動爭議。4.法律規定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審理的非訟案件。其主要有三種情形:一是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包括民訴法規定的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二是適用督促程序審理的案件;三是適用公示催告程序審理的案件。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❹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中的「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是如何定義的
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內
1.對依法可能判處三容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的公訴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人民檢察院建議或者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
2.可能判處免予刑事處分的案件;
3.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4.被害人起訴的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此外,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可以不派人員出席法庭。
❺ 為什麼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期限從立案的次日起計算,三個月內審結,不可以延內長。
我國《民事訴訟容法》第一百四十六條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因此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70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審理期限不得延長。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情復雜,需要轉為普通程序審理的,可以轉為普通程序,由合議庭審理,並及時通知雙方當事人。審理期限從立案的次日起計算。」
❻ 民事訴訟中哪些案件可以合並審理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53條、第56條和126條的相關規定,合並審理的情形主要發生在以下情況下:
1、共同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本條是關於共同訴訟的規定。共同訴訟分為兩種:一種是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另一種是普通共同訴訟,又稱一般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的,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訴訟,共同訴訟大致有以下六種類型:(1)因對共有財產發生糾紛而提起的訴訟;(2)因連帶債權或連帶債務而產生的訴訟;(3)因共同侵權致人損害而產生的訴訟;(4)以合夥組織作為當事人發生的訴訟;(5)因共同贍養、扶養、撫養關系而發生的訴訟;(6)因共同繼承遺產而發生的訴訟范圍。成立普通共同訴訟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這些訴訟都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並且本法院都有管轄權;(2)這些訴訟必須都能適用同一種訴訟程序;(3)必須符合合並審理的目的;(4)當事人必須同意合並審理。
2、第三人參加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本條是關於第三人參加訴訟的規定。第三人是指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或者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而參加到當事人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中來進行訴訟的人,屬於廣義的當事人范疇。「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指當事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涉及的法律關系與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的另一個法律關系有牽連,而在後一個法律關系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否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對另一個法律中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有直接影響。也就是說,在訴訟中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中,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義務從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直接責任固然由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承擔,但造成這種後果的原因,則是出於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過錯。如果判決一方當事人應承擔某種法律義務或責任,該當事人有權請求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賠償損失或履行相應的義務。
❼ 在民事案件中,人民法院在什麼情況下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
簡易程序是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審理簡單民事案件所適用的一種簡便易行的訴訟程序。簡易程序是普通程序的簡化,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時,簡易程序未作規定的,適用普通程序的規定。已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也可以根據需要轉用普通程序。簡易程序是與普通程序並存的獨立的第一審程序,有自己的特點和適用范圍。
一、簡易程序的特點
簡易程序有以下特點:
1.起訴方式簡便。原告可以口頭起訴。
2.受理程序簡便。當事人雙方可以同時到法院請求解決糾紛,人民法院可以及時審查,當即受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審理。
3.人民法院可以簡便、靈活的方式隨時傳喚當事人、證人,通知其他訴訟參與人。
4.審判組織簡單。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5.庭審程序簡便,不受普通程序中關於開庭審理階段和順序的限制。
6.審理期限短。簡易程序的審限為3個月,且不得延長。
二、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
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1.適用簡易程序的法院,僅限於基層法院及其派出法庭。
2.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僅限於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民事案件。
三、不得適用簡易程序的三類案件
1.起訴時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
2.發回重審和按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
3.已經按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
此外應注意的是,適用簡易程序判決結案的,同樣應當公開宣判。人民法庭製作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必須加蓋基層人民法院的印章。
簡易程序中應注意的重點法條:
《民事訴訟法》第142、143、146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9至171條、17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