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清國行政法泛論

清國行政法泛論

發布時間: 2022-02-24 20:09:30

A. 光緒帝是怎麼駕崩的

2008年11月2日,在用法醫學的手法歷時5年研究之後,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在北京舉行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會,正式宣布其死於急性砒霜中毒。光緒被人用砒霜毒死,一段糾纏了100年的光緒死因之謎,就此破解。2008年11月14日是光緒帝去世一百周年,「光緒死因」在此時得以確證,別具歷史意義。

B. 光緒帝1902年從西安回鑾後住過養心殿嗎

1.光緒皇帝1902-1908年一直居住在瀛台。只是不再被簡單囚禁,而是開始行使傀儡職權。
2.1902年(光緒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午後,慈禧帶著光緒帝回到了闊別將近一年半的紫禁城。慈禧看到宮中未受大的破壞,留守的宮眷們也都平安,十分高興。她一面跟前來請安的同治遺孀們誇誇其談,一面命令立即把皇帝安排到瀛台居住。回京後的幾天里,光緒帝和慈禧都十分忙碌,尤其是光緒帝,要到各廟宇拈香行禮,答謝祖宗神靈的保佑;要接見外國公使,為慈禧當初攻打使館的行為致歉。隨著時間的推移,各方面逐漸走上正軌之後,光緒帝就清閑起來了,雖然他脫離了被廢黜的險惡境遇,但傀儡的命運並未改變。每天清晨,慈禧派人來瀛台接光緒帝前往紫禁城,讓光緒陪她召見大臣,然後再把光緒送回去。在召見的過程中,光緒基本是擺個樣子,雖然有時慈禧也讓光緒問話,或者象徵性地征詢他的意見,但光緒話不多,並揣摩慈禧的意思,盡量迎合。慈禧心安理得地把持國家大權不放,根本不提歸政的事兒。據說光緒「容顏憔悴,若有重憂,從來未見片刻開朗或偶一強作歡笑;謹言慎行,唯恐大禍隨時及身」。他除了陪伴慈禧臨朝理政之外,並未見有任何作為的記載,其實,他的政治生命早在戊戌政變之後就結束了。光緒帝不忘這次逃難蒙受的恥辱。據《德宗遺事》記載,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正陽門城樓毀於炮火,回鑾不久,慈禧跟大臣們研究修復事宜,光緒曾建議「留此殘敗之跡,為我上下儆惕之資」,被慈禧拒絕。他在瀛台的卧室里掛著一件破破爛爛的小褂,太監要拿去清洗,光緒阻止說:「此乃自陝至京,數月不換之小褂,與我患難相依,故留為紀念。」
光緒帝陪慈禧臨朝聽政之外,在瀛台有打發不盡的時光。他向掌管宮廷演出活動的昇平署要去了鑼鼓,在瀛台敲打,以此打發時光並發泄心中的郁悶。據丁汝芹的《清代內廷演戲史話》中的相關內容可知,清宮檔案中有這樣的記載:「以後皇上如若要響器傢伙等,先請旨後傳」,「萬歲爺那不準言語」,可見慈禧控制之嚴。光緒還讓內務府買了很多新書,認真閱讀,後來身體不好,又研究起了醫學。對於光緒讀書,慈禧並不幹預。
蘇北阜寧縣知縣周景濤精通醫學,曾進宮為光緒帝診治,看到皇帝的室內放了一些書,有《四庫全書提要》、《貞觀政要》、《太平御覽》、《大學衍義》、《理財學》等。光緒帝每天看書,寫字,記日記,還學起了英語。慈禧通過耳目掌握著光緒帝的一舉一動,她得知光緒帝學習英語之後,心血來潮,也要學習,但字母尚未掌握就知難而退了。光緒皇帝最後時光開始研讀法學。如光緒三十三和三十四兩年內務府的「呈進書籍檔」,記錄了光緒帝索要購書單的記錄。其中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908年1月29日)由內務府奏事處交出的光緒帝朱筆所列的 40種書目:政治官報局刊印各書:《日本憲法說明書》《日本統計釋例》《日本憲政略論》《譯書提要》《駐奧使館報告書》;商務印書館新印各書:《孟德斯鳩法意》《政治講義》(嚴復演講集)《法學通論》《比較國法學》《政治學》《國法學》《民法原論》《政治泛論》《憲政論》《行政法泛論》《日本預備立憲》《國債論》《警察講義錄》《日本警察講義錄》《日本警察法述義》《自治論纂》《憲法研究書》《日本監獄法詳解》《萬國國力比較》《政治一般》《列國政治異同考》《歐洲最近政治史》《歐洲新政史》《歐洲財政史》《經濟通論》《理財新義》《日本法制要旨》《日俄戰紀》《最新戰法學》《德國學校制度》《各國憲法大綱》《英國憲法論》《萬國輿圖》《歐美政教紀原》。以上諸書多為譯著,介紹歐日政治制度的各方面,尤以憲政之類的書為其大端。根據光緒帝的要求,以上每種進呈四部,以後官報局凡有新印之書,隨時呈遞。上面40種書,是光緒帝指定要看的,兩天後,內務府呈進了其中27 部,其他13種,或因「現在不齊」,或因尚未出版,暫未呈進。二十多天後,光緒三十四年正月十六日(1908年2月17日)內務府又補進五種,則未進之書只剩下8種。光緒皇帝認真閱讀了這些書。4.消磨時間的光緒皇帝。光緒皇帝逆來順受,麻木不仁地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他在瀛台讀書,記日記,寫大字,在岸邊散步。太監賊眉鼠眼地跟著他,誰也不說話。逢年過節,瀛台鬼冷冰清,光緒自己動手打掃房間,手拿竹竿挑落大殿里的蜘蛛網,然後提筆寫幾副春聯,領著太監貼在門上。自我欣賞一番之後,就傻獃獃地看著落霞滿天,聽著民間市井的爆竹聲,一言不發。
瀛台舊照

C. 關於古代賦稅制度的書有哪些以及對當代稅制的影響。寫畢業論文用的

《中國稅制之沿革》《古代中國賦稅制度》《中國古代之田制與稅法》《中國古代之田制與稅法》《兩漢租稅研究》《魏晉南北朝租稅之研究》《均田法及其稅役制度》《秦漢隋唐史之研究》《唐律令之課役制度》《唐之均田制與租庸調制之關系》《明代役法之變遷》《一條鞭法之創行》《一條鞭法之研究史》《從明代的一條鞭法到清代的地丁制度》《明代黃冊制度》《清代民地之土地台帳"魚鱗圖冊"及其沿革》《中國法制史研究》《清代租稅改革(地丁並征)》《社會經濟史學》《清國行政法》《明清史論叢》

D. 能否推薦一些好的法律日語的書 謝謝

不知道你需要具體哪些方面的法律書籍,以下從1460本中篩選出部分也許適合你的書籍,建議你自己挑選適合自己讀的書籍吧。

排列順序:
書名
著者名
発行年月
稅込価格
出版社

書籍列表

はじめて學ぶ法律[刑法][刑事訴訟法] 三修社編集部 編
2012/06 \2,376 三修社
はじめて學ぶ法律[憲法][行政法] 三修社編集部 編
2012/06 \2,376 三修社
はじめて學ぶ法律[民法][會社法][商法][民事訴訟法] 三修社編集部 編
2012/06 \2,700 三修社

全國版法律事務所ガイド20142 商事法務 編
2014/11 \2,592 商事法務
現行法律規則全書上 小笠原美治 編
2014/08 \54,000 信山社
現行法律規則全書下 小笠原美治 編
2014/08 \57,240 信山社
弁護士に聞きたい!ストーカー・DVの問題Q&A[第2版] 馬場・澤田法律事務所編
2014/05 \2,376 中央経済社
法律の條文解釈入門基本編 小室百合 著
2014/05 \1,620 信山社
はじめての法律學[第4版] 松井茂記 著
松宮孝明 著
曽野裕夫 著
2014/03 \1,836 有斐閣
法律図書総目録2014 2014/03 \309 法経書出版協會
法律泛論 熊谷直太 著
2014/03 \43,200 信山社
司法試験予備試験短答式3か年問題集法律基本科目平成23~25年度 受験新報編集部 編
2013/12 \2,808 法學書院
法律の抜け穴全集[改訂版] 2012/12 \1,944 自由國民社
法律論文の書き方と參考文獻の引用方法 田島裕 著
2012/12 \864 信山社
プロ法律家のビジネス成功術 金森重樹 著
2012/08 \886 PHP研究所
中國三資企業の法律実務 小林干雄 著
2012/08 \3,888 中央経済社
こどもの法律 須田諭一 編

2015/01 \1,296 メトロポリタンプレス

E. 法律論文,急急急!!

只要格式差不多就OK了
怎麼也要論述個五點七點
一定要用三段論
再看看相關的書
這個是必須的
基本每頁都必須引幾句相關著作的
不要引用網路或者報紙的
建議你看看師兄師姐的相關論文
依葫蘆畫瓢即可

F. 「丁憂」是什麼意思

G. 中國政治學的1949年前

近代西方政治學被介紹到中國來,是從19世紀末葉開始的。
19世紀中葉洋務運動興起時,中國人通過洋務派的鼓吹、宣傳,開始對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有些了解。但是通過譯書、著書、雜志、報刊大規模把西方的國家學說、契約論、三權分立、民主、自由、天賦人權等等理念和議會、政黨等等國家制度介紹到中國來的,則是清末維新運動時的事。當時維新運動的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都在這方面做過不少工作。嚴復因曾留學英國,故譯、著尤多。戊戌變法,雖以六君子遇難而告終,但興學堂、開書局、辦報紙的維新風氣,卻不可遏止。這時,政治學在西方也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以《政治學》、《政治學史》命名的著作,在歐美及日本均陸續出版。中國維新之士,也就及時地翻譯過來在中國傳播。據統計,從1901年到1904年間,中國翻印出版西方政治學的專著就有66本之多。其中,美國伯蓋斯所著《政治學》就有「譯書匯編」社(1900年)和上海作新社(1902年)兩種中譯本;德國那特?所著《政治學》,也有上海廣智書局(1902年)和上海商務印書館(1904年)兩種中譯本。此外,還有英國賴烈的《政治原論》,美國威爾遜的《政治泛論》,日本小野冢喜平次的《政治學大綱》,以及日本浮田和民的《政治學史》等等。
1898年(光緒24年),也就是戊戌政變這一年的12月,在北京成立了京師大學堂,它就是北京大學的前身(1912年改名為北京大學)。到1903年,京師大學堂的課程共分八科,其中就包括「政治科」。這是中國在大學中開設的第一門政治學課。隨後,陸續興辦起來的大學都設立了政治學系。到1948年為止,據不完全統計,在當時全國100餘所大學中已有40幾所大學設立了政治學系,培養政治學專業人才。在這些大學政治學系中教書的著名教授有:張慰慈、高一涵、錢端升、張忠紱、浦薛風、張奚若、張匯文、蕭公權、蔣延黻、周鯁生、李亞農、薩孟武、鄧初民、樓邦彥、吳恩裕、王鐵崖等。
這時期出版的政治學專著,比較著名的有:張慰慈的《政治學大綱》,高一涵的《政治學綱要》、鄧初民的《新政治學大綱》、錢端升的《中國政府》、蕭公權的《中國政治思想史》和浦薛風的《西洋近代政治思潮》等等。其中如鄧初民的《新政治學大綱》,是較早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研究政治學問題的較有影響的著作。此外,中國的政治學者們還於1932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國政治學會。並分別在1935年、1936年和1942年召開過三屆年會,至1946年,擁有會員140人。當時積極發起建立或參與活動的中國政治學會的老一代政治學家有王世傑、錢端升、浦薛風、周鯁生、蕭公權、張匯文、張奚若、錢昌照、許德珩等。 前面提到,早在三、四十年代,中國已有一些政治學者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研究政治學。關於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問題,存在著一些不同認識。有的學者用西方政治學教科書為標准來衡量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從而得出馬克思主義沒有政治學的結論;與此相反,另外一些學者卻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同樣有一個完整的政治學體系。我認為以上兩種看法,都未免有失偏頗。
馬克思主義理論,從根本上說,我認為是政治學的理論。它要解決的主要是政治實踐問題。人所共知,馬克思主義有三個組成部分: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指導思想問題,是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解決政治問題的基礎理論,因為經濟是政治的基礎;只有科學社會主義,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點,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目的所在,即:建立一個沒有人剝削人的公平的、富裕的、民主的、適宜人性發展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科學社會主義是關於未來理想社會的研究,它涉及面雖然很廣,但關鍵問題卻是政權問題,而政權問題正是政治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在這個意義上說,科學社會主義主要的就是政治學的問題。
關於政治學的定義,是一個老話題。近一個世紀以來,各國學者見仁見智,他們對政治學的概念各有不同的界說。但其中也有共識,即都認為政治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但從國家政權角度來說,它有兩個方面,即奪取國家政權和鞏固發展國家政權。前者是如何革命的問題,後者是如何建設的問題。在西方的政治學著作中,著重研究的是如何建設國家、管理國家的問題,例如研究比較憲法、行政學、行政法、政黨、決策過程、政府機制運作等等問題。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著重研究的卻是如何進行革命的問題,例如革命理論、革命戰略與策略、革命方式與手段等等問題。這兩個方面都是政治學的內容,但各有側重。這是客觀需要所決定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原都是革命者,他們當時著重解決的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如何組織起來,從反動統治者手中奪取政權的問題。列寧領導蘇聯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但共產黨掌握政權只有七年,列寧就逝世了。而且那七年確實是內憂外患的七年,因此,列寧來不及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斯大林領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和反抗德國法西斯戰爭中的功勞不可一筆抹殺,但他犯有許多嚴重的錯誤。特別是在晚年,他深深陷入歷史唯心主義的泥坑中不能自拔,因此他也不可能正確總結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和教訓。毛澤東在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進行民主革命的28年斗爭中,在理論和革命實踐上取得了突出的業績,對馬克思主義政治學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他此時的貢獻,也都屬於發動革命、奪取政權的前一半。
由此可見,在1949年,當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准備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時,當時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學,不能直接給予任何幫助。因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政治學,雖然在奪取政權、發動革命方面有很重要的成就,但作為一門科學,它還缺少鞏固政權、發展政權的重要一半,它還遠不完整。這是客觀的革命實踐使然。這個任務,理所當然地落到後人肩上。

H. 有關中國法制史的外文文獻名稱

科舉 宮崎市定 秋田屋 1946年

法家的實證主義 田中耕太郎 福村書店 1947年

東洋的家與官僚 生活社 東洋文化研究會議 1948年

近世中國宗族研究 牧野巽 日光書院 1948年

中國家族法論 滋賀秀三 弘文堂 1950年

史學指南 宮崎市定(編) 東大東洋史研究室 1951年

中國法制史 仁井田升 岩波書店 1952年

東洋法史要 島田正郎 三和書房 1952年

中國農村家族 仁井田升 東洋文化研究 1952年

中國人家族制度研究 大山彥一 關書院 1952年

元典章索引稿 佐伯富 京大人文科研 1953年

中國族產制度考 清水盛光 岩波書店 1954年

中國社會的法和倫理 仁井田升 弘文堂 1954年遼制之研究 島田正郎 三和書房 1954年

遼通條格 憲台通紀目次索引 東大東洋史研究室 1954年

宋代主要法制史料目錄 東教大亞洲史研究會 1955年

東洋的法的歷史 島田正郎 三和書房 1956年

九品官人法的研究 宮崎市定 東洋史研究會 1956年

舊中國社會的仲間主義和家族制度研究 仁井田升 1957年

元典章索引稿續編 佐伯富 東大人文科研 1959年

中國法制史研究(刑法) 仁井田升 東洋文化研 1959年

元典章索引稿三編 佐伯富 東大人文科研 1959年

中國法制史研究(刑法) 仁井田升 東大出版會 1959年

中國法制史研究(土地法·貿易法) 仁井田升 東大出版會 1960年

秦漢思想研究 日本學術振興會 1960年

古代中國的社會和國家 增淵龍夫 弘文堂 1960年

魏晉時代喪服禮研究 藤川正數 敬文社 1960年

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及構成——二十等爵制的研究 西●定生 東大出版會 1961年

亞洲——歷史和法 島田正郎 啟文社 1962年

中國法制史研究(奴隸農奴法·家族村落法) 仁井田升 東大出版會 1962年

秦漢政治制度研究 鐮倉重雄 日本學術振興會 1962年

中國的法和政治(中國法的歷史·現狀和理論) 福島正夫 日本評論社 1963年

中國法制史考證 內藤乾吉 有斐閣 1963年

中國法制史研究(法和習慣·法和道德) 仁井田升 東大出版會 1964年

現代亞洲的革命和法 仁井田升博士追悼論文集2 勁草書房 1966年

中國的風俗和法思想 增田福太郎 三和書房 1966年

中國古典與國際法 入江啟四郎 成文堂 1966年

唐王朝的賤人制度 浜口重國 東洋史研究會 1966年

中國土地文書研究 天海謙三郎 勁草書 1966年

前近代亞洲的法和社會 仁井田升博士追悼論文集1 勁草書房 1967年

中國的法和社會的歷史 仁井田升 岩波書店 1967年

中國家族法原理 滋賀秀三 創文社 1967年

唐代政治制度研究 築山治三郎 創元社 1967年

六典所揭開元職員一覽表 池田溫 編者油印 1967年

皇明制書 山根幸夫解題 古典研究會 1967年

清國行政法索引 山根幸夫編 大安 1967年

支那法制史論叢 桑原騭藏 岩波書店 1968年

東洋法制史(序論·本論) 廣池千九郎 廣池學園出版部 1968年

中國思想史 山島●馬 創文社 1968年

韓非子的語言——唯物的法治主義國家論 近藤廉信 黎明書房 1968年

中國古代的家族和國家 守屋美都雄 東洋史研究會 1968年

漢代禮學研究 藤川已數 風間書房 1968年唐宋法律文書研究 仁井田升 大安 1968年

以律令為中心的日中關系的研究 曾我郭靜雄 吉川弘文館 1968年

中國經濟史研究——均田制度篇 西村元佑 東洋史研究會 1968年

慶元條法事類 長澤規矩也解題 古典研究會 1968年

明代土地制度研究 清水泰次 大安 1968年

東亞政治史研究 衛藤沈吉 東大出版會 1968年

宋代科舉制度研究 荒木敏一 東大東洋史研究會 1969年

御制大浩人名索引 明代史研究會編 1969年

東洋法史 島田正郎 明好社 1970年

日本法和亞洲 仁井田升博士追悼論文集3 1970年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研究 小倉芳彥 青木書店 1970年

中國古代喪服的基礎研究 谷田孝之 風間書房 1970年

金律之研究 葉潛昭 著者刊 東大出版會 1970年

中國律令史研究 曾我郭靜雄 吉川弘文館 1971年

魏晉百官世系表(改訂) 矢野主稅 長崎大學史學會 1971年

中國政法思想和社會政策研究文獻目錄(1) 東一夫·吉田寅編 中國政治思想和社會政策研究會 1971年

日本中國古代研究(神判·誓盟的研究) 白鳥清 柏書房 1972年

大唐開元社(附大唐郊祀錄) 池田溫解說古典研究會 蒙古書院 1972年

中國法制史概要 布施彌賓士 八千代出版 1973年

東西自然法思想 增田福太郎 佐野書房 1973年

法思想史論考——亞洲法制思想 增田福太郎 佐野書房 1973年

唐代租稅研究 吉田虎雄 汲古書院 1973年

遼制研究 島田正郎 汲古書院 1973年

清代刑法研究 中村茂夫 東大出版會 1973年

清代契約文書(書簡文類集) 山根率夫解題 汲古書院 1973年

中國刑法史研究 西田太郎 岩波書店 1974年

唐代租庸調研究Ⅰ、Ⅱ、Ⅲ 日野開三郎 著者刊 1974年 1975年 1977年

東洋學研究——居延漢簡篇 森鹿三 同朋舍 1975年

均田制研究 掘敏一 岩波書店 1975年

清代重要官職研究 ●木野宣 風間書房 1975年

中國土地契約文書集(金~清) 東洋文庫、明代史研究室編 東洋文庫 1975年

中國古代的國家 貝●茂樹 中央公論社 1976年

中國村落度的歷史研究 松本善海 岩波書店 1977年

遼代官制研究 島田正郎 創文社 1979年

中國法制史料第1輯(4冊) 島田正郎 鼎文書局(台北) 1979年

中國古代刑法研究 熊林實 著者刊 1971年

中國古代的家和國家——皇帝統治下的秩序構造 尾此勇 岩有書店 1979年

木簡 大庭修 學生社 1979年

中國律令制及其展開——對周邊諸的影響唐代史研究會編 1979年中國古代籍帳研究——概觀·錄文 池田溫 東大出版會 1979年

元代勾當官體系研究 牧野修二 大明堂 1979年

元典章年代索引 植松正編 同朋舍 1980年

法家思想源統 大●伴鹿 三信圖書

中國封建國家的統治構造(明清賦役制度史研究) 川騰守 東大出版會 1980年

清末近代法典的編纂(東洋法史論集第三) 島田正郎 創文社 1980年

均田、租庸調制度研究 鈴木俊 刀水書房 1980年

補訂中國法制史研究(——刑法——土地法·貿易奴——奴隸農奴法·家族村落法——法和習慣·法和道德) 仁井田升 東大出版會 1980年

中國歷代職官辭典 日中民族科學研究所編 國書刊行會 1980年

明代蒙古史研究 ●原淳平 同朋友 1980年

中國的現代化和法 加藤—郎編 東大出版會 1980年

熱點內容
電力依法治企 發布:2025-08-18 23:28:09 瀏覽:345
構建公共法律服務五大體系 發布:2025-08-18 23:25:46 瀏覽:750
勞動法41條內容42條 發布:2025-08-18 22:58:28 瀏覽:509
農村土地徵用涉及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8-18 22:57:10 瀏覽:99
成品油行政法規 發布:2025-08-18 22:44:25 瀏覽:62
著作權法法律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發布:2025-08-18 22:44:18 瀏覽:645
廣東勞動法生育規定 發布:2025-08-18 22:44:08 瀏覽:919
法治知識網路競賽活動 發布:2025-08-18 22:37:22 瀏覽:407
浦發銀行法律顧問投標 發布:2025-08-18 22:37:09 瀏覽:380
買房婚姻法公平 發布:2025-08-18 22:32:08 瀏覽:275