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勞動法引起的失業是什麼類型
『壹』 勞動法對於失業金有什麼規定嗎
沒什麼規定,只規定要參加社保,包括失業保險
領取失業金的規定
1.參加失業保險滿1年或者以上
2.個人非自願失業,主動辭職不算
3.在60日內辦理失業手續
『貳』 新勞動法是不是規定不管什麼的離職方式都有失業金拿
你主動不想續簽合同,用人單位就不用支付補償金了。社會保險金用人單位應足額繳納,你離職後仍可以要求對方履行義務,如對方不履行,可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
『叄』 新勞動法失業後單位補償金的規定是什麼
勞動法辭來退補償標准源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肆』 勞動法中規定哪些職工或者哪些情況下不能下崗
對於大病職工在職與下崗待遇,在勞動法系中的法律法規中是有規定的,應享有相應的勞動保障與社會保險待遇。 勞動法及勞動法系的法律法規對病假工資規定: 1、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2、除勞動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勞動者在醫療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內,勞動,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用人單位不得終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期限應自動延續至醫療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期滿為止。 3、請長病假的職工在醫療期滿後,能從事原工作的,可以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醫療期滿後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辦理因病或非因工負傷退休退職手續,享受相應的退休退職待遇;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並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和醫療補助費。 4、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症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症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法律依據:《勞動法》 第二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 第二十八條用人單位依據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第二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三)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十條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七十二條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負傷;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 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 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第四十二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 、第四十一條 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社會保險法》第十七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六條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待遇標准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准以及中國診、搶救的醫療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九條參保人員醫療費用中應當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葯品經營單位直接結算。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制度,方便參保人員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的規定》(勞部發[1994]479號)第3條 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3個月到24個月的醫療期:(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3個月;五年以上的為6個月。(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6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9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為12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18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24個月。 第6條規定,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本回答由法律法規分類達人 李占東推薦
『伍』 失業的主要種類有哪些,是什麼引起了這些失業
學廚師不需要什麼學歷的(成績不好),畢竟,廚師只需要學習燒菜的技術,這個是不需要什麼學歷的,所以說只要自己有興趣就可以去學習的,有興趣那就可以把技術學好的,不然就不能去學習。
『陸』 宏觀經濟學角度分析失業的原因
在我們這樣一個勞動力資源充足的大國,失業問題從根本上說不是短期的宏觀經濟問題,而是一個長期發展問題
失業現象產生的歷史原因有以下兩點,即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以及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分離。首先,是受宏觀經濟的周期現象影響。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的時候,宏觀經濟不景氣,內需不足,勞動力大量下崗、失業,這是和宏觀經濟周期相關的。其次,市場發育還不夠。另外,發展中國家,資源不足,市場功能也不太健全,政府財源相對是有限的,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這些特點中國也有。
進一步得看,中國的失業問題特徵是強烈經濟增長下的高失業狀態。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存在失業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計劃經濟體制下不存在失業,但我國已邁入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中,而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必然存在失業。如果計劃不起作用了,市場又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會造成失業。勞動力的配置由計劃機制向市場機制轉變,作為失業前提條件的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公開化,於是失業也就成為必然。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工業化和現代化。更多資本被用於先進設備配置和機器引進上,同時也用於介紹現代技術和治理,
因此很少的工人在生產活動中被需要。另外,科學和技術的進步帶來工業結構的變化,因此大部分工人下崗了。巨大的人口壓力和勞動力資源的快速增長。雖然中國經濟以高增長率迅速發展,但是強烈的就業需求來源於眾多勞動力人口問題沒被解決。因此,中國的失業及就業問題狀況嚴重,尚待解決。
巨大的人口壓力和勞動力資源的快速增長。雖然中國經濟以高增長率迅速發展,
『柒』 勞動法「失業金」具備什麼條件可以拿
《失業保險條例》規定:具備下列條件的人員,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
1.按照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所在單位和本人已按照規定履行繳費義務已滿1年的;
2.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
3.已辦理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的。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按照規定同時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參加失業保險的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失業後要領取失業保險金,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按照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所在單位和本人已按規定履行繳費義務滿1年。這是最主要的條件。按照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是指失業人員原來在城鎮企業事業單位工作,並非新生勞動力,如不是剛畢業的學生。參加失業保險,必須按規定履行繳費義務,即按規定的繳費基數、費率和繳費時間繳納失業保險費。
2.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一般來講,中斷就業的原因分為兩種:非自願中斷就業,即失業人員不願意中斷就業,但因本人無法控制的原因而被迫中斷就業;自願中斷就業,即失業人員因自願離職而導致失業。國際通行做法是將自願中斷就業的人員排除在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范圍之外。《失業保險條例》借鑒國際經驗,將自願離職而失業的人員排除在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范圍之外。
3.已辦理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辦理失業登記是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必經程序,目的是為了掌握失業人員的基本情況,確認其資格,失業登記是失業人員進入申領失業保險待遇程序的重要標志。失業人員享受失業保險待遇,還須有求職要求。這是考慮到失業保險的一個重要功能是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實現這一目的,一方面需要加快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發展和完善就業服務事業,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提供服務;另一方面也要求失業人員積極主動地利用各種就業機會和就業服務設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競爭就業的能力。可以說,這是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一個前提,也是失業人員應盡的義務。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就業權是勞動者的一項基本權利,是否就業應由勞動者根據自己的意願作出選擇。失業人員作為勞動者的一部分,享有同樣的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講,失業人員有選擇就業或不就業的自由。要求申領失業保險金的失業人員積極尋找工作,可以使其在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時,獲得必要的就業服務,爭取盡快實現再就業,從根本上解決失業問題。在認定失業人員是否有求職要求時,應以其是否在職業介紹機構登記求職,並參加再就業活動為衡量的標准。
失業人員必須同時滿足上述條件,才能申請領取失業保險金及其他待遇。對不符合條件的,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應當拒絕其申請,並告知其拒絕的理由。
『捌』 新勞動法失業後單位補償金
我是1979年1月參加工作至2001年失業,因單位放假,失業後在社會領兩年失業金,單位一分沒有給補嘗,問現在找單位能給予補嘗嗎?
『玖』 經濟學基礎中,失業的類型、條件、內容是什麼
國際上一般將失業分為以下幾類:(1)摩擦性失業,指由於勞動力市場功能上的缺陷造成的臨時性失業,如新生勞動力找不到工作,工人轉換工作崗位時出現的工作中斷等;(2)季節性失業,指由於某些行業生產條件或產品受氣候條件、社會風俗或購買習慣的影響,對勞動力的需求出現季節性變化而導致的失業;(3)技術性失業,指由於使用新機器設備和材料,採用新的生產技術和新的生產管理方式,出現局部勞動力過剩而導致的失業;(4)結構性失業,指由於經濟、產業結構變化以及生產形式和規模的變化,促使勞動力結構進行相應調整而導致的失業;(5)周期性失業,指市場經濟國家由於經濟的周期性萎縮而導致的失業。
『拾』 從引起失業的原因看,失業類型有哪些
從中國引起失業的原因看:將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利用不充分或勞動不得其用,即廣義的失業,區分為五種存在形式:
一、公開性失業。這種失業包括自願失業和非自願失業。自願失業,指能夠勝任某項工作的人拒絕考慮這種工作,而暫時處在閑置狀態;非自願失業,指積極尋找工作,但仍無工作可做的人。
二、就業不足。指勞動者實際工作的時間少於他們希望工作的時間。
三、表面上是在工作或願意工作,但利用不充分。這種失業包括:
1、變相的就業不足。一些人看起來全天在農場、工廠和政府部門工作,但實際上他們提供的服務只要更少的時間就能完成。
2、隱性失業。有些人因找不到工作不得不選擇非就業活動,典型地就是去接受教育和從事家務勞動。如受過一定教育的人本想參加工作,但因就業機會缺乏而被迫繼續上學;婦女本來願意參加工作,但因受傳統風俗習慣和道德因素的影響而找不到工作,她們不得不圍著灶台轉。這樣,教育機構和家庭就成為這些「願意就業者最後的場所」。
3、提前退休。這種現象在公務員中特別明顯,而且呈上升趨勢。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盡管人們的壽命在延長,但退休年齡卻在逐漸下降,這主要是為更多的年輕人創造就業和提升的機會。
四、損傷。指本來在整個工作階段都能工作的人,但由於營養不良或缺乏正常的衛生保健條件而致身體欠佳,或者不能做全日工作。
五、生產無效益。指本來有生產性的勞動者,但因補充性的物質資源不充分,生產率極低,生產出來的成果甚至還不能補償他們的生活必需品。
當前,我國尚處於轉型發展時期。一方面市場經濟有了初步的發展,西方經濟學所區分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失業存在的幾種主要形式,在當前中國城鎮的實際生活中均程度不同地存在著。例如,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從一種職業(單位)轉移到另外一種職業(單位)導致的磨擦性失業越來越多;產業結構的調整、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面臨停產、虧損、被兼並的命運,這些企業中的職工有可能陷入結構性失業。同時,技術進步也會引起排斥工人的後果(技術性失業)。此外,我國的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明顯的周期性波動,使周期性失業的存在在所難免。
另一方面,中國還屬於典型的發展中國家,因而發展經濟學所歸納的發展中國家失業存在的基本形式,在當前中國城鎮地區同樣也存在。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城鎮不但存在著一支規模不小的公開性失業隊伍,而且還潛伏著數量十分龐大的非公開性失業。就中國城鎮非公開性失業而言,就業不足的形式主要集中在效益不好的國有和集體企業單位,這些企業單位的職工實際工作的時間遠遠低於他們願意工作的時間,尤為典型的是,甚至有些單位對部分職工長期放假。表面上在工作或願意工作,但利用不充分的形式更是十分普遍。政府機關中的工作人員盡管全日制上班,但滿負荷工作的時間很少(變相的就業不足)。一些學校畢業的學生因為就業困難不得不繼續上學。有些婦女也因為就不了業不得不走向廚房(隱蔽性失業)。在中國,提前退休的現象比比皆是。此外,中國城鎮以損傷和生產無效益形式存在的非公開性失業也較普遍。尤其是以生產無效益形式存在的非公開性失業,使得一些國有企業人浮於事、生產效率低下,嚴重時,會使企業走向破產、倒閉的行列。顯然,轉型發展時期,中國城鎮失業的存在形式也有著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同樣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