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附款行政行為

行政法附款行政行為

發布時間: 2021-12-27 23:23:01

1. 行政行為的附款生效

在傳統行政法上,附款是指為了限制行政行為的效果而在意思表示的主要內容上附加的從屬性意思表示,包括條件、期限、負擔和撤銷權的保留。但是,近來日本學者認為,附款是行政主體對行政行為在法律既定事項之外的附加。在這里,為了表述上的方便性,我們採用傳統學說。
行政行為的效力發生於告知之時,是一般原則。但這項一般原則無法適用於所有情況。有些行政行為具有特殊性,因而需要其他生效規則加以補充。這項補充規則就是附款。附款的主要任務之一就在於解決行政行為的效力時間問題。因此,除了告知之時外,行政行為的效力還可以發生於附款規定之時。據筆者對1999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物價公報(湖北版)》的統計,在湖北省物價局該年度所作的行政行為中,只有約1%的行政行為是以告知之時為生效時間的,其他行政行為都是以附款規定之時為生效時間。當然,這一現象在全國各級各類行政主體所作的成千上萬的行政行為中,不一定具有普遍代表性。這是因為,這類行政行為幾乎都是應申請行政行為,並且據稱該局今後也將以告知生效為原則。但是,這也反映了中國行政行為生效時間的現實,即附款規定之時生效是行政行為生效的重要制度之一。
附款規定之時,即為行政行為附款中所定法律事實發生之時。法律事實的發生,有時是事先能夠確定或預定的,有時則是事先無法完全預定的。例如,《湖北省物價局關於角鯊烯膠丸、龍珠軟膏、小兒廣朴止瀉口服液等葯品價格的批復》規定:「以上價格從1999年9月30日起執行」。《湖北省物價局關於等雜志定價的批復》規定:「上述定價從2000年第一期起執行」。這些行政行為所指定的法律事實的發生時間都是確定的。以不確定法律事實之發生為行政行為生效時間的情況不是很多,但還是存在的。《湖北省物價局關於明確荊門熱電廠現行實際上網電價的函》規定:「在長源公司完成對荊門熱電廠的收購後,請你公司按此價格收購該電廠的電量」。在這里,長源公司完成對荊門熱電廠收購的時間是不確定的。在王某不服白楊稅務所處理決定申請復議案中,被申請人的處理決定是,處申請人罰款200元,沒收違法所得1530元,「稅款待回鄉後清繳」。這里的「待回鄉後」,也是一個時間不確定的法律事實。但是,只要行政行為所確定的法律事實一發生,行政行為即告生效。

2. 行政決策在行政法上到底是不是行政行為的類型

行政決策最初是管理學概念,後延伸到行政學領域。基於管理學和行政學的視角,行政決策屬於管理決策的一種,它主要是指國家行政機關為履行行政職能就面臨要解決的問題,從實際出發,制定與選擇行動方案,做出決定的活動。

3. 結合案例說明行政法中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有哪些

行政行為抄合法要件包括:

1、行政行為的主體合法。

行政行為的主體合法是行政行為合法有效的主體要件。主體合法是指實施行政行為的組織必須具有行政主體資格,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2、行政行為應當符合行政主體的許可權范圍

許可權合法是指行政主體必須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實施行為,這是行政行為合法有效的許可權方面的要件。

3、行政行為的內容應當合法、適當

行政行為的內容應當合法、適當是行政行為合法有效的內容要件。行政行為的內容合法是指行為所涉及到的權利、義務以及對這些權利、義務的影響或處理,均應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所謂行政行為內容適當是指行政行為的內容要明確、適當,而且應當公正、合理。

4、行政行為應當符合法定程序

所謂程序是指行政行為的實施所要經過的步驟、方式、順序以及時限。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必須按照法定的程序進行,不得違反法定程序,任意作出某種行為。

4. 行政法的行政行為

1. 涵義
行政行為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對相對人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第一,行政行為的主
體是行政機關,得到法律、法規或規章授權的非行政機關組織體(包括行政機構、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第二,行政行為必須是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第三,行政行為必須是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法律影響的行為。比如,有一些行政主體的行為,象單純的建議、勸告等行政,一般不可能對行政相對人產生權利義務的影響。2. 類型
(1)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區別可從三方面進行:
a) 看該行政行為終結時相對人是否明確、固定。
b) 看適用效力是「一次性消費」還是反復使用。
c)抽象行政行為的通常表現形式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規范性文件。
(2) 內部行政行為與外部行政行為。區分主要應看行政行為所涉及的權利義務。如果涉及的是行政機關公務員特有的權利義務,該行為必然是內部行政行為。反之則為外部行政行為。
(3) 作為行政行為和不作為行政行為。
(4) 單方行政行為和雙方行政行為。
(5) 行政法律行為和行政事實行為。這是借用民法學原理所作的區分。行政法律行為和行政事實行為的區別建立在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變化是否由行政主體的意思表示決定這一點上,它是行政活動的元形式。
3.構成和合法
構成要件:主體要件、權利要件、法律要件、目的要件。
合法要件: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是指一個行政行為完全符合法律要求的各項條件。它的選取應考慮要件的同層次性、涵蓋性、均衡性和不重復性。其具體要件包括:第一,行政主體及其職權合法。第二,行政依據合法且充分。第三,行為內容明確且正當。 第四,行政程序合法且正當。
4. 效力
行政行為的效力是指行政行為在法律上所發生的效果。包括:
(1)公定力。行政處理的公定力指行政處理一經作出,除非有重大、明顯的違法情形,即具有被推定為合法而要求所有機關、組織或個人表示尊重的一種效力。
(2)確定力。行政處理的確定力是指行政處理具有不受任意改變(撤銷、變更、廢止注銷或吊銷等)的法律效力。它包括形式確定力和實質確定力兩個方面。形式確定力,又稱不可爭力,是行政處理對相對人而言的不可改變力,相對人不得任意請求改變該行政處理。指在復議或訴訟期滿後相對人不能再要求改變行政處理。實質確定力又稱不可變更力,是指行政處理一旦做出,非有法定原因或事由出現,應遵循一事不再理的原則,不得任意變更自己所作的行政處理。
(3)拘束力。行政處理的拘束力是指行政處理生效後,所具有的約束和限制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行為的法律效力。
(4)執行力。執行力是指已生效的行政處理要求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對其內容予以實現的法律效力。執行力是實現行政處理內容的效力,這里的實現方式包括自行履行和強制履行。其中對行政相對人的強制履行,包括行政強制執行和司法強制執行;對行政主體的強制履行通常則由行政相對人通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來實現。

5. 行政法受益行為和負擔行為有哪些

授益行政行為與負擔行政行為

簡單說,前者是給「好處」,後者是給「壞處」。

授益行為,如行政許可、給付、獎勵。

負擔行為,如行政處罰、征稅、收費。

6. 國家機關的所有行為都是行政行為嗎

d.對其外部行使公共權力並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
是指行政主體實施的產生法律效力的行為。
中國行政法上的具體行政行為概念最終確立於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頒布,該法亦將具體行政行為作為提起行政訴訟的前提條件。已廢止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條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定義是:「國家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使職權,針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特定的具體事項,作出的有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單方行為,」這一定義雖遭到學界諸多詬病,但從中引申出的法律特徵卻與行政處分概念基本一致,即強調具體行政行為的「針對具體個案」、「對外發生效力」、「單方行為」、「產生法律效果」等要素。行政法學理論也視具體行政行為為行政法上的法律行為。
由此可見,具體行政行為概念在行政法學、行政訴訟制度中的地位和功能與行政處分概念相似。2000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若干問題的解釋》)雖未直接涉及具體行政行為的定義[5],但通過對不具有強制性的行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以及行政機關內部獎懲、任免行為的排除,對具體行政行為概念作了擴大解釋,從而使其涵蓋的范圍「不僅包括法律行為,而且包括事實行為;不僅包括單方行為,而且包括雙方行為;不僅包括侵益性行為,而且包括賦權性行為;不僅包括剛性行為,而且包括柔性行為」。[6]最高人民法院的這一努力旨在擴大我國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雖然尚未達致「廣泛地打開訴訟之門」的效果(抽象行政行為、內部行政行為均未納入受案范圍),但在客觀上反映了中國的行政訴訟制度以德國法為師的一貫立場。
1.行政行為以其對象是否特定為標准,分為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針對不特定行政管理對象實施的行政行為,如行政規范性文件包括行政立法,決定,命令等;具體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針對特定行政管理對象實施的行為.如具體行政處罰決定,行政強制執行等.
2.行政行為以受法律規范拘束的程度為標准,分為羈束行政行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為.羈束行政行為是指法律規范對其范圍,條件,標准,形式,程序等做了詳細,具體,明確的行政行為.自由裁量行政行為是指法律規范僅對行為目的,行為范圍等做一些原則性規定,而具體的條件,標准,幅度,方式等留給行政機關自行選擇,決定的行政行為.
3.行政行為已有無法定形式要求為標准,分為要式行政行為與非要式行政行為.要式行政行為指法律規定必須以某種方式或形式進行的行政行為.非要式行政行為是指法律未規定一定具體方式,而允許行政機關自行選擇的行政行為.
4.行政行為以其啟動是否需要行政相對人先行申請為標准,分為依職權行政行為與應請求行政行為.
5.行政行為以有無限制條件為標准,分為附款行政行為與無附款行政行為.
6.行政行為以其對行政相對人利益的不同影響為標准,分為授益行政行為與不利行政行為.
7.
行政行為以是否改變現有法律狀態為標准,分為作為行政行為和不作為行政行為.
8.行政行為以是否需要其他行為作為補充為標准,分為獨立行政行為和需補充行政行為.
9.行政行為以其相對人的身份為標准,分為內部行政行為和外部行政行為.

7. 行政行為 和行政訴訟 是不是就是行政單位的 。。。。法律啊

1、行政法不是一部統一的法律,有治安管理處罰法,食品衛生法,土地管理法,建築法,水法等。
2、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
1)、抽象行政行為指行政主體針對不特定行政管理對象實施的行政行為;
2)、具體行政行為指行政主體針對特定對象實施的行政行為。
羈束行政行為與自由裁量行政行為:
1)、羈束行政行為指行政主體依嚴格法律規范實施的行政行為;
2)、自由裁量行政行為指行政主體依法自由裁量實施的行政行為。
依職權行政行為與應請求行政行為:
1)、依職權行政行為指行政主體直接依法定職權實施的行政行為;
2)、應請求行政行為指行政主體在相對人提出申請後依法實施的行為。
附款行政行為與無附款行政行為:
1)、附款行政行為指主體實施的附有一定條件限制的行政行為;
2)、無附款行政行為指行政主體實施的不附條件的行政行為。
要式行政行為與不要式行政行為:特定形式
授益行政行為與不利行政行為。
3、行政訴訟是一種訴訟程序法。主要是確定訴訟參加人的法律地位和相互關系的法律規范。 從學理上說,行政訴訟法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狹義上的行政訴訟法也稱形式意義上的行政訴訟法,特指由國家立法機關依據立法程序所制定的,通常被稱為「民告官」。

8. 行政法中依申請的行政行為有哪些

當然需要,沒有理由、或者說理由跟你個人沒有多大關系的,那政府可以拒絕你的申請,也可以不公開啊!

9. 行政法的原理里有具體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求法律依據在那

依據?!具體行為國家做出的,一定具有法律效力《行政訴訟法》 法律是要有內法學強大的理論來支持的,容在法理學的角度,具體行為一經做出就產生一個約束力,這個力是形式上推定的效力,所以才需要進行爭議 爭議後的具體行政行為才具有確定力,這個是實質上的效力。 所以說你說一經做出就產生法律效力,這句話經不起推敲,因為具體行為明顯重大違法時候自視不發生任何效力,可獲得國家賠償。

熱點內容
簽勞動法永久合同後要辭工 發布:2025-09-13 10:22:53 瀏覽:603
竹簡版道德經 發布:2025-09-13 10:16:17 瀏覽:895
法律援助維民權耄耋 發布:2025-09-13 10:09:11 瀏覽:29
2012吉大在職法律碩士錄取 發布:2025-09-13 10:01:04 瀏覽:258
應訴律師費用 發布:2025-09-13 09:58:42 瀏覽:191
婚姻法給了女騙子機會 發布:2025-09-13 09:44:18 瀏覽:513
居民法律意識調查 發布:2025-09-13 09:42:05 瀏覽:838
刑事訴訟法與依法治國 發布:2025-09-13 09:37:05 瀏覽:127
司法拍賣機構 發布:2025-09-13 09:35:36 瀏覽:559
最低限度的道德 發布:2025-09-13 09:35:34 瀏覽: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