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行政訴訟法
㈠ 行政訴訟法修正案為什麼沒有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行政訴訟一般認為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侵犯版自己的合權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所以在這里可以看到,行政訴訟保護的是私主體的利益,而沒有涉及到公益問題。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機關的行為可能會損害不特定的多數人的利益,公益訴訟開始興起,民事領域中,民事訴訟法及其解釋已經作出了規定。而行政領域,在修改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但是對於其中一些具體的問題沒有達成定論。因而行政訴訟法沒有規定,但是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已經在地方展開試點工作了,進一步總結經驗,等待將來修法。
㈡ 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要注意哪些
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的條件:人民檢察院在履職過程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等領域內負有監管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的;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並且經檢察院提出檢察建議後仍不依法履行職責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㈢ 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規定有哪些
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規定是: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規定的機關主要就是指監察機關。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
人民檢察院以公益訴訟起訴人身份提起公益訴訟,依照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享有相應的訴訟權利,履行相應的訴訟義務,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㈣ 公益訴訟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是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只有在損害公共利益時,才可基於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提起公益訴訟。如果針對污染環境、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直接請求保護個體利益,則不屬於本條公益訴訟的范圍,而屬於一般普通民事訴訟即私益訴訟。公共利益的核心在於公共性,涉及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盡管代表人訴訟涉及眾多當事人,但受害人可以確定,訴訟目的是為維護個人利益,故仍然屬於私益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 人民檢察院辦理公益訴訟案件,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查收集證據材料;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應當配合;需要採取證據保全措施的,依照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相關規定辦理。
㈤ 行政公益訴訟行政訴訟程序
行政公益訴訟前程序是指:發現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地的檢察機關在提起民事公益的訴訟請求前,應該要督促法律規定的相關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㈥ 行政公益訴訟納入行政訴訟法修改了嗎
行政訴訟不存在公益訴訟。你可查找修改決定確認!
㈦ 2014年修改的《行政訴訟法》是否有公益訴訟條款,請列舉具體的法律條文。
2014年修改的《行政訴訟法》沒有公益訴訟條款,但根據實際情況及法律規定,以下法律有涉及公益訴訟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五條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二百八十四條 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提起公益訴訟,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一)有明確的被告;
(二)有具體的訴訟請求;
(三)有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初步證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百八十五條 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污染海洋環境提起的公益訴訟,由污染發生地、損害結果地或者採取預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轄。
對同一侵權行為分別向兩個以上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二百八十六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後,應當在十日內書面告知相關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百八十七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後,依法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在開庭前向人民法院申請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准許參加訴訟的,列為共同原告。
第二百八十八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不影響同一侵權行為的受害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提起訴訟。
第二百八十九條 對公益訴訟案件,當事人可以和解,人民法院可以調解。
當事人達成和解或者調解協議後,人民法院應當將和解或者調解協議進行公告。公告期間不得少於三十日。
公告期滿後,人民法院經審查,和解或者調解協議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出具調解書;和解或者調解協議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不予出具調解書,繼續對案件進行審理並依法作出裁判。
第二百九十條 公益訴訟案件的原告在法庭辯論終結後申請撤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
第二百九十一條 公益訴訟案件的裁判發生法律效力後,其他依法具有原告資格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就同一侵權行為另行提起公益訴訟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㈧ 行政公益訴訟有哪些內容
行政公益訴訟有以下的作用:1、保障行政法治正常運行;2、保障政府依法行政;3、是行使監督制約和追責機制的途徑;4、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