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廢除
⑴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不定項選擇題。被廢止的行政行為()A自廢止之日起喪失法律效力
ca
⑵ 勞動教養 、收容遣送、收容教育為什麼被行政法所廢止給出詳細原因。
頂級問題。
這個不需要問原因的,不過是哪個傢伙說了算的事情。從前,還有勞動改造,等等,建議認真研究思考。
⑶ 請問行為發生在某規定廢止前,能否適用已經廢止的法律
刑法類通常情況是「從舊兼從輕」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具體舉例說明:
首先,當遇到一個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頒布以前,此時要考慮的是先適用舊刑法,即行為時的法律規定(從舊)。
其次考慮,如果是適用新的刑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處罰較輕的話,則應該對被告人使用新刑法。
其次,如果是適用舊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舊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舊法規定的刑罰更輕時則對被告人適用舊法。
最後,根據每個案件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是適用舊法還是新法,既所謂的「從舊兼從輕」原則。
「從舊兼從輕」原則是我國處理各種法律問題的一項基本原則,除了刑法適用外,其他涉及到的法律問題也都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3)行政法廢除擴展閱讀:
行政違法行為人是否持續的負有行政法上的法定義務,且行為人是否持續的違反該法定義務,如果都是肯定的回答,則該違法行為處於繼續狀態。
舉例說明,甲公司2010年1月9日提供虛假登記材料騙取了公司登記,2017年6月10日因舉報被工商部門查獲,截止查獲時,甲公司尚未改正其違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第198條規定
「違反本法規定,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虛報注冊資本的公司,處以虛報注冊資本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對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的公司,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五條規定「發起人因履行公司設立職責造成他人損害,公司成立後受害人請求公司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從民事責任承擔主體來看,發起人因設立登記造成他人損害的,公司亦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也就是說無論根據《公司法》,還是參照《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甲公司應當對提供虛假登記材料的違法行為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而不是登記申請人。
從《公司法》規定來看,實際上登記申請人在完成登記後,並不持續地負有保證登記材料真實的法定義務,負有保證登記材料真實義務的是成立後的甲公司,只要提供虛假登記材料的狀態未被糾正,甲公司就持續的違反《公司法》規定的登記時應提供真實登記材料的法定義務。
其違法行為就一直處於持續狀態,直到甲公司提交真實登記材料,主動履行法定義務以消除違法狀態,或者被登記機關發現查處時,甲公司的違法行為才算終了。在本案中,甲公司違法行為發生的時間是2010年1月9日,終了時間是2017年6月10日。
⑷ 國家行政法規,是否廢止在哪裡查詢
可以去法律快車、法律圖書館等網站看看,上面及時更新的,對於廢止的法律法規都有註明的。
⑸ 行政行為撤銷、無效、廢止的法律後果
一、行來政行為被宣布無效源後將要承擔一定的法律後果:
(一)行政主體通過該行為從行政相對方獲得的一切均應返還相對方;
(二)所施以相對方的一切義務應予取消;
(三)給相對方所造成的實際損失,應予賠償。
二、行政行為被撤銷的法律後果:
(一)行政行為自被撤銷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銷的效力可追溯到行政行為作出之日;
(二)行政行為的撤銷是因為行政主體過錯引起的,並且依社會公益的需要又必須使撤銷的效力追溯到行政行為作出之日,那麼,由此造成相對方的一切實際損失應由行政主體予以賠償。
(三)行政行為被撤銷是由相對方的過錯引起的,或由行政主體與相對方的共同過錯所引起的,撤銷的效力通常應追溯到行為作出之日,過錯方各依自己的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三、行政行為廢止的法律後果:
被廢止的具體行政行為,自廢止之日起喪失效力。原則上,具體行政行為廢止之前給予當事人的利益、好處不再收回;當事人也不能對已履行的義務要求補償。如果廢止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嚴重損失,或者帶來嚴重的社會不公正,行政機關應當給予受到損失的當事人以必要的補償。
⑹ 我國廢止一部法規或者法律需要什麼樣的流程
我國的法律廢止
近年來,我國通過對法律、法規的清理,加強了法律廢止工作,廢止了1978年底以前及建國以後由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頒布的111件法律,宣告了1978年底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己經不再適用的民族自治地方的組織條例48件,廢止了1949年至1984年由國務院(含前政務院)發布或批准發布的1604件法規,取得了巨大成績,但同時也顯露了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是:
(一)對廢止法律的立法許可權末作明確規定,實踐中存在著行使法律廢止權無立法依據的現象。例如,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否有權廢止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在立法上並無明確規定。從憲法第67條規定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來看,它只能在有限的條件下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並無廢止權。而該條第七款卻明確規定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以撤銷方式廢止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由此可以推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如無全國人大的特別授權,是不能廢止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的。根據法理「對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公職人員,凡法律未予允許的,都是禁止的」原則,也可以得出上述結論。
(二)對廢止法律的立法程序未作規定,使這項活動的進行缺乏程序法的約束和保障。我國制定法律、法規的活動雖無系統的立法程序法規范,但仍有一些散見於憲法,組織法、議事規則等法律、法規中的程序規定,對於行政法規的制定,還專門頒布了《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而關於法律廢止方面的程序,卻幾乎無任何法律作出抽象規定,這不能不說是我國法律廢止的一大缺項。由於缺少一定程序的規范,對於法律廢止案的提起、審議、討論、表決、公布等,都基本上處於無序狀態。這種狀況雖在一定程序上有利於對法律廢止實踐的探索和經驗的總結,但在總體上是弊大於利的。
⑺ 廢止的行政法條還可以出現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上寫出嗎
當然不可以。
⑻ 行政行為撤銷、無效、廢止的法律後果有哪些
一、行政行為被宣布無效後將要承擔一定的法律後果:
(一)行政主體通過該內行為從行政容相對方獲得的一切均應返還相對方;
(二)所施以相對方的一切義務應予取消;
(三)給相對方所造成的實際損失,應予賠償。
二、行政行為被撤銷的法律後果:
(一)行政行為自被撤銷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銷的效力可追溯到行政行為作出之日;
(二)行政行為的撤銷是因為行政主體過錯引起的,並且依社會公益的需要又必須使撤銷的效力追溯到行政行為作出之日,那麼,由此造成相對方的一切實際損失應由行政主體予以賠償。
(三)行政行為被撤銷是由相對方的過錯引起的,或由行政主體與相對方的共同過錯所引起的,撤銷的效力通常應追溯到行為作出之日,過錯方各依自己的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三、行政行為廢止的法律後果:
被廢止的具體行政行為,自廢止之日起喪失效力。原則上,具體行政行為廢止之前給予當事人的利益、好處不再收回;當事人也不能對已履行的義務要求補償。如果廢止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嚴重損失,或者帶來嚴重的社會不公正,行政機關應當給予受到損失的當事人以必要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