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上直接的利害關系
A. 如何理解「法律上利害關系」 ◇ 代溫世
您好: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因此,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依據是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正確理解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追加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關鍵。筆者認為,對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理解應當考慮以下兩個因素,一是具有權利義務性關系,二是具有法律上的牽連關系。權利義務性關系是指第三人與當事人一方有民事上的法律關系,而該法律關系又與發生爭議的法律關系有密切的聯系,法院對後一法律關系的裁判,直接影響到前一法律關系中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如果該方當事人敗訴,第三人就可能負有某種法律上的責任。
法律上的牽連關系是指兩個法律關系的客體及內容具有一致性或前後兩個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雖不一致,但兩者具有內在聯系,法院直接判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承擔義務或享有權利。法律上的牽連關系有別於事實上的牽連關系,事實上的牽連關系僅意味著在情感上、經濟上或聲譽上會受到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但從法律上來講,並不必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如在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中,侵害人因侵權行為被判賠償,其家庭成員在經濟上、情感上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此種影響僅為事實上的利害關系,不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的只能是侵害人本人,而非其家庭成員。
「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實際上就是確定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實體標准。但在司法實踐中,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被濫用的現象愈演愈烈。在此,筆者對判斷何謂「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提出一點淺見。
一是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與原、被告之間的法律關系有民事法律上的牽連。這一點包含三個方面。其一,第三人與當事人一方已有的法律關系同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存在牽連。其二,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與當事人之間法律關系的牽連是法律上權利義務的牽連,而非一般事實上的牽連、感情上的牽連或者其他非法律上的牽連。其三,這種法律上的牽連是民事法律上的牽連。在民事訴訟中一並審理具有非民事法律關系的案件顯然是不適當的。
二是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與當事人一方的法律關系直接影響了當事人雙方的法律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在本訴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當中,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義務,從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直接責任固然由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承擔,但造成這種後果的原因,則是由於第三人與該方當事人之間法律關系的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這也正是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同本訴當事人之間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前提。相反的,如果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與當事人一方的法律關系相對本訴當事人的法律關系而言,處於受影響地位,在後一法律關系因爭議而致訴訟的情況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基本上處於權利者的地位,無論本訴爭議的結果如何,他皆可要求其相對方向其履行義務,亦可放棄對權利的行使,因而相對於本案的處理結果無所謂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他完全不必參加本訴,更不應被通知並被強迫參加到本訴中去。
三是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依本訴案件的處理結果而定。也就是說在確定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時,其權利、義務是並不確定的,他僅僅是可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或義務,但是否承擔則因案件處理結果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換句話說,法院對於本訴當事人之間爭議的處理,對於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否承擔責任有一種預決的意義。本訴案件處理結果對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有無法律上的利害及其內容起著決定作用,這就是「對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真正含義。
B. 想咨詢一下,法律上對證人的要求是什麼什麼情況下算作無力作證,什麼算作與原、被告具有直接利害關系而
1、《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2、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3、原告與被告的權利義務會對證人產生影響。
4、除非師生、同學於案件本身的權利義務的確定有影響,否則我認為不能認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C. 直接利害關系人可以當證人嗎
不可以申請證人迴避。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另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之規定,民事訴訟中的迴避制度適用於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九條規定,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因此,證人不適用迴避制度,但是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是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D. 民事訴訟法規定原告是否可以一個以上
可以來
原告人數沒限制,只要是和源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就可以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E. 根據民事訴訟法119條規定.起訴應符合那些條件
以下是起訴需要的條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版條 起訴條件
起訴必須符權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形式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