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被告明確
㈠ 民事訴訟要求提供被告什麼身份信息
原告向法院起訴,立案庭在審查起訴時,是否必須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身份證明,以滿足《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二)項「有明確的被告」的要求。對此,無論在理論界還是實務界都存在較大的分歧。有的法院就明確規定必須提供,其作法為:「被告是自然人的,提供其身份證(或戶口本)復印件或常住人口信息登記卡或暫住人口信息卡;當事人是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組織的,則應當提供工商局或其他機關出具的相關證明,如工商經濟信息中心查詢通知單等。對於當事人在立案時不能提供上述材料的,則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 》第九條的規定,責令其限期補交。否則不予立案。」[1]筆者認為這種做法值得商榷。
一、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身份證明沒有法律依據。法院立案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該條是起訴的法定條件,其中第二項「有明確的被告」應當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第八條第一款第二項也是直接引用「有明確的被告」,未對其作出解釋。要求原告提供被告身份證明以證實被告確實存在的作法,無疑給原告的起訴增加了一個苛刻的條件,是對法律的狹隘解釋。按照法院受理案件的一般理解,受理只是形式審查,應當從寬解釋,讓原告的起訴順利進入審判大門,提供司法保護。有學者就認為,「法律要求重點在於『有』,至於該被告是否必然是正當的被告並未苛求,以理論上講原告一次性提出正確被告當然好,便萬一提不出也不應該妨礙原告行使訴權,因為訴訟中有變更、追加被告之情勢,至於法院如何處置起訴則另當別論。」[2]近年來,社會呼籲對民事訴訟法進行修改,一個重大方向就是針對目前「老百姓打官司立案難」的現狀,以立案登記制度代替立案審查制度, 降低法院立案的門檻,盡力化解老百姓之間的矛盾。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十屆人大二次會議第四次會議上發表工作報告,提出要把解決民眾「告狀難」、「申訴難」問題作為重要任務,做好立案和申訴信訪接待工作。因此,只要有被告的名稱(或姓名)、地址(或住址)就屬於有明確的被告,無須額外增加其他要求。當然,在當今社會,通訊發達,一般可要求提供被告的電話(但不是必要條件)以便聯系。
二、要求原告提供被告身份證明有悖司法為民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司法為民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要求法院為老百姓提供優質、簡便、高效的司法服務。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指出:司法為民要在11個方面下功夫。其中第5個為:「在進一步方面人民群眾訴訟方面下功夫,切實保障人民的訴訟權利。」在眾多案件中,原告有時很難提供被告的身份證明,如損害賠償糾紛等,原告何以提供被告的戶口本或身份證復印件;當被告是非自然人時,如果法院不立案,原告的律師也不能到工商局查詢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組織的營業執照(工商局要求律師憑法院的受理案件通知書才能查詢相關企業的檔案),律師尚且如此,則原告本人或其他代理人更為艱難。故把提供被告的身份證明作為立案條件的作法是強人所難,將把許多原告拒於法律保護之外或迫使原告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物力去尋找被告的身份證明,增大原告的負擔,引起原告的不滿,損害法院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不符合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司法為民」的要求。
㈡ 如何理解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有明確的被告」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二)項的規定,「有明確的被告」是起訴的四個條件之一。
對於它的理解如下:
一種認為「明確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訴時必須提供被告的身份資料,如被告自然人,則需提供其身份證或相應的戶籍證明資料,如法人等組織的,則需提供工商登記資料或組織機構代碼證;
另一種意見認為「明確的被告」是指能夠確定被告的身份,能夠將特定的被告予以特定化,即有明確的住所等,能夠與他人區分即可。
《民事訴訟法》第108條所稱「明確的被告」是指在法院的管轄確定並正確無誤時,在該法院管內的被告必須有
(一)姓名(自然人)或名稱(法人)、字型大小(法人分支機構、非法人社會組織、合夥),
(二)必須有住所,或者在該法院管內有經常居住地(連續居住一年以上)。
(2)民事訴訟法被告明確擴展閱讀:
對於「明確被告」的判定:
其一,被告的身份情況。
在被告的身份情況中,被告的姓名或名稱是否准確或正確最為重要。籍貫、職業或工作單位和職務等身份情況並非起訴的必要條件。有的法官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身份證、電話的號碼,均出於法官確認被告身份或方便聯系被告的需要,不應成為起訴的充分必要條件。
其二,被告的住址或住所地。
當被告是公民的,以派出所的戶籍登記為依據確定其家庭住址,公民被告的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除寫明住所地外,還應寫明經常居住地。當被告是企業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以工商檔案或有關登記、備案部門的登記、備案材料(黨委、政府除外)為依據確定其住所地。
其中,企業法人或非企業法人以營業場所為住所地,而其他組織如學校、機關等則以辦公場所為住所地。
其三,被告與原告之間存在某種法律關系。
原告起訴時應當舉出初步證據以證明或明確其與被告之間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或存在事實上或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㈢ 民事訴訟被告不明確,法院受理嗎
民事訴訟被告不明確,法院不會立案受理的。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㈣ 民事訴訟法中被告必須出席嗎
法律分析: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是民事訴訟庭前調解,可以不到庭。法院組織的調解,遵循自願的原則,同意調解就去;如果不同意調解,可以不去,也可以委託代理人去。但開庭時,當事人必須到庭,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㈤ 被告住址不明確法院應如何審理
被告住址不明確法院應公告送到,如果不出庭就缺席審判。
《民事內訴訟法》第108條規定:「容有明確的被告」是指「被告」必須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即有真實的名字或名稱,有名確的住所地,而不是要有明確的現實住址。因此,被告住址不明確法院應當以公告的方式送達,而不應當駁回起訴。
《民事訴訟法》第84條明確規定:「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這是司法實踐中,針對人民法院依據原告起訴時所提供的被告住址無法直接送達或者留置送達,且原告因客觀原因不能補充或者依據原告補充的材料仍不能確定被告住址的情況,人民法院向被告公告送達訴訟文書的法律依據。
原告在起訴時只要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的規定,原告即依法享有訴權,因此,對於原告無法提供被告明確住址的,法院不能從程序上駁回原告的起訴。
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本院依法追加你為本案共同被告參加訴訟是什麼意思
共同進行訴訟的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通知其參加訴訟。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以委託外地人民法院調查。委託調查,必須提出明確的項目和要求。受委託人民法院可以主動補充調查。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書後,應當在三十日內完成調查。因故不能完成的,應當在上述期限內函告委託人民法院。
(6)民事訴訟法被告明確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的相關要求:
1、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2、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3、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㈦ 追加被告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
這位朋友你好,這個當然是根據法律發現了他行為比較更惡劣,當然是可以追加被告的法律依據來。懲罰犯罪分子。
㈧ 民事訴訟被告不適格適用的法律有哪些
被告不適格適用的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和《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零八條,規定如果被告不適格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已受理的,可以駁回起訴。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零八條人民法院接到當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訴狀時,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且不屬於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情形的,應當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材料,並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需要補充必要相關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在補齊相關材料後,應當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立案後發現不符合起訴條件或者屬於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情形的,裁定駁回起訴。
㈨ 民事訴訟中被告能否申請追加被告
在民事訴訟中,原告根據自己利益的需要,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下,可以申請追加被告內。"被告容追加被告"的申請能否得到支持,主要有以下三個條件:
1、被追加的被告是否是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
3、是否在規定的期限內申請追加(關於追加被告的期限,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在審判實踐中一般在一審程序的法庭辯論終結前進行)。
㈩ 如何理解行政訴訟中明確的被告
法律分析: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等信息具體明確,足以使被告與他人相區別的,可以認定為有明確的被告。明確的被告要求該被告應是行政主體、明確的被告應是清楚、可以指認的被告、明確的被告應是具體的被告、明確的被告不等於被告主體適格。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零九條
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等信息具體明確,足以使被告與他人相區別的,可以認定為有明確的被告。
起訴狀列寫被告信息不足以認定明確的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補正。原告補正後仍不能確定明確的被告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