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我國行政法治化的主要內容

我國行政法治化的主要內容

發布時間: 2022-02-23 17:42:38

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以憲法為統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在內,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

從法律體系的層次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結構上表現為統一而又多層次的特徵,既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也有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還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依照法定許可權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從法律體系的部門來看。涵蓋社會關系各個方面的法律部門已經齊全,各個法律部門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經制定,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兩個重要標志。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以憲法為統帥,包括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1)我國行政法治化的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相適應,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相適應,與法律體系自身發展規律相適應,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第二,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

第三,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結構內在統一而又多層次的科學要求。

第四,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繼承中國法制文化優秀傳統和借鑒人類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第五,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動態、開放、與時俱進的發展要求。

⑵ 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要求和任務是什麼

「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這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背景下,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指明 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務,標志著我國法治政府建設進入到一個全面提速的新階段。

⑶ 法治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法治的基本內涵為:

1、法治作為一個動態的或能動的社會范疇,其基本的意義是依法辦事。

2、現代法治的精髓是依法辦事。

3、人人平等地依法辦事是法治的要求和標志。

4、「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法治)四個缺一不可的要素.這四個要素的實質是依法辦事。

5、法治不是單純的法律秩序。

6、不是任何一種法律秩序都稱得上法治狀態,法治是有特定價值基礎和價值目標的法律秩序,即是有價值規定性的社會生活方式。

(3)我國行政法治化的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在中國這樣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要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長治久安,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法治。法治建設推進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會成倍放大。

政法機關是黨領導下的執法司法力量,行使的是國家權力,服務的是人民群眾,在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進程中發揮著特殊重要作用。

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動搖,緊緊圍繞建設法治中國的總目標,以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重點。

切實將加強法治建設貫穿於政法工作全過程,帶頭嚴格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肩負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者、實踐者的重任。

要把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作為基本要求,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行使權力,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和權威。

要把以人為本、公平正義作為靈魂,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環節,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訴訟法律制度,規范執法司法行為,進一步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

要把促進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作為重要目標,深化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圍。

⑷ 我國實現依法行政基本採用的是什麼模式

「政府推進型」的模式。與許多歐美發達國家走社會演進型的法治化道路不同,受傳統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我國實現依法行政基本採用的是「政府推進型」模式。


政府推進型」的模式不像歐美發達國家那樣走的是「內發型」法治化道路,即漸進自發、從量變到質變逐步實現法治,而是由政府根據本國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運用人類創造的先進法治文明成果,結合人民群眾對法治的認識程度,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培植法制要素,引導並推進法治快速發展。

一、走「政府推進型」法治化道路的國家有四個共同點:

1,法制建設的速度快、力度大,但與舊體制和傳統習慣的沖突也較為明顯;

2,很多法制要素不是在本國自然生成的,立法移植和輸入的成分較多;

3,立法超前與執法滯後同時存在,法律往往不能很快對社會產生調整作用;

4,政府的權威與法治的權威相互依存,法治權威的形成往往需要政府強有力的保障。

二、我國依法行政存在的主要問題

1、依法行政體制不順,與現行行政管理體制和政府職能轉變尚未形成全方位的對接;

2、對依法行政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認識不夠清晰,甚至認為依法行政妨礙經濟發展;依法行政工作講起來重要,但在行政管理實踐中卻往往不容易落實到位。

3、對行政決策的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學性重視不夠,決策程序不完善,決策責任追究機制不健全,決策失誤頻頻發生,給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權益造成重大損失。

4、行政立法和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中存在著部門利益化傾向,公開透明和公眾參與不夠,缺乏充分的專家論證。

5、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執法牟利現象普遍存在,缺乏嚴格的執法責任制。

6、政府解決糾紛機制不夠完善,信訪、調解、裁決、復議等糾紛解決方式之間缺乏銜接和整合,制約著政府化解糾紛功能的全面發揮。

7、違背法制統一原則和政令不夠暢通問題比較突出,諸如下位法與上位法相抵觸,同一位階的法律規范之間相互沖突,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嚴重損害了法制的權威。

8、對行政權制約、監督機制不夠完善,導致行政權力在行政決策、行政立法與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行政執法、行政司法等各個方面不同程度地被濫用。

9、公務員的法律素質參差不齊,依法行政的觀念、能力與水平都亟待進一步提高。

述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政府形象,妨礙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要解決這些問題,適應構建和諧社會的新形勢和全面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現實需要,必須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⑸ 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的主要內容

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具體為:
1、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在具體表述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在此基礎上,十九大報告又新增了依法立法這一新的要求。

2、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包括加強憲法實施,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大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理念。
3、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法治監督體系的重心是加強對公權力的監督。行政權力具有管理事務領域寬、自由裁量權大等特點,法治監督的重點之一就是規范和約束行政權力。
4、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十九大報告特別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5、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確定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重要內容,強調「黨內法規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

⑹ 依法行政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依法行政的基本內容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

⑺ 《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的法治政府建設主要任務有哪些

《綱要》主要有七大任務,為建設法治政府提供有力保障:

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2、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3、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

4、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5、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6、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7、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

(7)我國行政法治化的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措施:

1.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最大程度減少對生產經營活動的許可,最大限度縮小投資項目審批、核準的范圍,最大幅度減少對各類機構及其活動的認定。取消不符合行政許可法規定的資質資格准入許可,研究建立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管理制度。

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實施更方便有效的行政審批事項,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層管理。加大取消和下放束縛企業生產經營、影響群眾就業創業行政許可事項的力度,做好已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落實和銜接,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加強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審查論證。對增加企業和公民負擔的證照進行清理規范。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探索目錄化、編碼化管理,全面推行一個窗口辦理、並聯辦理、限時辦理、規范辦理、透明辦理、網上辦理,提高行政效能,激發社會活力。

加快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建設,實施在線監測並向社會公開,2015年實現部門間的橫向聯通及中央和地方的縱向貫通。加快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工作,支持地方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

全面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實行清單管理並向社會公布,堅決整治「紅頂中介」,切斷行政機關與中介服務機構之間的利益鏈,推進中介服務行業公平競爭。

2.大力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並實行動態管理。在全面梳理、清理調整、審核確認、優化流程的基礎上,將政府職能、法律依據、實施主體、職責許可權、管理流程、監督方式等事項以權力清單的形式向社會公開,逐一釐清與行政權力相對應的責任事項、責任主體、責任方式。

省級政府2015年年底前、市縣兩級政府2016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政府工作部門、依法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權力清單的公布工作。開展編制國務院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試點。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

建立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清單制度,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規、不合理的收費基金項目,公布全國性、中央部門和單位及省級收費目錄清單,減輕企業和公民負擔。

2015年年底前,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且未按規定批准、越權設立的收費基金項目,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務或體現一般性管理職能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沒有法定依據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項目及收費,一律取消;擅自提高徵收標准、擴大徵收范圍的,一律停止執行。

⑻ 我國傳統行政文化的內容有哪些

1、中國傳統行政文化主要內容歸結為傳統行政思想文化和傳統行政制度文化兩方面。前者主要包括:德政禮治思想、無為而治思想、以法治國思想、為政用人思想、行政決策思想;後者主要涵蓋:機構設臵制度、官吏管理制度、財政管理制度、行政監察制度等方面。

2、關於傳統行政思想文化,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其中蘊藏著許多哲學思想和道理。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行政有著深刻的聯系,我們要把古代優秀的文化與我國行政文化實際結合起來,促進文化的發展。

3、關於傳統行政制度文化包括中央的政治制度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秦朝時,秦始皇創立中央集權的皇帝制度,中央分三公九卿,地方上設立郡縣制度。漢朝時,漢初設漢承秦制。武帝時創立中朝。東漢光武帝時設立尚書台進一步削弱相權。地方上郡國並行制。

(8)我國行政法治化的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1、傳統文化在我國各個領域都存在著很大影響,研究傳統文化對我國管理方面的影響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以儒學為代表的倫理型管理思想可概括為「修己」和「安人」,即以自我管理為起點,以社會管理為過程,最終實現「平天下」之目標。

2、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立業治國平天下,是其文化思想的邏輯演繹,將家、業、國、天下的管理只看作是人口和范圍的不同,而模式和方法沒有本質的差異,對家族的管理方法同樣適用於企業和國家,這樣就形成了以家族管理為出發點的中國傳統行政文化。

⑼ 我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那些這些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一)、中國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內容:即合法行政原則的各項要求,具體包括「依法行政」、「正當行政」。依法行政又分為「法律優越」、「法律保留」。
(二)中國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
1、法律優越
法律具有高於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地位和效力。一方面,行政立法應服從於法律位階高的要求,以法律作為立法根據;另一方面,行政立法不得與上位階的法律相沖突或抵觸。
2、法律保留
法律保留包括憲法意義上的保留和行政法意義上的法律保留。
第一、憲法意義上的保留(立法保留)。
絕對保留,凡是涉及犯罪與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立法事項,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不得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
相對保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有權作出決定,但可以授權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制定行政法規。
第二、行政法意義上的法律保留,指沒有法的授權,行政主體不能合法地作出行政活動。
職權法定。任何行政職權的存在都必須基於法的授權。
行政主體的行政活動必須具有明確的法定依據,否則便應當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3、行政正當。行政主體所採取的行政活動應當體現法的實質正義或正當性。分為實體上的行政正當和程序上的行政正當。
第一、實體上的行政正當。
平等對待。行政主體在針對多個相對人實施行政活動時,應做到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不同對待。
符合比例性。符合比例性要求是專門針對行政裁量行為的要求,又包含三個具體要求:一則行政活動應當具有適當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必須適合於實現所追求的法律目標;二則行政活動應當有必要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應盡可能使相對人的權益損害限制在最小的范圍;三則行政活動應當具有相稱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可能產生的損害應與該活動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相對稱。
信賴保護。當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主體及其管理活動行程值得保護的信賴時,行政主體不得隨意撤銷或廢止該行為,否則必須合理補償行政相對人因信賴該行為而產生的信賴利益損失。
第二、程序上的行政正當。
資訊公開。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將行政職權運行的依據、過程和結果向相對人和社會公眾公開。
行政參與。受行政活動影響的利害關系人有權參加行政權的運作過程。包括利害關系人享有陳述、申辯的權利、聽證的權利等。
說明理由。行政主體在作出涉及行政相對人一方權益的行政活動時,必須向行政相對人說明作出該行為的事實根據、法律依據及其他相關事項。

熱點內容
電力依法治企 發布:2025-08-18 23:28:09 瀏覽:345
構建公共法律服務五大體系 發布:2025-08-18 23:25:46 瀏覽:750
勞動法41條內容42條 發布:2025-08-18 22:58:28 瀏覽:509
農村土地徵用涉及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8-18 22:57:10 瀏覽:99
成品油行政法規 發布:2025-08-18 22:44:25 瀏覽:62
著作權法法律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發布:2025-08-18 22:44:18 瀏覽:645
廣東勞動法生育規定 發布:2025-08-18 22:44:08 瀏覽:919
法治知識網路競賽活動 發布:2025-08-18 22:37:22 瀏覽:407
浦發銀行法律顧問投標 發布:2025-08-18 22:37:09 瀏覽:380
買房婚姻法公平 發布:2025-08-18 22:32:08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