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上的強制執行措施
① 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有什麼區別
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均屬於行政強制,兩者也都通過一定的強制性措施表現出來,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的區別主要在目的、前提、動因、實施主體和結果五方面,由於准確劃清這兩大行為之間的界線直接關繫到具體法律的適用。
一、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措施是指行政機關根據職權採取強制措施,限制特定相對人行使某種權利或者強制履行某項義務的處置行為。一般是在行為人違法事實未查清前採取的一種程序性處置。例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扣留販賣違禁物品者的物品。包括兩類;對個人自由的限制,如個人約束和庇護審查;對財產的限制,如查封、扣押和凍結財產。特點:臨時性。強制措施的目的是為了澄清事實,對人身自由和財產權的限制只是暫時的。事實清楚後,會作出相應處理。強制性的。即通過採取強制手段和方法,對人員或財產直接實施行政強制措施。
二、行政強制執行
行政強制是指特行政機關為保證法律、法規和行政決定的實施而採取強制手段的一種執法行為。其特點是:一是行政性,發生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由由特;行政機關實施;二是強制性,基於國家行政機關的權力職能,強制約束相對人的意志,迫使相對人服從;第三,它是行政性的,旨在確保實現法律、法規或行政決定所要求的行政目的和行政狀態。這是行政執法最本質的特徵。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存在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同時進行行政強制執行的情形,即行政機關和法院都可以成為行政強制執行的主體。
行政強制的目的是迫使相對人履行義務或者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的狀態。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是使相對人的人身、財產處於一定狀態,以預防、制止或者控制正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違法行為或者危險狀態。
② 行政法強制措施有哪些
我國行政法中所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包括: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扣押財物;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凍結存款、匯款以及法律法規設定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九條
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條
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③ 關於行政法的強制執行不懂
有強制執行權的機關一般就是人民法院,法院經過正常程序催告後,當事人任不履行,當然可以直接進行強制執行。
④ 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有哪些
1、代履行
代履行,又叫代執行,是指義務人不履行法律、法規等規定的或者行政行為所確定的可代替作為義務,由行政強制執行機關或第三人代為履行,並向義務人徵收必要費用的行政強制執行方法。代履行必須同時具備四個要件:
(1)存在相對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上義務的事實,且此種不履行因故意或過失引起。
(2)該行政法上的義務是他人可以代為履行的作為義務。
(3)代履行的義務必須是代履行後能達到與相對人親自履行義務同一目的的義務。
(4)由義務人承擔必要的費用。
2、執行罰
執行罰是一種間接強制執行的手段。它是指有關國家機關對拒不履行已經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的當事人進行制裁,以迫使當事人自覺履行該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的法律制度。執行罰可分兩類:一是執行行政罰;二是執行罰。
3、直接強制
直接強制,是指在採用代執行、執行罰等間接手段不能達到執行目的,或無法採用間接手段時,執行主體可依法對義務人的人身或財產直接實施強制,迫使其履行義務或實現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的強制執行方法。
(4)行政法上的強制執行措施擴展閱讀:
性質
1、行政性。行政強制執行是行政機關為實現行政權力而依法定職權實施的單方的具體行政行為,具有明顯的行政性。
2、強制性。這是行政強制執行的根本特徵。正是這種措施所具有的強制性使其區別於行政機關實施的不需要藉助於強制即能實現的其他行政措施。
3、執行性。行政強制執行的目的在於促使行政相對方履行義務,保障行政處理決定的實際、有效執行。
行政強制執行的行政性、強制性、執行性是相互聯系的,缺一不可。
⑤ 求關於行政強制執行和行政強制措施的問題
1.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對不履行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強制履行義務的行為。
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三)扣押財物;(四)凍結存款、匯款;(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在實踐中,行政強制措施手段多種多樣,可以分為限制人身自由,處置財物,進入住宅、場所3類。
2.行政強制執行:指行政主體針對負有履行行政法上的財產義務而拒不履行的,依法所採取的強制手段。直接強制執行包含:劃撥、收繳、拍賣。間接強制執行包含:代履行(他人代履行,義務人承擔費用)、執行罰(收取強制金促使義務人履行,如滯納金)。
3.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均屬於行政強制,兩者也都通過一定的強制性措施表現出來,但二者仍有著明顯的區別:1.目的不同。 行政強制執行的目的在於強制相對人履行義務或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的狀態;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則是使相對人的人身與財產保持一定的狀態,從而預防、制止或者控制正在發生或可能發生的違法行為或危險狀態。 2.前提不同。 行政強制執行的前提是法定義務人不履行法定義務;行政強制措施不以行政相對人不履行法定義務為適用條件,而是以危害社會的行為或事件的發生為前提。 3.動因不同。 行政強制執行的起因只能是義務人負有不作為義務而作為或負有作為義務而不作為的行為;而行政強制措施的起因,既可以是危害社會的行為,也可以是危害社會的某種事件的發生,甚或是某種狀態的出現。 4.實施主體不同。 行政強制執行的實施主體包括行政機關和人民法院;行政強制措施的實施主體只有行政機關。 5.結果不同。 行政強制執行的結果是以義務人履行義務或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而結束;行政強制措施在情況調查清楚後,經認定不需要繼續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應該解除強制、恢復原狀,經認定需要繼續實施強制措施的,應依法採取相應的處理決定。
⑥ 行政處罰決定強制執行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強制執行措施是行政機關、人民法院保證行政處罰決定得以履行的重要手段,直接關繫到當事人的權益。行政處罰法規定,在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情況下,行政機關可以採取以下幾種強制執行措施:
1.加罰。加罰是指被處罰的當事人在無正當理由逾期不履行行政機關的處罰決定時,行政機關可以在原處罰決定的基礎上,增加處罰的幅度,具體是每日按罰款數額的3%加處罰款,原處罰決定仍應執行。這里應指出的是,加處的罰款是依法採取執行措施收繳的罰款,屬於執行罰的范疇,不是一種行政處罰。所謂執行罰,是指當事人不及時履行他人不能代為履行的義務時,行政機關可以採用科以財產上新的給付義務的辦法,促其履行義務,如對勒令停業的工商企業,對被禁止營業的非法經營者,可以採取罰款這一執行措施來促使其履行不作為的義務。在環保、食品衛生、葯品管理等方面採取的限期治理、限期停業整頓、停產治理等措施,也可以採取罰款的執行措施來促使當事人履行義務,在這里,罰款已成為一種執行措施,不作為行政處罰來對待,所以不適用罰款收繳的執行程序,不在當事人自行到銀行繳納罰款的范圍內。
⑦ 我國行政法的強制措施只能由有關的國家行政機關決定和執行
我國行政法的強制措施只能由有關的國家行政機關決定和執行。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B
解析:我國行政法的強制措施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也可以自行依法強制執行。
⑧ 行政法中行政強制執行的直接執行和間接執行的區別是什麼
1、間接強制執行是指行政主體通過間接手段迫使義務人履行其應當履行的法定義務或者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的行政強制措施。
間接強制可以分為代執行和執行罰兩種:
(1)代執行。代執行就是指行政強制執行機關或第三人代替義務人履行法定義務,並向義務人徵收必要費用的強制執行措施。代執行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2)執行罰。執行罰是指行政強制執行機關對拒不履行不作為義務或不可替代的作為義務的義務主體,可以金錢給付義務,以促使其履行義務的強制執行措施。
2、直接強制執行是指義務人拒不履行其應當履行的義務時,行政強制執行機關對其人身或財產施以強制力直接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或者通過強制手段達到與義務人履行義務相同狀態的一種強制執行措施。
由於直接強制執行直接施加於人身或財物,造成對公民人身自由、財產權侵害的可能性較大,因此,適用直接強制執行必須十分慎重,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
⑨ 行政強制措施等同於行政強制執行措施嗎
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管理的過程中,依法對公民人身自由進行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產實施暫時性控制的措施。一是對人身的強制,指公安、海關、國家安全醫療衛生等行政機關,在緊急狀態下,對公民的人身自由依法加以限制的行政行為,主要有強制、約束、收容等;二是對財產的強制,指行政主體針對負有履行行政法上的財產義務而拒不履行的,依法所採取的強制手段,包括凍結、扣押、查封、劃撥、扣繳、強制許可等。行政強制執行措施是指行政機關或者由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對不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強制其履行義務的行為,包括代執行、執行罰和直接強制。例如:因欠稅款被凍結賬戶,屬於行政強制措施,不是行政強制執行措施。因此,行政強制措施不等同於行政強制執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