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文書可以在周末送嗎
❶ 行政處罰法決定書以公告形式送達,幾天視為送達
《行政處罰法》第四十條規定:「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因此,根據《民事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有關規定,登記管理機關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直接送達。登記管理機關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應當在宣告後將決定書當場交付給被處罰社會組織的負責人,並由其負責人在《送達回證》上簽名或者蓋章,即為送達;其負責人拒絕簽名和蓋章的,由案件承辦人員在《送達回證》上註明。登記管理機關在適用直接送達時需注意:① 無特殊情況的,均應適用直接送達的方式;② 由社會組織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負責收件的人簽收;③ 受送達人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④ 受送達人已向登記管理機關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⑤ 送達法律文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⑥ 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2)留置送達。在適用留置送達時,應當注意: ① 留置送達的條件是受送達人拒絕簽收法律文書;② 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絕簽收事由和日期; ③ 送達人、見證人要在送達回證上簽名或者蓋章,把法律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即視為送達;④ 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及其他見證人不願在送達回證上簽字或蓋章的,由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情況,把送達文書留在受送達人住所,即視為送達;⑤ 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3)郵寄送達。當登記管理機關直接送達法律文書有困難時,也可以採取郵寄送達的方式送達。採取郵寄送達時,應當注意: ① 在直接送達有困難時,才能採用郵寄送達;② 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③ 郵寄送達,應當附有送達回證。掛號信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與送達回證上註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的,以掛號信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④ 送達回證沒有寄回的,以掛號信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4)公告送達。公告送達是送達的最後一種方式,在適用公告送達時,應當注意以下事項: ① 通過其他方式都無法送達時,適用公告送達; ② 公告送達,可以在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公開發行的報刊、互聯網等媒體上刊登公告;③ 自發出公告之日起,公告期為60日;④ 公告期滿後,即視為送達;⑤ 登記管理機關採用公告送達方式的,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❷ 行政機關在具體行政行為中如何送達法律文書
可以參照民事訴訟過程中的送達方式。
❸ 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超七天合法否
不合法,違反了《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第三十條規定: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應當在7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或者其他的法定受送達人
行政處罰決定書是行政管理機關針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在經過調查取證掌握違法證據的基礎上,製作的記載當事人違法事實、處罰理由、依據和決定等事項的具有法律強制力的書面法律文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是最重要的行政處罰文書,具有嚴肅性、強制性和對當事人的拘束力,也是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當事人財產的依據之一。行政處罰決定書的製作要件,法律法規有著嚴格的規定和要求,這些規定和要求,對行政處罰決定書的措詞、內容、格式和規范化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證了行政處罰決定書的質量,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處罰決定書種類】
我們國家行政機關種類較多,各機關結合自身特點,都制定了適合自己的行政處罰法規,但有一點:它們製作的行政處罰文書應該符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相關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處罰決定書分為兩種:
一是當場行政處罰決定書,僅適用簡易程序處罰,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的規定;
二是一般行政處罰決定書,又稱普通行政處罰決定書,簡稱行政處罰決定書。適合一般程序的法律案件,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的規定。
❹ 接受法律文書星期六星期天算不算
《民事訴訟法》第七章第一節對於「期間」有明確的規定:1、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2、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3、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因此,接受法律文書時是周末不影響日期計算。
❺ 《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日期是否包含節假日(周日和周末)
包含的,但凡效力起算都是一「送達日期」為准,一旦蓋上送達簽章後即開始起算;沒有相關法規明確規定如遇節假日順延的,所以要算上節假日。
❻ 公安機關公告送達行政法律文書的期限不得少於多少天
得看是哪種法律文書,不同的法律文書的送達時間不同。對於邊遠地區、水上等地的送達時限要求會比一般要求更寬松一點。
❼ 「接到法律文書之日起3日內提起聽證」,如果送達之日是周五,那麼從是不是周六(法定假日)開始算起
法定節假日除外,送達之日既是接到之日,3日內應到周二。。
❽ 關於行政處罰法律文書的送達問題
直接送達就不說了。
留置送達:以受送達人拒絕簽收文書為前提。方法,在送達回回執上寫明受送達人拒絕簽答收文書的情況,邀請2名或2名以上基層組織工作人員(如村委會居委會)簽字證明。現在的情況是,別人不願意給你證明。你們要先和法院以及上級部門溝通好,在受送達人拒絕簽收時,除了在送達回執寫明情況並由執法人員簽字證明的基礎上採用攝影攝像的方式來固定你們送達的情形。
郵寄送達:最好使用雙掛號的形式,就是對方和你都需要進行簽收,對方簽收的是郵件,你簽收的是回執(郵局的回執,不是文書送達回執),憑該回執證明對方簽收了文書。但有人要說了,你怎麼證明郵件內的就是文書呢?這個問題很棘手,一般可以在郵寄時對信件內容進行登記。如果不登記也沒關系,你可以在文書送達回執上寫明情況並把郵件送達回執附在上面。需要提醒你的是,千萬別拿印有行政機關名稱的信封郵寄,人家一看就不簽收了,用普通信封郵寄。
委託送達:異地送達使用,這個很簡單。
公告送達:看規定就能明白是怎麼回事,但並不是每個行政機關都有條件這么做,法院有全國的人民法院報,行政機關要在一定范圍發行的刊物上公告費用都不得了。
❾ 直接送達的地點是否能為做出處罰的行政機關本單位的地址重點是與否,請說明依據是什麼
直接送達是相對於留置、郵寄、公告等方式而言的,直接將行政法律文書交與當事人簽收,並沒有規定送達地點。因此送達地點,可以是行政機關地址,也可以是當事人的住所,是法人的,也可以是法人的地址,都會產生法律文書生效的意義。當然,一般要求是兩人以上進行送達,並由當事人簽字或者同住成年家屬簽字。
❿ 節假日能執法和送達法律文書嗎
《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二條 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法律文書到期期間,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節假日是指法定的節假日。不包括民間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