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與勞動仲裁法誰的效力大

勞動法與勞動仲裁法誰的效力大

發布時間: 2021-12-25 13:28:01

A. 關於勞動法與勞動仲裁方面

具體案件涉及是否需要賠償單位說不好,這個需要法院的裁定了。但是單位扣押檔案的問題,您可以到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監察部門投訴,要求辦理檔案轉移手續。

B. 《勞動仲裁法》除了適用於勞動仲裁委員會以外,法院在處理勞動案件時,該法也適用嗎

法院在處理勞動類案件時不適用《勞動仲裁法》;
法院在處理勞動類案件時適用《勞動合同法》和《勞動法》
法院在處理勞動類案件時適用法院所在地的地方性法規,四大直轄市都有勞動合同法,勞動法,工傷保險條例的實施條例(實施細則,實施辦法)等,你可以在網上查到.

C. 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關系

這個問題有點大,也有一些爭議。只能簡單說下。
《勞動專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屬及與勞動關系密切相聯系的其他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勞動合同法》對《勞動法》中的勞動合同這一章節進行了重新的詳細的規定。《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屬於普通法和特別法的關系,對於《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都有規定的,適用《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合同法》沒有規定而《勞動法》有規定的,則適用《勞動法》的相關規定。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勞動法》規定的勞動仲裁的詳細規定及延伸,立法目的是為公正及時解決勞動爭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調解仲裁法是對違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行為通過仲裁途徑進行具體規制的法律。

D. 仲裁法與勞動法的矛盾

拜託,發表評論前至少應先明白一些基本的規則才可以。

簡單一點說明:
1、作為全國人大通過的法律,新法對舊法進行調整,又不是不可以,自相矛盾的說法,除非是一個部門同時通過了兩個法律而這兩個法律互相沖突才可以算,否則一般情況下就是存在先後。
2、仲裁法不是解決勞動仲裁的,勞動爭議仲裁適用的是「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3、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47條規定:「下列勞動爭議,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
(二)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准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但是,對於勞動者來說,上述一裁終局的情況是不適用的,對裁決不服勞動者是可以起訴的。

E. 什麼是勞動仲裁,勞動仲裁有什麼效力嗎

李先奇律師李先奇律師解答: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提出的關於勞動仲裁的程序問題。
勞動仲裁法第五條,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從字面上看,是協商前置、調解前置、部分案件的一裁終局。這樣一來,勞動爭議案件的「一裁二審終局」變成了「一協一調一裁終局」。
除非再以某個具足夠效力的規范性文件明確不是「一協一調一裁終局」。
因為,比較一下本條與《勞動法》第七十九條,兩者句式基本相同、內容基本相似,但《勞動法》有一句「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從而排除了調解前置。
而本條對協商、調解均未有這樣的排除性規定。
雖然有協商、調解的在前,但是對於協商、調解,當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可以選擇協商、調解,也可以選擇不通過協商、調解。
這實際上是把以前沒有明文規定的內容明確規定了,也沒有強制性。
以上為您介紹的相關問題,希望您能滿意。

F. 關於勞動法和勞動仲裁

勞動法中的勞動仲裁是解決勞動糾紛的一種辦法。以下根據《勞動法》具體說明。
一、法律規定
第七十九條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仲裁委員會的組成
第八十條 在用人單位內,可以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職工代表、用人單位代表和工會代表組成。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代表擔任。
勞動爭議經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應當履行。
第八十一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同級工會代表、用人單位方面的代表組成。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擔任。
三、仲裁結果的執行
第八十二條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
第八十三條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G. 勞動仲裁法律效力

當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有權申請仲裁、或者向有關部門投訴,具體採取哪種方式還是兩種方式並用效果較好,要看爭議的具體內容。勞動監察屬於行政執法,在勞動監察過程中,勞動監督機關一經作出處理決定,立即發生法律效力,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立即執行。

有關當事人不服處理決定的,可以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在申請復議或行政訴訟期間,不影響決定的執行。而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作出的裁決,並不立即發生法律效力,而是處於效力待定狀態。

當事人對勞動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只有法定期限屆滿,雙方當事人不起訴的,仲裁裁決書才發生效力,有關當事人向法院起訴,也不是以仲裁機構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而是以勞動爭議的另一方為被告提起普通的民事訴訟。

(7)勞動法與勞動仲裁法誰的效力大擴展閱讀

裁決效力

仲裁法規定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即仲裁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勞動爭議仲裁,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除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的幾類特殊勞動爭議外,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由此可見,勞動爭議的裁決一般不是終局的,法律規定仲裁這一程序,主要是考慮到這類糾紛的處理專業性較強,由一些熟悉這方面業務的人員來處理效果比較好,有利於快速、高效地解決糾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法院的訴訟壓力,節約了審判資源。

H.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哪個法律效力更大比如勞動法規定不能辭退工傷的人,勞動合同規定工傷也可以辭退

1、兩部法律是一脈相承的,甚至可以說勞動合同法是對勞動法的進一步規范和解釋,明確相關具體規定,同時隨著社會進步,新的問題、新的矛盾出現,需要更新法規以適應社會發展。
2、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不存在法律效力大小的問題,只要當兩步法律對涉及到相關解釋或運用發生沖突時:上位法大於下位法、「特別法大於一般法」、最新法規大於舊有法規(當舊法未失效或者為廢除時)原則。
3、勞動合同法和勞動法從來沒有規定什麼是辭退,只是界定了解除合同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情形。辭退只是我們在勞資雙方碰見問題後使用的概念,從勞動合同法的角度看,只有兩種情況:解除合同和終止合同,合同期滿不續簽是終止合同;合同未到期其中一方不遠繼續履行合同為解除合同。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情況下單位和個人都可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合法合規定的解除或終止不涉及經濟補償金或者賠償金,不合法不合規解除需要承擔經濟補償金或賠償金。
4、解除或者終止合同(你所說的辭退)一定要注意使用的概念,這一點非常重要,他是判斷你是否能夠獲得經濟補償或者賠償的重要依據。
5、工傷期間關於解除合同或者終止合同(你所說的辭退)。工傷或者患病期間不能以你患病或者工傷的理由解除合同或者終止合同,如果在工傷期間或者患病期間違反用人單位管理制度,並且達到解除合同或者終止合同條件,用人單位仍然可以與你解除或者終止合同而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所以在工傷期間你需要遵守單位管理制度;同時在工傷期間如果已經康復,適合從事原工作或者單位根據你的情況重新安排的工作,你不應該拒絕。
6、發生了工傷,你可以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獲得應有的待遇,如享受治療、享受停工期間待遇、如果構成傷殘等級可以享受與該等級相同的貨幣補償以及法律規定的護理費或生活補助等。

發生工傷如果違反了用人單位管理制度,單位可以與你解除合同或終止合同,達到工傷等級條件下,規定雙方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並或者解除合同後享受的醫療補助金和就業補助金

I. 勞動仲裁的法律效力

來1、對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源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2、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熱點內容
條例演算法治嗎 發布:2025-09-13 21:45:46 瀏覽:495
新民事訴訟法56條 發布:2025-09-13 21:35:35 瀏覽:707
原告虛假借款事實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3 20:47:42 瀏覽:381
農業種植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3 19:58:22 瀏覽:752
不斷推進法治 發布:2025-09-13 19:45:05 瀏覽:17
套印印章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3 19:43:11 瀏覽:226
2017技術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3 19:40:17 瀏覽:949
泉州市豐澤區法院 發布:2025-09-13 19:34:04 瀏覽:667
從法的產生對訴訟法進行定義 發布:2025-09-13 19:17:56 瀏覽:420
為什麼說婚姻法不保護女性 發布:2025-09-13 19:14:05 瀏覽: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