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過勞死
『壹』 農民工遭遇「過勞死」該怎樣維權
1、如果確有證據證明,是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因為工作原因死亡,已構成工傷,家屬可以要求給予工傷賠償。
2、如果是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之規定,應當視同工傷。
3、如果只是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家屬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按《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四條之規定處理:「工人與職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喪葬補助費,其數額為該企業全部工人與職員平均工資一個月。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其本企業工齡的長短,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數額為死者本人工資三個月至十二個月。」即:「工人職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退職養老後死亡時或非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退職後死亡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四條乙款的規定,除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本企業的平均工資2個月作為喪葬補助費外,並按下列規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直系親屬1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6個月;2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9個月;3人或3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12個月。」
相關法律鏈接:
《勞動法》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度;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第九十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律規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以罰款。
《刑法》第244條:用人單位違反勞動管理法規,以限制人身自由方法強迫職工勞動,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貳』 勞動法行天下小伙猝死,過勞死能認定工傷和職業病嗎
工作時抄間、工作崗位,突發疾病襲經搶救無效48小時內死亡,可以認定工傷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叄』 對「過勞死」怎樣立法
「過勞死」只是一個俗稱,目前這個說法既沒有醫學上的定義,也沒有法律上的界定。有人說,構成「過勞死」的三要素是: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規定,強制勞動者加班;造成勞動者工作時間和工作強度長期超出法律的規定;勞動者死亡結果的發生與過度工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還有人說,「過勞死」就是指由於長時間加班工作導致過度疲勞而猝然死亡。然而,不要說如今加班是白領中「為保住飯碗而不得不為之」的普遍現象,特別是對於從事勞動密集型工作的中低端勞動者群體來說,很多時候是自願的甚至是主動要求「過勞」加班以賺取加班費,資方並沒有「強制」其延長勞動時間。
『肆』 過勞死侵犯了勞動者的什麼權利
《憲法》規定,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同樣《勞動法》也有同樣的規定。同時《勞動法》規定,加班應當取得勞動者的同意。
『伍』 "過勞死"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達60萬,這也讓我國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而過度加班可能是導致「過勞死」的首要原因。
什麼是「過勞死」?
「過勞死」顧名思義或可以讀作因過度勞累而引起的死亡,從醫學上的解釋是因為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加大,心裡壓力變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亞健康狀態,由於積重難返,突然引發身體潛在的疾病急性惡化,進而突發嚴重疾病,救治不及時而危及生命。
什麼人群須防「過勞死」?
由於醫學上過度勞累進而引發潛在疾病易產生「過勞死」,則高血壓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吸煙者等高危人群由於身體本身潛在疾病的可能,就需要更加註意和防止過度勞累。
如何預防和防止「過勞死」?
過勞死的案例屢見報端,而中青年成為發病的主力軍,不可迴避的則是熬夜,加班,無休息日等原因,一方面,《勞動法》規定了八小時工作制,「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從國家和制度角度講,需要嚴格貫徹落實這些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在社會生活工作的實際情況中,處理好工作和生活的關系,在勞作時間較長或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適當休息,通過多種方式放鬆身心,個人的壓力應該有,但不應讓壓力成為壓垮身體的阻力。生命健康是首位的,失去健康,所有的奮斗都將失去意義。
『陸』 過勞死亡家屬怎麼處理
若是「過勞死」被認定為工傷,家屬可通過工傷保險基金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如果「過勞死」無法被認定為工傷,家屬可以要求用人單位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以及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勞動法》第三十七條
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等。
《中華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柒』 過勞死算工傷嗎
法律分析:過勞死不一定算工傷。如果過勞死是發生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或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可以認定為工傷。法律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 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捌』 研究生研究課題不幸「過勞死」屬於勞動爭議嗎
最高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一條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發生的下列糾紛,屬於《勞動法》第二條規定的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二)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勞動關系後發生的糾紛;(三)勞動者退休後,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費而發生的糾紛。也就是說,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存在的爭議並非都屬於法律規定的勞動爭議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