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法律程序存在的必要性

民事訴訟法法律程序存在的必要性

發布時間: 2022-02-24 12:20:56

Ⅰ 關於民事訴訟法民法關系的幾點看法

民法是實體法,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一個是規定你有什麼權利,一內個是規定你應該容怎麼保護你的權利。
實體法是指規定具體權利義務內容或者法律保護的具體情況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等。
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Ⅱ 論述民事訴訟法程序的內外價值是什麼

一、民事訴訟價值的分類

對於民事訴訟價值的基本分類,國內多數學者主張根據「目的」和「手段」,把民事訴訟價值劃分為目的性價值和工具性價值兩大類型。

1、內在價值,是指民事訴訟程序滿足價值主體需要所形成的價值,又被稱為「目的性價值」,目的性價值是「被客體化和法律化的主體的最終價值或主體之目的追求。」它包括程序公正和效益等具體類型。

2、外在價值,就是指民事訴訟程序滿足主體某些需要所形成的內在價值。也被稱為「工具性價值」。換句話,工具性價值應當是指滿足那種以更高理由的需要所形成的價值,也就是以實現其他價值目標為歸宿的價值。

雖然在局部看來是主體訴訟活動的內在目的本身,然而從更大范圍內來看,它是為其他價值的實現而服務的,是用以實現某一外在目的的手段,因而工具性價值又被稱為「外在價值」,它包括實體公正、秩序等具體形態。

二、民事訴訟的內在價值

(一)程序公正價值

公正價值作為民事訴訟的重要價值,包括程序公正價值和實體公正價值兩層含義,前者指訴訟活動過程所體現出來的合理性,後者則指通過訴訟活動實現法律對人們實體權利義務的合理分配。

程序的公正是正確選擇和適用法律的根本保障,公正的訴訟程序具有一整套保障法律適用的措施和手段,能夠形成保障法律准確適用的常規機制,可以排除法官在選擇和適用法律過程中的恣意與不當偏向。程序公正不僅具有上訴保障價值,還具有自身獨立的價值:

首先,訴訟當事人參加訴訟,他們不僅希望得到公正的裁判結果,還要求所參與的訴訟程序是公正的。訴訟程序公正可以疏導、甚至消除當事人之間的對立情緒和緊張關系,從而使當事人握手言和,出現調解結案和撤訴的結果,這足以體現程序公正的價值。

其次,民事訴訟程序作為法律程序中非常典型的程序,對其他非訴訟程序的設計和運行具有示範作用,例如訴訟程序公正本身對於仲裁程序公正、非司法組織調解爭議的程序公正具有很好的示範作用,民事訴訟這種程序公正的價值的獨立的。

(二)效益價值

效益是表徵成本與收入之間關系的范疇,訴訟效益也是如此。訴訟效益包括兩個基本要素:經濟成本與經濟收益。經濟成本是指訴訟主體在進行訴訟活動中所耗費的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等司法資源的總和;對於司法機關而言,經濟收益是指其收取的訴訟費用的數額;對於當事人而言,則是指其利益的實現或預期不利益的避免。對勝訴一方當事人來說,如果他通過勝訴判決獲得的收益大於他付出的訴訟成本,那麼訴訟效益為正值,反之則為負值;對於敗訴方來說,盡管敗訴判決造成其一定的經濟支出,但是如果他通過訴訟而避免的其他經濟損失多與訴訟給她帶來的總的經濟損耗,那麼訴訟效益對他而言就是正直,反之則為負值;此外,對國家而言,如果其在訴訟方面支出的立法、司法成本多餘其預期的收益,那麼訴訟效益對他而言就是負值,反之則為正值。

三、民事訴訟的外在價值

(一)秩序價值

秩序是指人們社會生活中相互作用、相對穩定有序的結構、過程或模式。它在某種程度上能保持社會生活的穩定形式。

在民事訴訟中,審判機關通過行使司法權對社會正常秩序的維護表現在:

(1)對嚴重的社會違規行為進行矯治;

(2)在社會財富的生產、分工、分配中扮演著裁判的角色;

(3)確保小至衣食住行,大至物質財富的所有和流轉這些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秩序正常運轉。

(二)實體公正價值

實體公正就是通常所說的裁判結果公正,公正的裁判結果是審判機關通過整個民事訴訟過程要達到的一種理想結果。實體公正可以從兩種意義上理解:

一是指立法者對人們實體權利和義務的公正分配,這是實體一般公正;

二是指司法人員根據實體一般公正的要求,通過在民事訴訟程序中行使自由裁量權而達到公正的裁判結果,這是實體個別公正。

實體一般公正屬於實體法研究的范圍,訴訟法上的實體公正通常指實體個別公正,即裁判結果對於實體一般公正的追求和趨近。實體個別公正必須是法官經由民事訴訟程序作出裁判而達成的,因而表現為裁判結果的公正,即通常所講的「結果公正」。

Ⅲ 民事訴訟法與民事程序法是否一個概念

1、民事訴訟法是調整復民事訴訟的法制律規范,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規范法院和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2、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民事訴訟法又稱形式意義的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頒布的關於民事訴訟的專門性法律或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廣義的民事訴訟法又稱實質意義的民事訴訟法,指除了民事訴訟法典外,還包括憲法和其他實體法、程序法有關民事訴訟的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民事訴訟的規定。
3、民事程序法屬於法理概念,即廣義的民事訴訟法, 包括民事訴訟法在內的其他涉及民事訴訟的相關法律的總稱。

Ⅳ 為什麼民事訴訟法要有簡易程序

一、 簡易程序的概念和意義
1、概念:
簡易程序是指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回的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答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所適用的一種獨立的訴訟程序。
2、意義 :
(1) 有利於實現兩便原則。
(2) 有利於迅速及時地解決民事糾紛。
(3) 有利於司法資源的合理配置。

簡易程序適用的案件范圍
基本范圍:「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的民事案件」
反向排除:(1)起訴時被告下落不明的。
(2)發回重審的案件以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的案件。
(3)共同訴訟中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人數眾多的。
(4)法律規定應當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的。
(5)人民法院認為不宜適用簡易程序進行審理的

Ⅳ 民事訴訟法的意義是什麼

調整民事訴訟活動和民事訴訟關系的法律規范。審判機關解決民事糾紛,內必須遵循法律規定容的程序進行。它通過對法院審判活動、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活動、法院和訴訟參與人之間訴訟關系的調整,保證了民事訴訟合法進行。在形式意義上,民事訴訟法單指民事訴訟法典,即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頒布的關於民事訴訟的專門法律,如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在實質意義上,民事訴訟法泛指一切有關民事訴訟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憲法和其他法律、法規中有關民事訴訟程序的規定。

Ⅵ 民事訴訟程序的重要性的概述

民事訴訟程序的重要性,既是指法律程序在運行過程中所要實現的價值目標,又是指人們評價和判斷某一法律程序是否正當、合理的價值准則。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Ⅶ 民事訴訟目的

民事訴訟的目的,實質上是指國家設計的民事訴訟制度所企求達到的目標或結果。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原因的作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民事訴訟的目的有不同的表述。因此,在理論上形成了不同的學說:
1.私法權利保護說。又稱私權保護說,該說認為,國家設立民事私法制度,表明其禁止當事人通過私力救濟去實現自我的權利。作為代價,國家就應當承擔起保護當事人權利的職責。故民事訴訟的目的應當是保護社會成員的私權。
2.私法秩序維護說。該說認為,民事訴訟制度是國家設立的,設立目的的著眼點是為了社會整體的利益,而不是單純為了某個人的私法權利,雖然它在客觀上也起到了維護私人權利的作用,但從立法者的角度看,它的根本出發點還是維護統治階級所還需要的私法秩序。
3.糾紛解決說。此說認為,在歷史上,程序法先於實體法的存在。即使在私法不太發達的社會里,解決糾紛的手段和制度即已存在。民事訴訟就是解決糾紛的程序和手續的總和,所以,不能認為民事訴訟的目的只是實現私權,它並不是以確認當事人原有的權利為出發點,而是為了解決糾紛。
4.程序保障說。此說認為民事訴訟的正當性來自其程序的正當,而不是結果的正當。國家設立民事訴訟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保證當事人在訴訟中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在過程中能平等地使用攻防手段,不能認為民事訴訟程序僅僅是法院達到正確判斷的手段,事實上,民事訴訟過程本身就是民事訴訟的目的,民事訴訟的目的在於為實現當事人的自律性的紛爭解決提供程序的保障。
5.多元說。即認為審視民事訴訟的目的不能僅從國家的角度也不能僅從當事人的角度,而應當從多角度多層次審視。民事訴訟的目的既有對當事人私權的維護,又有對民事糾紛的解決,也有民事程序的保障,還有統治階級私法秩序的維護。

Ⅷ 談談訴訟程序的功能與意義

訴訟功能與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民事訴訟目的進行研究,有利於民事訴訟法學理論研究內容的深化,促進我國民事訴訟理論體系的完善,改善我國現行的民事審判模式。民事訴訟目的論是民事訴訟法學理論中的核心課題之一,是研究民事訴訟制度的前提和出發點。如何確立民事訴訟目的,直接影響著我國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和科學可行民事訴訟模式的構建。因此,研究民事訴訟目的有助於促進民事訴訟理論向縱深發展。
2、對民事訴訟目的進行研究,可以為我國民事訴訟立法的完善提供一個基本指導方向。盡管目的論的研究具有的抽象性和普遍性使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進行超越歷史、地域的研究,但每個國家的法律文化傳統、法制化進程對法律理論的要求畢竟有所不同,因此,旨在對我國民事訴訟制度進行設計提供基本指導方向的目的論研究必須針對我國國情。如果民事訴訟目的理論不發達,就難以形成科學的民事訴訟目的觀,而沒有科學的民事訴訟目的做指導,就無法保證民事訴訟立法的科學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民事訴訟目的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問題,對其進行研究,不僅具有理論價值,而且也具有實踐意義。
3、研究民事訴訟目的,有助於民事訴訟法的貫徹與實施。由於立法者的局限性等原因,任何一部法律的制定,在其內容上總是存在著漏洞。尤其是民事案件當中,案情千差萬別,社會生活也在不斷變化,在訴訟實踐中,如何將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準確適用於具體案件,對法律無明文規定的問題怎樣處理等,都與司法人員的民事訴訟目的觀相關。因此,研究民事訴訟目的,有助於司法人員和一般社會成員准確地理解民事訴訟法的精神實質,從而保證民事訴訟立法意圖的充分實現。

熱點內容
電力依法治企 發布:2025-08-18 23:28:09 瀏覽:345
構建公共法律服務五大體系 發布:2025-08-18 23:25:46 瀏覽:750
勞動法41條內容42條 發布:2025-08-18 22:58:28 瀏覽:509
農村土地徵用涉及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8-18 22:57:10 瀏覽:99
成品油行政法規 發布:2025-08-18 22:44:25 瀏覽:62
著作權法法律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發布:2025-08-18 22:44:18 瀏覽:645
廣東勞動法生育規定 發布:2025-08-18 22:44:08 瀏覽:919
法治知識網路競賽活動 發布:2025-08-18 22:37:22 瀏覽:407
浦發銀行法律顧問投標 發布:2025-08-18 22:37:09 瀏覽:380
買房婚姻法公平 發布:2025-08-18 22:32:08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