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要約
⑴ 三方協議和就業推薦表被用人單位收走了,但是本人還沒簽字,那還能要回來嗎
只簽就業推薦表不算簽合同,故談不上解約,可以找下一份工作,除了沒有就業推薦表其餘不受影響。
三方協議和就業推薦表是不一樣的,推薦表相當於學校的推薦信,而三方協議則是學校、你本人和單位一起簽訂的協議。
(1)勞動法要約擴展閱讀:
三方協議之試用期內常見的勞動糾紛
在畢業生到用人單位報到後,三方協議即告終止,此時用人單位會與其簽訂一份正式的勞動合同,其中約定了勞動者在單位的試用期限、服務期限、工資待遇及其它各項福利等等事宜,合同簽訂之後,雙方即正式確定了勞動關系。而在上述提到的各項約定內容中,試用期是最容易出現糾紛的階段。因此,關於試用期的法律問題,提醒畢業生以下幾點:
(即是說:一般的順序是先簽訂三方協議,然後報道時簽訂勞動合同,在其中規定相關的事宜以及試用期問題。而且,試用期間或結束後如果用人單位拒絕,則它需要列舉相關的證據。)
試用期時限
試用期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後為相互了解、選擇而約定的不超過六個月的考察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的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國家機關、高校、醫葯研究所、醫療行政部門採用見習期,為一年,試用期採用於企業、公司(包括外企、合資、私企),與醫院建立勞動關系的採用試用期。為15日-6個月。見習期可以延長,試用期不能。見習期是具有一定強制力,試用期是雙方約定。
試用期辭職
試用期之所以稱為試用,其含義就在於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均可在此期間內考察對方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雙方都具有較為自由的解除合同的方式。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之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有些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勞動者在試用期解除合同需承擔違約責任,這實際上限制了勞動者的解除權,因此這種約定是侵害勞動者的合法權利的行為,對於這種約定條律,法律一般確認為無效。
⑵ 公司簽承諾書漲提成,但沒有兌現,是否觸犯了勞動法
我認為這個應當不涉及觸犯勞動法,應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調整的范圍。
如果公司承諾,在什麼條件下(業績量達到什麼樣的理想程度),或者在什麼期限內漲提成。應視為公司對於勞動者勞動積極性的一種刺激行為,屬於提高公司整體收入,穩定員工隊伍的行為。
那麼,公司無論是與勞動者單獨簽訂相關的協議還是採取貼出公告的方式告知廣大勞動者,都應視為與勞動者之間形成的一種要約與承諾之間的關系。即便雙方未形成書面協議,公司的承諾都應視為一種要約人(公司)向受要約人(勞動者)發出要約的行為。而勞動者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繼續在該公司工作,或者沒有明確表示不接受該邀約)就應視為表示接受該要約即:發出承諾。
那麼承諾生效,雙方的權利義務自然形成。
在公司承諾條件已經成就,或者期限已經屆滿,而公司沒有履行當初的漲提成承諾,應屬於違反合同法的行為。勞動者做為權益受損害一方,可以搜集相關證據向人民法院發起訴訟,要求公司履行承諾。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13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採用要約和承諾的方式。
第25條、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
第26條、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按照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做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第45條、當事人對於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終止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終止。
當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正當的促成條件成就,視為條件不成就。不正當的阻止條件成就,視為條件已成就。
第46條、當事人對於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條件期滿時終止。
綜上所述,公司做出漲提成的承諾,應視為一種向勞動發出要約的行為,勞動者做為受要約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未提出反對意見或者積極工作)表示接受該要約,從勞動者做出承諾的行為時,公司與勞動者雙方的權利義務即形成。而公司不履行漲提成的承諾,應視為一種違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發起訴訟,要求公司履行漲提成的義務。
⑶ 錄用通知書=勞動合同嗎
錄用通知書的法律效力在我國《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中沒有明確規定內,但它在勞動關容系的締結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法律性質屬於我國《合同法》中規定的「要約」與「承諾」的形式。基於《勞動法》系的法律關系的特殊性,企業發放錄用通知書其實是一種要約行為,對企業和員工雙方都有約束力。對於用人單位來說,一經發出到達勞動者後即生效,用人單位不得撤銷;對於勞動者來說,收到錄用通知書,可以選擇承諾或放棄,一旦選擇承諾,雙方合同即告成立。
如果錄用通知書具備了雙方協商的過程,公司發出的錄用通知書含有錄用的意思表示,還就勞動合同期限、勞動報酬、工作崗位、月薪標准等內容進行了約定,並且同時具有公司的公章和勞動者的簽字,隱含了雙方協商的過程,且在勞動合同期限內亦按約定實際履行,因此,錄用通知書應認定為雙方經協商後的真實意思表示。其次,錄用通知書雖然不具備《勞動合同法》第17條所要求的勞動合同應具備的全部條款,但核心條款已經具備。錄用通知書中約定了具體的合同期間、工作崗位、工資標准等勞動合同的基本條款,公司已經加蓋公章、員工已經簽字確認,應屬於具有法律效力的勞動合同。
⑷ 簽訂就業協議書的程序與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就業協議的訂立一般要經過兩個程序,即要約和承諾。具體如下:
1、要約
畢業生持學校統一印製的就業推薦表或復印件參加各地供需洽談會(人才市場),進行雙向選擇,或向各用人單位寄發書面材料,應視為要約邀請,用人單位收到畢業生材料,對畢業生進行考察後,表示同意接收並將回執寄到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部門或畢業生來人,應為要約。
2、承諾
畢業生收到用人單位回執或通過其他方式得到用人單位答復後,從中作出選擇並到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部門領取就業協議書,與用人單位簽訂協議,即為承諾。由於畢業生就業工作比較繁瑣,比較具體,有時很難明確分為要約和承諾兩個步驟。
二 、畢業生簽訂協議注意事項
1、要增強法律意識 要對《勞動法》和相關法規多一些了解,認識到勞動合同(就業協議)的重要性,知道哪些合同不能簽,哪些合同含義不清,日後可能引起爭議等。
2、要對用人單位的情況多一些了解 諸如用工制度、養老保險、工資住房、工作條件,服務期等,在簽定協議前應多一些了解,做到心中有數,以便簽訂協議時提出相應的要求,大學生在簽訂合同時,也可以與勞動、人事等有關部門取得聯系,在他們的監督與指導下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以保證合同的公正性、合理性,減少漏洞。
3、提高嚴格履行就業協議的自覺性 從過去的畢業生違約情況看,大多數事例德主要責任方是畢業生。由於同學簽約違約的隨意性,給學校的名譽帶來損失,給今後畢業生就業工作帶來巨大的困難。為此,畢業生要提高嚴格履行就業協議的自覺性,簽定就業協議要慎重。
(4)勞動法要約擴展閱讀:
違約後果
定義
就業協議書一經畢業生、用人單位簽署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否則違約方應向權利受損方支付協議條款所規定的違約金,從實際情況來看,就業違約多為畢業生違約。
違約結果
畢業生違約,除本人應承擔違約責任,支付違約金外。往往還會造成其他不良的後果,主要表現在:
1、就用人單位而言,用人單位往往為錄用一畢業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甚至對畢業生將要從事的具體工作也有所安排。同時畢業生就業工作時間相對比較集中,一旦畢業生因某種原因違約,勢必使用人單位的錄用工作付之東流,用人單位若另起爐灶,選擇其他畢業生,在時間上也不允許。從而給用人單位工作造成被動。
2、就學校而言,用人單位往往將畢業生違約行為認為是學校的行為,從而影響學校和用人單位的長期合作關系。用人單位由於畢業生存在違約現象,而對學校的推薦工作表示懷疑。從歷年上情況來看,一旦畢業生違約,該用人單位在幾年之內不願到學校來挑選畢業生。
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用人單位需求就是畢業生擇業成功的前提,如此下去,必定影響今後學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同時影響學校就業計劃方案的制定和上報,並影響學校的正常派遣工作。
3、就其他畢業生而言,用人單位到校挑選畢業生,一旦與某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就不可能再錄用其他畢業生。若日後該畢業生違約,有些當初希望到該用人單位工作的其他畢業生由於錄用時間等原因,也無法補缺,造成就業信息的浪費,影響其他畢業生就業。因此,畢業生在就業過程應慎重選擇,認真履約。
你好。
答案分別是這樣的
一、3
二、1346
三、否
四、懸賞廣告是要約,商業廣告和宣傳資料是要約邀請
五、12
六、是
七、第一個是,第二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