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解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A. 什麼叫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法院在審理刑事案件過程中,根據被害人等的申請或檢察機關的提起,對由該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直接物質損失的賠償問題進行合並審理的訴訟活動。
附帶民事訴訟在整個刑事訴訟過程中都可以提起。如刑事案件已審結,則應單獨作為民事案件審理。一般情況下附帶民事訴訟應同刑事案件一並審判,但有時為防止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延遲,也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後,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審理附帶民事訴訟部分。
(1)刑事訴訟法解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擴展閱讀:
附帶民事訴訟就其解決的問題而言,是物質損失賠償問題,與民事訴訟中的損害賠償一樣,屬於民事糾紛,但它和一般的民事訴訟又有區別,有著自己的特殊之處。這表現為兩個方面:從實體上說,這種賠償是由犯罪行為所引起的;
從程序上說,它是在刑事訴訟的過程中提起的,通常由審判刑事案件的審判組織一並審判。其成立和解決都與刑事訴訟密不可分,因而是一種特殊的訴訟程序。
正因為如此,解決附帶民事訴訟問題時所依據的法律具有復合性特點:就實體法而言,對損害事實的認定,不僅要遵循刑法關於具體案件犯罪構成的規定,而且要受民事法律規范調整;就程序法而言,除刑事訴訟法有特殊規定的以外,應當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規定。
如訴訟原則、強制措施、證據、先行給付、訴訟保全、調解和解、撤訴反訴等,都要遵循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所以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第10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適用刑法、刑事訴訟法外,還應當適用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
B. 民事附帶刑事訴訟 和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有什麼區別
法律上沒有民事附帶刑事訴訟,一般通常稱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指司法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在解決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解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物質損失的賠償問題而進行的訴訟活動。
刑事訴訟法第99條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財產。
C. 刑事訴訟法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是否可以缺席判決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缺席判決內容體現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九十八條規定:「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應當按自行撤訴處理」。這與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缺席判決內容是不一致的。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29條規定:「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遲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第130條規定:「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第131條規定:「人民法院裁定不準撤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該《解釋》存在問題:《解釋》未規定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刑事被告人除外)缺席及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反訴時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缺席時,是否適用缺席判決?難道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不存在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刑事被告人除外)缺席及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反訴的情況?或者說該情況不適用缺席判決?回答是否定的。
附帶民事訴訟本質上就是民事訴訟,是指司法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在解決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解決因其犯罪行為所引起的物質損失賠償而進行的訴訟。其立法的宗旨是貫徹訴訟經濟原則,避免人民法院,當事人、證人等重復勞動,在懲處犯罪的同時,及時地挽回被害人因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有效地維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減小犯罪行為所帶來的社會危害,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解釋》第一百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適用刑法、刑事訴訟法外,還應當適用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被告有提出反訴的權利。反訴是指在已經開始的訴訟中,被告以本訴中的原告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與本訴的訴訟標的有牽連的,旨在保護被告的民事權利和合法利益的獨立訴訟請求,反訴是被告針對本訴提出的,其目的是為了抵銷、吞並本訴原告的訴訟請求。反訴是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的一種特殊方式,是法律對被告的特殊保護。實行反訴制度,可以簡化訴訟程序,提高辦案質量和效串,避免人民法院在本訴與反訴的裁判上相互矛盾,更好地保護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因此在附帶民事訴訟中,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應當享有反訴的權利,即使是作為刑事被告人的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在附帶民事訴訟中,是獨立的民事主體,應當享有法律賦予的民事權利,不能因為其犯罪而剝奪或取消其反訴權利,所以,應當允許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對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提出反訴的權利。
(三)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刑事被告人除外)缺席及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反訴時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缺席時適用缺席判決。第一判決的事實已經清楚,第二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第三有利於提高訴訟效率,防止訴訟拖延。這與附帶民事訴訟的立法宗旨是相一致的
D. 刑事訴訟法中附帶民事訴訟的問題
你看到了問題的本質所在。從根本上講,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我國第一部刑事訴訟法專制定時屬民事訴訟法律尚不完善的產物,後來在重新修訂刑事訴訟法時被保留。實踐中,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並沒有什麼優勢可言。相反,由於其賠償范圍過窄,更不利於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尤其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把精神損害賠償排除在外,使司法實踐中出現了相對輕微的民事侵權可請求精神損失,而已構成犯罪的嚴重侵權卻不能要求的尷尬。
E.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
《刑事訴訟法》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這一規定,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限制在物質損失。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F. 刑事訴訟法附帶民事訴訟是怎樣的
刑事訴訟法中附帶民事訴訟的規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G. 最高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追加被告的司法解釋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指在刑訴訟過程中,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在刑回事訴訟的同時附帶提出答要求被告人賠償損失的民事訴訟。目前我國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立法主要集中在刑法和刑訴法中,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中也作了規定,但都是一些原則性的規定,給審判工作的實際操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六條規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依法負有賠償責任的人 包括:刑事被告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及沒有被迫究刑事責任的共同致害人;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監護人;已被執行死刑的罪犯的遺產繼承人;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審結以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遺產繼承人;其他對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單位和個人。
H.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的規定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
(2000年12月4日最高人回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48次會答議通過法釋〔2000〕47號)
根據刑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六十四條和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的有關規定,現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問題規定如下:
第一條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對於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二條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物質損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為已經遭受的實際損失和必然遭受的損失。
第三條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依法判決後,查明被告人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應當裁定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第四條被告人已經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第五條犯罪分子非法佔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其遭受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追繳、退賠的情況,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經過追繳或者退賠仍不能彌補損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I.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什麼意思
刑事犯罪人法庭審理時,同時公訴機關可追加法院判決嫌疑人對被害人的經濟賠償。通俗說開庭審理刑事案件的同時也審理民事賠償。這就叫刑事附帶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