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獨立行政法人
Ⅰ 日語中,獨立行政法人是什麼意思啊
行政法人為公法抄人的一種,乃新襲公共管理風潮下的產物。日本稱之為「獨立行政法人」( 獨立行政法人,どくりつぎょうせいほうじん)。
為因應公共事務的龐大與復雜性,原本由政府組織負責的公共事務,經執行後,被普遍認為不適合再以政府組織繼續運作,而牽涉的公共層面,又不適合以財團的形式為之,遂有『行政法人』的設置。
與財團法人最大的不同是,行政法人的資金來源是國家的預算,並且不再以國家考試的方式進用人員,杜絕公務人員缺乏創新、只求無過的心態,組織采合議制,設有董事會與監事會,定期召開會議,讓領導與執行專業化,也保障專業人員的權益。
Ⅱ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概況
2003年10月,JETRO更名為獨立行政法人日本貿易振興機構。
名稱: 獨立行政法人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JETRO)
法律依據: 獨立行政法人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法(2002年12月13日 法律第172號)
成立日期:2003年10月1日
法人代表: 理事長 渡邊 修
所 在 地:107—6006東京都港區赤坂1丁目12-32
JETRO擁有73個海外辦事處,與東京和大阪總部、亞洲經濟研究所一起積極致力於促進日本與海外之間的貿易與投資,加強企業之間的商務合作為目的的工作,其中尤其以加強東亞地區的商務合作為重點。
Ⅲ 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和財團法人有什麼區別
行政法人為公法人的一種,乃新公共管理風潮下的產物。日本稱之為「獨立專行政法人」( 獨立行政屬法人,どくりつぎょうせいほうじん)。
為因應公共事務的龐大與復雜性,原本由政府組織負責的公共事務,經執行後,被普遍認為不適合再以政府組織繼續運作,而牽涉的公共層面,又不適合以財團的形式為之,遂有『行政法人』的設置。
與財團法人最大的不同是,行政法人的資金來源是國家的預算,並且不再以國家考試的方式進用人員,杜絕公務人員缺乏創新、只求無過的心態,組織采合議制,設有董事會與監事會,定期召開會議,讓領導與執行專業化,也保障專業人員的權益。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http://china.findlaw.cn/
Ⅳ 什麼是獨立行政法人化
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化復是近年為制了適應日本行政改革而提出的一項新制度,主要內容為將原本屬於國家的行政機關機構轉變為獨立的法人,減輕國家的負擔,增加這些機構的獨立自主性。該制度主要實行的領域是國立大學、科研機構等等原本屬於國家機構的機構。日本大學原本是部下屬的執行特別任務的行政機關,其自身並不具有獨立的法人地位,自主性較弱。在成為獨立行政法人後,國立大學就從國家辦學變成法人辦學,國家對大學沒有直接管轄權力,大學具有完全的自主權。
Ⅳ 日本的PMDA認證是什麼認證
日本的PMDA證書,現在這份證書要拿到中國使用,需要辦理日本PMDA證書公證及中國駐日本領事館認證。
日本PMDA,即日本獨立行政法人醫葯品及醫療器械綜合管理機構,中國的化工原料企業要想出口給日本,就必須申請日本PMDA證書。這份文件要想在中國使用,就需要辦理日本公證及中國駐日使領館認證。
辦理時需要提供PMDA證書原件,要經過日本公證,外務省認證和中國領事館認證。
以下是日本PMDA證書樣本:
Ⅵ 獨立行政法人は、法人格を有することにする該怎麼翻譯,並且這里的ことにする的用法是什麼
獨立行政法人(為)具備有法人資格。
ことにする是決定XXXX之意,在這里可以不必譯出。
Ⅶ 日本行政機構里的獨立行政法人是什麼意思 能用通俗易懂的解釋下嗎 ~ 這里有個圖
就像是中國的事業單位一樣,享受政府撥款。
Ⅷ 獨立行政法人日本學生支援機構好嗎
什麼叫好,從哪個角度看,用什麼身份去評價
Ⅸ 日本政府的組成
1.在行政運營中確立政治主導 ,意味著對行政權和國民主權關系的確認 。根據日本國憲法 ,日本是實行三權分立政體的國家 ,國民主權體現在立法 、行政 、司法三權上 。執掌最高行政權的內閣總理大臣是由日本國民通過議會民主制確立的 ,總理大臣直接代表日本國民 。因此 ,要樹立首相權威 ,加強總理體系的工作能力 ,使它能在國民的呼聲中更好地煥發出活力 。如不其然 ,政黨政治的結果就是「官主導」,而非政治主導 。因此 ,東京大學的佐佐木毅教授認為中央機構改革的此舉是要訣別「官主導」的政黨政治 ③。這種轉變的實質是將政策決定的結構由官僚主導調整為政治主導 。為了確立政治主導的行政運營 、充實輔佐內閣總理大臣的機能 ,進行了以下改革 : (1) 明確規定總理大臣有權對閣議通過的國政方針做使其鮮明化的必要修改 。在必要時 ,總理大臣可以任命 3 人以內的特命國務大臣 。在森喜朗政府的第 2屆內閣中 ,就有兩位這樣的特命國務大臣 ,他們分別是 川堯與前首相橋本龍太郎 。橋本是行政改革擔當大臣 ,繼續推進他立下汗馬功勞也因此坐不穩首相寶座的行政改革事業 ;(2) 新增設了內閣府 。內閣府以總理大臣為首長 ,協助內閣官房進行國政上重要事項的企畫立案以及綜合調整 ,處理總理大臣職權范圍內的行政事務 ,並且管理總理大臣為主任大臣的外局事務 ; (3) 充實了內閣官房的機能 。明確規定內閣官房所掌事務包括事關國政基本方針的企畫立案 ,將內閣官房中總理大臣輔佐官的數目由原來的 3 名以內擴充到 5 名以內 ,允許內閣官房從行政組織內外聘用專門人才 。除此之外 ,還在各府省的大臣之下設置副大臣和大臣政務官 ,以使政治主導的政策決定更容易進行 ; (4) 就經濟財政 、綜合科技 、防災 、男女共同參與等重要議題 ,設置了召集政府內外英才共商國事的會議制度 。
2.中央政府改革步入由重視許可權到重視任務的軌道 ,有關中央省廳改革的法律不對許可權作出規定 ,卻對各省廳承擔的任務逐條進行明確規定 ,基於任務 ,中央政府機構被縮編 。國務大臣的數目由過去的 20 人以內縮減到 14 人以內(特別情況下可以在 17 人以內) ;省廳的數目由 22 個縮減到12個 ;官房和局的數目由 128 個縮減到 96 個 。依靠內閣府在縮編後的各省廳之間的綜合政策調整和各省廳內的政策調整以及各省廳之間的信息溝通 、情報交流機制 ,使中央政府各機構成為能提供有效率 、有質量服務的統一整體 ,從而消除縱向分割行政的弊端 。新的中央各省廳由新設 、合並 、劃歸 、更名等方式產生 。其中 ,內閣府為新設機構 ;總務省由原郵政省 、自治省 、總務廳合並而成 ;文部科學省由原文部省和科學技術廳合並而成 ;國土交通省由原運輸省 、建設省 、北海道開發廳 、國土廳合並而成 ;原總理府的三廳金融再生委員會 、經濟企畫廳 、沖繩開發廳劃歸總理府 ;環境省由環境廳升格形成 ;大藏省更名為財務省 ;通商產業省更名為經濟產業省 。
3.創設獨立行政法人是指使國家所有的美術館 、博物館 、研究所等事業單位成為自主運營 、情報公開的獨立行政法人 。這樣的獨立行政法人具有與其他法人同樣的資格 ,但又必須經營與公共事業相關 ,需要從行政管理上運籌的業務 。而且 ,財力和人事仍與政府相依存 ,既具有相對於政府的獨立性 ,又具有自律性 。創設獨立行政法人的目的在於推進行政減量 、行政服務民營化目標 ,使相關事業單位的業務更容易為國民所了解 ,提高其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 。根據日本政府《獨立行政法人制度關系大綱》,獨立法人制度的基本方針是 :極力排除對事業單位的事前干預和限制 ,管理的重心轉為事後監督 。為此 ,除了直接管轄大臣的管理和監督之外 ,來自於政府其他方面基於財政民主主義的干預只能保持在必要的最小限度內 。獨立行政法人制度實際上是將政府政策的實施功能與決策功能相分離 ,賦予相關事業單位從政府剝離出來的獨立法人資格 ,使之獲得了較大的自主權 ,從而完全可以選擇自己的經營和管理方式 ,同時受到盡量少的干預 。但是 ,前提必須是符合法律要求以及滿足國民需求 。自主經營也意味著自負其責 、減輕政府的管理負擔 。根據獨立行政法人制度 ,獨立行政法人依照主管大臣制定的中期目標編制實施計劃 ,在得到大臣認可的情況下 ,將其公布於眾 ,並依此自主經營 。在每個業務年度必須履行企業會計手續 ,即獨立行政法人實行企業會計制度 。日本的政府系統除了國營企業外 ,均實行基於現金主義的單式薄記的會計方式 ,被稱為官廳會計 。而企業會計制度則採用復式簿記的會計方式 。獨立行政法人須以從每年 4 月 1 日始到翌年 3 月 31日止為一個業務年度 ,做成資金貸借 、經營盈虧的財務報表以及收益分配 、損失處理的明細賬目 ,在一個業務年度終了時向主管大臣提交 。除了得到主管大臣的核准和認可外 ,還必須接受設在主管省廳的獨立行政法人評價委員會和設在總務省的獨立行政法人評價委員會的業績評估和管理監督 。因此 ,獨立行政法人制度的要點可以概括為 3 個原則 :自主經營原則 、企業會計原則 、業績評價原則 。
日本的獨立行政法人制度是在英國行政改革啟發下創立的 。具體的參照模型是撒切爾政權創立的行政代理機構(executive agency) ④。將所掌事務維持在行政系統內 ,導入企業經營管理手法進行運營 。但因財源和人事與政府相依存並受其控制 ,所以 ,這是一種與將國營企業民營化等改革措施相區別的內部民營化 。根據日本中央機構改革的日程表 ,從 2001 年 4 月起 ,56 個行政事業單位向獨立行政法人轉變 。截止到 2004 年 ,將有 89 個機關單位轉變為獨立行政法人 。
4.對中央省廳進行縮編和創設獨立行政法人制度無疑是追求精乾的小政府的措施 ,事業中止 、民營化 、向民間委託 、裁減組織和人員則是另外一些措施 。日本中央政府決定中止酒精專賣等事業 ,將糧食調查事業民營化 ,將工業技術標准實施事業交付民間管理 ,將情報處理 、統計處理 、國有資產的設備及其修繕等管理業務向民間委託 。日本中央政府還決定將現在中央直屬的郵政 、森林 、造幣 、印刷事業進行徹底改革 。在經營管理上 ,使之具有企業性格 ;在人事組織規模上 ,使之縮小減量 ,同時推進向民間委託 。這次改革設置的郵政事業廳 2 年後要變為郵政公司 ,國有森林事業的管理要逐步委託給民間和地方公共團體 。在組織人事方面進行大幅度縮減 。省廳由 1 府 22 省廳縮減為 1 府 12 省廳 ;官房 、局由 128 個縮減為 96 個 ,縮減率為 25 % ;科、室數由約 1 200個縮減為 1 000 個 ,縮減率為 20 % ;政策審議會數由 76 個縮減為 29 個 ,縮減了約 1/ 6 。通過民營化 、組織人員縮減 、導入獨立行政法人制度 、倡導地方分權 、放鬆行政控制等措施 ,日本政府決定在未來的 10 年間將國家系統公務員 (不包括地方自治體的公務員) 的數目縮減 25 %。在日本的行政改革史上 ,政府曾前後 9 次削減國家公務員的數量 ,但其後公務員的數量又有所增加 ,致使小政府的目標大打折扣 ⑤。因此 ,中央政府決定徹底抑制定員增加 ,立志使中央政府成為世界上鮮見的小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