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修改草案4月25

刑事訴訟法修改草案4月25

發布時間: 2022-01-09 20:14:40

『壹』 刑訴法修改草案

我國刑事訴訟法是1979年制定的,1996年,我國對這部刑事訴訟法進行了第一次大修改。當時,徐靜村作為當時全國人大邀請的國內專家組副組長參加了修訂工作。徐靜村對記者說,那次修改完成後,絕大多數專家都以為刑事訴訟法至少20年不會再修改了。然而僅僅過了4年,徐靜村及很多法學家就分別提出了要對刑訴法進行修改的意見。

原因是什麼呢?徐靜村解釋說,1996年那次修改是為了改革庭審制度而進行的。因為過去庭審實行的是「法官一問到底」的方式,控辯雙方在庭上處於消極狀態。這種庭審方式多次受到批評,國內學術界、立法界和司法界一致認為這樣的審理方式不科學。於是,一些法學專家和法律界人士提出,要一改「法官一問到底」為「控辯雙方當庭舉證質證,法官居中審判」的形式。然而這一良好的願望並未通過那次修改而達到,後來的庭審實踐證明,至少在以下的幾個方面存在明顯的缺憾並無法克服:(1)主要證據庭前移送無法避免法官庭前形成預判的問題。(2)起訴制度的修改不盡完善,無罪推定的精神難以得到充分體現。(3)偵查制度的修改勢在必行。比如收容審查作為一個非法定程序,被普遍實行。(4)律師提前介入形同虛設。為了充分發揮辯護制度的作用,主張律師提前介入是1996年刑訴法的進步。但是,實際效果卻並不樂觀。律師介入受到諸如申請、批准、限時、偵查人員在場等種種限制,到了庭審時,由於偵查階段證據收集受到限制,律師無法提出有力的證據,當律師言辭稍有過激時,不僅庭上可能受到法官的指責,在庭外也經常受到傷害。最高法院的統計表明,1996年刑事訴訟法公布後,在全國范圍內律師參與辯護的案件,比起修改前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很多。

刑訴法修改的三種不同意見

雖然國內對修改刑事訴訟法的呼聲日益高漲,但在對如何修改這一法律的問題上,專家學者們的意見也是有區別的。當時主要有三種觀點:一、不用修改刑訴法,而仿國外實行統一證據法,即通過制定統一的證據法統轄刑事、民事和人身關系三個證據法,從而達到完善法律之目的。二、只制定刑事證據法。我國的訴訟理念不同於美國等國家,我國的刑事訴訟遵循確鑿證據原則,必須排除一切合理懷疑;民事訴訟遵循優勢證據原則。而人身關系部分,涉及的主要是人的相互關系(如夫妻離婚),無關生命、自由等問題。因此,這種觀點主張不對刑事訴訟法進行修改,也不制定統一證據法,只制定刑事證據法。三、全面修改現行的刑事訴訟法。這種觀點認為,一是現行的96版刑訴法本身亟待完善,在司法實踐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只有通過修正法律本身才能根本解決;二是司法解釋中存在嚴重的沖突。全國人大也關注到該問題,並由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組織中央六部委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和國家安全部作出過48條解釋。然而,這樣的解釋不僅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其本身就有問題。因為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司法部、公安部以及國家安全部四部門根本就不具備司法解釋權;三是有關證據的收集也應該與程序法相融合。我國是制定法國家,刑訴法是程序法,從偵查到起訴到審判,無一不跟證據密切相關。因此只有對刑訴法本身進行修改才能根本解決存在的問題。

徐靜村自2000年開始課題研究。他說,他的一個初衷就是為了推動國家立法機關盡快將刑訴法的修改提上議事日程。至2003年8月,該課題有了成果《21世紀中國刑事程序改革研究》,並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此書一經出版,很快引起了司法界的重視和支持。司法部在計劃外將「刑事訴訟法修改研究」增列為2004年重點研究課題直接下達給徐靜村教授。課題組在進行了廣泛收集資料,通過問卷調查、訪問座談等方式聽取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同行專家和社會各界,對於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的意見和建議,范圍及於20多個盛市、自治區。

『貳』 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最後一次修訂的時間是多少

刑法最後一次修訂時間為2017年11月4日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

刑事訴訟法最後一次修訂於2018年10月26日

(截止至2019年3月)

『叄』 《刑事訴訟法》修改了什麼

新刑事訴訟法共計修改二十三處,具體內容主要有: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內罪案件的處理容;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時的程序規則;補充了不適用速裁程序的情形等。下面列舉幾條:一、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二、將第十八條改為第十九條,第二款修改為: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三、將第三十二條改為第三十三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被開除公職和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的除外。

『肆』 刑訴法將修改成什麼樣子

刑訴法修改之際,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陳光中建議,各級監察委的監察人員,若存在利用職權實施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對此類犯罪的偵查權建議由檢察院行使。

草案規定,檢察院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的,可以由檢察院立案偵查。

對檢察院偵查權做出調整是此次草案中最受關注的部分。今年3月通過的監察法規定,監察委員會依照監察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對涉嫌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費國家資財等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

陳光中稱,監察法通過後,職務犯罪的偵查權已從檢察院轉移到監察委,為解決監察法與刑訴法相矛盾的問題,完善與監察法的銜接,此次刑訴法修改做出調整。而保留檢察院在訴訟活動法律監督中發現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的偵查權,相當於「將這一部分偵查權又還給檢察院。」

「草案中司法工作人員所指的范圍也引起關注。《刑法》第94條將司法工作人員的概念界定為『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負有偵查職責的人員包括公安、檢察機關中依法行使偵查權的人員。」陳光中說。

他認為,各級監察委的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中也有可能利用職權實施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行為,而司法工作人員的界定,意味著監察委的工作人員有此類犯罪行為的由監察委自行調查。

對此,他建議,草案應將監察工作人員犯罪的偵查權也劃入檢察院,這樣調查才更客觀、中立,也符合檢察院是專門的法律監督機關的定位。

缺席審判還應保障被告人訴權

草案規定,對於貪污賄賂等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潛逃境外,監察機關移送起訴,檢察院認為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的,應當決定開庭審理。

草案還規定了缺席審判的具體程序,並規定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被告人的近親屬可以代為委託辯護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陳光中表示,建立缺席審判制度是加大反腐敗和境外追逃力度,以及與國際社會接軌的需要。目前,中國在境外追逃追贓中遇到一些阻力,比如如何證明其是潛逃至境外的貪污、賄賂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與不同國家進行國際合作時,不同國家要求的證據材料、司法文書不同。有的國家認可法院判決才是正式的司法文書,對於公安機關、檢察院提供的證據材料並不認可。此前,中國的刑事訴訟制度中沒有缺席審判程序,這給引渡、遣返境外在逃人員帶來一定難度。

他對《財經》記者說,2005年中國加入《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為配合該公約的實施,發揮其在國際合作中打擊腐敗犯罪方面的作用,他曾提出建議設立缺席審判制度,但有關部門認為這會影響被告人的辯護權,因此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時,只是增加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及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

中共十八大後,追逃力度逐漸加大,「缺席審判制度顯得越來越有必要」。陳光中認為,缺席審判程序必須慎重行使,並不是每個外逃至境外的嫌疑人、被告人都一定要適用缺席審判。還應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潛逃境外的缺席審判的具體程序,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而定,並最大限度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和財產權。

因此,對缺席審判的案件還應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比如規定委託辯護和提供法律援助,審判應經開庭,近親屬有權參與庭審,賦予被告人的近親屬上訴權等十分必要。

認罪認罰從寬應堅持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准

草案規定,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同意量刑建議和程序適用的,應當在辯護人在場的情況下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2016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有關決定,授權兩高在18個城市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試點期限為二年。

陳光中稱,總結認罪認罰從寬處理制度試點中的成功經驗,並轉化為法律,才能予以復制和推廣。

但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如何充分保障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試點中的做法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簽署具結書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但有些案件可能並非是嫌疑人、被告人真正自願如實供述,並不排除冤假錯案的可能性。認罪認罰從寬案件有辯護律師參與,對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非常重要。二是認罪認罰可從寬案件的證明標准應達到什麼程度。目前,有關速裁程序和簡易程序的適用條件都須符合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試點中迴避了這個問題。「有一部分學者參考美國辯訴交易的做法,認為證明標准可以從寬,這值得推敲。」

陳光中建議,該類案件應堅持「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准,防止出現冤假錯案的風險。

該罰的還是要罰,該做的還是要做。

『伍』 刑事訴訟法修正案修改了些什麼

http://wenku..com/view/8bbad624af45b307e87197dd.html

http://www.66law.cn/laws/74932.aspx

隨便進去看 非一句兩句可說的清的啊。謝謝

『陸』 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對訊問犯罪嫌疑人做了如何的修改和補充規定

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對訊問犯罪嫌疑人做出了修改和補充:
訊問地點版:犯罪嫌疑人被權送交看守所羈押以後,偵查人員對其進行訊問,應當在看守所內進行。(116條)
現場口頭傳喚:對在現場發現的犯罪嫌疑人,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訊問筆錄中註明。(117條)
時間及保證飲食、休息: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要採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傳喚、拘傳犯罪嫌疑人,應當保證犯罪嫌疑人的飲食和必要的休息時間。(117條)
訊問過程的錄音錄像: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可以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對於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應當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錄音或者錄像應當全程進行,保持完整性。(112條)

『柒』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的修改

一、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回、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答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 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三、詳細內容請查詢這兩個修正案。

『捌』 刑事訴訟法最新修改時間

刑事訴訟法最新修改時間是:2012年3月14日。(即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回五次會議答《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刑事訴訟法在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作了第一次修正。

『玖』 《刑事訴訟法》已發起修改,最新修改草案中關於保障律師調查取證權的對策有哪些希望詳細點,謝謝!

《刑訴法》草案關於保障律師權利的有關規定是這次《刑訴法》修改的進步之一,基本上與《律師法》相銜接,從訴訟法上為破除律師會見難、取證難、閱卷難提供了法律依據。

你要詳細點,可有關條款較多,不再粘貼,請自行查閱《草案》第36——42條。

『拾』 刑事訴訟法修訂時間最近是哪一年 有哪些修正

1、2015年《刑事訴訟法抄》沒有襲修正。
2、最新修正的《刑事訴訟法》是2013年1月1日生效的。
3、(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熱點內容
下列哪一個主題要對網路謠言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9 06:29:38 瀏覽:591
2016社會工作政策法規真題 發布:2025-09-09 06:24:23 瀏覽:74
加強全國人大對立法工作的領導 發布:2025-09-09 06:18:16 瀏覽:649
行政法各部分內容的關系 發布:2025-09-09 06:18:08 瀏覽:189
2016徐匯區道德模範 發布:2025-09-09 06:18:05 瀏覽:338
全市法律援助工作會 發布:2025-09-09 06:11:59 瀏覽:954
夫妻連帶責任是什麼法律 發布:2025-09-09 06:09:43 瀏覽:581
刑法講課稿 發布:2025-09-09 06:08:58 瀏覽:687
法律知識資格考試制度 發布:2025-09-09 06:03:48 瀏覽:504
法治觀念名言 發布:2025-09-09 06:03:05 瀏覽: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