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補償按直發工資還是含稅工資
❶ 賠償金是按實發工資還是按應發工資
賠償金是按應發工資。
勞動關系的解除有多種方式,雙方協商解除是其中之一。但用人單位提出並與員工協商解除勞動關系的,應根據員工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經濟補償。
《違反和解
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第五條
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
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准發給經濟補償。《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給予勞動者本人一個月工資收入的經濟補償:(一)用人單位依據本條例第二十九條(參
見)規定提出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第二十九條
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本條例第四十二條(參見)中的本單位工作年限,滿六個月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以上條文說明單位提出與員
工協商解除勞動關系,應根據員工在單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經濟補償,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不滿一年滿六個月的按一年計算。
計算經濟補償金所依據的月工資性收入如何計算呢?《違反
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
第十一條本辦法中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
《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第四十五條
本條例第四十二條(參見)、第四十四條(參見)中的工資收入按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收入計算,勞動者月平均工資收入低於本市職
工最低工資標準的,按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准計算。
另《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指出「根據相關規定,經濟補償金應以勞動
關系解除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性收入為計算標准。勞動者每月應得工資與實得工資的主要差別在於各類扣款和費用,包括個人應當承擔的社會保險金,稅費或工會
費等。由於用人單位代扣的社會保險金、稅費等均為個人勞動所得的組成部分,用人單位只是承擔代繳義務。因此,該部分款項應當計入工資性收入,在計算經濟補
償金時應當一並予以考慮。
❷ 補償金是按稅前工資還是稅後工資
1、勞動合同中的經濟補償金,按勞動者的稅前工資支付。 2、勞動者領取的經濟補償金,屬於稅前收入,需要根據國家規定確定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 為進一步支持企業、事業單位、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推進勞動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安置有關人員,維護社會穩定,現對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二、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三、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 本通知自2001年10月1日起執行。 以前規定與本通知規定不符的,一律按本通知規定執行。對於此前已發生而尚未進行稅務處理的一次性補償收入也按本通知規定執行
❸ 勞動法 辭退怎麼賠償的工資的賠償是按照實發的。還是自己應得工資一 年的平均工資呢。謝謝
經濟補償金或者賠償金按照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月平回均稅前工資(應發工資)答計算。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❹ 賠償金是按應發工資還是實發工資,或是基本工資
賠償金是按應發工資。
勞動關系的解除有多種方式,雙方協商解除是其中之一。但用人單位提出並與員工協商解除勞動關系的,應根據員工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經濟補償。
《違反和解 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第五條 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 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准發給經濟補償。《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給予勞動者本人一個月工資收入的經濟補償:(一)用人單位依據本條例第二十九條(參 見)規定提出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第二十九條 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本條例第四十二條(參見)中的本單位工作年限,滿六個月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以上條文說明單位提出與員 工協商解除勞動關系,應根據員工在單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經濟補償,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不滿一年滿六個月的按一年計算。
計算經濟補償金所依據的月工資性收入如何計算呢?《違反 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 第十一條本辦法中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
《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第四十五條 本條例第四十二條(參見)、第四十四條(參見)中的工資收入按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收入計算,勞動者月平均工資收入低於本市職 工最低工資標準的,按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准計算。
另《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指出「根據相關規定,經濟補償金應以勞動 關系解除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性收入為計算標准。勞動者每月應得工資與實得工資的主要差別在於各類扣款和費用,包括個人應當承擔的社會保險金,稅費或工會 費等。由於用人單位代扣的社會保險金、稅費等均為個人勞動所得的組成部分,用人單位只是承擔代繳義務。因此,該部分款項應當計入工資性收入,在計算經濟補 償金時應當一並予以考慮。
❺ 經濟補償金基數,是稅前工資還是稅後工資
經濟補償金基數,是稅前工資。本機的社會保障,住房公積金應根據法律規定,社會保障和住房公積金按照法律規定,住房公積金由僱主和工人支付。僱主部分是一體人的勞動人員的一部分,進入工人的個人社會保障或公積金賬戶,這是個人貨幣收入,這是薪水的一部分。因此,個人手柄和支付部分應包括在經濟補償計算的基礎中。
根據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勞動合同中勞動勞工的平均工資或在終止前12個月低於本地最低工資標准。工作人員工作不到12個月,按照實際工作數量計算平均工資。基於薪資或貨幣調試的經濟補償嗎。應支付,包括應支付的社會保障。計算經濟補償需要達到少數勞動力糾紛,總收入為12個月,計算平均月薪。對於每月支付工資,不應根據付款的申請來考慮個人所得稅或其他扣除。相關法律規定,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方法將被終止或終止。
❻ 有誰知道新勞動法補償工資為應發工資還是實發工資
我們公司是應發工資,合同上是這么寫的。
❼ 勞動法補償工資是應發還是實發
法律分析:經濟補償是按應發工資計算,而不是按實發工資計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七條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❽ 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基數是以實發工資還是應發工資計算
經濟補償金的月工資是指員工離職前12個月的應發工資的平均數;應發工資應當包括員工所應得的所有貨幣性收入。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8)勞動法補償按直發工資還是含稅工資擴展閱讀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❾ 經濟補償金是應發工資還是實發工資
經濟補償是按應發工資計算,而不是按實發工資計算。
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故應當是應發工資
勞動者的以下勞動收入不列入經濟補償金基數的范圍:
(1)勞動保護費用,如工作服、解毒劑、清涼飲料費用等;
(2)按規定未列入工資總額的各種勞動報酬及其他勞動收入,如創造發明獎、國家星火獎、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中華技能大獎等,以及稿費、講課費、翻譯費等。
(9)勞動法補償按直發工資還是含稅工資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對於經濟補償的月工資下了定義:
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在計算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時,其工資除包括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外,還包括勞動者的加班工資。勞動者已領取的年終獎或年終雙薪,計入工資基數時應按每年十二個月平均分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