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學的結構體系

行政法學的結構體系

發布時間: 2022-01-03 04:39:57

行政法學各主要流派及其比較

行政法學者對於行政法應如何調整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如何配置雙方回當事人答的權利義務,從而形成怎樣的法的秩序等問題的主張、觀點和理論,通過較長時期的爭論和在論爭中不斷完善、發展,從而逐漸形成的行政法學的各種流派。其中主要的較有影響的流派有三個,即控權論學派、管理論學派和平穩論學派。
控權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控制行政主體的權力,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益免受行政主體濫用行政職權行為的侵害,以建立和維護自由,民主和人權保障的法的秩序.
管理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規范行政相對人的行為,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以建立和維護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實現管理任務的法的秩序.
平衡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應盡可能"在總體上平衡行政主體與相對主的權利義務關系,兼顧公共利益和人人利益",以建立維護民主和效率有機統一和協調的法的秩序.

⑵ 行政法學的內容簡介

作為胡建森教授個人的獨著教材,一如其學術研究,本書呈現出視野開闊專、體系鮮明的屬特點。本書集作者多年行政法研究之大成,涵蓋了行政法學領域幾乎所有基本問題,真實完整地反映了我國當今行政法制度的全貌。第二版根據立法的進展更新了相應內容,對行政法原理和制度的描述更為簡潔明晰。另外,還配合教學需要,增加了「案例分析」,通過司法實踐中的典型案例行政法的相關理論進行了生動透徹的分析。

⑶ 秩序理念下的行政法體系建構怎麼樣

看了幾天,吐血了幾天,如果對行政法沒有一10年以上的研究功底,還是不要看這版本書了。今天無意中權翻到封面的譯者簡介,原來翻譯的都是我們寶島同胞,雖用的是中文,但是語句結構很多不符合大陸用法,導致很多地方看不懂。 另外還要強烈郁悶的是,書中「毋寧」這個詞出現了無數遍,現在大陸似乎已經很少用這個詞了,難道說德語里有經常使用這個毋寧的詞么,只能翻成「毋寧」么?

⑷ 我國行政法律體系包含的法律規范有哪些

行政法律體系包含的法律規范有不少,凡是規范和約束行政管理方面專的法律法規,都屬屬於行政法律法規,無法一一列出。

下面只列舉部分:

行政法律:

行政訴訟法

行政強製法

行政復議法

行政許可法

行政監察法

行政法規:

徵用土地公告辦法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⑸ 如何構建中國的行政法學理論體系

一、三大行政法流派 : 控權論學派、平穩論學派、管理論學派。
二、各自的主版張和內容:
1、控權論學權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控制行政主體的權力,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益免受行政主體濫用行政職權行為的侵害,以建立和維護自由,民主和人權保障的法的秩序。
2、平衡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應盡可能"在總體上平衡行政主體與相對主的權利義務關系,兼顧公共利益和人人利益",以建立維護民主和效率有機統一和協調的法的秩序。

3、管理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規范行政相對人的行為,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以建立和維護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實現管理任務的法的秩序。
三、行政法學是以行政法以及行政相關的社會關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法律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法律學科,行政法學主要研究行政法產生和發展的規律,行政法的本質、內容和形式,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國家行政管理關系以及在這種關系中當事人的地位,由此確立行政法的原則、原理和理論體系。

⑹ 行政管理體系如何構造的

行政管理體系的構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明確目標
企業行政管理的目標,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職能(服務、協調和管理)所決定的,應包括
①更加有效地整合企業的整個行政架構,理順企業的內外部關系,使企業快速高效地運轉。
②更好地為企業的使命服務,為企業的各項活動提供最優的人力、財務、後勤保障、交往關系的支持。
③更有效地為企業提供監控和保護作用。
④更優地為企業提供文化支撐。
2、設計企業行政權力構架
企業行政架構的設計與應時而變是企業行政管理的核心內容,這一問題主要涉及企業組織的概念、類型、治理結構、組織結構設計的原理和內容、企業組織力量的整合等相關內容。
3、行政管理體系技術體系
這部分主要通過制度和程序等手段,規定企業行政管理中如何有效的領導與管理、如何溝通與協調、如何控制與監督,以實現企業管理的高效。整個企業行政管理新體系追求企業內部管理活動的制度化建設、模式化運作和規范化行為,包括行政架構設計、各種規章制度的建立、完善與革新,以及行政行為的實施以及行政文化的推廣等。但是,整個行政管理的設計基礎、理念、方法、以及設計的目的都必須適應與配合企業的願景、使命和戰略,根據流程再造的要求不斷革新行政管理流程,不斷採納各種新穎與科學的管理方式來實現企業目的、持續性地追求穩定與變革的協調,探求規范化革新的道路。
4、企業行政管理中的事務體系。
包括辦公室管理、文書檔案管理、會議管理、總務後勤管理、企業行政信息系統管理。
企業在建構整個行政管理體系的過程中,從行政管理的目標開始到行政權力的合理配置再到行政技術手段的採用、從行政理念的提出到具體行政作為的表徵,始終要有系統觀。
清華領導力開設的「行政總監領導力再造高級研修班」從職位的實際需求出發,精選相關課程,在內容設置上既有理論框架的系統化講授,又有實務操作的詳細解析,還包括豐富的實戰案例分析,力求使學員能在行政管理的理論素養和專業的行政管理能力方面獲得全面提升,從而為企業注入全新的行政管理理念和先進的行政工作方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⑺ 法的體系分為哪七大類

一個國家的法學體系中的實體法學(也稱應用法學)內容,是同法律體系中的法內律部門劃分相對應的,如法律容部門劃分為憲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刑法、訴訟法、國際法等等,法學體系也就相應地劃分為憲法學、民法學、商法學、行政法學、經濟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國際法學等等。

⑻ 我國行政法律制度的構成體系是什麼

1、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本質,由這個國家的法專律確立的社會制度屬的本質所決定。
2、體現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中國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改革開放相伴而生、相伴而行、相互促進。
3、體現了結構內在統一而又多層次的國情要求。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如何構成,一般取決於這個國家的法律傳統、政治制度和立法體制等因素。

⑼  地礦行政管理法規體系的結構

一、地礦行政管理法規體系的構成要素

法規體系是由不同體系、不同層次的法律、法規、規章所組成的。它的構成要素依不同劃分標准而有不同的表現形式。這有利於從不同的側面了解和掌握體系,便於發現其缺陷或不足,並通過立法完善體系。同樣,地質礦產法規體系的構成要素也是多樣的,它反映了這個體系的基本構成:

(1)從地礦行政管理法規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或所涉及的內容來看,它主要是由礦產資源所有權制度、礦業權審批登記制度、礦業權轉讓制度、礦產資源監督管理制度、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制度、礦產儲量管理與地質資料匯交制度、地質環境管理制度、礦政法律責任制度和礦政監督與礦政救濟制度等基本制度構成。

(2)從地礦行政管理法規所規范的主體與行為來看,它主要是由公民行為規范、社會組織(主要是企業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行為規范和政府行為規范等基本要素構成的。這些行為規范是調整上述主體在從事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和地質環境監測管理等社會活動中所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界定或表現。

(3)從地礦行政管理法規所調整的國家機關活動方式和內容來看,既有對立法活動的規范,如《地質礦產部規章制定管理程序的規定》,它規范了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制定規章的活動;也有對執法活動的規范,如開采登記辦法規范了采礦登記管理機關如何辦理采礦權登記;對違反該行政法規如何處罰等行為規范;還有對行政監督的規范,如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行政復議方面的規定確定了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行政復議活動基本原則和制度。這些立法、執法和監督活動的規范是地質礦產法律體系的基本構成要素。

(4)從地礦行政管理法規規范的內容來看,該法規體系一般由管理性規范與監督性規范、實體性規范與程序規范等基本要素構成。

所謂管理性規范主要是指規定政府如何行使行政管理職權的法律規范,如開采登記辦法中規范了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如何行使授予采礦權的行政權力。所謂監督性規范主要是指如何對政府執法以及政府對管理相對人守法的監督的法律規范。如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行政復議方面的規定,規定了上級地質礦產行政機關通過行使行政復議權對其下級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權。所謂實體性規范主要是指能否直接對行為主體(行政主體與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法律後果的法律規范,如勘查區塊登記辦法規定了直接影響勘查登記申請人能否取得探礦權的規范。程序性規范主要是指對行為主體(行政主體和相對人)實施管理或接收管理的過程、步驟和方式的法律規范。如前述的行政法規規定了勘查登記管理機關怎樣辦理勘查登記手續、授予相對人探礦權、申請人如何辦理申請、取得探礦權等程序。

(5)從地礦行政管理法規的法律形式和效力來看,該法規體系是由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等基本要素構成。

(6)從地礦行政管理法規的立法機關來看,該法規體系是由權力機關制定的規范和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等基本要素構成。

(7)從地礦行政管理法規的立法依據屬性來看,該體系是由自主性立法的法律規范和從屬性立法的法律規范等基本要素構成。所謂自主性立法的法律規范是有關國家機關依職權所制定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如礦產資源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屬自主性立法的法律規范。所謂從屬性立法的法律規范主要是指國家機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授權或有關國家機關依法授權而制定的法律規范。如各省(區、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制定的有關鄉鎮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的管理辦法就是依據礦產資源法的立法授權,屬從屬性立法的法律規范。

上述幾種劃分類別中,尤為重要的是第一類和第五類,它們決定了法規體系的基本結構。第一類「要素構成」決定了該體系的橫向結構,即法規所調整的對象——社會關系——決定了該法規所屬的法律部門。第五類「要素構成」決定了該體系的縱向結構,即法規的形式表明效力梯級。法規的效力梯級決定了法律體系的上下層次。其他劃分類別只表明體系中某項法律相應自身屬類,並不影響和決定整個體系的結構框架。

盡管上述劃分不盡科學,但值得肯定的是研究和把握地礦行政管理法規體系的各個構成要素,可以為立法預測和規劃提供形式上的科學依據,以完善法規體系。每一個現行的地礦行政管理法規都可歸屬於上述某類「基本要素」,這種歸屬性決定了該法規在該體系中的位置,或者表明它在該體系中所屬的層次和門類。這種直觀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某項法規與其相鄰法規的外部關系,這一特點在立法時便於協調法規體系的局部或全局結構。例如,勘查區塊登記辦法按照「基本構成要素」分析,它屬於調整探礦申請者、探礦權人和勘查登記機關及其他有關主體在地質勘查及其管理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規范,應屬管理性與監督性、實體性與程序性規范兼有的,由行政機關自立性立法的行政法規。這些足以表明該項法規在地礦行政管理法規體系中縱向和橫向上的結構中的位置。

總之,研究並全面地把握這些法規體系的構成要素,才能指導立法活動,依符合該法規體系自身發展的要求,建立完備、系統和協調的地礦行政管理法規體系。

二、地礦行政管理法規體系的結構

地礦行政管理法規體系的結構是指地礦行政管理法規體系的構成要素及其聯系結合的方式。這個體系的構成,在橫向上,就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或內容講,是由涉及不同社會活動領域的法規組成,如礦產資源所有權制度、礦業權管理制度、礦產資源有償開採制度、地質環境管理制度、礦政法律責任制度、礦政行政監督制度等;在縱向上,一般由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等不同效力層次的法規組成。根據現行和規劃將制定的地礦行政管理法規,並按上述法規體系在橫向上、縱向上的構成方式,以其橫向結構為主,縱向結構為輔,試將它的構成模式作如下具體描述。

從立法的法律依據角度來看,地礦行政管理法規體系的基本法律原則、基本法律制度,是由憲法、民法通則、刑法、礦產資源法、環境保護法確立和決定的,這些根本法和法律確立了調整人們在地礦政和地環政管理等社會活動的基本准則和制度。這些准則和制度通過法規和規章及其他法律形式而得到具體化。從這些法規所調整的對象或社會關系看,可以將它們分為如下六大類別:

(一)礦產資源所有權與礦業權管理制度

礦產資源所有權與礦業權管理制度主要是調整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和礦業權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這種規范包括礦產資源所有權的使用、收益和保護,以及礦業權的設立、流轉、消滅和保護等具體的制度,其具體表現為:

1.礦產資源所有權制度

(1)礦產資源國家所有制度;

(2)礦產資源的勘查、開采許可證制度;

(3)礦產資源使用收益制度;

(4)礦產資源所有權保護制度;

(5)礦產資源有償開採制度。

以上制度在礦產資源法、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等規范中均有具體規定。

2.礦業權管理制度

(1)探礦權、采礦權審批登記制度;

(2)探礦權、采礦權主體資格管理制度;

(3)探礦權、采礦權取得程序;

(4)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程序;

(5)探礦權、采礦權消滅程序;

以上制度在礦產資源法、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勘查區塊登記辦法、開采登記辦法、兩權轉讓辦法等法律、行政法規中予以具體規定。

(二)礦產資源開發監督管理制度

礦產資源開發監督管理制度主要是指為加強對采礦主體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行為進行監督管理而制定的行為規范。《礦產資源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具體規定了礦產資源開發監督制度。

(三)礦產儲量管理與地質資料匯交制度

礦產儲量管理與地質資料匯交制度主要是指在調整礦產資源總量、儲量的核定登記與消耗統計,資源核算等管理活動和地質資料匯交、使用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具體包括:

(1)礦產儲量審批管理制度;

(2)礦產資源統計和登記制度;

(3)礦產資源資產管理制度;

(4)地質資料匯交制度。

(四)地質環境管理制度

地質環境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在調整地質環境調查、監測、保護和利用,以及地質災害防治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具體包括:

(1)地質環境管理制度;

(2)地質災害防治制度;

(3)區域地質環境、城市地質環境管理制度;

(4)地質遺跡保護制度;

(5)地下水勘查、開采監督管理制度。

(五)礦政法律責任制度

礦政法律責任制度主要是指在調整違反礦產資源法及其配套法規所產生的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主要包括:

(1)無證勘查、越界勘查責任制度;

(2)無證采礦、越界采礦、進入他人礦區采礦責任制度;

(3)破壞性開采責任制度;

(4)非法轉讓礦產資源責任制度;

(5)非法流轉礦業權責任制度;

(6)擅自印製、轉讓、偽造、變更礦業權證書責任制度;

(7)拒繳、少繳礦產資源補償費責任制度;

(8)不按期匯交地質資料責任制度;

(9)礦政公務員濫用權力責任制度;

(10)干擾礦政公務責任制度;

以上制度,具體規定於礦產資源法、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補償費徵收規定、勘查區塊登記辦法、開采登記辦法和資料匯交辦法等法律、行政法規之中。

(六)礦政行政監督制度

礦政行政監督制度主要是指調整有權機關改變和撤銷地礦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產生的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具體包括:

(1)行政復議制度;

(2)行政申訴制度。

礦產資源法第46條和行政復議條例規定了礦政行政復議制度;

礦產資源法第45條第2款,第47條和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第8條第4項原則確立了我國地礦政管理行政監督制度,包括行政申訴制度和行政主動監督制度。

⑽ 我國行政法學的內容體系及法律制度

行政法學研究行政法產生和發展的規律,研究行政法的形式、內容和本質,研究行回政法與其他法律部答門、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研究行政法對社會的影響和作用,研究人類利用行政法的方式、效果和價值等。
包括行為組織法的規范和制度;行政行為法的規范和制度;行政法制監督、行政責任、行政救濟法的規范和制度

熱點內容
經濟法課放電影 發布:2025-09-12 09:06:44 瀏覽:380
幼兒園教師勞動法培訓心得體會 發布:2025-09-12 08:46:11 瀏覽:762
2018法律責任競合 發布:2025-09-12 08:34:09 瀏覽:718
婚姻出軌民法 發布:2025-09-12 08:33:19 瀏覽:244
工作指引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2 08:33:18 瀏覽:153
會計職業道德誠信問題 發布:2025-09-12 08:33:15 瀏覽:600
科技使得道德的作文 發布:2025-09-12 08:14:50 瀏覽:596
科技型公司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2 08:05:50 瀏覽:615
合同法調整部門 發布:2025-09-12 07:57:42 瀏覽:914
行政法規以上本數 發布:2025-09-12 07:37:44 瀏覽: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