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處分效果
『壹』 行政處法與行政處分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行政處罰是對實施了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相對人的制裁,而行政處分是對違反政紀的國家公務員的懲戒;
2、行政處罰屬於外部行政行為,相對方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處分屬於內部行政行為,被處分者不服只能申訴,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3、行政處罰的主體是享有相應對外管理許可權的行政執法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而行政處分的主體是公務員所屬行政機關或行政監察機關。
4、行政處罰的對象既可以是公民個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組織,而行政處分的對象一般只能是公務員個人。
『貳』 什麼是行政處分
【法律分析】
行政處分,國家行政機關依照行政隸屬關系給予有違法失職行為的國家機關公務人員的一種懲罰措施,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行政制裁的一種形式。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依照有關法律和有關規章,給所工作中違法失職的公務員實行的懲處和制裁,是對國家公務員的過錯行為的一種否定和懲戒,使之受到抑制和消除,對未受到懲戒的國家公務員,也有著規范和警戒作用。同時又是被處分人的行政責任的體現形式之一。
行政處分屬於內部行政行為,由行政主體基於行政隸屬關系依法作出。它具有強烈的約束力,管理相對人不服,行政主體可以強制執行。
因其不受司法審查,故被處分人不服行政處分,根據《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六章 不服處分的申訴第四十八條 受到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對處分決定不服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有關規定,可以申請復核或者申訴。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處分的執行。行政機關公務員不因提出復核、申訴而被加重處分。情節嚴重的還有雙開處罰,開除黨籍,開除職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九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通報批評;
(二)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三)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
(四)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第十條 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第十一條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
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法律對違法行為未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為實施法律,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擬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應當通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作出書面說明。行政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情況。
『叄』 行政處罰是什麼行政處分又是什麼能舉例子嗎
行政處罰是行政違法後由公安機關實行的,分為:警告,罰款和拘留。
例如:中學生張某,以路燈為靶子,用彈弓接連打碎三個燈泡。正當他得意時,被巡邏的民警抓獲,受到罰款處罰。
這就是行政違法,張某被實施行政處罰。
詳情請參考:http://www.cnsikao.com/sifakaoshiziliao/zhuantijiangzuo/xingzhengzhuanti/200632014639-1.Html
行政處分,是指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按行政隸屬關系,根據國家法律或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規章制度,對犯有輕微違法失職行為尚不夠刑事處分或者違反紀律的所屬人員,給予一種制裁。有時也叫紀律處分。
處分的主要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八種。有的在給予行政處分的同時,也可以通過一定時期的考察,如果確有悔改表現,給予處分的部門經審核後,也可以重新作出決定,撤銷或變更原處分,以示鼓勵。
行政處罰,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給予的制裁措施。行政處罰的主要種類有: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是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給予的制裁。行政處分是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依據行政管理法規、規章、紀律等對其所屬人員違規、違紀行為所作的處罰。
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主要區別在於:
第一,針對的違法行為不同。行政處罰是針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所採取的;行政處分是針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所採取的。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的外部行政行為;行政處分則是行政機關的內部行政行為。
第二,行為人與相對人之間的關系不同。行政處罰的決定者和實施者是具有國家行政管理職能的特定的行政機關,它與受處罰人之間不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隸屬關系,而只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普通行政關系;行政處分的決定者和實施者並不一定是特定的行政機關,它與被處分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基於行政組織關系所產生的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第三,適用的法律依據不同。行政處罰依據國家有關行政管理的普通的法律法規,主要是指行政行為法和行政程序法;行政處分則依據行政組織法。
第四,形式不同。行政處罰的形式主要有警告、罰款、拘留、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勞動教養等,始終與被處罰人的人身自由權、財產所有權等基本權利相關;行政處分的形式主要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留用察看、開除等,大多與被處分人職務上的權利有關。
第五,兩者所產生的法律效果不同,由此產生爭議後的救濟手段也不一致。對行政處罰不服,相對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對行政處分不服,相對人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如果不明白請在網路網頁查找: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肆』 行政處罰法的頒布有什麼重要意義
(1)行政處罰法建立了中國行政處罰設定和實施的法律制度。(2)健全、完善了中國法律責任制度。(3)完善了中國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4)對改善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執法水平,保護公民和組織的合法權益起到積極作用。(5)行政處罰法的制定對於保障行政機關有效進行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對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對於反腐敗也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伍』 分析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
行政處罰是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給予的制裁。行政處分是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依據行政管理法規、規章、紀律等對其所屬人員違規、違紀行為所作的處罰。
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主要區別在於:
第一,針對的違法行為不同。行政處罰是針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所採取的;行政處分是針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所採取的。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的外部行政行為;行政處分則是行政機關的內部行政行為。
第二,行為人與相對人之間的關系不同。行政處罰的決定者和實施者是具有國家行政管理職能的特定的行政機關,它與受處罰人之間不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隸屬關系,而只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普通行政關系;行政處分的決定者和實施者並不一定是特定的行政機關,它與被處分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基於行政組織關系所產生的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第三,適用的法律依據不同。行政處罰依據國家有關行政管理的普通的法律法規,主要是指行政行為法和行政程序法;行政處分則依據行政組織法。
第四,形式不同。行政處罰的形式主要有警告、罰款、拘留、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勞動教養等,始終與被處罰人的人身自由權、財產所有權等基本權利相關;行政處分的形式主要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留用察看、開除等,大多與被處分人職務上的權利有關。
第五,兩者所產生的法律效果不同,由此產生爭議後的救濟手段也不一致。對行政處罰不服,相對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對行政處分不服,相對人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陸』 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的區別
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的區別有:
(1)針對的對象不同。行政處分針對行政機關內部工作人員;行政處罰針對行政管理相對人。
(2)作出決定的機關不同。行政處分一般由與被處分人有從屬關系的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處罰由特定的和法定組織作出。
(3)針對的違法行為不同。行政處分針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違紀及失職行為;行政處罰針對行政管理相對人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
(4)制裁的種類不同。行政處分的種類主要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行政處罰的主要種類有: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吊銷或暫扣許可證或執照、行政拘留等。
(5)執行的程序不同。行政處分由作出處分的行政機關執行。處分決定歸入被處分人的人事檔案,被處分人對行政處分不服,不能向法院起訴,只能依法定程序申訴;行政處罰由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自己執行或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被處罰人對行政處罰不服,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拓展資料: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處罰特徵是:實施行政處罰的主體是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處罰的對象是實施了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行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行政處罰的性質是一種以懲戒違法為目的、具有制裁性的具體行政行為。
『柒』 關於行政處罰法
《行政處罰法》的制定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頒布時間: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七日
2.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關系?
行政處罰是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給予的制裁。行政處分是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依據行政管理法規、規章、紀律等對其所屬人員違規、違紀行為所作的處罰。
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主要區別在於:
第一,針對的違法行為不同。行政處罰是針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所採取的;行政處分是針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所採取的。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的外部行政行為;行政處分則是行政機關的內部行政行為。
第二,行為人與相對人之間的關系不同。行政處罰的決定者和實施者是具有國家行政管理職能的特定的行政機關,它與受處罰人之間不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隸屬關系,而只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普通行政關系;行政處分的決定者和實施者並不一定是特定的行政機關,它與被處分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基於行政組織關系所產生的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第三,適用的法律依據不同。行政處罰依據國家有關行政管理的普通的法律法規,主要是指行政行為法和行政程序法;行政處分則依據行政組織法。
第四,形式不同。行政處罰的形式主要有警告、罰款、拘留、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勞動教養等,始終與被處罰人的人身自由權、財產所有權等基本權利相關;行政處分的形式主要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留用察看、開除等,大多與被處分人職務上的權利有關。
第五,兩者所產生的法律效果不同,由此產生爭議後的救濟手段也不一致。對行政處罰不服,相對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對行政處分不服,相對人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處罰與刑罰的關系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承擔行政責任的,給予必要的處罰的行為。而刑事處罰是犯罪行為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是國家懲罰的強制手段。
法律責任從性質上分大體有三種: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因而,我國法律責任的規定中一般包括了這三方面的內容,即:行政處罰、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對於不同的違法行為規定不同性質的處罰,是為了對不同的違法行為以及具體情節、性質給以必要的、適當的制裁,達到教育、防範和懲罰的目的。由於處罰的性質不同、方法不同,發揮的作用也完全相同。在我國法律責任制度中,行政處罰的刑事處罰的關系比與其他法律責任之間的關系相同。在我國法律責任制度中,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的關系比與其他法律責任之間的關系更直接,它們在違法責任的構成上許多相似之處。在處理某一 違法行為時,是應給予刑事處罰還是應給予行政處罰,經常會出現一些較難判斷的情況,解決這好這一問題的法律適用是不容迴避的問題。
(一)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的共同性
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都是行為人對其違法行為造成的法律後果所承擔的責任,兩種處罰都是國家剝奪違法行為人某些權利的強制手段,都屬於公法的范疇。第一,遵循相同的原則,如:「罪刑法定」、「錯罰相當」、「教育與懲罰相結合」、「公開、公正」原則等等。第二,代表國家實施處罰,實施主體都是國家權力的代表,任何非國家權力主體的組織和個都無權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處罰。第三,行政處罰和刑罰都是以行為人實施了違法行為為前提的,對違法構成要件的要求也相似,只是程度不同。第四,處罰方式都有人身罰和財產罰,由於人身罰、財產罰都是代表國家實施的,因而在實施刑事處罰前如果已經實施了行政處罰的,可以相應折抵。
(二)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的不同點
1.處罰適用前提不同。行政處罰是針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作出的處罰;而刑事處罰是觸犯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作出處罰。
2.處罰適用的依據不同。行政處罰適用的依據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以及合法的規章;而刑事處罰適用的依據只能是法律,既刑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有關刑法若干補充規定。這是因為關於刑法的規定,是國家的專屬立法權,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以及規章無權規定刑事處罰。
3.處罰實施機關不同,行政處罰在我國是屬於行政管理的范疇,因此實施主體是行政機關。而刑事處罰是屬於國家的司法權范疇,因此只能由法院實施。
4.處罰的種類不同。刑事處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還有適用於外國人犯罪的驅逐出境。行政處罰主要是人身罰和財產罰,但主體是人身罰。行政處罰包括:警告、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行政拘留等。從種類上說雖包括了人身罰、財產罰、申誡罰和能力罰四大類,人身罰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且行政處罰所規定的人身罰較之刑事處罰也要輕得多。
5.違法者主觀狀態承擔責任的影響不同。在刑事處罰中,行為人的主觀是故意還是過失對其所承擔的刑事責任影響很大,是判斷罪與非罪、此罪或者彼罪重要因素。但在行政處罰過程中,行為人主觀上的故意或者過失就不是很重要了,只要主觀上有過錯,即有主觀上故意或者過失,客觀上實施了行政違法行為,就可以認為是已構成了行政違法,就可以對其實施行政處罰。
6.處罰的作用不同。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雖然對違法者都有懲誡和教育的雙重作用,但側重點不同。行政處罰是對有違反國家行政管理秩序行為,尚未構成犯罪的違法者進行的處罰,它注重的是對糾正違法行為,處罰只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只要達到了糾正違法行為的目的,行政處罰的作用也就達到了。而刑事處罰,針對的是嚴重危害社會刑事犯罪分子作出的,因引它更注重對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制裁犯罪分子是刑罰的主要功能,當然在制裁的過程中了包涵著違法者的教育,對於違法犯罪行為不但要給予制止和糾正,而且必須要使犯罪分子得到應有的制裁。
(三)行政處罰與刑罰的不可替代性
由於行政違法行為在構成要件上與刑事犯罪有相似之處,有的只是違法嚴重程度不同,因此在執法過程中對行政違法行為或者犯罪的准確認定是正確適用法律的關鍵。如何認定違法行為的性質,應當從違法行為的主觀要件以及行為主體侵犯的社會關系的具體情節方面進行分析。
另外當行為人的一個行為既違反了行政法中某個法條的規定,同時又觸犯了刑法的某個法條規定,而構成行政違法行為與犯罪的競合,在實踐中,一個違法行為同時觸犯了行政違法行為法律規范和刑法的情況大量存在,如偷漏稅、走私、破壞公共秩序等行政違法行為等,對於這種情況,應如何處理呢?在實踐中應根據違法行為的不同情況,作出不同的處罰決定。具體分析發生行政違法行為和犯罪競合,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單處刑罰
即對某一行政違法行為構成了只由司法機關給以刑事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就同一事實重復處罰。這實際上也地「一事不再罰」原則的體現。對於給予刑罰就足以在到懲處和預防犯罪的目的的,就沒有必要再由行政機關予以行政處罰。
2.刑罰與行政處罰雙重適用
即對行為人除由司法機關予以刑罰處罰外,有關行政機關應予以行政處罰。這主要是因為:違法行為具有觸犯刑法和行政法律規范的雙重性,行為人也就應該相應承擔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另外,刑罰與行政處罰的種類及功能的差異決定了在適用刑罰的同時還必須適用行政處罰以彌補刑罰的不足。刑法規定的主刑和附加刑的種類和范圍相對比較狹窄,主要是人身罰和財產罰。僅適用刑法規定的刑罰在有些情況下不足以消除違法行為人犯罪的全部危害後果,也足以徹底糾正行政違法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適用刑罰的同時並處一定的行政違法處罰有利於更好地打擊犯罪分子,糾正行政違法行為。但若一違法行為獨犯了刑法,而刑法已對違法者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那麼,關於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就應當免除;如果刑罰已對違法者作出了財產方面的處罰,如罰金等,那麼,關於財產方面的行政處罰就應當免除。
(四)行政處罰與刑罰的折抵
《行政處罰法》第28條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人民法院判處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當事人行政拘留的,應當依法折抵相應刑期。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罰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罰款的,應當折的相應罰金。」這主要是針對刑罰執行問題作出的,但由於這一刑罰執行問題涉及到了與行政處罰的關系,因此行政處罰法對此作出了專門規定。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行政處罰折抵刑罰的問題是需在在一定的條件下才會發生的,這一特定物件是:第一,這一行政違法行為同時違反了行政法規規范和刑事法律規范,根據這兩個法律規范的規定都要給以處罰;第二,行政機關不認為這一行為觸犯了刑法而認為只觸犯了行政法律規范。因而對違法行為依照行政法律規范給以了行政處罰,而後發現該行為觸犯了刑法,司法機關需要給以刑事處罰;第三,行政機關違法行為人作出行政拘留或者罰款的行政處罰,且這一處罰決定已經開始執行,只有以上的幾種情況同時具備,行政處罰與刑罰的情況才會發生。
『捌』 公務員法中關於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是何區別
(1)作出決定的主體范圍不同;處罰的主體一般屬於外部行政主體;處分的主體一般是內部行政主體。
(2)制裁的對象不同;處罰對象與處罰主體不存在隸屬關系;處分對象與處分主體存在隸屬關系;
(3)採取的形式不同;處罰有罰款、拘留等;而處分沒有。
(4)行為的性質不同;處罰是外部行政行為;處分是內部行政行為。
(5)所依據的法律、法規不同;處罰所依據的法律法規比處分所依據的要高。
(6)兩者的救濟途徑不同。對處罰不服,可以進行起訴和復議;而對處分不服,一般是不可以。
行政處分是行政制裁的一種形式。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依照法律和有關規章,給所屬的有輕微違法或違紀行為人員的一種制裁,同時又是被處分人的行政責任的體現形式之一。
行政處分屬於內部行政行為,由行政主體基於行政隸屬關系依法作出。它具有強烈的約束力,管理相對人不服,行政主體可以強制執行。但因其不受司法審查,故被處分人不服行政處分,只能通過行政復議和行政申訴途徑解決,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處分的程序,大致有7個步驟:①處分的提起;②調查對證;③本人申訴;④討論決定;⑤批准備案;⑥通知本人及歸案;⑦處分的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分的適用范圍較廣,主要有國家行政機關的公務人員、國家和集體單位的工作人員,以及全民和集體企業的職工。行政處分的種類由不同法規列舉,如《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暫行規定》把行政處分規定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企業職工獎懲條例》規定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留用察看,開除,一次性罰款(不超過本人月標准工資的20%)。
行政處罰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 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 的,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