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中能對員工罰款嗎
㈠ 公司是否可以隨便對員工罰款
不可以。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規定: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所以,只有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由於自身過錯造成經濟損失,公司是可以對員工進行罰款的,嚴重的還可以開除,不用支付賠償金。
(1)勞動法中能對員工罰款嗎擴展閱讀:
公司可以扣除員工工資的情況: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五條規定: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
(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㈡ 勞動法對工人罰款是怎麼規定的,不能超過工資的多少
用人單位無權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無論金額多少。
只有勞動者因為重大過回失或主觀故意給答用人單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部分或全部損失。每月扣除的工資數額不得超過勞動者本人工資的20%,並且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用人單位直接以勞動者違反其規章制度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的行為,屬於剋扣工資行為,勞動者可以到勞動監察大隊進行投訴也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剋扣的工資。
拓展資料: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㈢ 《勞動法》對工人罰款是怎麼規定的
15天拘留,20天罰款吧
㈣ 勞動法對工人罰款是怎麼規定的,不能超過工資的多少
1、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對員工進行罰款的,如果員工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專的,可以要求賠屬償的。
2、《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㈤ 勞動法對企業對員工的處罰有什麼規定
新勞動法怎樣規定對做錯事的員工罰款。〈勞動合同法〉對做錯事的員工,沒有明確約定處罰條款的,按現行的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對員工進行處罰的,沒有法律依據,不過如果員工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用人單位可以要求賠償的。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㈥ 勞動法有規定不能罰員工的款么
1、勞動法有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克服勞動者工資的。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3、《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
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6)勞動法中能對員工罰款嗎擴展閱讀:
勞動者權利
(1)平等就業的權利。
《勞動法》規定,凡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都有平等就業的權利,即勞動者擁有勞動就業權。
(2)選擇職業的權利。
《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有權根據自己的意願、自身的素質、能力、志趣和愛好,以及市場信息等選擇適合自己才能、愛好的職業,即勞動者擁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
(3)取得勞動薪酬的權利。
《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有權依照勞動合同及國家有關法律取得勞動薪酬。
(4)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5)享有休息的權利。
我國憲法規定,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
(6)享有社會保險的福利的權利。
(7)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
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8)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勞動法》規定,當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時,勞動者享有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即勞動者享有依法向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仲裁委員會和法院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的權利。
(9)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包括:依法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㈦ 目前勞動法規定企業對員工罰款最高不能超過多少
不管怎麼罰,發的工資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准。如果入職有培訓,而且你也非常清楚這個事情,你就該認罰。像華為違反一些規定,是降工資500。
㈧ 新勞動法關於對員工罰款有規定嗎
1、勞動法有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克服勞動者工資的。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3、《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
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8)勞動法中能對員工罰款嗎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單位對職工的處罰有行政處分或者經濟處罰。其中,對職工的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留用察看,開除。有下列特殊事情之一者,予以警告:
1、未經許可,擅自在廠內推銷物品者。
2、上班時間,躲卧休息,擅離崗位,怠忽工作者。
3、因個人過失致發生工作錯誤,情節輕微者。
4、妨害生產工作或團體秩序,情節輕微者。
5、不服從主管人員合理指導,情節輕微者。
6、不按規定穿著服裝或佩掛規定標志或穿拖鞋上班者。
7、不能適時完成重大或特殊交辦任務者。
綜上所述,有時候員工會因為工作疏忽失誤給公司帶來一定損失,有的企業設立獎勵和懲罰機制,對違反規定的員工罰款。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沒有法律依據。一般來說,公司對員工處罰措施有警告、撤職及開除等。通過罰款來加強管理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