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勞動分包中的協議有效
⑴ 將勞務分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個人合同是否有效
先不說是否有效的問題,就算有效,這么做的法律風險很大,根據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款的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萬一發生傷害事故,你的責任很大,需要承擔連帶責任。
⑵ 勞務分包班組承包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你問的這個問題很專業。 應注意: 1、相對方要有勞務資質,這是勞務分包的合法前提專; 2、注意區分勞務分屬包和違法分包或工程轉包,勞務分包是合法的,違法分包或工程轉包是違法的; 3、寫明權利義務中,尤其要注意安全生產的權利義務,可以約定勞...
⑶ 雙方簽訂一份協議,約定雙方關系不適用於勞動法中的勞動關系,協議有效么
屬於勞動合同關系或勞動關系受勞動法調整;但不是勞動合同關系或勞動關系而建立的僱用關系,則屬勞務(僱用)關系,不受勞動法調整。
兩種關系的不同在於:
勞動關系是指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體經濟組織(統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個人之間,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工作,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從用人單位領取報酬和受勞動保護所產生的法律關系。
在實際生活中,用人單位沒有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現象相當普遍,但只要雙方實際履行了上述權利和義務,即形成事實上的勞動關系。事實上的勞動關系與勞動關系相比,僅僅是沒有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但並不影響勞動關系的成立。
勞務關系是勞動者與用工者根據口頭或書面約定,由勞動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勞動服務,用工者依照約定向勞動者支付勞務報酬的一種有償服務的法律關系。
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合同的主體上看。勞動關系的一方必須是用人單位。即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個體經濟組織,另一方是勞動者個人。勞務關系的雙方可能都是個人,或者都是單位,也可能一方是單位,一方是個人。
2.從用工雙方的關繫上看。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有隸屬關系,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從事用人單位分配的工作和服從用人單位的人事安排。而勞務關系的雙方則是一種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勞動者只是按約提供勞務,用工者也只是按約定支付報酬,雙方不存在隸屬關系,沒有管理與被管理、支配與被支配的權利和義務。
3.從支付報酬的形式上看。勞動關系支付報酬的方式一般是按月支付工資,有規律性。勞務關系多為一次性的或按階段按批次支付,沒有一定的規律。
4.從法律的適用上來看。勞動關系中產生的糾紛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糾紛,應由勞動法來調整。
⑷ 勞動法規定分包合同有沒有法律效力
這不是勞動法,是合同法。分包可以是專業分包,也可以是勞務分包,但不能二次分包,只要符合法律規定就有效
⑸ 《勞務分包合同》是否有效法律後果是什麼乙如何如何主張結算工程款
合法總分包,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總包合同合法;
(2)分包單位具備與分專包工程相應的資質等級屬;
(3)對外分包工程須在總包合同中約定或經建設單位認可;
(4)建築工程的主體結構,必須由總包單位自行完成;
(5)分包單位不得將分包工程再行分包。
不符合上述條件的總分包合同,應認定無效。
建築施工企業將承攬的建築工程轉包的,不論建設單位是否同意或認可,應一律認定為無效。
本案中甲方將整個工程分包出去,該分包合同應為無效。
⑹ 勞務分包合同是否有效
勞務分包合同有效。第7條規定:「具有勞務作業法定資質的承包人與總承包人、分包人簽訂的勞務分包合同,當事人以轉包建設工程違反法律規定為由請求確認無效的,不予支持。」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勞務分包合同不屬於工程轉包,勞務分包合同合法有效。
⑺ 個人簽定勞務內部班組分包協議有效嗎
這種內部分包的協議類似於私人之間的欠條,勞動部門可能管不了,但可以去法院起訴。
⑻ 勞務分包合同怎樣簽有效果
勞務分包合同這樣簽才有效:1、合同雙方都是依法具有相應資質的;2、必須是合同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3、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規定,不侵犯社會公共利益;4、勞務作業承包人取得相應的勞務分包企業資質等級標准;5、分包作業的范圍是建設工程中的勞務作業。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第七百九十一條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經發包人同意,可以將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與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向發包人承擔連帶責任。承包人不得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轉包給第三人或者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支解以後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包給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