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出版行政法規有那些

出版行政法規有那些

發布時間: 2022-02-18 02:34:31

A. 出版行政管理的依據不包括

出版行政管理的依據不包括出版企業規章制度。
政府依據法律法規對出版行業的管理。一般包括對出版物生產經營單位設立、變更、注銷的管理,對出版業務活動的合法性、規范性、有序性的保障和監管,對出版物內容合法性的監管,對出版物質量的監管。由各級政府的相關部門在行政區域內具體實施,如在中國,由作為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負責全國出版活動的管理,各地人民政府的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出版活動的管理。
出版行政管理的主要依據包括:
1、憲法;
2、涉及出版活動的法律;
3、涉及出版活動的行政法規。
《出版管理條例》第十一條 設立出版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出版單位的名稱、章程;
(二)有符合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主辦單位及其主管機關;
(三)有確定的業務范圍;
(四)有30萬元以上的注冊資本和固定的工作場所;
(五)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組織機構和符合國家規定的資格條件的編輯出版專業人員;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審批設立出版單位,除依照前款所列條件外,還應當符合國家關於出版單位總量、結構、布局的規劃。
第十三條 設立出版單位的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出版單位的名稱、地址;
(二)出版單位的主辦單位及其主管機關的名稱、地址;
(三)出版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住址、資格證明文件;
(四)出版單位的資金來源及數額。
設立報社、期刊社或者報紙編輯部、期刊編輯部的,申請書還應當載明報紙或者期刊的名稱、刊期、開版或者開本、印刷場所。
申請書應當附具出版單位的章程和設立出版單位的主辦單位及其主管機關的有關證明材料。

B. 文化,新聞出版,版權共有多少行政法律法規

  1. 新聞出版:印刷管理條例(2001.8.2)、出版管理條例(2013.7.18)、加強對外合作出專版管理的暫行規定(1981.10.12)、關屬於中央人民政府所屬各機關發表公報及公告性文件的辦法(1950.1.1)等;

  2. 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1.2.25)、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2013.12.7)、地方誌工作條例(2011.1.8)、娛樂場所管理條例(2006.1.29)、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2013.7.18)、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1.1.8)等;

  3. 版權:著作權法(2010.2.6)、專利法(2008.12.27)、商標法(2013.8.30)、著作權法實施條例(2013.1.30)、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2013.12.7)、實施國際著作權條約的規定(1992.9.25)、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1.9)、專利代理條例(1991.3.4)、商標法實施條例(2002.8.3)等。

  4. 根據立法法,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制定;行政法規(條例、辦法、規定)由國務院制定。

C. 出版管理條例的修訂

1、2001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43號公布
2、根據2011年3月1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出版管理條例〉的決定》(國務院令第594號)第一次修訂
3、根據2013年7月1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國務院令第638號)第二次修訂
九、刪去《出版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第四款。(從事出版物連鎖經營業務的單位,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經營的,應當經其總部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批准;跨省或者在全國范圍內經營的,應當經其總部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
4、根據2014年07月2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國務院令第653號)第三次修訂
十一、刪去《出版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從事出版物總發行業務的單位,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
第四十條中的「印刷或者復制單位、發行單位」修改為「印刷或者復制單位、發行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
第六十五條增加一項,作為第六項:「印刷或者復制單位、發行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印刷或者復制、發行偽造、假冒出版單位名稱或者報紙、期刊名稱的出版物的」。
5、根據2016年02月6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國務院令第666號)第四次修訂
二十八、將《出版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修改為:「單位從事出版物批發業務的,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許可,取得《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從事出版物零售業務的,須經縣級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許可,取得《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刪去第三十七條第一款中的「並持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應的登記手續」。第二款修改為:「從事出版物發行業務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終止經營活動的,應當向原批準的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六十條中的「批准不符合法定設立條件的出版、印刷或者復制、進口、發行單位」修改為「批准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取得許可證、批准文件」。
第六十一條中的「擅自設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者復制、進口、發行單位」修改為「擅自設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者復制、進口單位」。
刪去第七十條。

D. 行政類法律法規有幾部

憲法類31部;經濟法類344部;財務稅收法規136部;刑法類101部;醫葯法規類204部;回道答路交通法規82部;民法類63部;海洋法規32部;房地產及建築法規230部;行政類185部;勞動法類96部;公務員法律法規12部;反腐倡廉 6部;知識產權13部;個人所得稅相關法規76部;環保類157部;新聞出版33部;司法訴訟程序類46部;勞動教養法規規章7部;文物保護法規20部;廣播電視政策法規27部;煙草法規38部;宗教法規7部;工商行政管理245部;信息化類30部以及其他類數百部。 具體看進入 http://www.jincao.com/t1.htm(中國法律大全)查看。參考資料: http://www.jincao.com/t1.htm

E. 與著作權法相關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行政規章各有哪些急求急求!!!詳細一點,精確到其全名

1.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實施條例(2002)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版著作權民事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02年10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46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2年10月15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1998年12月1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32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1998年12月23日起施行。

F. 《出版管理條例》第七條

第七條 出版行政部門根據已經取得的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對涉嫌違法從事出版物出版、印刷或者復制、進口、發行等活動的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檢查與違法活動有關的物品;對有證據證明是與違法活動有關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請參閱:http://www.hep.e.cn/da/fa_8.htm

G. 出版專業人員職務試行條例的職責

編輯人員的主要職責
一、助理編輯的主要職責:
l.協助編輯進行工作;
2.在編輯指導下,搜集整理有關學科的情報、信息,練習組稿;
3.在編輯指導下,初審和加工稿件,或獨立發稿;
4.檢查樣書,練習撰寫書訊、書評;
5.分擔編輯室內其它工作。
二、編輯的主要職責:
l.搜集研究本學科的學術動態和編輯出版信息,提出選題設想,進行組稿;
2.獨立審查、加工整理稿件,檢查自己承擔責任編輯的書籍成品;
3.做好書籍宣傳工作,撰寫書訊、書評;
4.總結編輯工作經驗,指導、培養助理編輯。
三、副編審的主要職責
l.搜集研究有關學科的學術動態和編輯出版信息,提出改進編輯工作的建議或方案;
2.制定選題規劃,指導有關編輯人員組織實施;
3.擔任重要書稿的責任編輯;
4.復審或終審某些重要稿件,解決審稿中的疑難問題;
5.對有關圖書進行評論;
6.總結編輯工作經驗,撰寫編輯學(或校對學、技術編輯學)方面的論著或教材,指導和培養專業人才。
四、編審的主要職責:
l.搜集和研究有關學科的學術動態和編輯出版信息,提出改進編輯出版工作的建議或方案;
2.制定選題計劃和組稿計劃,組織社會力量或有關編輯人員實施;
3.終審某些重要稿件,或經總編輯授權簽發某些稿件;
4.必要時對重點書稿進行審查、加工;
5.總結編輯工作經驗,撰寫編輯學方面的論著或教材,指導和培養專業人才。
各出版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參照上述要求,規定具體職責范圍。 技術編輯人員的主要職責
一、技術設計員的主要職責:在技術編輯指導下,承擔一般書稿的技術設計、印製設計、或插圖、制圖工作。
二、助理技術編輯的主要職責:承擔一般或復雜書稿的技術設計、印製設計,或插圖、制圖等工作。
三、技術編輯的主要職責:承擔重要或復雜書稿的技術設計工作,研究選擇特殊書稿的設計方案,解決有關疑難問題,指導助理技術編輯、技術設計員進行工作。 校對人員的主要職責
一、三級校對的主要職責:在一級校對的指導下,承擔一般書稿的責任校對和核對付型工作。
二、二級校對的主要職責:承擔一般或復雜書稿的責任校對和核對付型工作。
三、一級校對的主要職責:承擔各種復雜書稿的校對和核對付型工作,檢查「三校」質量,解決校樣中的疑難問題,指導二級校對、三級校對進行工作。

H.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法規的法律文獻

中國已頒布的出版法規,包括綜合性或專題性的法規超過1000件, 初步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出版法規體系。如有關出版工作指導方針方面,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出版工作的決定》(1983);有關出版社工作方面,有《出版社工作暫行條例》(1980);有關教材出版工作方面,有《關於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教材出版發行問題的通知》(1981);關於對外合作出版方面,有《國務院批轉國家出版局關於頒發〈加強對外合作出版管理的暫行規定〉的報告的通知》(1981);關於稿酬方面,有《書籍稿酬試行規定》(1984);關於版權工作方面,有《關於頒發〈圖書、期刊版權保護試行條例〉的通知》(1984);關於加強出版管理方面,有《國務院關於嚴禁淫穢物品的規定》(1985)、《關於重申嚴禁淫穢出版物的規定》、《關於出版物封面、插圖和出版物廣告管理的暫行規定》(1988)、《國務院關於嚴厲打擊非法出版活動的通知》(1987)等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法規適用於居住在中國境內的中國公民和要求從事出版活動的外籍人士。已經政府批准頒布的出版法規,除非另有規定,不因出版行政機構的變動而失效。出版行政法規必須以憲法、法律為依據,不得與之相抵觸,否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予以撤銷。
國家和地方出版行政機關同時具有立法和執法兩種職能,對違反出版法規的行為,有裁定權和處罰權,可依法進行行政處理。此項懲戒可由出版行政機關單獨執行,也可由政府授權的其他機關共同執行。

I. 出版管理條例規定,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哪些內容

《出版管理條例》國務院令343號
第二十六條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下列內容:

(一)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三)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

(五)宣揚邪教、迷信的;

(六)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第二十七條以未成年人為對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誘發未成年人模仿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和違法犯罪的行為的內容,不得含有恐怖、殘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

熱點內容
電力依法治企 發布:2025-08-18 23:28:09 瀏覽:345
構建公共法律服務五大體系 發布:2025-08-18 23:25:46 瀏覽:750
勞動法41條內容42條 發布:2025-08-18 22:58:28 瀏覽:509
農村土地徵用涉及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8-18 22:57:10 瀏覽:99
成品油行政法規 發布:2025-08-18 22:44:25 瀏覽:62
著作權法法律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發布:2025-08-18 22:44:18 瀏覽:645
廣東勞動法生育規定 發布:2025-08-18 22:44:08 瀏覽:919
法治知識網路競賽活動 發布:2025-08-18 22:37:22 瀏覽:407
浦發銀行法律顧問投標 發布:2025-08-18 22:37:09 瀏覽:380
買房婚姻法公平 發布:2025-08-18 22:32:08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