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從舊
⑴ 行政法的溯及力問題!
按照「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按原規定執行,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⑵ 民法新舊法適用原則
既然已經出台新法律了,則應該按新法處理,新法優於舊法。不能用刑法或行政法的原則來類推民法原則。基層不同。
⑶ 從舊兼從輕原則的行政法問題
在確定行政相對人的行為性質以及因此給予相應的懲處時,同樣應受到從舊兼從輕原則的限制。對此在理論上的理由和該原則在刑法適用上的理由是一致的,即對行為進行評價和懲處的法律修改了,就應當以修改後的法律對行為進行評價或懲處,除非這種評價或懲處增加了行政相對人的責任。在立法上,也體現了對從舊兼從輕這一適用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在此「規范性文件」指的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有效的規范性文件,而不應該是相對人行為時有效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已失效的規范性文件。由此可以看出在行政領域該原則同樣是適用的。
法律通過評價和懲處功能實現立法目的,在強調法律的保護功能時也要注重法律的保障功能。在國家與公法相對人之間,新法對一個行為作出非違法性評價或弱化懲罰的規定時,就應依據從舊兼從輕的原則適用新法對沒有懲罰完畢的行為重新進行評價並按評價的結論作出相應的處理,以保障人權,實現法律的公平和正義。
⑷ 列舉幾個有關行政法的內容
關於行政法的內容,關於行政法的內容,你直接買一本行政法它上面都有。
⑸ 從舊兼從輕原則只適用刑法嗎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個法律的普遍原則。在一般的民商事法律當中,除非特別作出明確的規定要「溯及既往」,那麼,沒有規定的情況下,都適用不溯及的原則。 法律必須要經過嚴格的制定、審批程序,公開公布之後,才能實施,並且一般情況下,不得約束法律實施之前的行為,因為那時沒有這個法律實施,不能因為要懲罰這個行為,制定一個法律,那樣就亂套了。 補充: 沒有。 民事部分就不說了,不會出現這個原則。行政法部分倒是有可能,不過,行政法同樣忌諱事後制定法規來處罰之前的行為。到目前為止,我國行政法部分也沒有這個原則。 追問: 可是,不管從舊兼從輕還是從新兼從輕,的效果都是一樣的有利於當事人,適用條件也是未決案件(即未審理或雖審理但未判決) 從這個來看刑法和行政法都屬於公法領域 回答: 是屬於公法領域。但是,這個原則需要明確的規定,才能付諸實踐。行政法更多的是「法不溯及既往」。 注意一下:刑法涉及到新法與舊法以及對犯罪行為追訴的問題,所以明確規定這個原則。 而行政法更多的是不可以事後制定法規來處罰之前的行為,雖然也存在一個違法行為的追訴,但是,那個追訴與刑法上的追訴是不同的,除非依據當時的行政法認為實施的行為違法,才能發生追訴。如果當時的行政法沒有規定,或者不認為行為違法,也不會產生行政法上的追訴。 所以,這個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其他回答(10)風4級2009-05-27是的。法不溯及既往這一個原則始於羅馬法,確定於美、法德等國的法律,並為許多國家共同遵守。但這一原則並不是絕對的。立法者鑒於維護某種利益目的,往往也針對具體情況,在法中作出有溯及力或有一定溯及力的規定。從舊兼從輕原則就是法不溯及既往所要求的。我國除刑法,民法等法律通常也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⑹ <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相關行政法溯及力問題,能按從舊兼從輕的原則處理么或按新法
一,《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內議通過,容
2001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三號公布,
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是指對2002年9月1日發生的事情按以前的規定辦理,對2002年9月1日起發生的事情按現在條例的規定辦理.
以就是說,本條例無法律溯及力.
二,你在廣東,如認定你超生,需要交納「社會撫養費」應當按08年未婚生育一子,從出生日起60日內已補辦結婚證件.當時的《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處理。
引用法律規定;
《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的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⑺ 行政法從舊兼從輕原則
法律分析:行政法從舊兼從輕原則刑法的「從舊兼從輕」原則,用最簡單的話理解就是:「有利於被告人」的准則。刑法的該規定主要是針對舊的現行的刑法之間的矛盾問題,且主要是針對新刑法溯及力的問題。即新刑法對公布之前的行為是否認為是犯罪問題,以及如何適用等問題。「從舊兼從輕」原則具體舉例說明:首先,當遇到一個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頒布以前,此時要考慮的是先適用舊刑法,即行為時的法律規定(從舊)。其次考慮,如果是適用新的刑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處罰較輕的話,則應該對被告人使用新刑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⑻ 行政法適用的溯及力問題
《立抄法法》第八十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因此,理論上說,行政法有溯及既往的可能。不過成立的條件,除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還要有明確的「特別規定」。比如刑法第12條第1款的規定。
行政法沒有行政法法典,也就沒有統一規定過溯及力的問題,所以要判斷某些規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該法規是否有溯及力條款。否則,即使對相對人有利,也不能適用新規定。當然,行政機關自願適用新規定的除外,權當其自由裁量了。
所以本處罰很難適用新法。只能申訴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照顧。
以上屬個人看法。
⑼ 行政法適用從舊兼從輕嗎
法律分析:我國法律上從舊兼從輕的原則也不是絕對的,在《立法法》第九十三條中明確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九十三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第九十四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