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證據保全
1. 行政訴訟證據保全的條件有哪些
行政訴訟證據保全條件:
(1)申請保全的是可能滅失或以後難以取得的證據;
(2)申請保全的證據需要與待證事實之間具有相當的關聯性;
(3)申請證據保全必須在舉證期限內以書面形式提出;
(4)如果法院認為需要提供擔保的,當事人應當提供擔保;
(5)法律司法解釋規定訴前證據保全的,從其規定。
所謂訴前證據保全,是指在起訴前,法院根據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對於可能滅失或以後難以取得的證據材料進行提取保存或者查封的一種訴訟行為。
2. 行政訴訟法中法院不可以進行訴前證據保全嗎
目前只有《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這一司法解釋第二十七條第三款規定了訴前證據保全:「法律、司法解釋規定訴前保全證據的,依照其規定辦理。」但目前還沒有規定訴前證據保全的法律和司法解釋。
3. 行政訴訟事件中的證據保全是什麼意思
行政訴訟證據保全主要是指人民法院在證據可能滅失或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採取製作筆錄、繪圖、拍照、錄音、錄像、提取並保管有關證據等措施使證據價值保存下來的一種訴訟行為。法律規定是,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二條證據保全
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
4. 行政訴訟法的第四十二條申請保全證據是什麼意思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二條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 就是申請保全證據以免證據被毀滅失等情況
參考資料:
訴訟證據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後,對於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證據,根據訴訟參加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採取的調查收集和固定保護等措施。證據是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處理案件的關鍵。對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證據進行固定和保管,既是保障當事人提供證據的一種補充手段,也是人民法院取得證據的一種必要方式,目的在於確保案件事實得以澄清,保證人民法院在證據充分的基礎上作出公正裁判。
證據保全具有以下特徵:
(1)在行政訴訟過程中。證據保全的申請應當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後。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7條規定,申請保全證據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以書面形式提出。
(2)採取證據保全措施的只能是人民法院。這和行政程序中的證據保全不同。如行政處罰法第37條第2款規定,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在訴訟過程中,只有人民法院可以實施證據保全。
(3)目的在於防止證據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這和財產保全不同,財產保全目的是保證將來生效判決能夠得到執行而採取的強制保全措施。證據滅失是指證據不復存在,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證人因年邁或者疾病可能去世的,對其證言進行保全;二是案件涉及某些鮮活或者容易變質的食品或者其他物品,對這些物證進行保全。證據以後難以取得是指,證據雖然不至於滅失,但失去時機,將會導致證據的狀態發生改變或者在一段時間內無法取得。如證人即將長期居留國外或者對污染水的水質必須馬上取樣等。
(4)人民法院保全證據應當以裁定的方式作出。
證據保全包括依申請的證據保全和人民法院依職權的證據保全兩種。
(1)依申請的證據保全。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訴訟參加人包括了原告、被告、第三人和他們的訴訟代理人等。需要注意的是,被告雖然不能自行收集證據,但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訴訟當事人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當事人申請保全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擔保。在有的情況下,證據保全會給被保全人帶來一定的影響或者損失,所謂提供相應的擔保是指人民法院在判斷是否需要提供以及提供何種擔保時要考慮證據的實際價值、存在狀況、保全難度、滅失風險等各方面的因素綜合進行確定。例如,如果申請保全的證據屬於書證、證人證言等,無須提供相應的擔保;如果保全的證據涉及他人的重大經濟利益或者其他合法權益的,如珠寶、字畫等,則須當事人提供相應的擔保。
(2)依職權的證據保全。這是指無須經訴訟參加人的申請,人民法院即可主動採取保全措施。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人民法院保全證據的,可以採取查封、扣押、拍照、錄音、錄像、復制、鑒定、勘驗、製作詢問筆錄等保全措施。人民法院保全證據時,可以要求當事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到場。
5. 證據先行保全是否適用行政強製法
《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規定,「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由於在《行政強製法》列舉的強制措施中,沒有出現「登記保存」這一名詞,所以有人認為,證據的「登記保存」不屬於行政強制措施。筆者認為,這樣的理解有誤,其實「登記保存」就是一種行政強制措施。因為,從概念看,《行政強製法》第二條的表述是「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認真分析這一概念,可以發現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在於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行政強制措施具有三個特性,即①暫時性,行政強制措施是過程中的行政行為,不是最終行政行為;②保全性,行政強制措施是為了保障最終行政決定的合法有效作出;③單向性,即行政強制措施由行政機關單方面實施。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我們可以說,證據的「登記保存」完全具備「防止證據損毀」的目的,證據的「登記保存」完全具備行政強制措施的三個特性。因為從立法技術看,《行政強製法》第九條採用的列舉式與兜底性相結合的技術。在對行政強制措施進行「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扣押財物,凍結存款、匯款」作了列舉式的規定之後,又以「其他行政強制措施」一語進行兜底性規定。這樣的規定,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行政強制措施並不限於上述四種,其他行政強制措施是個很大的「兜」,並不排除「登記保存」措施進入這個「兜」。因為,從立法本意看,「登記保存」是一種「行政強制措施」。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集體編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釋義與案例》一書中,這些具體參與《行政強製法》立法工作的專家非常明確地說「登記保存」是一種「行政強制措施」。行文至此,毋須贅述,我們可以下一個明白無誤的結論:對證據進行「登記保存」就是一種行政強制措施。
6. 行政訴訟中有哪些證據保全措施
行政訴訟證據保全措施有查封、扣押、拍照、錄音、錄像、復制、鑒定、勘驗、製作詢問筆錄等。申請保全證據由當事人在行政訴訟的舉證期限屆滿前向人民法院提出。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以書面形式提出,並說明證據的名稱和地點、保全的內容和范圍、申請保全的理由等事項。當事人申請保全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擔保。法律、司法解釋規定訴前保全證據的,依照其規定辦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八條
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保全證據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查封、扣押、拍照、錄音、錄像、復制、鑒定、勘驗、製作詢問筆錄等保全措施。人民法院保全證據時,可以要求當事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到場。
7. 行政處罰法證據保全七天以後怎麼辦
《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如果超出了這七日期限, 仍未作出有關處理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法,才去扣押、查封等行政強制措施),被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需解除有關先行登記保存措施,歸還當事人。
8. 行政證據保全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與行政證據保全有關的法律規定是民事訴訟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一條 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因情況緊急,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利害關系人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證據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證據保全的其他程序,參照適用本法第九章保全的有關規定。
9. 證據保全的措施有哪些
證據保全措施:民訴法第74條規定,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證據保全的的方法有三種:1、向證人進行詢問調查,取得證人證言。2、對文書、物品進行拍照、錄相、抄寫、復制等。3、對證據進行鑒定或勘驗。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二條
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