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阻礙了企業發展
⑴ 《勞動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到底是正面還是負面
您好!這個問題在社會各界都有很大的爭議,《勞動法》對我國經濟既有正面影響,同時也存在負面影響。
一、積極影響
(一)增加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合法權益,構建和諧社會
(二)強制規范企業的用人行為,減少勞務糾紛
(三)促進企業人才結構的優化
(四)促進我國產業結構提升,犧牲人力資本不是經濟發展的長遠之計
(五)提高勞動者收入進而刺激內需
負面影響:學界有一種觀點認為新勞動法會破壞社會和諧,導致法國式的社會動盪和青年暴亂,阻礙經濟的持續發展。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⑵ 企業不執行勞動法,會有什麼嚴重後果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企業必須遵守勞動法相關規定,具體內容可以請專業法律人士來解答,勞動者可以舉報企業違規行為,是對自己自身權利的捍衛
⑶ 企業規定與勞動法存在沖突
「勞動合同規定職工沒有法定假期,根據企業規定進行假期安排」,如果企業支付了加班費則合法,如果藉此不支付加班費,你們主張補償的話會贏。
⑷ 勞動法實行二十年,為什麼無法落實
勞動法實施這么多年,很多企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顧勞動群眾的利益,這是有理可尋的:
一,目前來講,多數企業是有購買我國強制性規定的醫保社保,但對於一些加班的工資福利待遇,卻沒有按照勞動法去施行,是因為企業對於這些費用的抗拒,一是不願意,二是得過且過。三是執法部門是放任的態度。
對於政府,我是理解的,因為中國的人口眾多,需要就業已經是一個難題,如果再給企業增加更多的負擔,那麼在招人的過程中,或者一些想創業的人事添上很多阻礙,因為我國要解決的更多的是就業問題,而不是待遇問題。我相信當社會市場經濟的就業成熟,企業穩定,勞動法的加強實施,就會好了。
我在大學裡面學勞動法,其實這是一部傾向勞動者的一部法律,那如果你作為創業者,這么高的成本,你願意創嗎?你肯定不願意,就單單社會的福利,加班,休息時間,法定節假日,這就剝削了你多少的勞動力?所以說,勞動法之所以無法落實,是官護,企業得過且過所照成的。哪個老闆都想節約成本賺更多的錢。
二,勞動法是一門弱法,你可以看到,什麼時候監管部門會抽查公司們的福利待遇實施情況?沒有,一般所有人遇到勞動糾紛,都必須先到「仲裁局」,然後再到法院,所以你不告,別人就不理,變成了一種只是企業和勞動者的事情,政府就置身事外,兩袖清風,當真的勞動仲裁勝訴,企業早不見影了,所以維權也很難。
所以綜合來說,不是勞動法不想實施,而是目前來說,無技可施!
⑸ 為什麼企業不遵守勞動法
第八十九條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以罰款。
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第九十二條用人單位的勞動安全設施和勞動衛生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或者未向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勞動保護設施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責令停產整頓;對事故隱患不採取措施,致使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勞動者生命和財產損失的,對責任人員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三條用人單位強令勞動者違章冒險作業,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四條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第九十五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保護規定,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對女職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六條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由公安機關對責任人員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罰款或者警告;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勞動者的。
第九十七條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一百條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
第一百零一條用人單位無理阻撓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行使監督檢查權,打擊報復舉報人員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縱橫法律網 田樹森律師
⑹ 為什麼很多企業都不執行勞動法呢
因為嚴格執行勞動法對於一些用人單位來說壓力太大,但這並不可以成為回違反勞動法的合法理由答。存在違反勞動法的情形,勞動者可以依法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投訴,或者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維權。
法律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四條
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第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⑺ 企業在執行《勞動法》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應如何去解決
當前非公企業執行勞動法存在四大問題
一、勞動合同簽訂不規范,部分用人單位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部分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不齊全,沒有明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需要履行的權利和義務,缺乏可操作性。部分用人單位勞動合同條款裡面有「發生工傷事故概不負責」、「無特殊情況不能請假」等明顯違法條款。一些用人單位的合同未經勞動部門鑒證。同時,部分用人單位違規向勞動者收取或變相收取押金、保證金、培訓費、服裝費等。
二、社會保險參保意識不強,部分業主不願承擔社會責任。企業不依法為員工申報、登記和繳納社會保險費;部分企業主以企業經營效益不佳、勞動者流動頻繁或勞動者本身不配合為借口,拒絕履行為員工繳納各種社會保險的義務;少數用人單位,對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概念認識不清,認為參加了商業保險,不需再購買社會保險
三、延遲支付勞動者工資和剋扣加班工資的現象比較嚴重。部分用人單位存在扣押1-2個月工資作為擔保金、延遲支付工資行、剋扣加班工資的現象,其中:延遲支付工資的現象尤以建築行業最為突出。
四、用人單位對員工持證上崗的認識不高。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勞動就業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為有關從業人員辦理就業手續的必要憑證。但是,部分企業對此缺乏認知,存在著敷衍應付的現象,不僅嚴重影響了勞動者素質和勞動技能的提高,也影響了企業的穩定發展。
企業在執行《勞動法》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http://www.e448.com/Article/2005/11/124253890.shtml
⑻ 《勞動法》對民營企業真的是場災難嗎
低福利、低保障雖然有利於降低理論上的勞動力成本,但在實踐中未必有利於經濟質量整體提升。勞動收入越低、勞動者越沒有保障和尊嚴,勞動者的主體性就越弱,創造性、責任感就越低。
即便中國民營企業的確因為社會保障的提高而增加了成本,我們也不能簡單地把民企的生存困境歸咎到保障勞動者基本福利的《勞動法》上。中國民企的生存困境是由稅負、信貸、執法環境、創新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把民企解困的思路,寄託在打壓勞動者本不高的福利之上,不僅不道義,而且不科學。至少就目前來看,減稅負、寬信貸,恐怕比剋扣工人的社會保障更為實際。更重要的是,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遇到困難首先想到從勞動者身上下手,也不符合發展的目的和宗旨。長期以來,中國的勞動者掙得少、幹得苦,從來都不是福利的寄生蟲,他們配得上更好的待遇更多的尊重。
⑼ 45,目前在勞動關系方面,企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什麼
不知樓主所問的具體是什麼?是不是指的45歲企業應該怎麼面對吧?我覺得到了45歲的員工真的很尷尬,這類人年齡已經學到了而且家庭負擔一般比較中也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杯同時思維也已經形成固化這類人如果不與時俱進的話,是很難與企業同步發展的,甚至會給企業起到阻礙的作用,所以對於這類員工我覺得應該是不斷的進行激勵考核,逼迫其自身進步,自我發展。但也不要輕易的提出解除合同或辭退之類的事情,因為畢竟也要考慮員工的實際情況,而且這類人如果做得好的話,也確實手裡有一定的技術和一定的人脈,可以為企業的發展繼續一定的力量,可以做好傳幫帶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