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有關規范個人信息保護的行政法規

有關規范個人信息保護的行政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2-23 19:25:16

『壹』 個人信息保護法對於企業的影響不包括

個人信息保護法對於企業的影響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後的信息。
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刪除等。根據相關規定敏感個人信息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導致自然人的人格尊嚴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危害的個人信息。包括生物識別、宗教信仰、特定身份、醫療健康、金融賬戶、行蹤軌跡等信息,以及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
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並採取嚴格保護措施的情形下,個人信息處理者方可處理敏感個人信息。個人信息保護法是一部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條款,涉及法律名稱的確立、立法模式問題、立法的意義和重要性、立法現狀以及立法依據、法律的適用范圍、法律的適用例外及其規定方式、個人信息處理的基本原則、與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關系、對政府機關與其他個人信息處理者的不同規制方式及其效果、協調個人信息保護與促進信息自由流動的關系、個人信息保護法在特定行業的適用問題、關於敏感個人信息問題、法律的執行機構、行業自律機制、信息主體權利、跨境信息交流問題、刑事責任問題。對個人及行業有著很大的作用。
個人信息保護可以通過資料庫安全的技術手段實現,核心數據加密存儲,通過資料庫防火牆實現批量數據防泄漏,也可以通過數據脫敏實現批量個人數據的匿名化,通過數字水印實現溯源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個人信息權益,規范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促進個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個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個人信息權益。
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處理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活動,適用本法。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活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適用本法:
(一)以向境內自然人提供產品或者服務為目的;
(二)分析、評估境內自然人的行為;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條 國家建立健全個人信息保護制度,預防和懲治侵害個人信息權益的行為,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宣傳教育,推動形成政府、企業、相關社會組織、公眾共同參與個人信息保護的良好環境。

『貳』 針對人臉信息被濫用、盜用、隨意採集的現象,我國出台了哪些法律法規

針對人臉信息被濫用、盜用、隨意採集的現象,法律專家朱巍指出,《網路安全法》明確將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納入個人信息范圍,我國《民法典》規定,收集、處理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徵得該自然人或其監護人同意。且被採用者同意後還有權撤回。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正在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草案提出,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採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應當為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並設置顯著的提示標識。所收集的個人圖像、個人身份特徵信息只能用於維護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公開或者向他人提供;取得個人單獨同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2)有關規范個人信息保護的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花2元錢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

記者調查發現,在某些網路交易平台上,只要花2元錢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而5000多張人臉照片標價還不到10元。瀏覽商家的素材庫,裡面全都是真人生活照、自拍照等充滿個人隱私內容的照片。

當記者詢問客服,這些圖片是否涉及版權時,客服矢口否認,但卻提供不了任何可以證明照片版權的材料。

可以想像,這些包含個人信息的人臉照片如果落入不法分子手中,那麼照片主人除了有可能遭遇精準詐騙,蒙受財產損失之外,甚至還有可能因自己的人臉信息被用於洗錢、涉黑等違法犯罪活動,而捲入刑事訴訟。對此倒賣人臉信息的違法行為,相關部門也在不斷加大打擊力度。

『叄』 個人信息保護評價的相關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四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
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第四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國家對於從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的公民的有益於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
第五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2004年)
第二十四條憲法第三十三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第三款相應地改為第四款。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九十九條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享有名稱權。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有權使用、依法轉讓自己的名稱。
第一百條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一百零二條公民、法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法人的榮譽稱號。
3、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2005修正)
主席令[2005]第40號
第四十二條婦女的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肖像權等人格權受法律保護。
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婦女的人格尊嚴。禁止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貶
低損害婦女人格。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通過廣告、商標、展覽櫥窗、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網路等形式使用婦女肖像。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
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
5、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第四條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他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六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郵政企業和郵政工作人員不得向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提供用戶使用郵政業務的情況。
6、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辦法
第十八條用戶應當服從接入單位的管理,遵守用戶守則;不得擅自進入未經許可的計算機系統,篡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網路上散發惡意信息,冒用他人名義發出信息,侵犯他人隱私;
不得製造、傳播計算機病毒及從事其它侵犯網路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用戶有權獲得接入單位提供的各項服務;有義務交納費用。
7、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管理辦法
第九條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提供者對用戶的個人注冊信息和互聯網電子郵件地址,負有保密的義務。
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提供者及其工作人員不得非法使用用戶的個人注冊信息資料和互聯
網電子郵件地址;未經用戶同意,不得泄露用戶的個人注冊信息和互聯網電子郵件地址,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8、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
(五)為病人保守醫密。實行保護性醫療, 不泄露病人隱私與秘密。
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
第五條醫療機構應當嚴格病歷管理,嚴禁任何人塗改、偽造、隱匿、銷毀、搶奪、竊取病歷。
第六條除涉及對患者實施醫療活動的醫務人員及醫療服務質量監控人員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擅自查閱該患者的病歷。
因科研、教學需要查閱病歷的,需經患者就診的醫療機構有關部門同意後查閱。閱後應當立即歸還。不得泄露患者隱私。
9、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六十八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並可以依法吊銷有關責任人員的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五)故意泄露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的。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第六條 商業銀行應當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侵犯。
11、中華人民共和國身份證書法
第六條 居民身份證式樣由國務院公安部門制定。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統一製作、發放。
居民身份證具備視讀與機讀兩種功能,視讀、機讀的內容限於本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的項目。
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對因製作、發放、查驗、扣押居民身份證而知悉的公民的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
第十五條 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出示執法證件,可以查驗居民身份證:
(一)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需要查明身份的;
(二)依法實施現場管制時,需要查明有關人員身份的;
(三)發生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突發事件時,需要查明現場有關人員身份的;
(四)法律規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拒絕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分別不同情形,採取措施予以處理。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證。但是,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執行監視居住強制措施的情形除外。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子保健法
第三十四條 從事母嬰保健工作的人員應當嚴格遵守職業道德,為當事人保守秘密。
13、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第十四條 屬於私人、家庭的單項調查資料,非經本人同意,不得泄路。
第三十條 統計機構、統計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泄露私人、家庭的單項調查資料或者統計調查對象的商業秘密,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並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1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四) 公布和宣揚他人隱私。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隱私材料或者以口頭、書面形式宣揚他人隱私,對公民的名譽造成嚴重影響的,也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例如,醫療衛生單位的工作人員擅自公布患者患有性病、艾滋病、麻風病、淋病等病情,致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的。如果傳播公民的隱私,但對其名譽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可以不認定為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但構成侵害隱私權。
15、《民事訴訟法》(1991年)、《刑事訴訟法》(1996年)、《行政訴訟法》(1996年)都有「涉及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的規定。
16、《收養法》(1998年)
第二十二條 收養人、送養人要求保守收養秘密的,其他人應當尊重其意願,不得泄露。
17、《商業銀行法》(1995年)
第二十九條:「對個人儲蓄存款、商業銀行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查詢。」
18、《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
第八條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負有為個人存款賬戶的情況保守秘密的責任。
金融機構不得向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提供有關個人存款賬戶的情況,並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查詢、凍結、扣劃個人在金融機構的款項;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19、《艾滋病監測管理的若干規定》(1987年)
第二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屬。不得將病人和感染者的姓名、住址等有關情況公布或傳播。
20、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第十二條 電子公告服務提供者應當對上網用戶的個人信息保密,未經上網用戶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
七、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肆』 我國法律對個人隱私哪些規定

規定:

憲法:

1、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2、第三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3、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刑法:

1、第二百四十五條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3、第二百五十二條 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4、第二百五十三條 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伍』 我國互聯網監管關於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立法有哪些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28日經表決通過了《關於加強網路信息專保護的決定》。專家屬表示,中國對互聯網路監管環境下個人信息保護進行立法,體現了法治建設方面的進步,共12條,包括保護公民個人電子信息、治理垃圾電子信息、網路身份管理、有關部門的監管等內容。
根據決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竊取公民個人電子信息,不得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實行「後台實名制」的網路身份管理;任何組織和個人未經接受者同意,不得發送商業性電子信息。
在互聯網監管治理方面,個人信息保護僅僅是第一步,對於網路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網路安全、網路版權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各個方面的立法,都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加強。僅僅是個人信息保護方面,也需要考慮在執法、行政監管、行業自律和公眾素養等方面進一步加以完善。

『陸』 民法典規定哪些信息屬於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住址、電話號碼等。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千零三十四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柒』 信息安全相關法律法規 都有哪些

1、1996年發布《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管理辦法》。

2、 1994年2月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3、1996年2月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

4、 1997年12月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

5、新《刑法》第185和第286條。

信息安全問題日趨多樣化,客戶需要解決的信息安全問題不斷增多,解決這些問題所需要的信息安全手段不斷增加。確保計算機信息系統和網路的安全,特別是國家重要基礎設施信息系統的安全,已成為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信息安全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國家也從戰略層次對信息安全的建設提出了指導要求。

(7)有關規范個人信息保護的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信息安全與技術的關系可以追溯到遠古。埃及人在石碑上鐫刻了令人費解的象形文字;斯巴達人使用一種稱為密碼棒的工具傳達軍事計劃,羅馬時代的凱撒大帝是加密函的古代將領之一,「凱撒密碼」據傳是古羅馬凱撒大帝用來保護重要軍情的加密系統。

它是一種替代密碼,通過將字母按順序推後 3 位起到加密作用,如將字母 A 換作字母 D, 將字母 B 換作字母 E。英國計算機科學之父阿蘭·圖靈在英國布萊切利庄園幫助破解了 德國海軍的 Enigma 密電碼,改變了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美國 NIST 將信息安全控制分 為 3 類。

(1)技術,包括產品和過程(例如防火牆、防病毒軟體、侵入檢測、加密技術)。

(2)操作,主要包括加強機制和方法、糾正運行缺陷、各種威脅造成的運行缺陷、物 理進入控制、備份能力、免予環境威脅的保護。

(3)管理,包括使用政策、員工培訓、業務規劃、基於信息安全的非技術領域。 信息系統安全涉及政策法規、教育、管理標准、技術等方面,任何單一層次的安全措 施都不能提供全方位的安全,安全問題應從系統工程的角度來考慮。圖 8-1 給出了 NSTISSC 安全模型。

『捌』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的意義是什麼具體的法律會在什麼時候出台呢

2020年10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了關於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護個人信息的私密性,避免不法分子利用個人信息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等問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草案已經出台,具體的法律需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建立符合我國社會國情的法律制度,還需要一些時間。

在當今數據化時代,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問題是急需解決的問題。然而我國在目前為止,並沒有全面的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因此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的出現有著重大的意義,只有國家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加以重視,制定相關的法律,才能大力打擊那些不法分子,從而保障人民的利益。個人信息的保護迫在眉睫,相信在未來的幾年內,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具體法律會很快出台。

熱點內容
電力依法治企 發布:2025-08-18 23:28:09 瀏覽:345
構建公共法律服務五大體系 發布:2025-08-18 23:25:46 瀏覽:750
勞動法41條內容42條 發布:2025-08-18 22:58:28 瀏覽:509
農村土地徵用涉及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8-18 22:57:10 瀏覽:99
成品油行政法規 發布:2025-08-18 22:44:25 瀏覽:62
著作權法法律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發布:2025-08-18 22:44:18 瀏覽:645
廣東勞動法生育規定 發布:2025-08-18 22:44:08 瀏覽:919
法治知識網路競賽活動 發布:2025-08-18 22:37:22 瀏覽:407
浦發銀行法律顧問投標 發布:2025-08-18 22:37:09 瀏覽:380
買房婚姻法公平 發布:2025-08-18 22:32:08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