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第36條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36條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1-01 23:35:40

❶ 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對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的主體有明確規定,即限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朋友不在之列。

第九十五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收到申請後,應當在三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變更強制措施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並說明不同意的理由。

❷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一項

第一百三十六條:進行搜查,必須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證。在執行逮捕、拘留的時候,遇有緊急情況,不另用搜查證也可以進行搜查。

❸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是什麼 刑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是什

《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襲》第七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
由於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並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❹ 為什麼說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36條並無不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次審議稿)》第36條(以下簡稱「草案第36條」)對刑法第三百零九條「擾亂法庭秩序罪」作了修改,在律師界乃至法律界引發較大的爭議。

原條文:
第三百零九條 聚眾哄鬧、沖擊法庭,或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草案第36條:

有下列擾亂法庭秩序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一)聚眾哄鬧、沖擊法庭的;
(二)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的;
(三)侮辱、誹謗、威脅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不聽法庭制止,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
(四)有其他擾亂法庭秩序行為,情節嚴重的。

草案第36條第1款及第2款,各界並無爭議。惟增加的第3、4款在法律界引發較大的爭議,特別是諸多律師存在顧慮,甚至認為該條系針對律師而設,紛紛建議暫緩修改或刪除此兩款。

筆者認為草案第36條第3、4款內容並無不妥,可資贊同,但確有必要做好解釋、說明、宣導工作,以消弭律師界乃至法律界人士的顧慮。

具體理由如下:

一、草案第36條第3款內容,合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與三大訴訟法律的規定相呼應、銜接,並無不妥,可資贊同

(一)法庭權威不容藐視、不容蔑視,《決定》明確提出:完善懲戒妨礙司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拒不執行生效裁判和決定、藐視法庭權威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規定。

(二)現行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修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2年修正)均就侮辱、誹謗、威脅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構成犯罪須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4年修正)雖未如此明確規定,但亦可作同樣理解,因此,草案第36條增設第3款,誠有必要,無可指摘,不增設,反而使得訴訟法律的規定無法有效實施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10條【對妨害法庭秩序的強制措施】第3款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對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94條【違反法庭秩序的處理】第2款明確規定:對聚眾哄鬧、沖擊法庭或者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59條明確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六)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或者以哄鬧、沖擊法庭等方法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

(三)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10條第3款即已明確規定:對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等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

二、草案第36條第4款是「避免掛一漏萬的規定」,無須做過分的聯想和解讀

草案第36條第4款「有其他擾亂法庭秩序行為,情節嚴重的」,該等條款,屬於兜底條款,是「避免掛一漏萬的規定」。

應當看到,在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兜底條款為數不菲,因此,從立法技術層面而言,個人以為草案第36條第4款亦無可非議,無須做過分的聯想和解讀。

三、從草案第36條第3、4款字面文義來看,顯然難以得出針對律師此一特定群體而設的結論

四、律師要做守法楷模,遵守法庭規則,維護法庭秩序;即便履行辯護代理職責,也不得實施 「侮辱、誹謗、威脅」行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

一方面,律師在法庭上,在法治框架內,用法言法語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即便言行較真、執著(「死磕」),也無可指摘,因為律師執業的首要職責就是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

另一方面,「法庭在任何時候都應當得到尊重,且首先要獲得法律人的尊重」。律師負有「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使命,這一使命與法庭審判活動的目標和宗旨是一致的,因此,維護法律尊嚴、尊重法律權威是律師職業應有之義,律師應當是法律的擁護者和踐行者,須嚴格依法履行辯護代理職責,遵守訴訟法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等相關規定,遵守訴訟規則,遵守法庭規則和法庭紀律,維護法庭秩序。實施 「侮辱、誹謗、威脅」行為,擾亂法庭秩序,干擾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不僅損害國家法律的尊嚴和權威,而且與律師的職業使命相背離,有損律師的職業形象。

需要強調的是,現行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12年修正)(以下簡稱「《律師法》」)第49條即明確規定律師「擾亂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擾訴訟、仲裁活動的正常進行」,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律師法》第37條第1、2款明確規定:律師在執業活動中的人身權利不受侵犯。律師在法庭上發表的代理、辯護意見不受法律追究。但是,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除外。其中,「律師在法庭上發表的代理、辯護意見不受法律追究」,即是參酌國際慣例所規定的律師「庭審中言論責任豁免權」,惟這並不意味著律師在法庭上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庭審中言論責任豁免權」有一定的限制,有些言論,如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即不享有豁免權。

五、律師隊伍已經成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力量。法院、檢察院等應尊重和支持律師依法履行職責, 切實保障律師各項執業權利,落實律師在庭審中發問、質證、辯論等訴訟權利,建立健全對侵犯律師執業權利的救濟機制

審判實務中,辯審沖突不斷加劇,法官把律師趕出法庭時有耳聞,律師依法履行職責遭遇阻礙的情形不時發生,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諸多律師因此對草案第36條第3、4款內容存在疑慮,紛紛提出修改完善意見,此無可厚非,應予理解。

(一)有必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的修法「說明」中,對草案第36條作出必要的解釋、說明,以消弭律師界乃至法律界人士的顧慮。

(二)及時釐定「擾亂法庭秩序罪」的判斷標准,對「侮辱」、「誹謗」、「威脅」(特別是「威脅」)等用語之涵義盡可能作出明確的詮釋,從行為主體、行為時間、行為人主觀、行為後果等方面嚴格釐定「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判斷標准,以釐清罪與非罪的界限,且不論對律師抑或其他人,嚴格適用,慎重適用,以防止該罪名被濫用,以免律師的顧慮一語成讖。

(三)倘若草案第36條最終獲得通過,有必要依照《律師法》第36條之規定,切實保障律師的辯論權和辯護權,依照《律師法》第37條之規定,切實保障律師人身權和庭審中言論責任豁免權,從而保障律師充分履行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職責,在法庭上得以大膽陳述代理或辯護意見而不必擔心會因此受到侵權、誹謗、偽證、包庇等民事或刑事責任追究,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法院庭審的功能,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他訴訟委託人的合法權益,達到維護司法公正的目的。

另一方面,有必要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37條第2款條文中「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作出較為明確的詮釋,以釐清律師「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之言論的邊界,協助釐清「擾亂法庭秩序罪」之罪與非罪的界限,竭力避免律師無端因法庭上之言論而入罪的情形發生。

(作者:邱興亮 ,福建聯合信實律師事務所)

❺ 刑事訴訟法中是否有條文規定,當事人家屬可以查閱卷宗在線等答案

查閱卷宗是律師的權利,家屬沒有,即便家屬做辯護人,也是不允許的。有些案件當事人家屬是在律師手裡得到的卷宗材料復印件,但律師將卷宗復印件給委託人是違法的。

❻ 刑事訴訟相關問題

1、正確,因為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八條規定,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這一規定對於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彌補其訴訟能力不足的缺陷是非常重要的。指定辯護制度是以未成年人為犯罪主體的司法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存在缺陷,《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3、不能,《刑事訴訟法》第36條規定:「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會見和通信。」因此,本案中人民檢察院借口保密而阻止辯護律師復印公安機關的起訴意見書的行為是不合法的。
4、錯誤,從法律程序的規定來看,按時送達起訴書副本,按時通知開庭日期、地點等,都是為了保障辯護人充分行使辯護權而設的。
5、不能,律師辯護有獨立的地位,律師接受委託後,無正當理由的,不得拒絕辯護或者代理,但委託事項違法,委託人利用律師提供的服務從事違法活動或者委託人隱瞞事實的,律師有權拒絕辯護或者代理。所以不能拒絕出庭辯護。

❼ 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條

處罰:刑法307條:犯本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員犯本罪的內,從重處罰。

《中華人民容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34條第3款規定,凡是偽造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第36條規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時,應當依法處理;第68條和第115條均規定,詢問證人,應當告知他應當如實地提供證據、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要負法律責任;第41條規定,公安機關對於罪該逮捕的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可以先行拘留。
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

❽ 關於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的理解

兩者不一樣.一是材料提交的機關不同.訴訟文書是由偵查機關移交到檢察院的材料,主要是拘留證, 傳喚證,逮捕證,技術性簽定材料就是鑒定材料.本案指控的犯罪事實則是由檢察院提交到法院的材料.二是內容不同.前者是程序性的材料,後者是證明有罪的實體性材料.

北京市天依律師事務所 鮮鵬

❾ 刑事訴訟法關於辯護

(一)可以擔任辯護人的人根據刑事訴訟法第32條規定,辯護人的范圍包括:1.律師。律師是指依照法定程序取得律師資格,並且經過登記注冊,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雖然取得律師資格但未登記注冊的,仍不得以律師身份接受委託擔任辯護人。另外,律師法第13條規定:國家機關的現職工作人員不得兼任執業律師。律師擔任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期間,不得執業。同時該法第36條規定:曾擔任法官、檢察官的律師,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後2年內,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現役軍人成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可以聘請軍隊中的或者地方的律師作為辯護人。外國人、無國籍的犯罪嫌疑人委託律師辯護的,只能委託中國律師作為辯護人。
2.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鑒於我國當前的律師隊伍尚不能完全滿足實際需要,為了有效地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工會、婦聯、共青團、學聯等群眾性團體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可以推薦公民擔任刑事案件辯護人。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也可以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作他的辯護人。修正後的刑事訴訟法實際上擴大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的選擇范圍,因為除了監護人不再限定近親屬,而是親戚朋友都可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託擔任辯護人。這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夠及時委託到辯護人,解決請律師難的問題和及時有效地維護其合法權益是十分有利的。律師、人民團體、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以及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被委託為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核實其身份證明和辯護委託書。
按道理上,是可以噠。

❿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進行搜查必須向被搜查人出示

標准答案:出示搜查證。

法律規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八條

進行搜查,必須向專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證。

在執行逮捕屬、拘留的時候,遇有緊急情況,不另用搜查證也可以進行搜查。

如何理解:一般情況下,必須出示搜查證才能搜查,緊急情況下,可以不出示搜查證進行搜查,搜查完畢後再補辦搜查證。實務當中,搜查後再辦搜查證的並不少見。

希望採納,如有疑問,可以補充,或者私信,我會為你詳細解答。

熱點內容
道德3階 發布:2025-09-12 16:27:04 瀏覽:393
國際經濟法概論串講 發布:2025-09-12 16:12:46 瀏覽:463
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發布:2025-09-12 16:06:34 瀏覽:593
以手法治腰突經驗 發布:2025-09-12 15:53:53 瀏覽:293
鋁型材廠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2 15:47:10 瀏覽:942
合同法第73條怎樣理解 發布:2025-09-12 15:29:48 瀏覽:637
香港大法官是否終生制 發布:2025-09-12 15:27:59 瀏覽:801
知名的商法案件 發布:2025-09-12 15:06:52 瀏覽:570
文化館須遵守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2 14:57:52 瀏覽:813
白紙上按手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2 14:37:09 瀏覽: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