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申請仲裁期間還工作嗎

勞動法申請仲裁期間還工作嗎

發布時間: 2022-02-19 08:19:51

① 勞動仲裁之後還能找到工作嗎

勞動仲裁可以找工作,在職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確認勞動關系,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發生勞動爭議情形的,可以申請勞動仲裁,申請勞動仲裁不影響勞動者找工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② 我在申請勞動仲裁期間可以去別的公司上班嗎

1、如果與原公司已經解除了勞動合同,只是對勞動爭議事項提起仲裁申請,那麼可以到新公司上班。

2、如果還未與公司解除勞動合同,一般不可以到新公司上班,否則構成雙重勞動關系。

《勞動合同法》對於雙重勞動關系並沒有專項條款進行規定,而只是在第39條第4款規定,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單位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

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2)勞動法申請仲裁期間還工作嗎擴展閱讀:

案例:雙重勞動關系被辭退訴求賠償獲法院支持

職工在與以前單位未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又與其他單位建立事實勞動關系。在這種雙重勞動關系下,職工被辭退,是否可依據《勞動合同法》要求對方給付經濟補償金呢?近日,福建省連城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連城縣某行政單位支付原告周某因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計人民幣31200元,並支付原告休息日的加班工資報酬計人民幣56183.9元。

原告周某於1976年7月進入福建省某地質大隊工作,崗位為鑽探中級工,1997年辦理病保,月工資為1648.4元,並由地質大隊發放工資至今。同時地質大隊至今有在福建省機關事業社會保險局為其繳交相關社會保險和在龍岩市醫療保險管理中心繳交醫療保險。

因原告病保在家,2002年2月28日原告周某作為乙方與作為甲方的被告連城縣某行政單位簽訂了一份《臨時人員聘用合同》,受聘於被告處工作,合同有效期:自2002年3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止。合同到期後,原告周某繼續在被告處工作,雙方至今未再簽訂書面聘用合同。

被告於2013年11月起辭退原告周某,原告周某認為被告辭退原告違法,為此原告周某於2014年3月30日向連城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因原告周某不服該裁決,為此訴至法院。

被告辯稱,被告與原告從未建立書面和事實上的勞動合同關系,被告與原告之間自始至終是勞務關系。自1976年7月起至今,原告與福建省某地質大隊一直存在勞動關系,原告現每月仍然領取1648.4元的工資,該單位依法為其繳交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至今。原告與被告形成的是勞務關系,因此解除勞務關系不必支付經濟補償金。

法院經審理認為,在正常的情況下,《勞動合同法》並不提倡勞動者與一個以上的用人單位建立雙重或多重全日制勞動關系,勞動者一般只能與一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但《勞動合同法》並未規定勞動者與一個以上的用人單位建立雙重或多重全日制勞動關系視為違法。

因為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4款規定:「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該條規定只是確認前一用人單位有權隨時解除勞動合同,並未否認勞動者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合法性。

因此本案原告在與福建省某地質大隊建立勞動關系的情況下,又與被告簽訂勞動合同,受聘從事門衛工作,接受被告的管理,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只要符合用工主體資格的用人單位使用了勞動者的勞動力就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而不論勞動者在此之前是否與其他企業建立勞動關系。

因此本案原告與被告之間建立的應屬勞動關系,而不是勞務關系。被告單方解除與原告的勞動合同,並未就辭退原告周某的原因舉證證明合法,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金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據此,遂依法作出前述判決。

③ 按照勞動法申請仲裁後工人還要繼續工作嗎

工廠沒和你簽合同你可以主張最多一年的雙倍工資。沒交社會保險你可以解版除勞動合同權。拖欠工資你可以要求支付25%的補償金。《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第四條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要在補足低於標准部分的同時,另外支付相當於低於部分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④ 勞動仲裁受理後,還需要上班嗎

勞動仲裁期間,勞動者如果和用人單位仍然存在勞動關系,那麼用人單位還是應該依法支付勞動者工資。
當用人單位不允許你上班,構成違法解除勞動關系的事實,你可以第二次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系的賠償金。

⑤ 申請勞動仲裁後未受理期間是否要繼續上班

只有沒有主張解除勞動合同,就應當繼續上班。

勞動者有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權利,但是,也有遵守勞動紀律,完成勞動任務的義務。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申請了勞動爭議仲裁,只要任何一方沒有通知對方解除勞動關系,是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勞動者均應繼續上班。但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除外。

《勞動法》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 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⑥ 申請勞動仲裁後,還需要回去上班嗎

在勞動仲裁期間,如果雙方當事人並沒有解除勞動關系,那麼仲裁期間員工還需要去上班。
法律分析
首先,勞動仲裁是指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居中公斷與裁決。在我國,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前置程序。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提起勞動仲裁的一方應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除非當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當理由,否則超過法律規定的申請仲裁時效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那麼在勞動仲裁期間可以不上班嗎?可不可以不上班,是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區分的。第1、如果勞動仲裁的請求不涉及解除勞動關系,一般來講是應該繼續上班的,因為不涉及解除勞動關系的話,你依然是公司員工,需要遵守公司規章制度。第2、如果勞動仲裁的請求中包括解除勞動關系,就不需要繼續去上班。仲裁申請人應當提交書面的仲裁申請,並依照被申請人的數量提交副本。申請書應載明法定內容,包括:1、勞動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2、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理由;3、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書寫仲裁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仲裁委員會在受到申請後5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不予受理或5日內不作出任何答復的,申請人可向人民法院起訴。決定受理的,應當製作受理決定並送達申請人,並在受理後5日內將申請書副本送達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在10日內提交答辯書,但是不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案件的仲裁。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是多長現行勞動法規定,當事人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為60天。為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延長了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並完善了時效中斷、中止制度。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同時規定,訴訟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此外,法律還規定,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⑦ 申請勞動仲裁期間算曠工嗎

勞動仲裁期間不去上班算不算曠工不能一概文論,可根據以下幾種情況討論:

一、如果你說的勞動仲裁期間僅指仲裁當天,因需出庭而未去上班,這種情況不算曠工。

勞動者在法定或用人單位規定的工作時間內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你所說的參加勞動仲裁屬於上述「社會活動」,所以,不應被視為曠工。

三、因其他原因提起的勞動仲裁

如果因其他原因提起的勞動仲裁,仲裁期間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員工正常上班,領取勞動報酬,否則有可能被視為曠工。

熱點內容
電力依法治企 發布:2025-08-18 23:28:09 瀏覽:345
構建公共法律服務五大體系 發布:2025-08-18 23:25:46 瀏覽:750
勞動法41條內容42條 發布:2025-08-18 22:58:28 瀏覽:509
農村土地徵用涉及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8-18 22:57:10 瀏覽:99
成品油行政法規 發布:2025-08-18 22:44:25 瀏覽:62
著作權法法律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發布:2025-08-18 22:44:18 瀏覽:645
廣東勞動法生育規定 發布:2025-08-18 22:44:08 瀏覽:919
法治知識網路競賽活動 發布:2025-08-18 22:37:22 瀏覽:407
浦發銀行法律顧問投標 發布:2025-08-18 22:37:09 瀏覽:380
買房婚姻法公平 發布:2025-08-18 22:32:08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