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社工不適用於勞動法嗎

社工不適用於勞動法嗎

發布時間: 2022-02-12 08:13:34

『壹』 勞動法適用於哪些人員

我國勞動法對人的適用范圍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適用勞動法。企業,是指依法注冊取得法人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的企業組織,是從事產品生產、流通或服務性活動等實行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不分所有制形式及經濟形態,也不分組織形式,包括國有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港澳台企業、混合型企業、股份制企業、有限責任企業、聯營企業、鄉鎮企業等,都是勞動法意義上的用人單位。個體經濟組織是指依法取得個體營業執照的個體工商戶,一般僱工在7人以下,從事工商業經營。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在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與勞動者之間,形成勞動關系,適用我國勞動法。依法成立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合夥組織和基金會,屬於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
2.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關系,依照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國家機關,是指從事國家管理或行使國家權力,以國家預算作為獨立活動經費的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包括:國家和地方權力機關、國家和地方行政機關、國家和地方審判機關和法律監督機關、各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國家軍事機關等。在國家機關工作的工勤人員(即屬於工人編制的人員)與國家機關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適用勞動法。
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研、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與其工勤人員、編制外人員,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之間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適用勞動法。 社會團體,是指由若干社會成員為了共同目的而自願組成的各種社會組織。例如:社會經濟團體,學術研究團體,文藝、體育工作團體等。社會團體與其工勤人員、編制外人員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適用勞動法。 上述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勞動法有關規定執行。
依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不適用勞動法的主要有:
(1)國家機關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中納入公務員編制或者參照公務員進行管理的工作人員,適用《公務員法》,不適用勞動法。
(2)實行聘用制的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的關系,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不適用勞動法;如果沒有特別規定,適用勞動法。實行聘用制的事業單位,指的是以聘用合同的形式確定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基本人事關系的社會服務組織。對這類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以聘用合同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不適用勞動法。如果沒有規定的,依照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國務院早在2002年7月3日批准國家人事部發布《關於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的意見》,要求在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制,因此實行聘用制的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的人事關系,不適用勞動法。
(3)從事農業勞動的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不適用勞動法。
(4)現役軍人、軍隊的文職人員不適用勞動法。
(5)家庭僱傭勞動關系不適用勞動法。
(6)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等不適用勞動法。
另外,義務性勞動關系、慈善性勞動關系、家務勞動關系不適用勞動法。

『貳』 在街道工作的社區工作者是不受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保護嗎

受勞動合同法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條明確規定,國家機關、事專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屬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另《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六條還規定,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

(2)社工不適用於勞動法嗎擴展閱讀:

社工與義工的區別:

1、待遇不同。

社工是受薪人員,也就是說社工是拿工資的,而義工則是無償的付出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等,沒有任何工資等的報酬。

2、專業知識要求不同。

社工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術,比如說個案社會工作,比如說聆聽的技術等等,而從事公益事業的義工,則不一定要求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術。

3、准入資格不同。

社工需要有從業資格,就像律師需要有律師執照一樣。至2008年起在全國范圍開始實行社會工作者資格水平統一考試。而義工則不需要由專業資格的限制,只要是自願的助人活動都可以看作是義工。

『叄』 關於《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抄法》第一條: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與勞動者之間,zd只要形成勞動關系,即勞動者事實上已成為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並為其提供有償勞動,適用本法。
第二條: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勞動法意見: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版體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規定應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員;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的人員;其他通過勞動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勞動法。

『肆』 不屬於勞動法適用范圍的是什麼

一、我國勞動法律調整的勞動關系的范圍:

(1)《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的范圍
①.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中形成的勞動關系——勞動法調整的主要對象
②.一定范圍的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通過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建立的勞動關系。
A.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與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規定應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員之間的勞動關系;
B.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與其職工之間形成的勞動關系;
C.其他勞動者通過簽訂勞動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建立的勞動關系。
③.未納入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
A.公務員和比照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適用《公務員法》。
B.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
C.現役軍人。
D.家庭保姆、自然人用工 。
E.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

(2).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范圍的發展。(《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
①.將民辦非企業單位與其勞動者的勞動關系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
②.將事業單位的勞動關系有條件地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③.將社會團體的勞動關系基本上都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以外的其他社會團體與其勞動者的勞動關系,納入《勞動合同法》調整,進而被納入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④.將勞務派遣、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部分類型的非標准勞動關系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⑤.用人單位不合格的勞動關系、勞動者不合格的勞動關系已被納入《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進而被納入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⑥.將退休人員重新受聘的勞動關系有條件的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達到退休年齡的勞動者若不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退休人員重新就業的勞動關系由勞動法調整。否則,作為民事僱傭關系由民法調整。
⑦.將個人承包經營中的勞動關系有條件的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在個人承包經營中,承包個人招用了勞動者,一旦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視為勞動者與發包人建立了勞動關系,發包人要承擔賠償責任。
⑧.《勞動合同法》仍然不調整農村勞動者、現役軍人、家庭保姆、自然人用工等性質的勞動關系。

二、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主要有:

(1)勞動行政關系
(2)勞動服務關系
(3)勞動團體關系
(4)處理勞動爭議方面的社會關系
(5)勞動監督檢查方面的社會關系

除了這些以外的勞動法都不調整。

『伍』 公務員為什麼不適用《勞動法》

公務員應該遵守的是公務員法而不是勞動合同。

拓展資料:
公務員回,全稱為國答家公務員,是各國負責統籌管理經濟社會秩序和國家公共資源,維護國家法律規定貫徹執行的公職人員。在中國,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國務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對於具職位特殊性,需單獨管理的,可增設其他職位類別。

『陸』 那些人不合適用於勞動法

依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不適用勞動法的主要有:
(1)國家機關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中納入公務員編制或者參照公務員進行管理的工作人員,適用《公務員法》,不適用勞動法。
(2)實行聘用制的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的關系,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不適用勞動法;如果沒有特別規定,適用勞動法。實行聘用制的事業單位,指的是以聘用合同的形式確定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基本人事關系的社會服務組織。對這類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以聘用合同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不適用勞動法。如果沒有規定的,依照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國務院早在2002年7月3日批准國家人事部發布《關於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的意見》,要求在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制,因此實行聘用制的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的人事關系,不適用勞動法。
(3)從事農業勞動的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不適用勞動法。
(4)現役軍人、軍隊的文職人員不適用勞動法。
(5)家庭僱傭勞動關系不適用勞動法。
(6)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等不適用勞動法。
另外,義務性勞動關系、慈善性勞動關系、家務勞動關系不適用勞動法。

『柒』 不屬於勞動法適用范圍的有那些人員

據勞動法的規定,下列人員不適用《勞動法》:公務員;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農業勞動者;現役軍人;家庭保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 適用范圍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7)社工不適用於勞動法嗎擴展閱讀:

一、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各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辦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也依照本法執行。

二、勞動者在簽定勞動合時要注意合同上的必備條款。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應具備以下條款:

1、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人代表或者主要負責人。

2、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3、勞動合同期限。

4、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5、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6、勞動報酬。

7、社會保險。

8、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9、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三、勞動者在簽定勞動合同後應當和用人單位各執一份勞動合同。現實生活中,一些單位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後不給職工一份,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定勞動合同後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四、勞動者在辦理解除或終止合同手續時應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或賠償金的應在辦結工作交接時一次性支付,除此之外,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15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熱點內容
工傷保險條例14條具體解釋 發布:2025-08-21 15:31:57 瀏覽:210
政府法律顧問隊伍建設情況 發布:2025-08-21 15:31:52 瀏覽:408
房地產官司律師 發布:2025-08-21 15:25:09 瀏覽:691
q群群員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1 15:12:16 瀏覽:278
民法手工畫 發布:2025-08-21 15:12:11 瀏覽:520
論勞動合同法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1 14:41:33 瀏覽:332
84年的山林證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21 14:35:24 瀏覽:968
婚姻法培訓小結 發布:2025-08-21 14:21:04 瀏覽:558
民事訴訟法質證分幾個階段 發布:2025-08-21 14:20:10 瀏覽:914
丹陽法院執行路法官 發布:2025-08-21 14:20:08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