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法從舊原則
1. 簡述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在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中,或者在重要的訴訟階段,起指導作用的准則。它體現的精神實質是為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和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活動指明了方向,概括地提出了要求,因此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以我國憲法為根據,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情況出發,按照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要求,結合其特點而確定的。
2. 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1、訴訟權利平等原則;2、同等與對等原則;3、法院調解原則;4、辯論原則;5、處分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由處置自己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訴訟權利。
【法律分析】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其活動本質和規律以及立法者所奉行的訴訟政策的集中體現。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是在審理解決民事案件的整個過程中和在民事訴訟的主要階段上起著指導作用的准則。體現民事訴訟法的立法指導思想和精神實質,對民事訴訟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中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有:民事案件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原則;人民法院依法對民事案件獨立審判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對訴訟當事人適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則*兩審終審原則;公開審判原則;迴避原則;合議原則;以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人民檢察院對民事審判實行法律監督原則;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變通或補充規定原則;保證訴訟當事人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原則;辯論原則;處分原則;支持起訴原則;著重調解原則;巡迴審理,就地辦案原則;人民調解原則。基本原則可分為憲法和法院組織法規定的原則和民事訴訟法特有的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八條 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3. 民事訴訟法的原則
民事訴訟法的原則有:
1、當事人訴訟平等原則;
2、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3、法院調解自願和合法的原則;
4、辯論原則;
5、處分原則;
6、檢查監督原則;
7、支持起訴原則。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五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第六條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八條
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4. 為什麼訴訟法等程序法遵循的是溯及既往的原則
這是程序的啟動滯後性和昭然性使然。如果在一部訴訟法前發生的糾紛仍按照當時的程序法解決,那麼很可能出現同一種訴訟採用不同的審理方式,而且程序的變動會對結果產生巨大影響,而且是當事人無法信服,並且法院操作也存在困難。
而實體法不能溯及的目的在於保證社會秩序的穩定信和一貫性,因為往往都是對現有的社會關系的反映或是說對權利義務的重構,如果允許溯及,會對當時法的權威性造成損害。
5. 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我國訴訟法復共同的基本原制則包括:
(1)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3)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4)兩審終審制
(5)公開審判
(6)迴避原則
(7)合議制原則
(8)訴訟以民族語言文字進行
(9)人民檢查機關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
(10)保障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的原則
6. 民事訴訟法的時間效力採取從新原則是什麼意思
復《民事訴訟法的效力》制規定:
民事訴訟法的時間效力,是指民事訴訟法發生作用的時間,以及民事訴訟法對其頒布前的行為是否有溯及力的問題。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自1991年4月9日起生效。同時,1991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學習宣傳貫徹民事訴訟法的通知》中規定,在民事訴訟法實施後受理的案件,一律按照民事訴訟法進行審理,因而民事訴訟法有一定的溯及既往的效力。
7. 實體從舊,程序從新"原則和"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怎麼區分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意思是,行為人過去的行為只能適用過去的法律規則,因此也就是「實體從舊」。
而「程序」是行為人「當下」的行為,因此應當適用新法,所以「程序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